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温度下,一容器充有 H
2
和 CO两种气体,如果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Kpa,则氢气
的分压p(H
2
)等于多少Kpa
2 4 4 5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R称为
G.比例常数 H.摩尔吸收常数 I.摩尔气体常数 J.特征常数
3.下列物质Δ
f G
m
θ在室温下不等于零的是
(石墨) (s) (g)
4.已知反应A(s) + B(g) ↔C(g) +D(g),当增大系统总压力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G.正向 H.逆向 I.不移动 J.无法确定
5.已知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Kθ=1,则该反应的Δ
r G
m
θ等于
2
6.下列属于共轭酸碱正确是
和CO
32-+和OH-和H
2
S 和H
2
PO
4
-
7.在KMnO
4
中,锰的氧化数是
H.+6 I.+7
8. HPO
4
2-的共轭碱是
J. H
3PO
4
9.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其氧化数
G.升高 H.降低 I.不变 J.不确定
10.根据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具有酸碱两性的是
+
11.对于电对Cu2+/Cu,增大Cu2+浓度,该电极电势值
G.减小 H.增大 I.不变 J.无法确定
12.已知某温度下,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的关系为③=2(②-①),则
G.ΔH
3=2(ΔH
2
-ΔH
1
) H.ΔH
3
=2ΔH
2
-ΔH
1
I.ΔH
3=ΔH
1
-2ΔH
2
J.ΔH
3
=2(ΔH
1
-ΔH
2
)
13.对于配合物K
4[Fe(CN)
6
],应命名为
G.四氰化铁酸钾 H.六氰合铁(Ⅵ)酸钾
I.六氰合铁(Ⅱ)酸钾 J.四氰合铁(Ⅱ)酸钾
14.已知某指示剂的pK
a
θ(HIn)=,则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一定条件下,反应①与反应②的关系为2①=-②,则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是
=K
2 =1/K
2
I. K
1
=1/K
2
J. 1/K
1
=K
2
2
16.某弱酸HA的K
a
θ=×10-5,则其溶液的pH为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H
4
Cl固体后,的解离度降低是由于
G.同离子效应 H.盐效应 I.络合效应 J.酸效应
18.在HAc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NaAc溶液,则该混合溶液的pH值等于
(已知HAc的pK
a
θ=)
已知反应A(s) + B(g) ↔C(g) +D(g) ΔH<0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条件是
G.高温高压 H.低温低压 I.高温低压 J.低温高压
20.纯水室温下,PbI
2
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2S2 H. K
sp =4S3 I. K
sp
=3S4 J. K
sp
=3S4
21.已知Eθ(Cu2+/Cu)=, Eθ(Br
2/ Br-)=, Eθ(I
2
/ I-)=,则标准状态下最强的氧化
剂是
+ H. Br
2 I. I
2
J. Cu
22.在配合物[Cu(NH
3)
4
] SO
4
中,配位体是
G. NH
3 H. Cu2+ I. SO
4
2- J. [Cu(NH
3
)
4
]2+
23.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为三位的是
= =
24.下列配位体中,属于多齿配位体的是
25.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运算式+的正确结果是
下列方法中能够减免偶然误差的是
G.空白试验 H.对照试验 I.提纯试剂 J.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27.用NaCO
3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浓度,其反应为NaCO
3
+ 2HCl = 2NaCl + H
2
O
+ CO
2
,化学计量点时,两者物质的量正确关系是
(NaCO
3)= 2n(HCl) (NaCO
3
)= n(HCl)
(NaCO
3)= n(HCl) (NaCO
3
)= n(HCl)
28.某酸碱滴定突跃范围为,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G.酚酞 H.甲基橙 I.铬黑T J.淀粉
29.强酸滴定强碱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pH
G.大于7 H.小于7 I.等于7 J.不确定
30.欲配制pH=5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的盐来配制
(K
a θ=1×10-5) (K
a
θ=1×10-4)
(K
b
θ=1×10-4)
31.在含有被沉淀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产生沉淀的先决条件是
<K
sp θ>K
w
θ=K
sp
θ>K
sp
θ
32.在含有Cl-和I-溶液中(设两种离子浓度均为),逐滴加入溶液时,看到的现
象是(已知K
sp θ(AgCl)=×10-10,K
sp
θ(AgI)=×10-17)
