四大怀药——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怀药
四⼤怀药
有⼈说:⼤⾃然偏爱焦作。

的确,巍峨的群⼭、肥沃的⽥野、纵横的河流,使黄河北岸、太⾏南麓这块曾被古代怀庆府管辖过的狭长的“犄⾓之地”有了个“怀川”的称号。

这⾥不但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司马懿等历史名⼈,⽽且还是名震四海的太极拳的发祥地,⽽兼有⽂化、医学和经济价值的四⼤怀药,更以其独⼀⽆⼆的地⽅特⾊享誉海内外,堪称⼤⾃然赐予焦作这⽅热⼟的⽆价之宝。

四⼤怀药的历史⽂化价值
怀药是产于焦作的名贵特产,焦作地区种植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膝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因焦作古属怀庆府管辖,所以史称“四⼤怀药”。

乾隆五⼗四年,怀庆府河内县令范照黎做诗⽈:“乡民种药是⽣涯,药圃都将道地夸。

薯蓣篱⾼⽜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

”此诗真实地描绘了古代怀川⼈民种植四⼤怀药的历史场景。

焦作地处黄沁河冲积平原,⼟地肥沃,⼟质独特,⽓候温和,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然条件使四⼤怀药形成了独有的外观和质地。

千百年来四⼤怀药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蜚声海内外,历代中药典籍都给予了⾼度评价。

《本草纲⽬》记载:“今⼈惟以怀庆地黄为上。

”《神农本草经》也载有:“⼭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宋《图经本草》载:“⽜膝⽣河内⼭⾕……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真。

”宋代医学家苏颂⽈:“菊花处处有之,以覃地为佳。

”在《伤寒论》、《⾦匮要略》的⽅剂中,怀地黄⼀药共见14处。

据《怀庆府志》记载:“地黄、⼭药、⽜膝、菊花等俱出河内,为贡献常数。

”有史料表明,⾃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直⾄清朝末年,四⼤怀药⼀直作为贡品进献历代王朝。

史载,沁阳城关郝圪垱村(今⽔北关村)“⼤道寺”后院所产地黄横断⾯有“菊花⼼”者为地道药材。

明清时全国各地的怀药商⾏均悬挂“⼤道寺地黄”招牌,以⽰正宗。

⽽怀⼭药则以沁阳市⼭王庄镇⼤郎寨庙后所产质量为上乘,凡销往各地的⼭药必标明“怀郎”字样,历代朝廷征收怀药贡品时,均点名要⼤郎寨产的“郎⼭药”。

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中记载的1892中中药材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宝之药”,四⼤怀药具列其中,怀药以其⽆可辩驳的滋补作⽤⽽号称“怀参”,在国际市场上⼗分⾛俏,受到⼴泛赞誉。

四⼤怀药的传统医学价值
焦作⽓候温和,地形独特,⼭川对峙,河流纵横,适宜药⽤植物⽣长,品种近900种,素有“天然药库”
之称。

特别是四⼤怀药质优量⼤,被誉为地道药材,⾃古⾄今中外驰名,向来为医家所推崇。

众所周知的沁阳著名风景区神农坛堪称“神农之药坛”,四⼤怀药的原种皆产于该景区的⽼君洼⼀带。

据专家考证,产于⽼君洼的野⼭药“铁把齿”便是怀⼭药的原种。

另据史料记载,1920年,温县番⽥村⼈李井寿⾃沁阳太⾏⼭⼩北顶⽼君洼⼤⽉沟⼭坡上挖得⼀根野地黄原种,经与家种地黄杂交,培育出抗⾍害、抗涝、产量⾼的怀地黄新品种“⾦状元”。

有道是:⼀⽅⽔⼟养⼀⽅⼈,⼀⽅⽔⼟⽣⼀⽅草药。

倘若按照古代“天⼈合⼀”的哲学思想去推理,那么,⽣为怀川⼈,难免地⽅病,惟有⾷怀药,可保⼈安宁。

今天,正为⾼⾎压、糖尿病、⽓管炎、结⽯症所困扰的焦作⼈,很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下四⼤怀药的医学价值:
怀⼭药,号称四⼤怀药之⾸,古称薯蓣,唐时避唐代宗(豫)讳改称薯药,宋时⼜避宋英宗(曙)讳,加之原⽣太⾏⼭中遂改名为⼭药。

