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测量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层建筑测量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也日益完善。
建筑的风格、形式、空间、功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不断延伸。
仅在建筑的空间形式上,高层、超高层以及为美观而设计的各种曲线轮廓建筑物不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
建筑的这种发展趋势,将对建筑施工测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法
引言
施工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的优劣。
因此,通过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体系满足具体工程的需求,有效控制测量质量,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一、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1、技术难度大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较多,施工条件差,从而提高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环境给施工造成的影响更加显著。
由于高空中架设观测仪器和接收装置难度比较大,只能借助特殊装置完成观测任务,以及高层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高程垂直传递距离比较长、测站转换多、侧向刚度小等,导致测量累计误差较大。
当建筑物体形特别奇特时,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受到考验。
2、精度要求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向高空发展。
随着高度的增加,测量精度和建筑结构相互影响。
导致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随着高层建筑结构增高,施工测量精度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加大。
施工测量过程中,如果测量误差过大就会对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影响,甚至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所以为了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严格控制测量误差。
另外,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以及通过阶梯状流水方式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作业,这些流程对施工测量精度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3、影响因素复杂
精度方面:施工时,测量仪器精度、测量人员的素质、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另外,建筑侧向刚度越小;形变方面:建筑物越高、造型越复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高层建筑形变影响越严重,施工过程中基础刚度越小给超高层建筑造成的沉降越大,相应的差异沉降也越显著。
另外,施工环境、施工荷载等对超高层建筑形变
影响也比较大。
二、高层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
1、施工场地平整测量
场地平整测量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实测场地地形,按竖向规划进行场地平整,测设场地控制网和对建筑物定位放线的一项工作,并以此作为计算填土和挖土的工程量的依据。
因此,监理工程师对场地平整测量应认真复核,主要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方格网及各方格点的标高。
2、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点和控制网
建筑物定位放线通常是根据定位条件,依据测绘单位提供的红线桩位和水准点,在现场,拟建的建筑物附近引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据此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标高测设,同时在基坑开挖后恢复建筑物的中线和轴线。
监理工程师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高精度全站仪,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检查控制桩位是否准确、稳定及便于保护;复核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复核建筑物四周尺寸以及轴线间距。
最后检查各轴线.并请规划部门验线;督促控制点的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定期对控制桩和控制网进行复核。
3、高层建筑物竖向垂直度控制
施工单位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并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将建筑物轮廓和各系部轴线精确地投测到±0.000首层平面上,随后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对建筑物的竖向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单位投测时在旁监测和复测,以确保工程测量质量。
4、高层建筑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监测控制
高层建筑多采用桩基础且基坑开挖深度较大。
基坑的变形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出现沉降、位移、裂缝和倾斜等变形。
施工监理工程师在对基坑、周变环境变形监测控制时,应重点核查监测单位的资质、监测人员的资格和监测方案,对于监测方案的核查应着重核查监测项目、监测的报警值、监测基准点设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记录制度与信息反馈系统等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核查现场监测的设置、数量是否满足方案要求及便于监测和保护,督促监测单位及时实施监测。
三、高层建筑重点部分的测量
1、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
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高程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2、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 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层层传递,有效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3、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使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进行,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四、建筑物基坑与基础的测定方法
高层建筑由于采用箱形基础和桩基础较多,所以其基坑较深,有的超过20m。
在开挖其基坑时,应当根据规范和设计所规定的精度(高程和平面)完成土方工程。
基坑下轮廓线的定线和土方工程的定线,可以沿着建筑物的设计轴线,或沿着基坑的轮廓线进行定点,最理想的是根据施工控制网来定线。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投影法
根据建筑物的对应控制点,投影建筑物的轮廓线。
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将仪器设置在A2,后视A’2,投影A2、A’2方向线,将仪器移至A3,后视A’3,定出A3、A’3方向线。
用同样方法,在B2、B3控制点上,定出B2、B’2,B3、B’3方向线,此方向线的交点即为建筑物的4个角点,然后,按设计图纸用钢尺或皮尺定出其开挖基坑的边界线。
图1投影法操作示意图
2、主轴线法
建筑方格网一般都确定1条或两条主轴线。
因此,当建筑物放样时,按照建筑物柱列线或轮廓线与主轴线的关系,在建筑场地上定出主轴线后,然后,根据主轴线逐一定出建筑物的轮廓线。
3、极坐标法
由于建筑物的造型格式从单一的方形向“S”形、扇面形、圆筒形、多面体形等复杂的几何图形发展,这样对建筑物的放样定位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极坐标法是比较灵活的放样定位方法。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设计要素如轮廓坐标、曲线半径、圆心坐标等与施工控制网点的关系,计算其方向角及边长,在工作控制点上按其计算所得的方向角和边长,用全站仪逐一测定点位。
将所有建筑物的轮廓点位定出后,再行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结束语
高层建筑测量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不同的方法同时使用。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及时掌握建筑状况,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测量,保证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使得建筑工程更加安全,相信在今后的建筑测量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龚逸.论高层建筑的平面测量[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4):78-79.
[2]叶敬伟.关于加强工程测量质量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03).
[3]任胜利.小议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4]刘树凤.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J].福建建筑,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