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共1小题。
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试卷上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读下面“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3题。
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日本工业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3.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5.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6.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 欧亚大陆桥西端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 B.水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地热资源
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10.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
B. 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 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 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中国和科威特将在广东省建立一项炼油及石化项目,中国海外找油新路径(吸引产油国到中国内地开设炼油厂)得以顺利推进。
读图1—1回答11~12题。
11. 科威特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C.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少
D.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12. 中国与科威特在广东省合作建立的炼油及石化项目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技术指向型工业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壳的运动
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4.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读某国部分产业分布图。
回答15—16题。
15.该国东北部海湾附近有一大型工业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海运便利
B.资源、能源丰富
C.水源充足
D.邻近三角洲
16.棉纺织工业布局在西部海岸附近的重要原因在于
A.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工资成本低
B.海运便利,易于进口-加工-出口经济的发展
C.接近原料产地,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D.与其他工业区距离较远,避免相互污染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图中信风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会发生改变
B.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发生季节变化
C.图示洋流的形成原因与信风关系密切
D.该信风源地为高压系统
18.影响山脉两侧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C.洋流影响 D.地形影响
读加拿大主要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图4),完成19—20题。
19.影响加拿大铁路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农业 D.人口
20.与加拿大铁路和城市分布规律类似的还有
①植被覆盖率②土壤类型③水源分布④种植业区⑤工业区⑥人口分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21.圣劳伦斯河中下游段(蒙特利尔以下河段),因流速平缓和径流量变化小而成为世界上水流最平稳的河段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其水流平稳原因的是
A.下游支流众多,流量大
B.流经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
C.五大湖对径流的稳定补给与调节
D.该河段实现了梯级开发
22.“汽车城”底特律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水运的优势逐步丧失
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过度依赖汽车产业,未能及时转型
D.逆城市化,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人口减少
图2中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23~24题。
23.植被⑦所在的自然带是
A.山地垂直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4.导致植被①东西两坡面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带B.暖流C.地形与信风D.海陆分布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
农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图6为南非地形地势图,图7为南非耕地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图6 图7
25.对南非的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东北风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多于西部
B. A、B两处渔场的成因不同
C. 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
D. A海域多雾
26.关于甲地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经济作物是可可、香蕉等热带作物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
C.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D. 乳畜业较为发达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27-28题。
27.甲、乙两国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其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D.科技先进,政府支持
28. 2013年4月12日,乙国乳制品正式登陆中国,业界普遍认为与
其合作发展前景广阔的理由是
A.中国鲜奶市场广阔
B.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航空运输缩短相对距离
D.阿根廷牧业发达,拥有高品质奶源
读图5和图6,回答29~30题
29.读图6,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30.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6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C.图6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31.(25分)加拿大湿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
读图(甲、乙两地海拔都小于200m),回答下列问题。
(1) 试分析甲地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
(8分)
(2) 分析乙地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1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B C C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A B C D D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C A B B
D C B
31. (25分)
(1)甲地区有春季积雪融水及夏季的降水(2分),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小,(2分)使地表水消耗少;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使地表水不易下渗(2分);经此处流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有凌汛现象,易造成河水泛滥(2分);位于中部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分),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乙地位于北美西海岸(3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3分),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3分);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3分);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3分),故年降水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