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高频考
题汇编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权
C.制约教育结构变化
D.决定教育目的
2.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荀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3.“解释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这一工作内容属于CIPP 评价模式四个步骤中的()。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4.由卢扎诺夫创立的()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更多有效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5.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6.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的关系是()。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7.以下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
A.对教师的研究
B.对校长的研究
C.对活动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
8.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
B.情
C.意
D.行
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1.下列教具中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标本
B.图片
C.图表
D.模型
1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14.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课外活动
D.操作性知识
15.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17.学校教育必须以()为中心。
A.课外活动
B.课内外活动
C.实践活动
D.教学
18.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9.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0.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21.为了帮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教师进入教室的时间应该是()
A.课前半小时
B.课前2-3 分钟
C.听到上课铃声时
D.等上课铃响过2 分钟
22.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A.质量
B.可能规模
C.规模
D.速度
2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24.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25.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二、多选题(5题)
26.近代教育的特点有()
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
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
D.高等教育类型更加多样化
27.下列有关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遗传素质与人的身心发展无关
B.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28.教育的功能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E.思想品德功能
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C.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D.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0.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B.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C.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D.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
三、填空题(3题)
31.文化对教育具有___________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32.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33.{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四、简答题(4题)
34.试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5.简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36.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7.有人说“教学中学生应该完全听教师的安排,因为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请从教学规律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平析。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卢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
5.B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故正确答案为B。
6.A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在先,教育内容随后才发生变化。
7.D
8.A德有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四者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其中“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看法)是基础,“行”是关键。
9.B
10.A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广泛准确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这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他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11.A
12.B
13.A
14.A
15.D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这种思潮在18、19世纪的西方占据上风。
因此,答案为D。
16.C成熟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成熟,生理成熟的表现是具有生殖能力。
17.D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18.B
19.A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是孔子
20.B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1.B
22.B人口数量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
23.D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24.B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25.C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26.AB近代教育的特点有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法制化和教育的世俗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AB
28.ABCD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功能。
29.ABD
30.ABC
31.价值定向
32. 继承性
33. 校园文化
34.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伤害学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5.(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多元化。
36.【要点】(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个人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
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四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互动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 2. 案例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教学规律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确实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这绝不等同于要完全听教师的安排。
理由如下:(1)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2)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被学生主动地吸收、消化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②学生虽然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他仍是认识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
将两者割裂开来,或是只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片面的、错误的。
3.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颗草去”的崇高职业道德,还需要时刻铭记教育过程的规律,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