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及效果。

方法:根据住院患者的病情、年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等,对65例冠心病患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和出院指导。

结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疾病复发率,密切了护患关系。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适时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对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治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护患关系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生于中年或老年,近年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999年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5~74岁人群中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64/10万和106/10万[1]。

冠心病教育与其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2008年元月~12月,我院对65例冠心病患者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对缩短住院日,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很大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以上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并发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

2 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心理状态、文化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2.1 结合病人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晨间护理、护理查房、巡视病房的不同时机反复给予宣教,如护士在实施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在陪检途中,可以为病人讲解检查过程,配合方法等;在给病人输液时,告诉病人药物的作用,会有何反应,如何处理、防护等。

2.2 将冠心病有关资料整理成册,制成小卡片,交给病人阅读。

2.3 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制作宣传栏,使病人和家属乐于接受。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教育:病人入院后,护士首先要根据患者病情主动、热情地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和家属接触,向其介绍病室的环境和有关医疗护理仪器的用途及配合的说明、相关规章制度等,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其建立信任、平等、相互尊重、同情和治疗关系,帮助其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暂时放弃病前的角色和责任,安心且集中精力配合治疗。

3.2 病房教育
3.2.1 基础知识教育:
①疾病知识:让患者及家属知道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血压过高、血脂过高、高脂饮食习惯、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生活紧张等[2],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让其相信,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有疾病先兆时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治疗,就能健康生活。

②病情自我监测指导:由于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常用药或备用药应放在病人随手可取处,并学会自我护理。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坐下或躺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等,如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2.2 合理饮食:冠心病病人宜摄入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禁食动物脂肪、内脏等,可吃去皮的鸡肉、鱼肉、瘦肉、干豆类等,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最好每天排便1次,避免用力)。

可采用蒸、煮、炖、凉拌等烹调方法,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勿过饱,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率。

心肌梗死前3d进食流质,以易消化、低钠、低脂而产气少的食物为宜,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半流、软食、普食,避免过饱,以免进食过多或食物难以消化造成胃肠道血流量急剧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

戒烟酒。

3.2.3 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担心死亡等特征,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适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

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耐心倾听,充分理解,取得信任,并告诉家属对病人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病人胸痛剧烈时允许病人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等。

同时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帮助
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改变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等,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4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促进侧支循环,提高活动耐力。

运动要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打太极拳、骑单车、散步等。

做到运动规律化,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方式应缓和,避免剧烈运动。

学会自测心率,掌握运动强度,随身携带药品,以备胸痛时舌下含服。

告诉病人心绞痛发作时要立即休息,发作频繁者要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及家属帮助进行,尽量减少病人的体力活动;3~5d后逐渐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被动活动,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避免梗死范围的扩大;第2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第3周至第4周帮助病人逐步从室内走到室外慢步走动,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

3.2.5 用药教育:首先让患者要按医嘱定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否则会加剧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死;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其输液速度应严格由医护人员控制,嘱病人及家属不得随意调整,以免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同时让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硝酸脂制剂服后可能出现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晕厥,病人首次服药后应平卧片刻。

抗心绞痛药物性质很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药瓶开封后每半年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

3.3 出院指导:在病人出院前,做好预防宣传和自我护理指导,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①指导病人及家属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均衡饮食。

平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

避免饮用过冷的饮料。

戒烟酒。

②生活规律,作息定时,适量运动,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不用冷水洗脸、洗手,洗澡时水温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晨起散步时加衣,免受凉感冒。

保持理想体重,定时体格检查。

③指导病人自我监测: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扩冠药物及其保管方法,外出检查或洗澡时,应随身携带,一旦出现症状即刻服用。

指导家属学习一些医学常识,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以便发现疾病发作征兆。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知识结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个性化等,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沟通技巧,随机灵活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转变旧的生活理念,自觉采取健康科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从而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疾病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增强了护患间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154
[2]黄金,姜冬九.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2-145
作者单位:461200 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