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
温胆汤丸的功能主治
温胆汤丸的功能主治温胆汤丸简介温胆汤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材混合而成。
它主要用于治疗胆囊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相关症状。
温胆汤丸具有温胆通络、理气和胃的功效,可改善胆囊的运动功能,平衡气机,促进消化,从而缓解胆囊病变引起的不适感。
温胆汤丸的功能主治以下是温胆汤丸的主要功能主治:1.调和胆囊功能:温胆汤丸内含有多种药材,如炙黄芩、黄连等,这些药材具有温胆通络的作用,能够促进胆囊的蠕动和排空功能,使胆汁正常流动,保持胆囊的正常功能。
2.促进胃肠蠕动:温胆汤丸中的药材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这对于胆囊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非常有效。
3.舒缓症状:温胆汤丸可舒缓胆囊病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腹痛、胀满、恶心、呕吐等。
它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胆囊炎症所带来的疼痛感。
4.改善肝胆气机不畅:温胆汤丸中的药材有助于平衡肝胆气机,消除湿热,促进气机畅通。
肝胆气机不畅是引起胆囊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善肝胆气机不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胆囊病变。
5.增加免疫力:温胆汤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它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抗炎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作的机会。
温胆汤丸的用法用量温胆汤丸可以口服,具体的用法用量如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请注意,使用温胆汤丸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温胆汤丸的不良反应使用温胆汤丸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温胆汤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温胆汤丸的禁忌症以下情况下禁止使用温胆汤丸:•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对温胆汤丸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胆囊感染和严重胆囊炎症患者。
•其他禁忌症,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温胆汤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该方被收录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
《外台秘要》标明其方源于《集验方》,且云“出第五卷中”。
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
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
甘草性平,竹茹性微寒,其余四味皆为温性药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擅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病证,并颇多心得。
有关温胆汤命名含义,王玉川教授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2期发文论证,并提出在南北朝时代对于皮肉骨髓脉之病,盛行着“脏热腑寒”的辨证理论,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脏病多虚寒、腑病多实热的理论不同。
既然腑为寒证,胆为腑故证寒,治寒以温,故名“温胆汤”。
《千金》、《外台》并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今天的方剂著作及有关论文,对温胆汤命名的分析和认识,多不符《集验方》之原意。
对此,王洪图教授重又查阅《千金》和《外台》二书,发现该两书收录的方剂及相关论述中,有关“脏寒腑热”的论述在十条以上,不仅涉及皮肉骨髓脉之病,还用于咽、喉、舌、胞、肛门诸窍之病,而这些论述均引自《集验方》和《删繁方》。
《删繁方》的作者谢士泰,与姚僧垣是同时代的医家,这就使我们较明确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南北朝时代,用“脏热腑寒”去辨证,应该是医学的重要流派的辨证方法。
以温胆汤而言,其理可通,其方有较好的疗效,因而说这个“脏热腑寒”的理论不单在医学史上有一定价值,而且也有不小的应用价值,应该加以深入研究。
对五体、官窍病用“脏热腑寒”辨证的具体内容,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中写有专论,此不赘述。
《集验方》用温胆汤所治之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即虚寒证,得之大病之后。
而胆虚寒之证是和脑髓密切相关的,如《外台》第十六卷中引文“《删繁》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
凡髓虚实之病,主于肝胆。
若其腑脏有病从髓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温胆汤治痰湿咳的案例
温胆汤治痰湿咳的案例
痰湿咳是中医常见的病证之一,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痰湿咳痰量大,黄稠或白稠,呈粘稠状态的症状。
以下是一个使用温胆汤治疗痰湿咳的案例:
患者:女性,45岁。
主要症状:咳嗽伴黄稠痰,咽部有异物感,痰量较大,胸闷喘促,舌苔厚腻,脉濡滑。
中医诊断:痰湿咳嗽。
治疗方案:温胆汤。
药方组成:
1. 厚朴(15g)
2. 苍术(9g)
3. 陈皮(6g)
4. 生姜(3片)
5. 黄芩(9g)
6. 人参(6g)
7. 白芍(12g)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水煎服。
治疗过程及效果:
患者每日服用温胆汤2次,每次服用一半的药材,连续服用1
周后,痰湿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次数减少,痰量变少,颜色也转为白色。
舌苔变薄,脉象变得细滑。
患者继续服用温胆汤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总结:
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痰湿咳痰量大的情况。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适量服用,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其他不适症状,需向医生说明,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最终,治疗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4年方剂学课件温胆汤.