G.先析出AgCl沉淀 H.先析出AgI沉淀
I.两种沉淀同时析出 J.没有沉淀析出
33.下列物质中,其标准溶液的配制能够用直接法的是
34.已知某弱酸HA,K
a
θ = ×10-5,它能否被强碱直接滴定
G.不能 H.不确定 I.能 J.不相关
35.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时可不考虑哪个因素
G.滴定突跃的范围 H.指示剂分子量的大小
I.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J.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与指示剂铬黑T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是
G.黄色 H.蓝色 I.无色 J.酒红色
37.配位滴定中,下列哪种离子对二甲酚橙指示剂产生封闭作用++++
38.下列物质中可标定HCl的是
G.硼砂 H.草酸
39.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能够用Kθ=Pθ/K
(A)
表示的是
G. A
(g)+B
(s)
=C
(g)
H. A
(g)
+B
(s)
=C
(l)
I. A
(g)+B
(g)
=C
(g)
J. A
(l)
+B
(s)
=C
(l)
40.对于吸热反应,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G.不变 H.减小 I.增大 J.不能确定
41.原电池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
G.从正极流向负极 H.从正极流向盐桥
I.从负极流向盐桥 J.从负极流向正极
42.已知原电池中E
(+)=,E
(-)
=,则该原电池电动势的值是
某原电池反应为MnO
4- +5Fe2+ + 8H+=Mn2+ +5Fe3+ +4H
2
O,则正极的氧
化还原电对是
+/Fe2+ Mn2+ Fe2+ +/Mn2+
44.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G.氧化反应 H.还原反应 I.中和反应 J.歧化反应
45.间接碘量法中使用的指示剂是
G.二苯胺磺酸钠 H.淀粉 I.二甲酚橙 J.甲基橙
46.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
2O
2
含量时,测定温度是
G.高温℃℃ J.室温
47.在配合物[CoCl
2(NH
3
)
3
(H
2
O)]Cl中,中心离子的氧化数是
G.+2 H.+3 I.+4 J.+5
48.在循环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量为
H.+3 I.+4 J.+5
49.对于吸热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Δ
r G
m
的值
G.大于0 H.小于0 I.等于0 J.无法确定
50.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称为
G.过失误差 H.个人误差 I.偶然误差 J.终点误差
二.多选题
1.状态函数具有下面哪些特征
G.状态确定,状态函数将具有确定的值
H.状态函数的该变量只与始终态有关
I.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J.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
2.下列因素,哪些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G.浓度 H.转化率 I.压力 J.温度
3.与缓冲溶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G.缓冲溶液的pH范围 H.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对
I.外加的酸量或碱量 J.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标准状态时,下列物质哪些能被FeSO
4
还原
5.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
G.水解效应 H.同离子效应 I.酸效应 J.配位效应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G.配合物中的配位键,必定是由金属离子接受电子对形成的
H.配合物都有内界和外界
I.配位键的强度低于离子键或共价键
J.配合物中,形成体与配位原子间以配位键结合
7.在分析中出现下列情况,哪些可导致系统误差
G.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H.砝码未经校准
I.所用蒸馏水中含有少量干扰离子 J.滴定时有溶液溅出
8.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该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H.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I.加入某种催化剂可使平衡移动
J.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
9.属于酸碱指示剂的是
G.邻苯氨基苯甲酸 H.百里酚蓝 I.甲基黄 J.中性红
10.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主要方法有
G.控制酸度法 H.标定法
I.氧化还原掩蔽法 J.沉淀掩蔽法
三.判断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沸点升高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反比。

