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风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风韵
摘要: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偏重字、词、句的操练,少了诵读,没了感悟,少
了赏析,缺了品位,因而在教学中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对其意象
特征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此展开想象,以体会其“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
关键词:古诗;教学;想像力;培养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
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
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
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努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切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激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
因此,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诗人总是浮想联翩,感情活动特别强烈,想象特别丰富。
这
就要求读者在读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去理解诗中所表现的丰富的内容,再现
诗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
我们在教学古典诗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通过想象,迈进作者在作品中用心境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便与作品亲近了,同作者交流了,产生了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的美感效应,对诗歌的学习也就产生
了兴趣。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更是培养学生想像力
的好材料,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欣赏主要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那么如何在古诗
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
一、以诗作画
许多优秀的诗歌,本身就是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
像王维的作品就素有“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因此,教学古诗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朗读领悟诗句,调动生活积累,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即复制再
创诗句描绘的画面,将其连缀深入意境,悉心感悟。
在这具体的描绘中,学生不
仅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感悟和再创能力也是令人惊讶的。
笔者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根据诗中描写的意象画一
幅画,有许多学生画得栩栩如生:在远处的地平线只露出半轮红日,一条扬着黄
尘的古道,路边是一株光秃秃的老树,枝上有几只鸟正栖息着,不远处有一茅屋,屋顶上炊烟袅袅。
近处有一名落魄潦倒的男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正有气无
力地赶着路。
这画面完全吻合诗的意境,把天涯游子在外奔波、思念家乡之情渲
染了出来。
以诗作画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所以他们感兴趣,有热情,
也很投入。
这样的教学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了古诗教学的审美趣味性。
二、改写古诗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
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或移情于景,入有我之境;或景中
含情,得无我之境。
诗歌的语言要求必须精炼、准确、富于表现力,要求诗人用
极少的文字去表现非常丰富的内容,用最恰当的词句去表现出思想感情。
这对于
初中的学生来说,要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中丰富的内容,就必须引导他们根据词
句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通过散文描述
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心中的意象。
笔者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引导学生用散文描述法来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学生描述道:这天春光明媚,我信步来到西湖边欣
赏着旖旎的春光,从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一路走来,只见春水新涨,在水
色天光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
抬头
看,路边的树枝上莺儿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婉转的歌喉;燕儿从南方飞来了,正忙着啄泥衔草,在人家屋檐下营建新巢,真是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
西湖边很
快就会姹紫嫣红,绿草如茵。
人们漫步在这绿杨垂拂的白沙堤上,欣赏这湖东美
妙的春色,一个个流连忘返。
三、音乐烘托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
和诗歌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音乐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诗歌的内容,渲染深远的意境,更容易激起学生与诗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
神往。
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是无以代替的。
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写
寺院的悠闲雅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
山水的隐逸情怀。
教学这首诗时,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
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
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再如,《山居秋暝》一诗主要烘托秋晚
清新爽朗,空明澄净的氛围,刻画了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翠竹中传出浣女的笑语,荷花中摇出缓缓的渔舟这样一幅轻松恬静的画面,暗寓诗人愿归隐山林之意。
教学时配以《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学生借助音乐,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四、角色表演
学生学习了古诗,运用丰富的想象,把古诗改编成课本剧,再通过表演,学
生会渐渐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一诗时,可把送别部分改编成课本剧后,让学生扮演岑参、武判官二人,通过雪地送别这一情景的表演,再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
在教学古典诗词时,如果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就能引导学生在丰富
多彩的古诗领域和审美空间快乐地翱翔,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领
悟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轻松而快速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