2024年方剂学课件温胆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方剂学》中第四章第三节“温胆汤”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及各药物的作用;2. 掌握温胆汤的功效主治,能够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3. 培养学生的方剂制备技能,提高其对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胆汤药物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理解;温胆汤临床应用的选择。
教学重点: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温胆汤在治疗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1)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及各药物作用;(2)温胆汤的功效主治;(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温胆汤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温胆汤的应用练习。
5. 互动讨论(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温胆汤药物组成2. 温胆汤功效主治3. 温胆汤临床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病例:患者,男,45岁,症见心悸、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案:温胆汤。
2. 作业要求:详细阐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及治疗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温胆汤在古今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理解;2. 温胆汤临床应用的选择;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治疗理由阐述。
一、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理解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包括:半夏、茯苓、橘红、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和大枣。
黄连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温胆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药方,由黄连、人参、黄柏、茯苓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理气舒肝、温胆利胆等功效。
黄连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对于一些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黄连温胆汤具有以下几种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
黄连温胆汤中的黄连是一味很好的清热解毒药材,能够清热燥湿,解除毒邪,对于肝脏有热激化的胆囊炎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2. 理气舒肝
黄连温胆汤中的人参、黄柏等药材具有理气舒肝的作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焦虑等导致的肝气郁结,有助于胆囊疾病的康复。
3. 温胆利胆
黄连温胆汤具有温胆利胆的作用,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及排泄,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清洁胆囊,有助于改善胆囊炎等疾病。
4. 缓解疼痛
黄连温胆汤中的茯苓等药材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黄连温胆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药方,对于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有胆囊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盲目服用药物。
温胆汤方歌歌诀
温胆汤方歌歌诀
温胆汤方,古代名方,临床应用广泛。
温胆汤方由方芸怀所配制,药物组方合理,功效显著。
以下为温胆汤方的主要药物及其功效:
主要药物及功效
1.制草乌
–功效:温中散寒,活血祛瘀,舒肝止痛。
2.甘草
–功效:调和各药,缓解药性,舒肝。
3.附子
–功效:温中散寒,祛风湿,活血止痛。
4.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燥湿痰饮,抑制细菌病毒。
5.升麻
–功效:解毒消肿,开窍祛风,舒筋活络。
温胆汤方药物组方互补作用明显,用药灵活多样,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配伍调整。
温胆汤方歌歌诀
1.制草乌甘草共,温中解表胜黄连。
2.附子清寒黄柏伴,祛寒散瘀得升麻。
温胆汤方,疗效神奇,不仅在治疗胆道疾病方面有显著效果,还可有效缓解肝胆疼痛、消除腹痛等症状。
然而,在使用温胆汤方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谨慎斟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之,温胆汤方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历经千年仍被广泛应用,对于调理肝胆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具有显著疗效,但在使用中应慎重选择药品、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郝万山温胆汤的功能主治
郝万山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特别适用于热毒郁结的症状。
•温胆汤中的药材通过刺激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有助于清热解毒。
调理肝胆•温胆汤是一种具有调理肝胆的作用的中药方剂。
•它可以舒缓胆道和肝脏的炎症,保护肝胆功能。
•温胆汤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改善胆道黏稠度,防止胆石的形成,并减轻胆囊疼痛。
