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他”是中国古代的()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鉴真
2.适合作为右图名称的是()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唐对外交通路线图
C.佛教传播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5.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人们之所
以缅怀郑和,主要是因为()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6.“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历史人物的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开辟
8.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奸商勾结
B.海防松弛
C.军队腐败
D.武器落后
9.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到东南沿海抗倭()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10.右图是位于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纪念馆。
其“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
A.荷兰侵略者
B.沙俄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11.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
”
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2.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江苏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
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
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是()
A.寇准抗辽
B.文天祥抗元
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14.右图是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继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
捷,荡平浙东地区的倭寇而修建的。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浙江的()
A.杭州
B.温州
C.台州
D.嘉兴
二、填空题
15.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
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
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16.从1405年到年,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规模
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17.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18.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
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9.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
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0.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抗倭。
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
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
21.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2.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爱国主义者。
三、材料解析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材料二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材料三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材料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韬铃深处》材料五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亦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倭寇”是由哪些人构成的?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单项选择题
1——14 BDCCB ABBBD DADC
二、填空题
15.郑和
16.1433 7
17.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8.亚非印度洋
19.元末明初
20.戚继光戚家军
21.台州
22.民族英雄
三、材料解析题
23.(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24.(1)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一些中国的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
材料中认为倭
寇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中国沿海的一些商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3)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
功绩: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4)根除倭患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为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够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