2.ΔH为负值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3.催化剂只能缩短到达平衡的实践,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4.比较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小,只需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的大小。

5.缓冲溶液只能进行适当比例的稀释。

6.无机沉淀若在水中溶解度大,一般采用加油机溶剂降低其溶解度。

7.氧化数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

8.离子-电子法最适宜于配平水溶液中有介质参加的复杂反应。

9、一个电极对应着一个氧化还原半反应。

与M形成1:1的螯合物,因此其配位数是1。

检验法能够用来对可疑值进行取舍。

12.等物质的量的酸与等物质的量的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13.在沉淀转化中,溶解度大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

14.酸碱滴定时,若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则不能进行滴定。

15.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染料,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与染料本身颜色不同的有色配合物。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时,将装有 O
2的体积为1L的容器和装有 N
2
的体积为2L的容器用旋塞连接。

打开旋塞待两种气体混合后,混合气体的总压是:
下列溶液性质中,不属于稀溶液依数性的是: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升高
C.渗透压
D.熔点下降
3.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稀溶液后,则:
A.溶剂的蒸气压降低
B.溶液的蒸气压升高
C.溶液的蒸气压不变
D.溶液的蒸气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4.下列能使任何反应到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起始反应物的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压力
5.某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为65%,当加入催化剂时,若反应条件相同,此时它的平衡转化率是
A.大于65%
B.等于65%
C.无法知道
D.小于65%
6.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能够用Kθ=1/P′(H
2
)表示的是
A. H
2(g) +S(s)⇌ H
2
S(g) B. H
2
(g) +S(g)⇌ H
2
S(g)
C. H
2(l) +S(s)⇌ H
2
S(l) D. H
2
(l) +S(s)⇌ H
2
S(l)
7.对于一个给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A.平衡常数变小
B.平衡常数变大
C.平衡常数不变
D.平衡常数无法确定
8.下列物质中能够做基准物质的是
D.邻苯二甲酸氢钾
9.某一弱酸的K
a
=×10-5,其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C.不能确定
的共轭酸是
+
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具有两性的是
+
12.下列不属于酸碱正确是
和CO
3
2-和HS-
和OH-和NH
4
+
13.选择指示剂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A.化学计量点的pH
B.指示剂变色的pH
C.指示剂的颜色
D.指示剂的相对摩尔质量
14.用标准溶液,滴定HCOOH(甲酸)时,其突跃范围为pH=,此时最好选用的
指示剂是:
A.酚酞(无色-红)
B.苯酚红(黄-红)
C.中性红(红-黄橙)
D.甲基红(红-黄)
15.某缓冲溶液含有等量等浓度的HA和A-,该弱酸K
a
=×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是
B.
16.室温下,溶液和溶液的pH大小为
A.两者的pH相等溶液的pH大
C.无法比较溶液的pH大
17.往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会使
的解离度增加的解离度减小
的Kaθ增大的Kaθ减小
18.欲配置1L 溶液,应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20.用水把下列溶液稀释10倍后,其中pH值变化最大的是

和NH
4
Cl
21.某弱酸指示剂的K
HIN
θ=×10-5,则理论上推算其变色范围是
某弱碱的K
b
θ=×10-5,则其的溶液的pH为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NaAC后其浓度也为。

HAC的解离度降低是由于
A.盐效应
B.同离子效应
C.依数性
D.离子强度增强
组成缓冲溶液,其缓冲范围是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那么
A
2
B型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S)之间的关系是
A. K
sp(AB)=S2 B. K
sp(A2B3)
=108S5
C. K
sp(A2B)
=4S3 D. 不能确定
26.增加溶液中H+浓度,下列氧化剂氧化能力增加的是+ + +
27.在P
4 + NaOH + H
2
O = NaH
2
PO
2
+ PH
3
的反应方程式中,含磷物质中磷的氧化
数分别是
A. +4、+1、+3
B. +3、+1、3
C. 0、+1、-3
D. +3、+3、-3
28.对于配合物[Co(NH
3)
2
(H
2
O)
2
Cl
2
]Cl中,该配合物的正确名称应该是
A.氯化二氯.二氨.二水合钴(Ⅲ)
B.氯化二氯.二水.二氨合钴(Ⅲ)
C.氯化二氯.二氨.二水合钴
D.氯化二氨.二氯.二水合钴(Ⅲ)
29.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30.对于制取水煤气的下列平衡系统:C(S)+H
2O(g)=CO(g)+H
2
(g),Δ
r
H
m
θ>0。