怀⼭药味⽢性平,不寒不热,不润不燥,可健脾补虚、固肾益精、宁咳定喘、益⼼安神,对⾝体虚弱、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具有极⾼的保健价值。

今⼈由于营养过剩且运动不⾜,往往易患糖尿病,进⾷怀⼭药可防治此症。

怀地黄,味⽢苦,性寒凉,其功能滋阴养⾎、清热凉⾎、⽣津⽌渴。

《本草纲⽬》⽈:“地黄以怀庆肥⽽短、糯体细⽪、菊花⼼者佳。

”《本草纲⽬》称怀地黄可以“填⾻髓,⽣精⾎,补五脏,通⾎脉,利⽿⽬,⿊须发……”据现代药理研究,怀地黄含有地黄素、⽢露醇、葡萄糖、⽣物碱、脂肪酸、甲种维⽣素物质,故有扩张⾎管、强⼼利尿、降压降糖等作⽤。

此外怀地黄对早搏、久泻亦有神奇疗效。

今天有不少⼈因饮⾷不节⽽积热成毒,适当进⾷怀地黄可保体内阴阳平衡。

实验证明,熟地黄中富含微量元素硒,⼈体缺硒往往诱发癌症,所以熟地黄对防治癌症亦有功效。

怀菊花,《本草⽤法》称其“主疏风,风⽓通于肝,故⼜能平肝,治⼀切⽬疾。

”唐《天宝单⽅图》称怀菊“原⽣南阳⼭⾕及⽥野中……河内名地薇蒿。

”宋《图经本草》称“⽩菊处处有之,以南阳覃地为佳……味⽢者为真。

”古怀庆府位于太⾏⼭南、黄河以北,故⼜称“南阳”,覃地即为沁阳。

由此可知,怀菊花早在唐天宝年间就已闻名,迄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药理实验发现,怀菊花含有多种⼼脏活性成分,怀菊制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从⽽减轻⼼肌缺⾎状态,对治疗⾼⾎压、动脉硬化症亦有疗效。

怀⽜膝,古今中医学家称其“性善下⾏”,其主沉降作⽤⾮⼀
般药物所能⽐拟,此药具有引导结聚于胆囊、肾脏、膀胱、尿道部位的结⽯下⾏并使其排出体外的功能。

《本草纲⽬》明确指出:“⽜膝处处有之,谓之⼟⽜膝,
不堪服,惟北⼟及川中⼈家栽莳者为良。

”北⼟即黄河以北⼟地,正是古怀庆府所在地。

实验表明,怀⽜膝中微量元素锰、锌的含量较其他产地的品种为⾼。

⼈体缺乏锰、锌常常表现为肾虚,怀⽜膝具有“补肝肾,强筋⾻”的保健作⽤,其原因正在于
此。

《禹州的怀帮会馆》
——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之⼀
来源: 2005年1⽉4⽇焦作⽇报作者:宋宝塘编者:李相宜
2005年的第⼀个法定假期如约⽽⾄。

我那“蓄谋已久”并深得许多政协委员及我市有识之⼠⼴泛认同的“怀药贸易⽂化寻踪”终于可以启动了。

2005年1⽉2⽇下午3时,我终于站到了让我魂牵梦绕许多年的禹州怀帮会馆前。

⾯对⽓势宏⼤的古代建筑群,⾯对怀川先⼈创造的⽂化奇迹,我满怀崇敬、思绪万千。

⼀、怀药⽂化,是焦作⼈对⼈类⽂明的重要贡献
中国的中草药,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在众多的中草药中,只有焦作⼀带盛产的四⼤怀药,享有“华药”的美誉。

特别是四⼤怀药中的怀⼭药,既是⾷品,⼜是天然保健品,同时还具有⼀定的药效,难怪从周朝起,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将四⼤怀药列为必不可少的贡品。

历代帝王将相的极⼒推崇,推动了四⼤怀药的⽣产、加⼯和消费,古代的怀药贸易也应运⽽⽣,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化奇迹。

中国的徽商⽂化、晋商⽂化,⼀南⼀北,在国内外享有极⾼的知名度。

其实,诞⽣于洛阳、郑州、安阳三⼤古都京畿之地上的怀庆商⼈,也创造过令⼈称奇的怀商⽂化,只是怀商⽂化保留下来的东西不多,我们对怀商⽂化开发利⽤得也不够。

焦作的怀药⽂化、怀药贸易⽂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怀药商⼈的⾜迹遍布中国各地。

辽宁营⼝、⼭西太原、北京、天津、⼭东济南、河北祁州(今安国)、陕西西安和河南禹州、周⼝及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港等中国有影响的城市和有影响的药材集散地,都有怀药商⼈设⽴的“办事处”———怀帮会馆、怀庆会馆、怀药会馆或覃怀会馆等。