缓解消化不良•温胆汤可以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
•温胆汤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帮助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和肿胀。
镇痛消炎•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镇痛和消炎的活性成分。
•它可以减轻胆腔和肠道的疼痛和炎症,提高胆囊和胰腺的功能。
•温胆汤还能够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和疼痛,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改善肝胆疾病•温胆汤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肝胆疾病。
•它可以帮助调节肝脏的功能,促进胆汁的产生和排泄。
•温胆汤还可以减轻肝胆疾病的症状,如腹胀、黄疸等。
提升免疫力•温胆汤的药材中含有一些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成分。
•它可以增加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温胆汤还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净化血液,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促进胆囊收缩•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它可以加快胆汁的排出,预防胆囊的胆固醇沉积。
•温胆汤还能够减少胆石的形成,缓解胆囊和胆道的疼痛。
总结:郝万山温胆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肝胆、缓解消化不良、镇痛消炎、改善肝胆疾病、提升免疫力和促进胆囊收缩的草本中药方剂。
它通过调节人体内的胆囊和肝脏功能,提高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胆汁的产生和排泄,减轻炎症和疼痛,并具有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使用郝万山温胆汤可以改善肝胆功能、减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疼痛等症状,对于肝胆疾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温胆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温胆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温胆汤】是一个奇方,很多中医用这个方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以前学过千古第一化痰方【二陈汤】,这个【温胆汤】就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竹茹、枳实两味药而成。
【二陈汤】很出名,【温胆汤】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温胆汤】出现的时间要比【二陈汤】早很多,【温胆汤】是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的杰作,【二陈汤】则是宋朝才有的方子。
【温胆汤】方子如下:茯苓15克、半夏10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8克生姜12克大枣6枚【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孙思邈说,这个【温胆汤】第一要务就是治疗虚烦不得眠的,孙思邈认为这里的虚烦不得眠是胆寒导致的。
怎么认识这句话呢?其实很简单,【温胆汤】就是通过化痰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的。
因为胆寒,寒则凝滞,由脾胃产生的湿气就会慢慢在胆腑里凝聚成痰,痰久久不除,就会化热,本来我们的胆气是要往下降的,现在有了热,这个热就要往上走,往上走就会干扰心神,心神不宁自然就睡不着觉。
【案例追踪】河北有一位中年大姐三年前就开始失眠了,也不是说彻夜难眠,就是睡不好,入睡很困难,晚上十点多躺在床上,满脑子的胡思乱想,翻来覆去,总是要等到凌晨两三点才隐隐约约睡去。
觉睡得也不踏实,那个梦啊超级多,一个接一个,中年大姐说还没睡着,感觉梦都先来了。
第二天起来,跟没睡一样,太累了,脑袋昏昏沉沉的。
这样的睡眠持续了五年多,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
有大夫说她想多了,思伤脾,心血也虚,心脾两虚,让她吃【归脾丸】。
【归脾丸】是调理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多梦,睡眠浅的。
她想想也对,自己就是喜欢操心,服了一段时间【归脾丸】,有点改善,但对于她严重的失眠来说这点改善等于杯水车薪。
又有大夫说她肝火太旺,肝不藏魂,所以失眠,让她服用【龙胆泻肝丸】,但收效甚微。
还有大夫说她心肾不交,所以入睡困难,让她服用张仲景的方子【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服用一周也没什么效果,症状反而加重了,出现胸闷恶心等症状,赶紧把药停了。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治疗眩晕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治疗眩晕一、温胆汤的概述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主要通过温补胆经的作用来治疗眩晕,是中医领域中常用的治疗眩晕的方剂之一。
二、温胆汤的配方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草药: - 川芎:活血祛风,改善血液循环,对眩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当归:补血活血,调理身体,改善眩晕症状。
- 白芍:清热解毒,养血调经,对眩晕有一定的作用。
- 干姜:温中散寒,调理胃肠,起到舒缓眩晕的效果。
- 黄耆:益气养血,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眩晕症状。
- 龙眼肉:补血养心,调理气血,对眩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温胆汤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 缓解眩晕症状:温胆汤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温补胆经、活血祛风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眩晕症状。