使平衡向右移动,可采取哪些措施
A.增加压力
B.降低温度
C.增加水蒸气的量
D.减少水蒸气的量
31.往1L 溶液中加一些NH
4
Cl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的解离度会增大的解离度会降低
C.溶液pOH值不变
D.溶液pH值不变
32.下列溶液呈中性的是
C. NaAc
D.(NH
4)
2 SO
4
和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是
=7 >7 <7 不能确定
34.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
2O
7
2-+ 6Fe2+ +14H+ = 2Cr3+ + 6Fe3+ + 7H
2
O;
Fe3+ + Sn2+ = Sn4+ + 2Fe2+
它们中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A. Cr
2O
7
2-和Fe2+ B. Cr3+和Sn4+
C. Cr
2O
7
2-和Sn2+ D. Sn2+和Fe3+
35.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阳极
B.阴极
C.阳极或阴极
D.正极或负极
36.由标准钴电极(Co2+/Co)与标准氯电极组成的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为,此时钴电极为负电极。

已知Eθ(Cl
2
/Cl-)= ,标准钴电极(Co2+/Co)的电极电势为
B.+
C.+ 在配置SnCl
2
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产生Sn(OH)Cl沉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加碱
B.加酸
C.多加水
D.加热
3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39.在配合物K[PtCl
3(C
2
H
4
)]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数是
A. +3
B.+4
C.+2
D.+5
40.下列物质中是螯合物的为
[Ag(S
2O
3
)
2
] [Fe(CN)
6
] [Ee(edta)] (CO)
4
4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的规则,下列数字运算+的正确结果是
有一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如果称量物分别为W
1=0. g和W
2
=,其
相对误差的情况是
A.相同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法判断
43.用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浓度,其反应为
+2NaOH=Na
2C
2
O
4
+2H
2
O,当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两者物质的量有如下哪一种正确
关系
A. n(NaOH)=2n (NaOH)= n
C. 1/2n(NaOH)= n (NaOH)= n
44.常见的金属指示剂有多种,不属于金属指示剂的是
A.铬黑T
B.二甲酚橙
C.钙指示剂
D.甲基橙
45.含浓度都为的Pb2+、Bi3+混合液,它们的EDTA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差值是ΔlgK=,这两种离子能否进行连续的滴定
A.不能
B.不能确定
C.不一定
D.能
46.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决定于两电正确电极电势值之差。

结果是
A.差值越大,突跃越小
B.差值越大,突跃越大
C.差值越小,突跃越大
D.差值越小,突跃越小
47.氧化还原滴定中有几类指示剂,不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是
A.二甲酚橙
B.自身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氧化还原指示剂
48.碘量法中常采用的指示剂是如下哪种指示剂
B.次甲基蓝
C.淀粉
D.二甲苯
49.任意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能够用下面哪个函数来判断
A. ΔrGθ
B. ΔrSθ
C. ΔrHθ
D. ΔrG
50.设化学反应(1)、反应(2)和反应(3)在温度T 时,它们的平衡常数分别
是K
1θ、K
2
θ和K
3
θ,如果反应(3)=反应(1)+反应(2),那么它们的平衡常数存
在的正确关系是
θ+ K
2θ= K
3
θθ×K
2
θ=K
3
θ
θ- K
2θ= K
3
θθ/K
2
θ=K
3
θ
二.多项选择题
1.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稀溶液后,属于依数性的是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升高
C.存在渗透压
D.蒸汽压下降
2.下列属于酸碱正确是
和HCO
3- 和NH
4
+
和H+和HS-
3.对于状态函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处于平衡态,某一状态函数的值就已经确定
B.状态函数和途径函数一样,其变化值取决于具体的变化过程和U都是状态函数
D.任一状态函数的值都能够经过实验测定
4.一个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B.Δ
r S
m
θ=0
C.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作为一种常见的氧化剂,能够将下列哪些氧化
+
6.属于酸碱指示剂的是
A.酚酞
B.甲基红
C.淀粉
D.甲基橙
7.对基准物质的要求是
A.纯度高
B.性质稳定
C.不含结晶水
D.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8.误差可分为
A.偏差
B.绝对误差
C.相对误差
D.精密度
9.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比较恒定的误差有
A.方法误差
B.仪器误差
C.试剂误差
D.操作误差
10.具有强度性质的热力学函数是
三.判断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但与溶质的本性有关,还取决于稀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数目。

