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丽华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宣丽华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吴江霞 沈梦霞 龚瑜轩 宣丽华
宣丽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多种针法治疗痛证、面瘫、皮肤病等。

笔者有幸师从宣教授,现将其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谨守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属“腰痛”“痹证”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云:“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申也,七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

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

四曰腰,坠堕伤腰,是以痛。

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宣师结合临床,认为本病发生或因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因外伤、劳损而致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产生腰痛;或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不荣则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指出肾虚可致腰痛。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将腰痛与肝联系在一起。

同时,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病邪方能乘虚而入致腰痛。

故宣师在辨治时尤重肝肾亏虚之病机,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本,跌扑闪挫或寒、湿、热之邪侵入为标,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痛或腰腿痛。

2 巧用脐针
脐针疗法是由齐永教授根据易经理论、易学思维创造的一种针法。

宣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谨守病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巧用脐全息理论及易学理论,施以脐针“三七为腰、六八为股”针法、“山泽通气”针法及“雷水解”等针法,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作用。

2.1 针对病位,直达病所 洛书有云:“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

”将洛书结合人体来看,“戴”对应头,“履”对应足,“三七”对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吴江霞、沈梦霞);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龚瑜轩);杭州,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宣丽华)
通信作者:宣丽华,应腰,“六八”对应双足实为双股(图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病变累及腰部和下肢。

根据脐洛书全息理论,宣师针刺“三七为腰”对应的震位、兑位,“六八为股”对应的乾位或艮位,直达病所,以缓解患者腰部及下肢症状。

2.2 祛除病因,通络止痛 宣师治疗善用“山泽通气”针法,此为通之大法[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通则痛”病机尤为适宜。

“山泽通气”针法取脐内八卦全息图的艮位与兑位,艮是山,兑是泽,组成山泽损卦。

《象》曰:“山下有泽,损。

”艮为山为岩石,需得金(兑)的开凿得以疏通,使山下之溪水流淌无阻。

故“山泽通气”针法可疏通阻滞,使经脉得通,气血运行得畅,腰痛自除。

2.3 补益肝肾,强健筋骨 宣师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的关键。

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肾亏虚,病邪而入引起腰痛。

故祛除病邪同时,重视补益肝肾,施以脐针“雷水解”针法。

“雷水解”针法取脐内八卦全息图的震位与坎位,震位对应肝,坎位对应肾,两者合奏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之功效。

同时“雷水解”象征雷雨之时,排污解浊,而后万物复苏,一派欣然景象。

故“雷水解”在补益肝肾的同时有祛除病邪功效,使本病患者沉疴渐除,正气得复,杳然而愈。

此外,依据脐地支全息图,足厥阴肝经对应丑位,足少阴肾经对应酉位,故针刺丑位及酉位同样能达补益肝肾作用。

同时,酉位在脐内八卦全息图中正对兑位,丑位在脐内八卦全息图中与艮位基本重合(见图1),两者共同组成“山泽通气”针法。

而在脐洛书全息图中兑位、艮位分别代表腰和股,正与本病病机及病位相一致。

可见该处方选取之精妙,一穴多效,一穴多义。

图1 脐全息图
22
2021年4月第28卷第7期
3 验案举隅
申某,女,53岁,2020年7月7日初诊。

主诉:左侧腰腿部疼痛1年余。

现病史:患者约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活动受限,伴有左大腿后侧疼痛不适,弯腰、行走后明显,无晨僵,无间歇性跛行,无潮热、盗汗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膏药贴敷及针灸等治疗后疼痛稍有缓解。

1年来,患者左侧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受凉或天气变化后诱发。

刻下症见腰部、左大腿部持续性疼痛,腰部转侧困难,怕冷,胃纳尚可,夜寐欠安,二便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L3~L5棘突旁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45°,左下肢4字试验(+)。

双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腰椎CT检查:L3~L4、L4~L5椎间盘突出。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腰痛病(肝肾亏虚,寒湿痹阻)。

治法:滋补肝肾,祛寒除湿。

处方:艮、兑、乾、震、坎位。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脐部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mm×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从脐壁处捻转进针,进针角度与腹壁皮肤呈 30°,进针深度0.8寸,不施加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针刺治疗后患者左直腿抬高试验可至70°,腰痛即刻缓解。

7月14日二诊:患者腰部、左大腿部疼痛明显减轻。

查体见左直腿抬高试验70°,左下肢4字试验(-)。

继予前治疗方案,操作同前。

患者经两次脐针治疗后腰腿部疼痛基本缓解。

按语: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症见腰部、大腿部疼痛,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之证。

肾气虚衰,肝血亏耗,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故出现腰部、大腿部疼痛。

劳累后患者亏耗更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着腰部,痹阻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痛于劳累、受凉后诱发。

方中艮位、兑位组成“山泽通气”针法,起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之效;艮位、震位对应“三七为腰”,乾位对应左腿,三针针对腰部、左腿的病症;震位、坎位组成“雷水解”针法,有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之功。

五针合用,共奏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之效。

4 小结
宣师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巧妙运用脐内八卦全息、脐洛书全息及脐地支全息,将不同针法相配伍,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作用。

该法用针少,对腰部的刺激小,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部位。

参 考 文 献
[1]齐永. 脐针入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0.
(收稿:2020-09-27)
(发稿编辑:陆 易)
钱静华应用半夏厚朴汤常用加减法及验案举隅陈 康 钱静华 徐雅萍 郭志丽
半夏厚朴汤主治之证为痰气交阻于咽喉之梅核气。

也有医者认为,符合痰气交阻病机即可使用该方,在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支气管哮喘[1]等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钱静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对于此方的运用颇有心得。

笔者侍诊多年,亦有所悟,现将跟诊所得小结如下,以飨同道。

1 选药精当,随机应变
1.1 擅用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药材 钱师指出,不仅半夏厚朴汤中选用的苏叶可治疗痰气交阻,苏梗、苏子亦有
基金项目:嘉善县科技计划项目(2019A63)
作者单位:314100 浙江嘉善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陈康),科教科(徐雅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治未病科(钱静华),科教科(郭志丽)
通信作者:钱静华,Email:***********************此效。

然三者虽皆源于紫苏,但治疗侧重却各有不同,辨证选用,方有佳效。

钱师经验:表证为主者用苏叶,脾胃

气滞为主者予苏梗,痰壅盛上逆为主者使苏子,症状兼而有之者则叶、子、梗可合而用之。

厚朴具有燥湿、行气、平喘的效果。

钱师认为对于情志致病,病久体虚之人及怀胎之妇人,厚朴应慎用。

可考虑以厚朴花替代厚朴,使理气化湿的同时正气不受损伤。

1.2 擅用同一植物不同炮制工艺的药材 钱师认为,半夏厚朴汤中姜的使用不能仅限于生姜。

生姜具有“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的作用,适合于表证未解或伴呕吐、痰涎患者。

然而,尚有许多患者痰气交阻的原因为素体虚弱,脾阳不足,运化乏力所致。

这类患者使用生姜效果往往不佳,但若使用经晒干炮制,具有辛热之性的干姜,从温运中阳角度进行治疗,则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