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9分)
①放眼全球,伟大文明的起源,无不伴随着神话幻想支配的文明奇观: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巴比伦神庙庙塔,迈锡尼的黄金面具,中美洲玛雅金字塔等等。
对照之下,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既不在巨石建筑方面,也不在贵金属的冶金术方面,而是突出表现在切磋琢磨的玉礼器传承方面。
如凌家滩5300年前80公斤巨型玉猪,北方红山文化玉雕神祖像与南方玉雕羽冠神徽之类,还有延续五千多年,至今依然发挥经济作用的西玉东输路线——“玉石之路”。
②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明起源期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袤,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希腊半岛孕育出的偏于一隅的文明古国截然不同。
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
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③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礼神祭祖要以玉器为中介?以玉和帛为至高价值的国教信仰,究竟源于何时何地?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此类
国家信念体系,建立在中国文明独有的两种物质的互动基础上。
从文明的基因构成看,先于青铜时代王权国家,还有一个更早更深远的玉器时代,该时代铸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注定给文明发生提供不变的价值导向。
诸如卞和献玉璞、周公手持玉璧玉圭和祖灵展开现场对话等故事,读书人早已司空见惯,却未能有效反思其所以然。
其实,这和一万年来玉文化在东亚大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史前玉文化的点线面传播过程靠什么因素得以实现?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
具体讲,以玉为神,以玉为天,以玉为永生不死的象征,这是一整套神话信念体系。
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
这是一个没有金戈铁马的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
该过程要比秦帝国武力统一中国,早出整整两千年,其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不言而喻。
④以往的国学传统受制于文献史学观,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场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
唯有走出已有的书本知识的束缚,跟随第四重证据(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不断出现的轨迹,才能走进前文字时代物证符号认知的广阔天地。
这就意味着要对大量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并由此展开辨析解读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文本编码与再编码的本土化理论。
⑤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这个重要命题,现已逐渐形成更为细化的认识推进:璧、琮、璜,加上锥形器和冠形器的完整玉礼体系,早在五千年前的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率先完成。
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
此种认识的递进,又推出
基于环太湖地区田野调研的考察记类著作《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让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探讨,揭示出在无文字时代发生过的重大文化传播现象对文明起源的意义。
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却唯独孕育在长三角地区,那一定和一万年前长江流域率先驯化出稻米,并在七八千年前开启养蚕缫丝生产等物质积累优势有关。
(摘编自叶舒宪《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不像其他文明起源的文化奇观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
B.中国人能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是因为他们能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差异,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价值观。
C.以玉帛为最高价值的国教信仰,靠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跨地域传播,距今四千年之际逐渐覆盖全国。
D.完整的玉礼体系率先完成于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将中外文化奇观相对照,点出中国文明起源期文化奇观的独特处。
B.第②段引用孔子的话,证明玉帛承载了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
C.最后两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要认识史前玉文化需在研究方
法上创新。
D.文章从文明奇观差异说起,接着对中国玉文化探源释因,最后阐述探源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在玉礼器传承方面表现突出,这与史前玉文化跨地域在我国大范围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神话观念的传播,是一个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并最终形成中国大一统的局面。
C.对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开展辨析和解读,有助于人们认识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
D.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而在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率先孕育完成,这与长江流域的物质积累优势有关。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12分)
材料一
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火了,它能响应用户需求,做出“类似人类的反应”,能有逻辑性地回答问题、撰写文章,进行分析。
这款和以前不一样的聊天机器人迅速收获大量用户,被形容为“久违的现象级消费产品”。
产品火了,仿冒者也来了。
市场上已经冒出多种产品,每一个都宣称自己就是ChatGPT。
与真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不同,仿冒者有的表示自己是调用了美国ChatGPT的接口,在免费对话额度用完
之后,便开始提示用户需要收费,借此捞金。
有的则完全是打着ChatGPT旗号的“山寨”,聊天能力却和ChatGPT相去甚远。
这种山寨版聊天机器人质量低,用户体验也差,很容易让普通人对该领域产生误解。
节选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ChatGPT的训练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GPT3.5本身很难理解人类不同类型指令中蕴含的不同意图,也很难判断生成内容是否是高质量的结果。
为了让GPT3.5初步具备理解指令的意图,首先会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由人类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答案,把人工标注的问答和对话数据作为监督数据来微调GPT3.5模型。
第二阶段主要通过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第一阶段生成的模型,对于每个问题,生成多个不同的回答。
人类标注者对这些结果综合考虑给出排名顺序。
接下来,使用这个排序结果数据来训练奖励模型(RM)。
对多个排序结果,两两组合,形成多个训练数据对。
RM模型接受一个输入,给出评价回答质量的分数。
这样,对于一对训练数据,调节参数使得高质量回答的打分比低质量的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打分要高。
第三阶段进一步采用PPO,
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
这一阶段利用第二阶段训练好的奖励模型,靠奖励打分来更新预训练模型参数。
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PPO模型生成回答,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
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通过强化
学习的方式以更新PPO模型参数。
摘编自《ChatGPT发展历程、原理、技术架构详解和产业未来》
材料三
过去几年,类ChatGPT技术已经得到深入研究,ChatGPT通过产品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ChatGPT的突然爆火意味着人机交互走出了技术深闺,标志着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计其范式的确立,敲开了通用化人工智能大门。
近年来,以GPT-3、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表明,增大模型规模和数据规模是突破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瓶颈行之有效的方法。
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从以专用小模型训练为主的“手工作坊时代”到以通用大模型预训练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
这一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先进的其法架构、尽可能多的数据,汇集大量算力,集约化的训练模式,由此得到的通用大模型可在广泛应用场景下通过极低代价的模型微调实现高性能的任务适配,使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应用到各个场景里面,从而,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加速产业发展。
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火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科院之声》节选
材料四
类似GPT-3的大型语言模型都是基于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能够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但它们可能并不总是产生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