2.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各分步平衡常数之和。

3.对于一个正向为吸热的反应来说,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也必然增加。

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到达平衡的标志是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5.能够用NaOH作基准物质来标定盐酸。

=3与pH=4的两种弱电解质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混合溶液的pH为3。

=ΔH,H是状态函数,因此Q
p
也是状态函数。

8.对于稳定单质,人们规定它的Δ
r H
m
θ=0, Δ
r
G
m
θ=0,ΔSθ=0.
9.多齿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都是螯合物。

10.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K

越大,则配合物越稳定。

11.Δ
r
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12.金属铁能够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1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E)的数值与电极反应的写法无关,而平衡常数Kθ的数值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14.在含有Cl-、Br-、I-溶液中,加入Fe3+只氧化I-离子,而不氧化其它的离子。

15.制备锌、钙、银这样的金属单质,都能够经过电解它们盐类水溶液得到。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不具有两性
2.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降低值与溶解在溶剂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为
A.反比
B.正比
C.不相关
D.不确定
3.某温度下,反应①、②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K
1θ、K
2
θ,则反应③的K
3
θ等于
①H
2(g)+1/2S
2
(g)=H
2
S(g)
②3H
2(g)+SO
2
(g)= H
2
S(g)+2H
2
O(g)
③4H
2(g) +4SO
2
(g)=S
2
(g)+4H
2
O(g)
θ/ K
1θ B.(K
1
θ/ K
2
θ)2θ/ K
2
θ D.(K
2
θ/ K
1
θ)2
4.恒温、恒压、无非体积功条件下,对于放热熵增的反应,Δr G m <0,则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够:
A.正向自发进行
B.逆向自发进行
C.正向非自发进行
D.无法判断
5.在等温(T )条件下,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1,则Δr G m θ(T )的值为 下列不属于共轭酸碱正确是
+和OH - 和CO 32- +
和NH 3 和HS -
7.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结果导致的解离度降低,该现象称为 A.盐效应 B.酸效应 C.同离子效应 D. 络合效应 8.下列基准物质中,能用于标定Na 2S 2O 3溶液的是 A.氯化钠 B.无水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硼砂
9.下列电极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有关的离子浓度减半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 + 2e = Cu + 2e = 2I - +
+ 2e = Ni + + 3e = Fe
10.室温时纯水的CaF 2的溶解度与溶度积K sp θ
之间的关系为,S 等于 A.3ϑ
sp K B.ϑ
sp K C.32
ϑsp
K D.3
4
ϑ
sp
K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的配位键,必定是由金属离子接受电子对形成的 B.配合物都有内界和外界
C.配位键的强度低于离子键或共价键
D.配合物中,形成体与配位原子间以配位键结合 12.下列方法中可用于减免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的是 A.增加平行测验的次数 B.进行对照试验
C.进行仪器校准
D.进行空白试验
13.计算器算得20.01001
.20240.2⨯⨯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修约为
与 NH 4Cl 等体积混合形成缓冲溶液,该溶液的pH 值等于(已知的pK b
θ
=)
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时可不考虑哪个因素 A.滴定突跃的范围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指示剂分子量的大小 二.填空题
1.某温度下,一容器含有 mol O 2, mol N 2和 mol Ar 。

如果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为1kPa,则氧气的分压P(O
2
)=()kPa。

2.反应C(s)+H
2O(g)=CO
2
(g)+H
2
(g),ΔH>0,当升高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增大系统压力会使平衡()移动。

3.某封闭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吸收热量,则过程中产生的功W=()kJ。

4.反应C(s)+H
2O(g)=CO
2
(g)+H
2
(g)的标准平衡常数表示式为()。

5.若电极电势代数值越大,则电对所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

6.用NaOH滴定HCl溶液,随着滴定的进行,pH逐渐(),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pH=()。

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为(),酸碱溶液浓度增大时,pH突跃范围()。

7.含有Ag+, Fe2+和Fe3+的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Fe2+(aq)+ Ag+(aq)= Fe3+(aq)+ Ag(s),求得反应商Q=(),已知25℃时,Kθ=,则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是()。