清朝时博爱县界沟乡坞庄村的怀药巨商杜盛兴,在全国⼗多个城市中,都设⽴有⾃⼰的“怀药连锁店”,并成为北京⽼字号“同仁堂”药店的地道药材专供商。

怀药商⼈庞⼤的销售⽹络,严密的组织机构,灵活的经营战略,特别是怀庆商⼈诚信经营、精打细算的管理理
念,都是我们的当代经营者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怀帮会馆,留在怀药贸易路线上的重要⾜迹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怀药贸易,以焦作的怀药原产地为中⼼,分别朝东南西北四个⽅向向外辐射,在许多重要的药材集散地,都建有较⼤规模的怀帮会馆,并成为怀药商⼈留在怀药贸易路线上的重要⾜迹。

在东南西北四路的怀药贸易⼤军中,向南发展的⼀路影响⼒最⼤,⼀直辐射到了⾹港,并通过⾹港远销海外。

明清时的怀药商⼈,从焦作出发,⾈车转运,渡黄河⼊汜⽔⾄禹州,然后过社旗,⼊唐河、襄河,南下武汉、长沙、⼴州、⾹港等地。

禹州、武汉是怀药南下途中两个最为重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建在这两个地⽅的怀帮会馆的规模也最为宏⼤。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在全国各地的怀帮会馆多数难寻踪影了,只有建在禹州的怀帮会馆的部分建筑,⾄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前为禹州市博物馆所在地。

三、禹州的怀帮会馆,怀药⽂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
在前往禹州的长途汽车上,碰巧与对禹州地⽅⽂化颇感兴趣且有⼀定研究的任军伟同志坐在⼀起。

听说我是去考察怀帮会馆的,任军伟对我说,怀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内西北⾓,他的家就住在会馆附近,⼩时候常去会馆⾥玩。

这⼏⼗年来拆了⼀些建筑,过去的规模要⽐现在⼤得多。

下车后,我在任军伟的带领下,没费什么⼒⽓就找到了禹州市博物馆。

不巧的是博物馆放假,遭遇“铁将军”把门。

当我在门外望着建筑物的屋顶深表遗憾并准备改天再来时,热⼼的任军伟⼜帮我打电话找来了⼀位博物馆看⼤门的⽼⼈,并说馆长⼀会⼉就来。

看⼤门的⽼⼈对我说,⼤禹因治⽔有功,被封到了禹州这⼀带,史称“夏禹国”,所以禹州就是“⼤禹之州”的意思。

禹州的药材交易⼤会兴起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86年),⽽怀帮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年三⽉(公元1872年),建成时的规模是相当宏⼤的。

据史料记载,怀帮会馆占地15亩,南北长120⽶,东西宽78⽶,总⾯积达9360平⽅⽶。

由照壁、⼭门、戏楼、钟⿎楼、左右廊庑、⼤殿等组成,所有建筑⽤砖均有“怀帮”⼆字,这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不多见的。

