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逡.巡(qūn)络.(luò)绎踟.(zhí)蹰驰骋.(chéng)
B.吟.(yín)咏笑靥.(yàn)窈.(yǎo)窕蒲.(pú)苇
C.纤细(x iān)悭.吝(qiān)哽咽.(yè)便.(pián)言
D.机杼.(zhù)否.(fǒu)泰懵.懂(měng)伎.(jì)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茫茫沙漠中,缺粮少水。

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
....才能共渡难关。

B.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自得其乐地欣赏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赞叹造物主的伟大壮观。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

D.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完《南京!南京》之后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这是中国新锐导演陆川用四年时间制作的比较出色的一部历史大片。

B.如果不重视语文学习,那么即使考上了大学,在谈吐和写作中也还是语病百出,就会被人贻笑大方。

C.近日,《南方日报》等报纸关于《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问题作了详细的报道,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4.将下列五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充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

,,。

,。

①它们都凝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②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
③我同样喜欢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
④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
⑤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使人感到格外亲近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④②⑤C.④②①③⑤D.⑤①②④③3.下
5、下列句子中“见”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B.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看见)
C.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见面)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现”,出现)6、下列句子中的“相”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7、下列句子中“适”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适还家门(出嫁)B.少无适俗韵(迎合)
C.适得府君书(去,往)D.处分适兄意(依照)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洵.美且异(的确)②女也不爽.(高兴)
B.①我有亲父兄
..(父亲和兄弟)②多谢.后世人(告诉)
C.①便可作婚姻
..二三年(共同生活)
..(结为夫妻)②共事
D.①故.作不良计(故意,有意)②便言多令.才(美好)
二、古诗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啖.粥而读啖:吃
B.辄.以水沃面辄:往往,总是
C.食不给.给:给予
D.乃至被谗.受贬谗:说别人坏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辄以.水沃面②每以.天下为己任
B、①二岁而.孤②啖粥而.读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摄提贞于.孟陬兮
D、①阿母为.汝求②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1、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乃至被谗受贬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翻译下列句子
(1)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分
(2)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2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①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

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得出来?(3分)
(2)全诗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分)
14、名句填空,写出以下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自牧归荑,。

匪女之为美,。

(2)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段,完成15—16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15、选段中第1节说“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作者为什么这么说?(2分)
16、选段中第2节对“古园”有着具体而细腻的表述,请分析它的语言特色。

(2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7—19题。

早就听说那是一条极累人的路,但劳累对于1979年的我们都还不太在意,摆脱劫难不久,对承受辛苦的自信心还有充分的贮留。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

一次次的上山,又一次次的下山,山又高,路又窄,气力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的抬腿放腿,抬腿放腿。

山峰无穷尽的一个个排列过去,内心已无数次的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做声中磕磕绊绊的行进。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

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盛气凌人得来君临山水。

因此他们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

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

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着它看着办吧。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

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

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轰然震耳,溅水成雾。

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的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

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

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哪怕接二连三的阻遏它,撞击它,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我们这些人的身心全都震撼了。

急雨般的飞水喷在我们身上,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站立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

终于,我找到了一
种对应,一种在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

记得宋代哲学家朱熹很想一睹三叠泉风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闻五老峰下新泉三叠,颇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

他请两位画家把它画下,带给他看,看到画幅时他不断摩挲,声声慨叹。

这位年迈的哲学家也许已从画幅中看出了一点远超一般山水奇景的东西,否则何来声声慨叹但我敢说,没有身临其境,再有悟性的哲人也揣想不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它。

在古代,把三叠泉真正看仔细又记仔细了的还是那位不知疲倦的旅行家徐霞客,可惜他太忙碌,到哪儿都难于静定,不能要求他产生太深的感悟。

我不知道在不断开发庐山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天能开通到达三叠泉的汽车路或吊山索道,能构筑起可以像徐霞客那样观察这个神奇瀑布全貌的现代观景台,但毫无疑问,到了那时,我们今天好不容易找到的感悟和对应也将失去。

文章憎命达,文人似乎注定与苦旅连在一起。

17、“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一句中, “深切的认同”指的是(2分)
18、根据文意,概括三叠泉的特点。

(2分)
19、“我找到了一种对应,一种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这里的“对应”可以理解为(4分)
五、语言运用题(6分)
2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

21、请将下面的几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

老头儿走出乡政府,非常悲伤,但立刻就被人群围住,向他问长问短,他心理又有了一丝安慰。

答:。

六、写作(40分)
22、味道可以用鼻子嗅,可以用嘴巴尝,也可以用眼睛看,......只要你用心体会,一切皆有味道。

用心闻一闻,大自然的花草是香的;用心尝一尝,妈妈做的菜是最好吃的;用心看一看,某人是十分有品味的;用心体会一下,欢乐是甜蜜的,就连苦难也散发着独特的馨香。

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一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亲情的温馨,友情的甜蜜,相聚的欢乐,离别的惆怅,……品尝到了人生的各种味道。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chěng;B项yè;D项pǐ)
2.D(A项“休戚与共”强调的祸福相关,同甘共苦,而语境中说的只是祸和苦;B项指的是人工技艺的精巧超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技艺,不能用于大自然本身;C项的意思是多次尝试从未出差错,刚好和语境相反。

)
3.D(A项“……之后”导致动词“给了”缺少主语,应去掉;B项“被人贻笑大方”重复罗嗦,句式有误,去掉“被人”;C项介词“关于”使用有误,应为“就……问题详细报导”)
4.C
5.B “被”
6.D ;A B C三项都相当于“我”,D项相当于“你”
7.C;“适才,刚才”
8.D
9.C 给:供应
10.B 都表修饰(A、①用②把C、①到②在D、①替、给②创作)
11.A为被动句,其余宾语前置句
12.
(1)吃饭不用两道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重肉”1分;“妻子”1分)(2)焦仲卿妻子刘氏,被他的母亲休弃回家,自已发誓不再改嫁。

(被动句1分,句意1分)
13.
(1)秋季(1分);高风,黄叶(1分)
(2)旅愁思归(1分);借景抒情(1分);诗的最后两句写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1分),既是写眼前景,又用来揭示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和旅思乡愁(1分)。

14.略
15.、(2分)①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越搬越近。

②“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⑤地坛的荒芜冷落和“我”的失魂落魄相怜相惜,同时地坛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去处,让我从容地思考人生的真谛。

⑥地坛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或者的情感与意蕴。

16.(2分)抓住古园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特点,选取了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等事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园的动态美,语言富有诗意。

17.(2分)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

18.(2分)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两次撞击山岩,均改变流向,但仍怒吼咆哮,不屈不挠。

19.(4分)人也应该像三叠泉那样遇到接二连三的阻遏,撞击,绝不呜咽,只有怒吼,奋勇向前。

因为只有经过艰难的人生旅程,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也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0.答案示例:欣赏是一缕阳光,温暖冰冷的心伤;欣赏是一缕甘泉,滋润干枯的心房。

(比喻恰当,情感和谐,句式仿写正确是得分点。


21.非常悲伤地走出乡政府、被人围住问长问短的老头儿心里又有了一丝安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