8.已知配离子[FeF
6]3-,[Fe(CN)
6
]3-的K
f
θ分别为×,则这两种配离子中()
更稳定。

9.用基准物质Na
2C
2
O
4
在强酸条件下标定KMnO
4
溶液时,可用()作自身指示
剂。

10.配合物Na
3[AlF
6
]的外界是(),内界是(),中心离子是(),
配位体(),配位数是(),配合物名称是()。

性质稳定、易提纯,其标准溶液可采用()法配制。

12.确定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1)lgX=(),(2)()。

13.直接碘量法中,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呈现()色时,即为终点。

三.判断题
1.同一系统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2.当[H+]>[OH-]时,溶液呈酸性。

3.化学计量点就是滴定终点。

4.氧化数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

与M形成1:1的螯合物,因此其配位数是1。

6.系统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7.标准溶液是知道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8.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择定结果的误差等于零。

9.在沉淀转化中,溶解度较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10.缓冲溶液能够进行任意比例的稀释。

四.简答题
1.何谓分步沉淀如何确定分步沉淀的顺序
2.配平下列反应:
(1)强酸性条件下用Na 2C 2O 4作基准物质标定KMnO 4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Cu + HNO 3(稀) →Cu (NO 3)2 + NO + H 2O
3.判断二元弱酸H 2C 2O 4的两级H +能否被强碱直接滴定和分别滴定(写出判断依据)设H 2C 2O 4浓度为 (已知H 2C 2O 4的K a1θ=×10-2, K a2θ=×10-5)
4.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写出Q 检验法取舍可疑值的基本步骤。

五.计算题
1.对于反应:CCl 4(l) + H 2(g) = HCL(g) + CHCl 3(l),已知Δr H m θ(298K )= Δr S m
θ
(298K )=×,求298K 时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Δr G m θ(298K ),并判断在该条件
下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2.计算并判断沉淀的生成:
(1)将×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问有无BaSO 4沉淀生成(已知K sp θ=×10-10) (2)在的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溶液,问有无Mg(OH)2沉淀生成(已知Mg(OH)2的K sp θ=×10-12,的K b θ=×10-5)(注:涉及开方运算时,列出公式代入数据即可。

) 3.称取纯金属锌,溶于盐酸后,以蒸馏水在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1)计算该Zn 2+
标准溶液的浓度
(2)取上述Zn 2+标准溶液标定EDTA 溶液,消耗EDTA 溶液,求该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

(已知M (Zn )=)
4.标定C(NaOH)= 的NaOH 溶液。

欲消耗NaOH 溶液,应称取基准物质多少克 已知M=。

5.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时以排水法收集氧气于钢瓶中,测得钢瓶的压力为,已知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则钢瓶中氧气的压力为
kPa kPa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者的浓度均增大10倍,以下叙述滴定曲线pH突跃大小,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点前%的pH减小,后%的pH增大
B.化学计量点前后%的pH均增大
C.化学计量点前后%的pH均减小
D.化学计量点前%的pH不变,后%的pH增大
3.已知几个电正确标准电极电位φθ(ClO
4-/ClO
3
-)=,φθ(O
3
/O
2
)=, φθ
(Cr3+/Cr2+)=,(Cu2+/Cu+)=,则各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和Cr2++和O
2
和Cr2+ 和Cu+
4.下列反应中的Δ
r H
m
θ等于AgBr(s)的Δ
f
H
m
θ的是
+(ag)+Br-(ag)=AgBr(s) (s)+Br
2
(g)=2AgBr(s)
(s)+1/2Br
2(l)=AgBr(s) (s)+1/2Br
2
(g)=2AgBr(s)
5.某体系经循环过程回到起始状态,下列量中不一定为零的是
时反应2NO
2(g)=N
2
O
4
(g), Kθ=×10-2,同温度下反应NO
2
(g)=1/2N
2
O
4
(g)的 Kθ应为
θ =1/×10-2θ =×10-2θ =×10-2 θ =√×10-2
7.某温度时,反应①、②和③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K
1θ、K
2
θ和K
3
θ,则反应④
的K
4
θ等于
①CoO(s) + CO(g) = Co(s) + CO
2
(g)
②CO
2(g) + H
2
(g) = CO(g) + H
2
O(l)
③H
2O(l) = H
2
O(g)
④CoO(s) + H
2(g) = Co(s) + H
2
O(g)
θ+ K
2θ+ K
3
θθ- K
2
θ-K
3
θ
θ· K
2θ·K
3
θθ· K
2
θ/K
3
θ
8.设氨水的浓度为C,若将其稀释一倍,溶液中的OH-浓度为
A.2C
C.2θb CK
D.2
θ
b CK
9.已知H 3PO 4的pKa 1θ、pKa 2θ、pKa 3θ分别为、、,则PO 43-的pKb 1θ为
的溶解度S 与K sp θ之间的关系为S 等于 A.5
sp
108
θK B.θsp K C.5θ
sp K D.
108
sp
θ
K
11.下列电极中,φθ值最高的是
A.[Ag(NH 3)2+]/Ag +/Ag C.[Ag(CN)2+]/Ag Ag
12.反应3A 2++2B=3A+2B 3+在标准状况下电池电动势为,在某浓度时测得电池电动势为,则此反应的lgK θ值能够表示为 × × × ×
13.下列情况中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A.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B.使用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
C.标定EDTA 溶液时,所用金属锌不纯
D.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
14.将Ca 2+沉淀为Ca 2C 2O 4,然后用酸溶解,再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 2C 2O 4,从而求算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为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氧化还原滴定法
1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H 2(g)+N 2(g)=2NH 3(g)达到平衡后,增大N 2分压,平衡移动的结果是
A.平衡常数变大
B.平衡常数变小 的分压增大 的分压增大 二.填空题
的HAc 和 的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等于( )(已知pKa=) 2.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溶质( )有关,而与溶质( )无关。