由陕西帮、四川帮、宁波帮、⽢草帮、党参帮、茯苓帮等⼗三帮会集资兴建的⼗三帮会馆,⽐怀帮会馆晚建⼀年,占地规模还没有⼀个怀帮会馆⼤。

所以禹州的⽼百姓都会说这么⼀个民谣:“⼗三帮⼀⼤⽚,⽐不上怀帮⼀个殿。

”怀帮会馆的建成,使怀药商⼈的经济实⼒名震禹州。

听说我是专程从焦作赶到禹州考察怀帮
会馆的,禹州博物馆的负责⼈更是如数家珍。

他对我说,怀帮会馆在
建筑艺术上雄居禹州各会馆建筑之⾸,整个会馆布局严谨、⽓势壮观。

主建筑⼤殿建在⼀个⾼0.8⽶,边长18⽶的⽅形基座上。

⼤殿之前部为拜殿,⾯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式卷棚顶。

上覆孔雀蓝琉璃⽡,雕花脊,檐下⽆⽃拱,平板枋上为⾼浮雕牡丹图案。

各间⼤额枋上分别浮雕着“商旅⼊城”、“⾼⼠贤隐”、“骆驼商旅”、“商旅歇马”等商帮故事及透雕⼈物、鸟兽等,玲珑剔透,栩栩如⽣,实属⼀组雕刻艺术珍品。

拜殿紧接后⼤殿,中间作勾连搭式。

⾯阔五间,进深⼆间,为单檐悬⼭式顶,前后出廊,殿顶以孔雀蓝琉璃⽡覆盖,两⼭⽤琉璃博风,檐下施五彩双下昂⽃拱,前后檐各有柱头铺作六朵、补间铺作六朵,共计⼆⼗四朵。

平板枋上⾼浮雕龙、鹰及⼭⽔花卉等图案,殿内梁起七架,前后出单步梁,中柱减出⼀列,以扩⼤使⽤空间。

殿内遍施彩绘,尤其是⼤殿前次间上部绘有⾦⾊卷发男⼥头像和西洋建筑风景画,别有情趣,这也标志着当时怀商已经与南洋诸国建⽴了药材贸易关系。

四、再创怀药辉煌,是焦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返回焦作的路上,我⼀直都在考虑这么⼀个问题:从条件上来讲,我们⽐⼏⼗年、⼏百年前的先⼈强多了,古⼈能创造出来的奇迹,我们当代⼈为什么就不能在此基础上再上⼀个新台阶?古为今⽤,收集、整理、开发⼀下深邃的怀药⽂化资源如何?在四⼤怀药的原产地,建⼀个怀药⽂化博物馆如何?
《独轮车推出的怀药巨商》
——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之⼆
来源: 2005年2⽉1⽇焦作⽇报作者:宋宝塘编者:李相宜
本报1⽉4⽇《⼤众视点》版刊登了“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采访活动的⾸篇报道《禹州的怀帮会馆》⼀⽂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关注。

由焦作市怀源⾷品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此项活动在焦作新闻⽹、焦作沁园春⽂化⽹、焦作信息港上披露后,笔者收到⼤量的电话、⼿机短信和⽹上留⾔。

⽹友“⼤风”称这是“值得怀川⼈⼀读的好帖⼦”。

⽹友“劳动者”说,以前见到过⼏个⼭西会馆,那建筑真是宏伟啊,没想到怀川⼈还曾有⾃⼰的会馆,且⼀点也不⽐别的会馆逊⾊,看着古朴的建筑保存得如此完好真不容易,真为焦作⼈曾经有过的辉煌由衷⾼兴。

⽹友“⼩豹⼦”认为,禹州的怀帮会馆是焦作留在外乡的骄傲。

勤劳的怀川⼈民不仅种植了闻名遐迩的“四⼤怀药”,还将这⼀⽂明成果带给了世界⼈民。

⽹友“勤⾏愚者”称赞说,焦作⽇报与焦作市怀源⾷品有限
公司、焦作市沁园春⽂化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真是功德⽆量。

稿⼦见报的第三天,博爱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张庭满给笔者打电话说,现年78岁的窦德华⽼先⽣,曾经是博爱县志办的⼀名⼯作⼈员,他对怀药巨商杜盛兴颇有研究,对《禹州的怀帮会馆》⼀⽂很感兴趣,他愿意为“怀药⽂化寻踪探源”报道活动提供⼀些⽂史资料。

1⽉8⽇上午10时,笔者⼼怀感激之情赶到博爱县政协办公室,看到屋⼦⾥坐着张庭满和⼀位满头银发的⽼者。

张庭满介绍我们认识后,窦⽼先⽣从⼀个布包中掏出⼀本厚厚的⼿写⽂稿:“这是我⼗⼏年的研究资料,如果有⽤,你就拿去⽤吧。


厚厚的⼿稿约有四五万字,全部为与怀川商业⽂化有关的内容。

怀药贸易⽂化在⼿稿中占有相当⼤的⽐重。

窦⽼先⽣说:“最近⼗⼏年来,我对怀药⽂化作过⼀些研究,准备出书,怀药商⼈建在全国各地的会馆,是我⾮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看得出来,你对全国各地的怀商会馆很感兴趣,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你今后的考察有所帮助。


