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热送热装节能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7
ICS 27.010 F 01 山






DB37/T 1276-2009
连铸坯热送热装节能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凯丽、陈力军、杨金光、林七女、李学涛、赵传东、费燕、王震河、刘红军。

连铸坯热送热装节能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铸坯热送热装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和数值修约。

本标准适用于连铸坯热送热装运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热送温度
是指送到加热炉区域时连铸坯的表面平均温度。

3.2
热装温度
是指装入加热炉时连铸坯的表面平均温度。

3.3
热送热装技术
是指通过优化输送过程,使连铸坯热装温度高于400℃的技术。

3.4
热送率
是指热送温度大于400℃的连铸坯量占连铸坯总量的百分比。

3.5
热装率
是指热装温度大于400℃的连铸坯量占加热炉入炉连铸坯总量的百分比。

4 技术要求
4.1 工艺配置
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四种传输途径工艺配置,如图1所示。

4.2 保温措施 4.2.1 输送辊道
宜配置由上保温板、两侧保温板和下保温板组成的保温罩。

4.2.2 运输车辆
车辆运输应配置保温罩。

4.3 指标要求
热送热装节能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5 检测方法
本标准表面温度测试和计算方法参照附录A (资料性附录)。

6 数值修约
6.1 本标准规定的指标参数的数值修约应符合GB/T 8170的规定。

6.2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用于统计的量、单位和符号应符合GB 3101的规定。

加热炉
图1 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工艺配置流程图
连铸坯
轧制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连铸坯表面平均温度检测和计算方法
A.1 检测范围
每一批次连铸坯检测数量不低于连铸坯总量的40%。

A.2 测点位置
每只连铸坯温度测点不低于5个点位,且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横向位于连铸坯中点。

A.3 计算方法
连铸坯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公式。

∑=
n
1i
n
t n
1
T
式中:
T n——连铸坯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 i——第i次检测温度值;
n——检测总次数。

DB37/T -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