3.将固体NaAc 加入到HAc 水溶液中,能使HAc 溶液的解离度,称为( )效应。

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θ
K Q
RTl G r n
m =∆ =( ),Δr G m θ
= ( )。

5.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的下列分子或离子: HSO 4-,C 2O 4-,H 2PO 4-,[Al(H 2O)6]3+,NO 3-,HCl ,Ac -,H 2O 中,只能做质子酸的有( ),只能做质子碱的有( ),既能够做质子酸又能够做质子碱的有( )。

6.标准氢电极中,P(H 2)=( ),C(H +)=( ),φθ(H +/ H 2)=( )
7.[Co (en )2Cl 2]的名称(en 乙二胺 )是( ),中心离子是( ),配体是( ),配位数是( )。

8.几个数相加,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 )为依据;几个数相乘,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 )为依据。

9.确定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1)89.3( )(2)×107( )(3)pH=( )
10.在标准状态下,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原电池已知,φθ(MnO 4-/Mn 2+)=,φθ(Cl 2/Cl -)=,其正极反应为( ),负极反应为( ),电池符号为( )。

三.判断题
1.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不会降低。

2.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 值,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不变。

3.多元弱酸,其酸根离子浓度近似等于该酸的一级解离常数。

4.已知难溶电解质AgCl 和Ag 2CrO 4的溶度积存在如下关系:K sp θ(AgCl)>K sp θ(Ag 2CrO 4),则在水溶液中的AgCl 的溶解度较Ag 2CrO 4大。

5.所用试样质量大于的分析是常量分析。

6.标定HCl 溶液的基准物硼砂,因保存不当失去部分结晶水,所标定的HCl 溶液浓度结果会出现负误差。

7.根据稳定常数的大小,可比较不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即稳定常数越大,该配合物越稳定。

8.在任何给定的溶液中,若Q <K sp θ,则表示该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四.简答题
1.写出吉布斯方程的表示式,并讨论在常见化学反应中不同情况下自发性与温度关系。

2.配平下列反应:(1)酸性条件下,K 2Cr 2O 7与KI 的反应。

(2)KMnO 4+K 2SO 3→MnSO 4+K 2SO 4+H 2O(酸性介质)
3.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哪些 五.计算题
1.某学生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4次结果分别为 , , , ,用Q 检验法判断置信度为95%,这个数据能否舍去(已知n=4,=)
2.将SrSO 4(s)转化为SrCO 3(s),可用Na 2CO 3溶液与SrSO 4反应,如果在 Na 2CO 3溶液中溶解的SrSO 4,Na 2CO 3浓度最低应为多少已知K sp θ(SrSO4)=×10-7,K sp θ(SrCO3)=×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