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使人疏远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一.我方论点参考
一个前提:现实交流优于网络交流
一个根本:网络交流是一种不完善的,不全面的交流方式
1交流工具的进步不代表交流效率的提高,更加便利的交流与更深入的交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网络具有虚假性,它无法带来信任
(网络的虚拟本质,使它就像一个精神病人一样具有矛盾分裂的
个性。
一方面是无限的开放透明,另一方面又是极度的隐闭幽暗。
前者让我们产生亲近的错觉,后者挑动我们所有的警戒感官功能。
3.网络交流是单薄的,它缺少表情与肢体语言
4网络交流反而会阻止人现实交流
5网络交流时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
6网络上没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交流秩序
7网络交流激发了人的惰性。
8网络交流使人的交流更加单一化
9.网络交流更加注重信息交流而不是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二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邱慕天綜合報導】年輕人的禮儀正在退步!調查顯示,約有4分之3的人認為,手機使年輕人更沒禮貌,社交技巧比起20年前的人還差。
受訪的國外高階經理也表示,社交技巧是決定升遷的考量因素之一,而「在辦公室經常使用手機及社群軟體」影響了年輕人的社交技巧
奥尔特曼和泰勒(I. Altman & D. A. Taylor,1973)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这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
现实中,我们是与实实在在的人交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他,他对于我们来说是真实的,而在网上,对于一个人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往往我们的结论会受很多条件的左右,是极不可靠的
通过网上投票调查得知,85%的人在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
而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据腾讯网统计QQ在线人数最高纪录为6000000!更令人震撼的是中国竟然有2亿网民
通过问卷调查及网上调查得到,有80%的人经常上网。
绝大多数认为上网聊天比面对面的交谈更好,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说出当面无法说出口的话。
而当问及他们这是否影响与家人的交流时,他们90%的承认影响,说他们已经不习惯和父母诉说心事,而选择和网友说出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们觉得和陌生人说不会感觉到不好意思。
谈及网友,这些人的表现就不相同了,有的高兴,有的气愤,还有的显得很平淡……最后谈到网络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什么时,70%的认为可以让他们结识新朋友,同时锻炼自己的口才,25%的认为有时有帮助有时却让人沉迷其中,只有5%的认为没什么好处。
在人际交往的动机方面,网络使一部分人交往动机变形。
许多人一上网就钻进自己的兴趣区域,这种“人以群分”的极端风格是狭隘的,不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作用有:直面内心的精神交往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符号化的多媒体传播削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超时空传播拓展人际交往范围;虚拟空间使自由充分交流成为可能。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有: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导致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网络交往的弱监控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
27名学生的总数约为1138小时,平均每人每周用于在网上与人交流的时间为4.61个小时。
也就是说,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的37.74%。
由此看出,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重要的目的之一。
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进行人际交往的时间已经超过其上网总时间的三分之一。
这就说明,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成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
九成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与现实中的亲友取得联系。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有52.71%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通过网络与现实中的亲友联系,有47.65%受访者表示会偶尔通过网络与现实的亲友联系,另有2.89%的学生表示不会通过网络与现实中的亲友联系。
通过数据,得出,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被普遍应用的联系方式而不仅仅是网友的联系渠道。
它也像电话、短息一样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人际交流的工具。
但是从利用网络与亲友联系的频繁程度上可以看出,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偶尔或者不会用此方式,也说明它离一般的电话、短息等交流方式的普及程度还有一定差距,在现在,网络并没有代替传统交流工具或者手段,它也不是大学生进行现实中人际交往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