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七年级(上)期末地
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非洲大陆最炎热
B. 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方突出
C. 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
D. 沿海湿润地区温差大
2.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
发.这种树林被称为()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
3.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4.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 人口多少
B. 经济发展水平
C. 开发历史早晚
D. 军事力量强弱
5.“明天北方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交汇,在江淮流域形成降雨”,请你分
析该天气预报所描绘的降雨类型是()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暴雨
6.“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 日常生活
B. 交通出行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7.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
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 国际竞争激烈
B.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 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能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 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地势
9.甲点海拔为()
A. 1500 米
B. 1000 米
C. 500 米
D. 0 米
10.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 15℃
B. 0℃
C. 18℃
D. 9℃
1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 绕转中心
B. 方向
C. 周期
D. 产生的地理现象
12.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
C. 终年炎热
D. 电闪雷鸣
13.下列哪种活动不利于大气环境保护()
A. 大量燃烧煤
B. 植树造林
C. 修建水库
D. 开发太阳能
14.青岛降水比塔里木盆地多,可能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
15.下列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证据有()
A. 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
B. 远去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消失
C.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D. 伽利略的环球航行
16.在图纸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南省地图比卫辉市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 绘制某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C. 绘制卫辉市地图时,相比中国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
D. 绘制卫辉市地图时,内容比中国地图更简略
17.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18.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全球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
C. 北半球的陆地大于海洋
D. 面积最大的大洲为亚洲
19.根据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 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 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20.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 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 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经纬度:A ______、B ______。

(2)D在C的______方向,A在C的______方向。

(3)C位于______(南、北半球),A位于______(东、西半球),B位于______(低、中、高纬度)。

(4)C、D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______。

(5)D位于五带中的______,特点是______。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

(3)写出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期是______。

(4)当地球公转至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

此时南半球昼月长短情况是______(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5)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至时,地球大致公转到______位置(填代码),此时澳大利亚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______现象。

(6)我国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到______地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C ______、D ______。

(2)甲山的海拔高度在______米之间,甲山在乙山的______方向。

(3)图中B为______,易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是______。

(4)E、F两地爬山较为省力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5)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故叙述正确;
B.一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大陆等温线向南方凸出;同理,一月份,南半球为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大陆等温线凸向南方。

故叙述正确;
C.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故叙述正确;
D.沿海湿润地区的年温差较小,内陆干旱地区年温差较大,故叙述错误。

故选:D。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一月份,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按照高低规律,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凸向赤道,即向南方凸出;同理,一月份,南半球为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按照高低规律,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凸向南方.沿海湿润地区的年温差较小,内陆干旱地区年温差较大.
此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注意认真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为了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树林被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选:C。

(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2)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本题考查的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和植被特点.
3.【答案】B
【解析】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选:B。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故选:B。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领土面积、人口多少、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从经济状况来看,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

本题考查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理解答题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故选:C。

世界主要的降水类型有: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
学习世界主要的降水类型,一定要结合示意图.
6.【答案】D
【解析】解:洪涝灾害(降水)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故选:D。

气候包括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7.【答案】B
【解析】题干说明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

使得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
赖,相互融合,并朝着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故B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放的晚。

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D。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9.【答案】A
【解析】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000+500=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

故选:A。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答题即可.
10.【答案】D
【解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15℃-1000m÷100×0.6℃=9℃。

故选:D。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1.【答案】B
【解析】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故选:B。

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365天),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难度较小,解答较简单。

12.【答案】D
【解析】解: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终年炎热描述的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现象,电闪雷鸣属于天气现象。

故选:D。

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有效.
13.【答案】A
【解析】解: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能够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开发太阳能有利于节约能源;而大量燃烧煤,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用环境保护。

故选:A。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4.【答案】A
【解析】解:青岛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黄海沿岸,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偏多;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受不到夏季风影响,降水少,所以我们判断影响两地降水不同的因素是海陆因素。

故选:A。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5.【答案】C
【解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

16.【答案】C
【解析】解:河南省地图比卫辉市地图比例尺小,内容较为简单,故A错误;
绘制某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故B错误;
绘制卫辉市地图时,相比中国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故C正确;
绘制卫辉市地图时,内容比中国地图更详细,故D错误。

故选:C。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
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联系,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A
【解析】解:题目中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余的都是发达国家。

根据题意。

故选:A。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该题考查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18.【答案】C
【解析】解: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无论在哪个半球上,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南北半球比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广阔.结合题意.
故选:C.
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有: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洋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球上的0°纬线,又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即可.
19.【答案】D
【解析】解:A、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故A不正确;
B、亚马孙平原属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故B不正确;
C、许多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科考站.故C不正确;
D、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故D正确.
故选:D.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
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20.【答案】D
【解析】解: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正确;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正确;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正确;
D、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这样做有利于利用当地的充足的光照来凉晒粮食等物品,故错误;
故选:D。

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而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也具有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的特点;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有利于利用当地的充足的光照来凉晒粮食等物品.
本题考查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牢记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此题基础性较强,易于掌握.
21.【答案】20°N,40°W 20°S,20°E 西北正西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 D 北温带四季分明
【解析】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0°N,40°W,B点的经纬度是20°S,20°E。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可得,D在C的西北方向,A在C 的正西方向。

(3)C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A位于西半球,B位于低纬度。

(4)C、D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D,该点的经度是20°W。

(5)D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特点是四季分明。

故答案为:(1)20°N,40°W;20°S,20°E;(2)西北;正西;(3)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4)D;(5)北温带;四季分明。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纬度的划分等知识点。

22.【答案】一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0°昼夜平分①昼短夜长极昼 B
【解析】解:(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3)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当地球公转至②位置即北半球秋分日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该纬线的纬度是0°,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5)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至时,地球大致公转到①位置即北半球夏至日位置,此时澳大利亚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极昼现象。

(6)我国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到②③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故答案为:(1)
(2)一年;(3)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0°;昼夜平分;(5)①;昼短夜长;极昼;(6)B。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图中不同序号代表的节气名称,牢记即可。

23.【答案】山脊鞍部陡崖600~700 西南山谷自东南流向西北 E 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500
【解析】解:(1)读图可得,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C位于两个山顶
之间,是鞍部;D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2)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甲山的海拔高度在600~700米之间;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读图可得,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

(3)图中B为山谷,易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4)E、F两地爬山较为省力的是E,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实际距离是3×500=1500米。

故答案为:(1)山脊;鞍部;陡崖;(2)600~700;西南;(3)山谷;自东南流向
西北;(4)E;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15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