笔者连忙解释:“由于平时上班⽐较忙,我对怀药会馆的考察只能放到节假⽇进⾏,但我会尽快将⽐较重要的会馆先⾛⼀遍。

这次来,主要想向您⽼了解⼀下在怀药贸易史上颇有影响的⼀位⼈物——怀药巨商杜盛兴的有关情况。


窦⽼先⽣说,杜盛兴开始时是个⼈名,后来变成了商号。

杜盛兴祖籍⼭西省洪洞县,明洪武年间移居到如今的博爱县界沟乡坞庄村。

开始时,杜家很穷,主要靠给别⼈推车送怀药维持⽣计。

清康熙年间,河北祁州(今河北安国)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药材交易⼤会,会期⼀个⽉。

每逢此时,杜盛兴就带领家⼈推着独轮车往祁州送药材。

长途推车的活⼉是极为⾟苦的,⽇积⽉累,杜家⼈为雇主创造了⼤量财富,其诚实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颇得东家赞赏。

后来东家赠以百⾦让杜家⼈也做起了怀药⽣意,杜家⼈遂在博爱坞庄和祁州办起了经营四⼤怀药的药材⾏,商号为“杜盛兴”。

清道光年间,杜盛兴⼜将麝⾹、朱砂、黄芪、党参等名贵中药材纳⼊⾃⼰的经营范围,在四川灌县设药⾏专收麝⾹,在⽢肃临洮、陕西双⽯铺设药⾏专收党参,在湖南常德设药⾏专收朱砂,在⼭西太原设药⾏专收黄芪。

杜盛兴药⾏的药材,主要销到北京、天津、上海、辽宁营⼝、浙江杭州、⼭东济南、湖北武汉、⼴东⼴州以及⾹港、东南亚等地。

杜盛兴的药材⾏,是⽤独轮车推出来的;“杜盛兴”这⼀商号,能够做成全国知名品牌,靠的是货真价实、童
叟⽆欺;“杜盛兴”⽼字号能够做到上百年长盛不衰,主要靠以⼈为本、精打细算的经营理念和宽严结合、任⼈唯贤的管理机制。

全国各地杜盛兴药⾏的管理制度⼗分严密,总店设总经理1名,司账2~3⼈,学徒2~30⼈。

各分店设管事11⼈,司账1~2⼈,学徒10~20⼈。

东家⼀年四季的开⽀,由各分店按规定⽀付。

药⾏对于犯错误的徒⼯、店员,⼀不解雇,⼆不停发薪⽔,⽽是让其闭门思
过,改正错误。

对于亡故的店员,药⾏还发给类似于抚恤⾦的“阴俸”。

相传杜盛兴的药材刚进⼭东时,当地⼈并不买账,贪官污吏还时不时地到药⾏找点⿇烦。

⼀次,杜盛兴在送货途中,发现⼀个⼈昏倒在路边,杜盛兴先让病⼈服⽤了⾃⼰的药,然后将病⼈⽤独轮车送到家中。

事后得知,这位病⼈原是济南府的⼀位师爷。

有了这位师爷的全⼒帮助,杜盛兴终于在⼭东的药材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杜盛兴能够在全国许多地⽅将⽣意越做越⼤,还有⼀条重要原因,就是商号严格遵循“不卖次品,不谋暴利”的原则。

全国各地的杜盛兴商号,同质同价,与当今社会上的“连锁经营”颇有点相似。

过去我们常听⽼⼈说: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川精。

这⾥所说的“精”,是精明能⼲,精打细算,懂经营、会管理的意思。

清朝时在⼭东的许多地⽅,也流传过这么⼀句话:怀川精,怀川精,到了济南府,⼀精也不精。

这⾥的“不精”是指怀川⼈诚实经商,不会以次充好。

也正是因为这“精”与“不精”,才为怀商赢得了更⼴阔的市场空间和滚滚财源。

窦⽼先⽣说:“全国各地的‘杜盛兴’商号,有的在20世纪三四⼗年代毁于战⽕,有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公私合营了。

1951年,我在博爱县界沟乡坞庄村驻队时,杜盛兴家的房屋占居了全村的⼀条街,⽓势相当壮观。

杜盛兴家马房院的⼤门过道下有20块精美的清代⽯刻《耕织图》,被认定为省级⽂物,现存于博爱县博物馆。

你想想,最不起眼的马房院⼤门过道,居然留下有省级保护⽂物,其主要建筑物的⽂物价值就可想⽽知了。

令⼈遗憾的是,这些建筑拆的拆、改的改,早已⾯⽬全⾮,只留
下“盛兴胡同”这个地名。

仅存的⼏处建筑也有被拆的危险,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怀商曾经创造的辉煌,将从这⾥彻底消失。


