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庐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庐山
汪志文 110702130
摘要:我来自江西九江,闻名遐迩的庐山就座落在这个有着江州、柴桑,浔阳、
等古称的秀美江南小城中,这个学期的世界文化遗产鉴赏课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好
的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名山风景——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希望大家可以通的
我的介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她的瑰丽和秀美!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旅游、文化、庐山
一、庐山的地理价值
1.地理位置:庐山耸峙于长江和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最高峰汉阳
峰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整个庐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

东依鄱阳湖,南望滕王阁,西临京九线,北枕扬子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
外险内秀。

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而山顶牯岭一带却是宽浅的谷地(主
要有东谷和西谷),溪流潺潺,风光秀丽。

森林覆盖率达76.6%,是一座天然的
植物园。

山间经常云雾弥漫,所以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地质构造: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
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
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


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

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
多的山峰。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地质形成约八万年,是中国第四
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
特的风沙丘群。

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

庐山上升之
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
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
峰。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
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

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

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3.生态气候: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良好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庐山植被丰富,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

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4.自然景观:庐山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其景点主要包括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等。

“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

铁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l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堑谷20条,岩洞16个。

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

瀑布22处。

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

庐山温泉早在公元四世纪。

就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一。

二、庐山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

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

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

宋太祖赐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

又赐额开先寺“开先华藏”。

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

明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

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

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三、庐山的人文文化
1、宗教圣地
山兼五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庐山是佛、道两教开创宗教思想, 弘扬教义的重要地区。

东林寺开创净土宗, 简寂观开创道教的灵宝派。

南朝南天师道祖师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搜藏道卷1200 余卷,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

1858 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利用不平等条约纷纷来到庐山发展教会组织,开展传教布道活动,这些教会组织或开办培训班,或传输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关,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与西方宗教势力称盛庐山不同的是,伊斯兰
教悄然而来。

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他们唯一的宗教活动圣所清真寺。

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物换星移,苍海桑田,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介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清悦的梵音,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

2、文学艺术
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都曾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使庐山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

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发祥地。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身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正真的山水画。

白鹿洞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代表着中国近世七百年的程朱理学大趋势。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

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

3、建筑遗风
庐山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这里修建了具有英、法、美、德、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上千幢别墅,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著名的有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成为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从而构成庐山特有的别墅文化景观。

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世界村。

4、政治中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
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

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四、庐山的遗产价值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1点中对于文化遗产的说明:“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以及第二条第3点中对于自然遗产的说明:“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庐山不仅具有秀美的以“奇、秀、险、雄”为特色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具有庐山山水诗文化以及白鹿洞书院这样的文化价值深厚的历史场所,还有各式迥异的异国建筑,故符合对于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定义。

另外更加突出的是,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深远,彰显了庐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的特色,故庐山还被评为“文化景观”。

庐山不仅因其“匡庐奇秀甲天下”这样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还以白鹿洞书院“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这样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意义而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因此而言符合遗产的真实性标准。

我的美丽的家乡,九江庐山的景色秀丽,瑰伟动人,我也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亲身去体验一下庐山的瑰丽和秀美!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余桂林
[2]郝晋,风景名胜区定义探究,中国园林 2007,4
[3]《浅谈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克俊
[4]《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安徽理工大学周晓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