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导论阅读笔记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页/共20页
影响定义的关键因素是教育哲学家的“哲学立场” 传统哲学派:“教育科学的科学” 新康德主义哲学派:价值哲学 分析哲学:教育概念的理清和教育命题的分析页/共20页
回顾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 ✓ 大写→小写 ✓ 贵族→平民 ✓ 认识→存在 ✓ 规范→解放 ✓ 抽象→具体
教育哲学导论阅读笔记
会计学
1
目录
导言 概论---什么是教育哲学;简史 分述---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
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
第1页/共20页
导言
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哲学史一门高深的学问吗 一般哲学可以代替教育哲学吗
第2页/共20页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的定义 教育哲学的价值 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第3页/共20页
教育哲学的定义
综述了我国建国后和建国前以及国外教育哲 学家的定义,并回顾了20世纪后期哲学的转 型,基于此提出对教育哲学的展望。
第4页/共20页
黄济《教育哲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教育哲学通论》 “ 四点表述:第一点表述从教育哲学的自身特质出发,把教育哲学的视野界定
为“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教育哲学的对象界定为“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 题”(黄认为,根本和具体是相区别的);后三点表述从教育哲学与其他相 关学科的关系出发,认为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 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黄济:北师大教授,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主要奠基人
第5页/共20页
桑新民教授 Ⅰ.“从定义来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又是教育的基础理论。哲学史
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哲学是教育观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Ⅱ.“从研究的对象看,哲学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教育哲学则研究教育领域
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Ⅲ.“从研究的方法.途径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方式的概括和总结, 教育哲学则是对各们具体教育学科知识的概括总结,概括总结不是要形成包 罗万象的知识总汇,而是要揭示贯穿其中的普遍规律。” 从哲学的学科性质演绎出教育哲学学科的性质,更具哲学性
第19页/共20页
第14页/共20页
规范的哲学: 以提供和维护人们认识和行动基本规范为目的的哲学 把哲学的教条凌驾于生活之上,追求同一性和共性 解放的哲学: 把人从远处认识和行为的依据中解放出来,使能自我反省。 亲和性质
第15页/共20页
抽象的哲学: 知识是抽象的知识;方法是抽象的演绎方法;学习是抽象的 学习 尼采说,”冰冷的理性,苍白的真理,空洞的存在“
学习是抽象的学习学习尼采说冰冷的理性苍白的真理空洞的存在尼采说冰冷的理性苍白的真理空洞的存在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第16页共20页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反思性批判性批判性价值性价值性第17页共20页增进教育者的理性引导其反思教育生活增进教育者的理性引导其反思教育生活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与反思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与反思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谢谢谢谢第19页共20页
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
第16页/共20页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反思性 批判性 价值性
第17页/共20页
教育哲学的价值
增进教育者的理性,引导其反思教育生活 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 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与反思 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 台
第18页/共20页
谢谢~
第8页/共20页
60年代以后分析教育哲学的兴起 奥康纳 谢夫勒 80年代分析教育哲学受到批评 “我对于这种概念的游戏如今已经失去了兴趣。和那些急于去 纠缠概念而不能停下来考察自己关于教育目的内蕴信念的人 不同,我则急于去着手于正题。” 传统------分析教育哲学------新的实践批判 未知不确定
第11页/共20页
大写的哲学(Rorty,R) 指从柏拉图注意开始直到20世纪的西方哲学传统,实证主义 和分析哲学也属于这类。 哲学活动的目的是发现绝对的大写的“真理”“善”或社会盛会的 最终原则,从而揭示隐藏在各种现象下面的本质;哲学是“科 学的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母体或根本。 小写的哲学 哲学从“文化之王”的宝座跌入到“知识公民”的行列中;哲学是 一种在一定的种族语言文化和政治背景上发生的一种普通的 智力活动,所获得知识是相对的。
第12页/共20页
“贵族的事业” 教育和学习最高阶段安排的;形而上学的知识,是为了满足 理智沉思的需要;学习和研究需要与众不同的非凡智力和专 心。 “哲学的自大狂” “理智的谦虚”代替“理智的傲慢” 波普尔 哲学与每个人有关 雅思贝尔斯
第13页/共20页
17世纪到20世纪,哲学的主题被设定为认识论问题,研究主 体如何超越自身臻达客体。 人的存在被简化为认识的主体,世界被看成与人的存在无关的纯粹的客体 萨特 海德格尔 雅思贝尔斯 将注意力从认识问题转移到人的 存在问题,并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口号。
第6页/共20页
范寿康 “研究教育学的假定的科学” 范先生深受康德”批判哲学“的影响 吴俊升 “教育哲学就是研究哲学的基本原则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 内的影响”
第7页/共20页
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前 一类认为教育哲学是一门教育问题的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的学 问;一类认为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价值的学问。 前者收古典哲学的影响,哲学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后者收新 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影响,认为哲学是一门价值的学问。 根本上来说与同时期我过教育哲学的认识区别不大。 “在当时来说,移植西方的教育思想到中国来,就是进步之 举;而且在她们的移植工作中,绝不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 地拿来,而是经过他们的咀嚼,增加进他们的唾液,而成为 对我们有滋补价值的营养品。”----黄济 著《教育哲学通 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P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