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官圩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官圩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①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
“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②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③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④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⑤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
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⑥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
人类应该有所敬畏。
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
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
要。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ks5u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B.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D.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不仅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E.对敬畏感的褒扬,不是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限制。
13.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
B.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C.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D.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14.本文第二段和第五段都谈到了“敬畏感”的问题,它们的角度一样吗?说明理由。
(4分)
15.从全文来看,敬畏伦理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12. D E(D.原句陈述对象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不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
E.原文第六段是“对敬畏感的褒扬……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
13. D (D项只是对“褒扬敬畏感”的具体阐释,不能成为要有“敬畏心理”的原因。
注意文句“它”(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
14.它们的角度不一样(1分)。
第二段是从明确概念的角度阐释什么是“敬畏感”,第五段是从现实针对性角度阐述为什么要有“敬畏感”(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15.(1)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们有所不为;
(2)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3)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4)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
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5G是一种“量子跃迁”。
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
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
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
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
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
此外,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
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
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
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5G时代将会颠覆什么?》,《深圳商报》2019年01月13日)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5G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图一:各公司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图二:各公司在Polar码上的专利数(摘编自《透视5G投票风波》,《人民邮电报》2018年5月14日)
材料三:
过去几十年,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但在5G 时代,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正在丧失,告别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美国已经捉襟见肘。
在5G领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之所以在1G、2G通信时代发展较慢,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如今,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比美国和欧盟的人口总和还要多30%左右,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行业企业快速成长,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5G时代,中国领先了吗?》,《北京科技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四:
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
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
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
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
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
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 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
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
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
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
该专家表示,想要跨越这“三座大山”,构建开放、智慧和融创的5G产业环境是必须的。
(摘编自《5G商用: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图一上看,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绝对数量上三星拥有的专利最多,但各方都有不少的专利,各公司专利数量份额相对较为均衡,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B. 从图二上看,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华为几百件的专利不算很多,但其他公司的专利布局很多都是个位数,华为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C. 从5G标准投票会议的结果看,各方都想把标准定在自己专利比较多的方案上,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
D. 综合两项专利数量和投票结果,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虽然在数字通道上败北,但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技术相比3G、4G具有“快”“稳”“密”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未来将催化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
B. 5G既是一次技术跃进,也会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C. 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凭借人口、市场、技术和政策上的潜力和优势,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D. 5G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让人充满期待,但在应用场景与商用化上依然充满挑战,产业链上下游通信企业必须短时间内做好冲刺准备。
6. 为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B
6. ①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②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③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④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⑤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⑥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使之与技术体系适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
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题干要求选“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材料二由文字和图表组成,必须认真解读。
AB项,表述前半部分能从图表直观印证,后面是分析出的结论,结论无误。
C项,是对投票活动及结果的认识,各方给5G标准投票,肯定涉及自己需求的利益,从两幅图表是看,各方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比在Polar码上的专利数明显要多,“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利益是原因。
C项语句的因果关系是存在的。
而D项仅从华为“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就得出“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的结论,难免武断,“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也不合原图数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于文无据,对比原文“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的语意看,B项把展望说成可以即将出现的结果,表述失当。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
为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要从我国通信行业的角度分析,分析的方向是怎样才能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努力要涉及哪些地方。
联系原文看,问题主要与材料四有关。
“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这些语意或提出建议或说明现状或指明问题,可以给我们作答的启示,从做法上整理归纳语意,分条概括即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文豪。
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登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划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眯眯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
西湖龙井、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据说卜白死陈寅格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作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卜白也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
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
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到了夫人安排的见面地点。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
卜白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
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差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
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
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宴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
快事也!
说话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
汤恩伯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
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一度受阻于苏州河畔,伤亡甚重。
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
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老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卜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编辑、记者的“神气话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的衣着爱好形成对比,反衬卜白是报社的一个“另类”。
B. 写卜白嗜茶,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饮,既表现了他的“民族化”,也为下文订亲一段中的幽默作了衬垫
C. 卜白在报社的工作显然卑微,却肩负着党的重要使命。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军打开了解放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D. 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殊的空间有限。
5. 小说对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6. 小说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他虽“却土得掉渣”,甘于“补白”,却多才多艺,演唱达到了可以乱真的水平,可见其京剧青衣造诣深厚,热爱祖国文化。
②用沉迷戏园子的爱好,为其“地下党员”的身份作掩护,可见他的智慧。
③ 与梅兰芳演“双簧”,虚构的情节新鲜有趣,使故事带上了传奇色彩,增加了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6. “补白”,与人物名字谐音,自然有趣;又突出人物的行为特点。
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
诸如给报纸补白、给烈士家庭补白、战地记者,岗位的补白、对敌斗争补白、墓地补白及让妻子补白。
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
刻画出了一个品德高尚,大智大勇、谦卑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错。
小说是虚构的,详略的安排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故选D。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对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是考查学生把握情节作用能力。
情节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
答题时,具体情节,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卜白对京剧痴迷并为梅兰芳“补白”的作用,可以从刻画卜白形象上、丰富小说内容,增加趣味性上来考虑。
比如卜白虽然“土得掉渣”,甘于“补白”,却多才多艺,演唱达到了可以乱真的水平,可见其京剧青衣造诣深厚。
“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主动为梅兰芳“补白”,表现其救人急难的精神品质。
与梅兰芳演“双簧”,虚构的情节新鲜有趣,使故事带上了传奇色彩,增加了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题目属于对文本的中心内容作用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可以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题目。
比如本题,情节线索上,文章写“补白”使得文本省去了大量的情节,变得情节简洁,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了人物“补白”功绩,从主题上说,突出了卜白的淡薄明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
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
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
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