事实上,它们的目标函数是词序列上的概率分布,用
来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单词是什么。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的目的是执行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认知工作,并且这些模型的训练方式与期望使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尽管从数学上讲,机器计算词序的统计分布可能是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但人类其实是通过选择最适合给定情境的文本序列来生成语言,并使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和常识来辅助这一过程。
当语言模型用于需要高度信任或可靠性的应用程序(如对话系统或智能个人助理)时,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尽管这些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大模型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极为强大,但当用于实际以帮助人们生活更轻松时,它们往往无法发挥潜力。
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一致性问题通常表现为:提供无效帮助,没有遵循用户的明确指示。
内容胡编乱造,虚构不存在或错误事实的模型。
缺乏可解释性,人们很难理解模型是如何得出特定决策或预测的。
内容偏见有害,一个基于有偏见、有害数据训练的语言模型可能会在其输出中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它没有明确指示这样做。
《ChatGPT背后的技术工作原理》节选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ChatGPT主要通过“监督策略模型、训练奖励模型、用PPO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实现迭代升级。
B.ChatGPT第二阶段训练需要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标注者书写高质量答案,再用优化后的数据微调GPT-3.5模型。
C.ChatGPT第二阶段训练是先采样问题,标注者对生成的模型输出
的多个不同回答结果排序,再训练RM模型比较排序结果的质量高低。
D.ChatGPT第三阶段训练是在数据集中随机采样新问题后,由PPO 模型生成回答,再以强化学习的方式更新PPO模型参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奖励模型能为多个排序结果形成的多个训练数据打分,评价分值的高低与回答质量的优劣成。
B.大模型技术进步是从“手工作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取得成效的标志。
C.ChatGPT能减低各应用场开发成本,活跃人工智能产业,极大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D.语言模型不能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是因为机器计等词序列的统计分布并非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
6.ChatGPT的爆火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15分)
文本一
梁生宝买稻种
柳青
春雨唰唰地下着。
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
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
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
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
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唰唰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
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
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
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有运费和来回的车票。
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
的。
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
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想……
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
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
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
”
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
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
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
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
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
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
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
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
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节选自《创业史》,有删改)
【注】互助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
文本二
《延河》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协办的国家一级综合性纯文学期刊。
杂志1950年以
《西北文艺》之名初创,1956年经报请中办批准,以毛体字“延河”作刊名,正式更名为《延河》,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纯文学期刊之一。
在将近70年的办刊历史中,《延河》屡开新中国文学风气之先,一直保持着非凡的文学表现,相继推出了一大批扛鼎中国当代文学星空的文学大家和优秀作品,聚焦着中国当代精神深刻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期待。
近期我社将增开“农村青年”栏目,旨在用文学积极回应时代,用作品传递“乡村变迁的脚步声”,鲜活而生动地记录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
通过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一代农村青年形象,表现其创业、致富、成长的经历。
积极倡导我国农村真情友爱、美好和睦的道德风尚。
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均在应征之列,风格不限,文学性强、艺术价值高者优先。
期待您的作品!
(改编自《延河》杂志社征稿启事)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人物语言准确生动。
比如“生宝同志”符合区委书记的身份,“娃们就有馍吃了嘛”方言土语的运用突出了小说的乡土特色。
B.生宝决定在车站票房蹲一夜也不去旅馆,一方面是考虑到乡亲们为买稻种筹钱不易,同时也是出于对以区委书记为代表的党的尊敬。
C.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创业史》,表现了我国农民艰苦奋斗、发家
致富的美好愿望。
但生宝和继父梁三所追求“创业”的内涵有所不同。
D.故事以描写“春雨”开端,使后文生宝滞留车站的情节展开自然合理。
故事又在“春雨”中结束,使首尾形成呼应,结构更加严谨。
8.小说是如何塑造梁生宝的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如果要推荐本文参加《延河》杂志“农村青年”栏目的遴选,请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19分)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
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
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大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
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各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周A之B君C臣D内E自F画G计H与I秦J不K若L归M之N 大O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中“天祚明德”中的“祚”与“门衰祚薄”(李密《陈情表》)中的“祚”在含义和用法上均不相同。
B.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上有日月山川神灵之像,为传国宝器。
古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C.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
其中“危”与李白《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的含义不同。
D.材料上“非效醯壶酱瓿耳”中的“效”是“仿效、相似”的意思,其与俗语“效犬马之劳”中的“效”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楚王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王孙满的睿智忠诚。
B.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可得美名和九鼎。
于是齐主命陈臣思率军救周,秦国退兵。
C.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早有问鼎之心。
D.齐王认为颜率就运输九鼎的困难多次谏言,对齐的帮助无与伦比,故不再索要九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①连朔漠,独留青冢②向黄昏。
画图省识③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五美吟·明妃(其三)
林黛玉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注】①紫台:汉宫,宫廷。
②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③省识:认识。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
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
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