《古怀庆府的药王庙》
——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2005-2-8 焦作⽇报作者:李相宜宋宝塘
本报推出《联⼿打造怀药⽂化品牌》(见1⽉27⽇本报B1版)和《独轮车推出的怀药巨商》(见2⽉1⽇本报A2版)两篇报道并被焦作新闻⽹、焦作沁
园春⽂化⽹转载后,记者接到了众多热⼼读者的电话和电⼦邮件。

东⽅航空公司武汉分公司⼯作⼈员、焦作籍⼈⼠张敏打电话告诉记者,前⼏年,武汉造船⼚在进⾏扩建施⼯时,曾经挖出⼀块怀商在武汉重修药王庙的⽯碑,碑上详细记载了当时怀药商⼈及其所创建的怀药⽂化遍及武汉三镇的盛况。

他表⽰,为弘扬怀药⽂化、推动焦作的招商引资⼯作,作为在武汉⼯作的焦作⼈,他⾮常愿意为“怀药⽂化寻踪探源”活动的武汉之⾏,提供⼒所能及的帮助。

焦作市易⽣元保健⾷品有限公司⽂化品牌策划⼈朱⽟端在发给记者的电⼦邮件中说,“四⼤怀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焦作⼈最宝贵的⽂化遗产,焦作⽇报推出的“怀
药⽂化寻踪探源”活动系列报道,将为我们焦作所有的怀药深加⼯企业打造⼀个响当当的⽂化⾦字招牌。

怀源公司率先提出独家赞助这次活动,⾮常具有战略眼光。

作为同⾏,易⽣元公司将义不容辞地参与到这⼀活动中来。

2⽉3⽇下午,记者应邀⾛进位于焦作市胜利南街的易⽣元公司,看到以怀⼭药为原料的系列产品在展台上⼀字排开。

朱⽟端告诉记者,易⽣元是焦作市从事怀⼭药系列营养保健品研制、开发、⽣产、销售的专业公司,始终把⽂化品牌作为拓展市场的第⼀竞争⼒,在开发系列产品的同时,还创作了以《天下都知怀⼭药》为代表的怀药⽂化产品组歌。

为了使易⽣元的⽂化产品组歌更具有焦作特⾊,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记者把长于创作焦作特⾊⾳乐的我市⾳乐家张福海⽼师介绍给了朱⽟端。

求贤若渴的朱⽟端当即提出登门拜访张福海。

听记者说明来意后,张福海兴奋地说:“我⾮常赞同你们整合焦作⽂化资源、联⼿打造怀药⽂化品牌的创举。

古代怀药商⼈所创造的怀药⽂化,其知名度绝对不在晋商、徽商之下,只是因为我们过去重视不够、保护不⼒⽽导致这笔宝贵的财富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

作为怀庆府所在地,沁阳曾是焦作‘四⼤怀药’的第⼀集散地,位于沁阳城内的药王庙,原来是焦作乃⾄全国‘四⼤怀药’的贸易中⼼。

解放前我去过这个药王庙,其规模极为宏⼤,据说过去怀商在各地建药王庙时都以此为蓝本。

我已有⼏⼗年没再去过,现在也不知道成了什么样了,你们最好能到实地看⼀下。


2⽉4⽇上午,记者来到沁阳市政协⽂史委。

焦作市《怀药医典》编委会主任、《怀药医典》主编靳贤承,专程找来了⼏年前曾帮助记者采访撰写《四⼤怀药:天赐怀川⽆价宝》(见2001年7⽉24⽇本报2版《⼤众视点》)的沁阳市“四⼤怀药”专家李成杰⽼师。

不久前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的《四
⼤怀药》⼀书就是由他执笔编写的。

⼏年不见,李成杰⽼师依然精神矍铄。

他热情地将《四⼤怀药》的主要内容和出版过程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靳贤承也拿出⼀叠厚厚的打印⽂稿说:“这是我们《怀药医典》编委会⼗⼏名主创⼈员⼗多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6章计150多万字。