2. 调理气血:草药成分中的当归、黄耆等具有养血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3. 舒缓胃肠:温胆汤中的干姜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胃肠的作用,可以舒缓胃肠不适引起的眩晕症状。
4. 提高免疫力:温胆汤中的黄耆等草药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改善眩晕症状,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四、温胆汤的使用方法1.温胆汤的制作:将川芎、当归、白芍、干姜、黄耆、龙眼肉等草药按比例配伍,并配以适量的水煎煮。
2.温胆汤的用法:每次服用100ml,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可以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和疗程。
3.温胆汤的注意事项:–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温胆汤中的任何草药过敏者不宜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温胆汤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温胆汤的疗效评价温胆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对于治疗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经过多项临床实践观察,温胆汤能够明显缓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眩晕症状的复杂性,温胆汤对所有患者的疗效并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运气之守护,其运气失调可引起心神不安、失眠、头脑不清、惊恐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肝病。
传统中医药物温胆汤具有温肝健胆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肝脏的功能,从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温胆汤能够改善肝脏病患者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的作用。
温胆汤是传统中医药物中一种著名的汤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玄参、茯苓、生地、白术、炙甘草、黄芪、菊花为主要药材制成,它以玄参、茯苓、生地、白术为主要药材,以白术、炙甘草、黄芪、菊花为辅助药物,具有温胆润肺、清肝润肠的作用。
温胆汤的制备方法很简单,主要的原料是玄参、茯苓、生地、白术,以及炙甘草、黄芪、菊花等辅助药物。
将玄参、茯苓、生地、白术磨碎净洗后,加入清水中,共煮沸后,再将炒甘草、黄芪、菊花加入,用中火煲至药材熬烂状即可。
温胆汤的主要功效主要有温肝健胆、润肺止咳、清热降火、消炎止痛、利湿补肾等功效,能够改善肝脏病患者的症状,抑制炎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的作用。
温胆汤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一般情况下,建议以10g为一剂,每日1剂,煎服,或与其他清热补肾药物配伍使用。
在使用温胆汤之前,应开展调查,检查脏腑功能,以便确定用药量,特别是在治疗肝病的时候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损伤肝脏。
除了温胆汤,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日常规律生活,如运动锻炼、增加摄入营养品等,以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总之,采用温胆汤治疗肝脏病既可温肝健胆、消肿、止痛,又可以缓解肝脏病患者的肝脏症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作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合理用药,注意控制用药量,结合日常的体育锻炼和营养摄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温胆汤
温胆汤出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南宋永嘉医派陈无择《三因方》卷九重加茯苓,组合成方以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方中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即“二陈汤”,是化痰理气的基础方;加枳壳、竹茹即温胆汤原方。
合欢皮、太子参是调畅情志、宁神安眠的药对,远志安神益志、祛痰开窍,龙骨镇惊宁神,潜阳平肝,二药配伍,也是一对宁神安眠的有效药对,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药物。
黄连苦寒以泻心清胆,失眠多由热扰,加用黄连既可清热,更可使全方的药性由温胆汤的“温”转为凉性,与痰热上扰的病机更加贴切。
共同组合成方,功能调畅胆气,化痰和胃,对于痰热上扰的失眠诸证颇具功效。
本方与南宋原方相比已经有所变化,主要是去掉原方中温性的生姜,而加用两个宁心安神的药对,使功效更为专一。
本方所治诸症,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虚实挟杂的特点,偏于实症者,如心烦性躁,可加炒栀10克、淡竹叶6克,增强清心除烦之力;头昏头痛,脑胀神疲,加天麻10克、白蒺藜12克;情绪波动大,忧愁悲伤,加石菖蒲10克以祛痰开窍;重度失眠,甚则彻夜不寐者,合酸枣仁汤,即加酸枣仁12克、知母10克、川芎6克,也可以合朱砂安神丸,重用黄连,加用朱砂、生地。
偏于虚症者,如兼血虚心悸,加酸枣仁12克以养血安神,当归、熟地之类也可视症加入;劳心过度,心悸健忘,加龟板20克、石菖蒲10克,这二味与远志、龙骨相配伍,名孔圣枕中丹,古代就是用治读书人读书劳神引起的诸多病症的。
古方|温胆汤: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
古方|温胆汤: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古方出处】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使用历史】约850年。
【主要成分】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怕黑,不敢独处。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
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
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
