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法经常被很多老师采用,所以一直备受关注。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很多老师都从这段话中受到启发,然后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问题的情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氛围,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有成效。

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情境的创设也多种多样。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技巧。

一、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兴趣
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活动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也会使学习活动更生动有效、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找规律》一课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给木偶娃娃戴帽子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看看三个木偶娃娃在有两顶帽子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一共可以有几种搭配法。

在游戏进行前要先分好组,指定组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探索规律,在此过程
中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最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总结规律,请代表回报结论。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认知能力也有差异,他们在同一组进行探索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满足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这样的游戏情景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又让学生感受数学并不枯燥,在付出努力后都可以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选择故事情境,激发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且百听不厌,每当在课堂上出现讲故事的环节,总是能完全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如果能创设适宜的故事情境将课本上的内容编成简短的故事,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我曾尝试把《确认位置》编成关于参观动物学校的故事,并且有比较好的效果。

就从一群小动物晨起做操开始,让学生找小动物们在哪里,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知道确定位置非常有必要,继而约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在晨练完后就一起去参观小动物的宿舍相机学习第几层和第几号,最后就跟着小动物一起去他们的图书馆和大礼堂,再次巩固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

跟着小动物一起来学习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调动起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提供动手操作情境,培养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的机会,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力。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完成的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课中,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一环节,就让学生利用学具中的4根小棒(4cm,5cm,6cm,10cm各一根),开始上课就让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三角形三边关系应该在学生在操作、思考、讨论概括中得出来,像这样子的活动能让学生立即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此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因为学习而快乐。

让他们掌握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四、利用生活情境,再现数学知识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感觉陌生抽象的知识大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模拟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选取学生熟
悉的生活场景,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累数学生活经验。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就可以把商店搬进教室,让学生亲自用人民币去买东西。

选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一部分学生当顾客,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排着长队去买东西,在实际的买卖和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同时也培养学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互相合作的教学手法,而适度采用竞争的方法也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比一比结果如何,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可以是个人间的比较,小组间的比较,或是男女生之间的比较。

比如在练习口算题时,可以比较谁算的又快又对。

而在动手操作活动环节时就以小组为单位比较。

如果是某一道练习题就可以让男女生进行比赛。

教师及时对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当众表扬,此时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满足,同时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潜移默化中就吸收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的情感、思维、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只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要构思巧妙,让学生感
兴趣,而且要紧扣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热爱课堂,真正的激活数学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