主要内容是与‘四⼤怀药’有关的历代名医经典名⾔、怀药渊源、怀庆帮会、怀药盛誉、‘四⼤怀药’的药理功效、医林精义等,是⽴⾜焦作、⾯向全国,开发研究‘四⼤怀药’营养补品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已经被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古籍出版社列⼊2005年度出版计划,⽬前编委会正在以市场化运作的⽅式筹集出版资⾦。


当记者提出,此⾏的另⼀个⽬的是想了解⼀下历史上怀药贸易在怀庆府内的盛况时,李成杰欣然道:“古代我国有四个最为著名的药材集散地,分别是河北祁州(今河北安国),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河南禹州,江西樟树。

怀商在这些地⽅都建有规模庞⼤的药王庙或会馆、药栈。

古怀庆府的药材交易⼤会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农历的五⽉⼆⼗和九⽉初九,会期15天。

位于沁阳城内天鹅湖南侧的药王庙,就是古怀庆府药材贸易的中⼼。

如果你们有雅兴,可以到那⾥去看⼀下。


在去药王庙的途中,靳贤承和李成杰边⾛边为记者作介绍:古怀庆药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五⼗
⼆年(公元1787年),全部⼯程完⼯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34年),历时47年,主要建筑有戏楼、⼭门、⽊牌楼、东西对庭、卷棚、四圣殿、⼋⾓亭、三皇阁、东禅院等。

其中,卷棚、四圣殿、⼋⾓亭、三皇阁、东禅院等建筑毁于1969年,现仅存⽊牌楼、东西对庭等少部分建筑。

⾛进药王庙,只见⼗多⽶⾼的⽊牌楼屹⽴于⽯台基上。

四根⽴柱从东向西⼀字排列,⽴柱上⽅为楼式建筑,“济世慈⼼”的匾额赫然⼊⽬。

枋额华板为透雕⽊刻,上⽅的雕饰,南为凤,北为龙,下⽅的雕饰,则南为龙,北为凤。

从正⾯看,凤在上,龙在下;从背⾯看,龙在上,凤在下。

龙凤昂⾸,伸展欲飞,玲珑精巧,栩栩如⽣。

牌楼上的⼈物故事、珍禽花卉、祥龙瑞兽等装饰物,造型美观,做⼯精湛。

这种融中国⽯枋艺术与古建顶饰艺术于⼀体的建筑物,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珍品,也是古代怀药⽂化、怀药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在沁阳市委宣传部,王亦⼭部长告诉记者,沁阳城内的药王庙,是古代怀庆府怀药贸易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怀药⽂化的源头。

⽬前,沁阳市的⽂化、城建等有关部门,正在修编完善怀庆府药王庙复建规划⽅案,按照这个规划将逐步拆除
药王庙以东、县东街以西、天鹅湖以南、庙前街以北范围内的当代建筑,重建“⽂⾰”中被拆毁的历史建筑物,并在此基础上,筹建“四⼤怀药”研究所和怀药⽂化博物馆。

《笃信实业救国的怀商张⼦杰》
——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2005年2⽉22⽇焦作⽇报作者:李相宜宋宝塘
焦作⽇报2⽉1⽇A2版《⼤众视点》推出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之⼆《独轮车推出的怀药巨商》后,焦作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家卿⽴即打来电话,热情地⽀持这次报道活动。

他告诉记者,同古代怀药商⼈的创业故事相⽐,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怀商张⼦杰联合怀府五县怀药商⼈成⽴“怀药股份有限公司”⼀事,⾸开民间整合怀药资源之先河,对当前我市做强、做⼤、做精怀药产业,打造地区特⾊⽂化品牌,具有⼀定的借鉴意义。

怀着浓厚的兴趣,记者翻开温县县志,查阅到了相关的史料记载:张⼦杰⼜名张英,⽣于1873年,卒于1935年,温县杨垒镇前杨垒村⼈。

幼年曾读私塾,⼗⼏岁时离家到汝南兴盛布店当学徒。

后⼊北洋军,给袁世凯当警卫,陆续升⾄陆军中将,历任将军府将军、赣南镇守使节制第三旅旅长、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