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
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不断发展变化的温胆汤关于温胆汤的配药,有一首方歌可以帮助记忆: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在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灵活运用的实践以后,从最初的临证祛痰之剂,逐渐发展为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良药。
温胆汤的方中由多味药配伍,共同起到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效果。
纵观整个药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并行,其目的就在于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安和胆胃。
温胆汤算是一味基础药方,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味治疗更多的病症,常见的有黄连温胆汤和柴芩温胆汤。
温胆汤--全部加减
温胆汤--全部加减温胆汤--全部加减2020-05-20 ⼼爱如初转⾃程宇宏【温胆汤】⽵茹、枳壳,云苓,陈⽪。
【咳喘有痰】加苏⼦ 10g、莱菔⼦ 15g、葶苈⼦ 10g(便溏⽤炒葶苈⼦,不溏⽤⽣葶苈⼦)、鱼腥草 30g、⽣薏苡 10g。
【肺癌⽤温胆汤效果相当好】加鱼腥草 30g、芦根 15g(最好鲜芦根 60g 榨汁)、⽣薏仁 15g。
桃仁 10g、杏仁 10g、⽩花蛇⾆草 30g、车前草 30g。
(薏苡仁 100g 以上煮粥)【肿瘤科之谈】第⼀肿瘤病⼈做了放疗、化疗中毒。
⼀个就⾻髓像低了,另是⾆苔厚腻,不能吃饭。
不搞辨证论治也就三下⼦:第⼀,清热解毒;第⼆,以毒攻毒;第三,软坚散结。
⾆苔这么厚腻,清热解毒也好,以毒攻毒也好,都影响⾆苔,病⼈越来越不想吃饭。
【第⼀个绝招】先开胃⼝,胃⽓为本,我就⽤温胆汤,就⽤保和丸。
两个礼拜以后病⼈都到我这来了。
胃⼝开了。
原来睡也不⾹,治疗肺癌睡的很⾹,这⼀两饭吃不了,现在能吃⼆两饭了,能让我吃了很有救。
但是前提苔腻。
苔假如不腻是虚证,不⽤温胆汤。
【中风】加⽔蛭,地龙 10g、川芎 10g、丹参 30g、葛根 10g、⽣牡蛎 30g。
治疗脑中风。
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都可以⽤,因为三期多数是⾆苔腻。
【⼼⾎管病】加全⽠蒌 30g、薤⽩ 10g(泡的时候加酒)、丹参 30g、野菊花 10g(野菊花强⼼呀)、⽣⼭楂 15g。
【各种胃炎】加蒲公英 10g、连翘 10g、川楝⼦ 10g、元胡10g、⽣牡蛎 30g。
萎缩性胃炎加乌梅 15g。
【肠炎包括结肠炎】加苦参 10g、⽊⾹ 10g、煨葛根 15g、车前草 30g、马齿苋 15g。
【结肠炎最好灌肠】100ml 肛管插到 15cm,给他灌肠。
你假如⽤灌肠的办法,苦参就可加⼤量,⼀共可加到 30g,灌肠不⽅便⼝服⽤ 10g,但灌肠苦参就⽤ 30g,每天晚上灌⼀次,就⼀付药分两个晚上灌,⼀般⽤ 10 付左右这个结肠以后明显的好转。
温胆汤
脉弦滑
病机素Leabharlann 胆气不足情志不遂胆失疏泄
气郁痰浊
胆胃失和
胆胃不和
胆气不足 又情志不遂
胆失疏泄
气郁生痰 痰浊内扰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竹茹 枳实 生姜 大枣
方解
(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行气化痰,消痞满 和胃,监制半夏毒性
配伍特点
温凉兼进 不寒不燥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 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官能症、 急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 属胆郁痰扰者。
温胆汤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炙甘草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5片 大枣1枚
汤剂,水煎服。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心烦不眠
症
夜多异梦
状
或呕恶呃逆
眩晕,癫痫
苔白腻
温胆汤方子组成
温胆汤方子组成温胆汤是一种中草药配方,用于清热利湿、调理胆囊。
它由多种草药组成,每味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在传统中医中,温胆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胃方面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温胆汤的具体组成。
温胆汤方子组成黄芩黄芩,中草药名。
性味苦寒,归肝经、胆经。
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胆、清利湿热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黄芩的作用是清热解毒,调理胆囊,有助于消除湿热。
炙甘草炙甘草,中草药名。
性味甘平,归心肺脾经。
具有益气养阴、祛痰止咳、调和药性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炙甘草的作用是调和药性,增强药物的作用,有助于平衡方剂的功效。
泽泻泽泻,中草药名。
性味苦寒,归心肺经。
具有通水利湿、清热泻火、利尿除湿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泽泻的作用是利水消肿,清利湿热,有助于治疗胆囊炎等疾病。
生大黄生大黄,中草药名。
性味苦寒,归肝经、大肠经。
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凉血逐瘀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生大黄的作用是泻火热,清利湿热,有助于解除胆囊炎等疾病。
茯苓茯苓,中草药名。
性味甘淡,归脾肾经。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益气、安神安眠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消肿,调理脾胃,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茵陈茵陈,中草药名。
性味苦寒,归肝经、胆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通便、镇痛止痒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茵陈的作用是清热利湿,通利胆道,有助于治疗胆囊炎等疾病。
地榆地榆,中草药名。
性味辛苦寒,归肝、胃经。
具有凉血止血、收敛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
在温胆汤方子中,地榆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有助于改善胆囊炎的症状。
以上就是温胆汤的组成草药及其功效。
这些草药配伍合理,相互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清热利湿、调理胆囊的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黄煌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
背景
黄煌教授是著名的中医专家,广泛应用传统中药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尤其在治
疗肝胆相关疾病方面,黄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中,黄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温胆汤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
其配方为:红花6g、赤石脂15g、芸香6g、郁金
6g、枳实6g、山茱萸6g、泽泻15g、川朴9g、木香9g、制附子6g。
温胆汤可以温通胆气、行气止痛、解毒,对于黄疸、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
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教授运用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黄教授发现温胆汤可以很好地应对一些胆汁淤积等肝胆相关疾病。
黄教授群体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有53例患者分别服用了温胆汤和其他常规治
疗方法。
其中,有46例患者服用温胆汤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治愈率为
86.8%,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69.2%)。
黄教授在运用温胆汤方面,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对于脾虚患者不适用,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需要慎用。
同时,患者需要坚持服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随时调整剂量,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结论
黄教授的临床经验表明,温胆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肝胆相关疾病、胆
汁积聚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当然,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患者的身体情况,避免产生副作用。
总之,运用传统中药方治疗肝胆相关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生经验、患者配合。
可以继续对相关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升整个中医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温胆汤又称胆泻汤,是中药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温胆汤是以“温肝舒胆”为主要治疗原则的复方制剂,主要适合中医认为的肝胆疾病的原因,如温热、胆郁、胆虚,有温中治热,舒胆健脾的功效,经常应用来治疗或减轻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囊炎、胆结石、肝病、痛风等疾病。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温胆汤主治病有1)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胆炎、胆囊炎、胆结石、胆肠炎、慢性腹泻;2)肝脏疾病: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脏病变;3)肝胆结石的病因有:温热、偏虚、胆结;4)消化道血栓栓塞病变。
温胆汤是温补药,主要成分有党参、黄芩、陈皮、大黄、苍术、连翘及挥发油等。
其作用应以“中温清热解郁舒胆通络”为主,有益于消除上消化道及全身寒热,并可调和胆汁分泌异常,活血通络,起到补肝肾、益胃安神的良好保健作用。
温胆汤运用体会:在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中,它的疗效极为显著,表现为症状的迅速改善,往往只用几天时间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通过实践见闻,当患者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肝炎、胆结石等,可以针对基础病证进行方药治疗,采用温胆汤加减调剂,温中清热、舒胆健脾是补益气血、温补肝肾、调理脾胃机能的重要原则。
此外,温胆汤还可应用于疲劳乏力、失眠多梦、心慌头晕等症,可在调剂原方结合补中益气活血、养肝护肝的成药,作为一种调理性的保健药物。
综上所述,从临床实践来看,温胆汤的疗效极其显著,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肝胆结石以及健脾活血等方面,经常被应用,特别是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调理性的保健药物,有益健康。
但服用温胆汤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病症、病情情况恰当的调整配方,以防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宜及时就医进行支持治疗,温胆汤虽可作为一种保健的使用,但病情的处理应以医治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胆汤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上锉为散。
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
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
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
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
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
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