在直皖战争中,因所部受挫,⼀度蛰居天津。

1921年解甲还乡兴办实业和教育事业,先后在本村创办“杰⽴尚实⼩学”和“⼥⼦⼩学”。

1922年,在后杨垒村⼤庙内开办“同济⽕柴公司”,⽇产虎牌⽕柴15箱。

1923年,张⼦杰联合温县、
沁阳、济源、孟县、武陟各⼤怀药商家,在温县城内⼆街成⽴了“怀药股份有限公司”,兼营“豫北怀药交易所”,发动五县百姓⼊股,募集股洋100万元,包揽五县怀药运销,年经营地黄13600篓、⼭药9150件、⽜膝1730件、菊花1050件,凭借货真价实⽽获利丰厚,累计纳税折银洋约1万元。

由于垄断怀药经营且触犯省政府权贵,张⼦杰被中⼩怀商控告⾄北洋政府。

最后,在军阀吴佩孚的⼲预下,公司被迫停业。

2⽉18⽇,记者决定前往温县寻访张⼦杰的轶事。

闻知此事,准备去温县洽谈融资事宜的焦作市易⽣元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化品牌策划⼈朱⽟端欣然随⾏。

路上,朱⽟端对张⼦杰整合怀药资源功亏⼀篑的历史故事感慨良多:“市场经济必须实⾏利益引导,⽆论是政府⾏为还是⾏业协会,都必须遵守经济规律,都要在双赢和多赢的框架内配置要素、整合资源。

今天我们发展怀药产业,要尽⼒避免出现⼤⽽全、⼩⽽全、拼价格、毁资源的⽆序竞争局⾯,通过分⼯协作、专业运作的⽅式对现有怀药加⼯企业进⾏摸底排查、分级
划类,选择并扶持有⽂化策划能⼒和产品开发能⼒的公司专职打造品牌、拓展市场、设计产品,然后组织其他加⼯企业专职⽣产,由⾏业协会监管进料渠道和产品质量,由专业合作社组织绿⾊种植,让所有的⽣产要素都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服务于怀药产业的发展壮⼤。

这种社会协作意识才是我们怀商和怀药⽂化的精髓。

在打造怀药品牌的问题上,‘各⾃为战’是⼩农意识的表现,‘联⼿打造’才是现代企业的观念。

⼀个‘双汇’⽕腿肠,就能把整个漯河市变成了⼀个超级加⼯⼚,年创产值数⼗亿。

⽽我们的‘四⼤怀药’,⽆论在⽂化内涵、历史渊源,还是在市场前景、保健功效以及环保、富民等⽅⾯,都远远⽐⽕腿肠利害得多,可我们做了两千多年的这门独家⽣意今天却做不⼤,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产业意识。

今年市政府要斥资数百万元扶持三五家怀药加⼯企业和⼏个怀药产品品牌,我个⼈认为,这笔有限的资⾦应该⾸先投放到能够联合⼤家把怀药⽂化品牌做⼤做亮的企业⾝上,先做品牌,后做产品,以品牌带市场、带开发、带加⼯、带种植、促监管,这要⽐‘撒胡椒⾯’好得多。


在温县新闻办公室,从事多年新闻宣传⼯作的周双林专程请来了该县北冷乡西南冷村怀药贸易世家的传⼈,焦作市伟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明轩。

康明轩对本报推出的怀药⽂化寻踪探源系列报道⼤加赞赏,提出怀源公司独家赞助此项公益活动精神可嘉,但焦作市怀药⾏业协会不应袖⼿旁观,毕竟这项活动打造的是‘四⼤怀药’公共品牌。

为表⽰⽀持,康明轩为记者提供了其曾祖⽗康同和、康同春兄弟及其⼦弟苦⼼经营“霖兴九”、“恒昌德”等怀药商⾏,并把⽣意做到⼴州、天津、上海的史料。

康明轩的堂兄康天运还为记者展⽰了当年“霖兴九”商⾏使⽤过的两⽶多长的⼤秤。

得知记者此⾏的⽬的地是张⼦杰的故⾥前杨垒村,康明轩⼗分热情地驾车陪同采访。

在杨垒镇政府,镇长郭国兴为我们找到了前杨垒村前任党⽀部书记张秉军。

张秉军同张⼦杰在台湾的孙⼦张秉仪私交很深,他径直把记者带到了张⼦杰的墓前。

在村南的麦⽥⾥,孤零零地矗⽴着⼀幢⽯碑,上书“先祖⽗前赣南镇守使故陆军中将张之杰(英)之茔”。

据张秉军介绍,1924年张⼦杰创建的“怀药股份有限公司”被停办后,便回到天津继续从事怀药贸易,1935年逝于天津,1947年迁葬于故⾥。

原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