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
机械安全技术2-1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技术原则概述.
![机械安全技术2-1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技术原则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9205405b7360b4c2e3f64f5.png)
如何进行危险识别
LOGO
1、机器的各种状态 既要考虑机器执行预定功能正常运行的工作状态,也 要预测非工作状态可能出现的危险,更要重视由于某些可 能原因(如零件的失效、运动失控或故障)引起意外的非 正常状态。另外,对检修、保养或调整等辅助作业的危险 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考虑机械使用"寿命"各阶段 机械使用寿命各阶段,包括安装、调整、设定、示教 、编程或过程转换,运转和清理,查找故障、维修,以及 从安全的角度停止使用、拆卸及处理等,各个阶段可能产 生的危险及危险状态。
LOGO
(2)使用范围。这是指机械的使用领域是生产性还是 非生产性,是公共场所使用还是家用、娱乐健身,是供成 人还是供儿童使用等全部使用范围。同样或类似的机械, 使用的场合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其所遵从的标准则不 同,则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安全要求也不同。 (3)空间限制。这是指机械的应用场所、占用空间、 整机或机器的组成部分的运动范围。人员操作机器的位臵 、"操作者-机器"和"机器-动力源"间的关系等。这样可以限 定危险区,从而判定操作者和有关人员接近或介人危险区 的可能。 (4)时间限制。这是指根据机器的预定使用,确定机 器或机器的某些组成部分(如工具。零部件、电气装臵等 )可预见的"寿命极限"。 (5)使用者限定。这里是指使用者性别、年龄、左右手 使用习惯或体能情况、训练水平、经验能力等的限定。
机械安全设计
LOGO
机械安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维修 、拆卸等各阶段的安全。安全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 。 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 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 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 ,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结合人机工程学原 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 减小危险;也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操作机械化或 自动化以及实行在危险区之外的调整、维修等措施,避免 或减小危险。
工程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
![工程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90617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f.png)
工程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一、引言工程施工机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其安全使用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工程施工机械事故,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遵守一般的安全防护规定是必要的。
二、机械使用范围1. 确定机械使用的范围和任务,明确机械使用的环境和条件。
2.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包括型号、规格等。
3. 确保机械设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机械操作人员1. 确保机械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
2. 建立健全的机械操作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和权力的明确。
3. 常规进行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考核。
四、机械设备检查与维护1.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2. 清洁和润滑机械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3.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更换零部件、做好防腐处理等。
五、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1. 操作前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装置正常运行。
2. 操作人员要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3. 严禁擅自改变机械设备的工作模式或参数,包括超负荷工作和超速运行。
4. 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严禁操作人员饮酒、吸烟等影响判断和操作的行为。
六、工地安全防护1. 工地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确保工人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2. 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3. 对机械设备运输和存放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机械设备被损坏或盗窃。
七、机械事故的处理和报告1. 当发生机械事故时,操作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2. 确保事故处理时的人身安全,合理使用灭火器材等应急设备。
3. 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八、总结与展望工程施工机械安全防护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举措,对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范文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1e43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1.png)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器设备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工作场所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机器设备的生产、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企业、建筑工地、运输公司等。
第三条机器设备安全防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范和减少机器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机器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第四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机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五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组织开展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能力。
第六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的状态,并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章机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质和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护栏、警示标识等,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2. 制定工作操作规程,明确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3.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为从业人员提供个人防护;4. 定期进行技术检测和维护,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八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机器设备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计划。
第九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第四章机器设备安全事故处理第十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发生机器设备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一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报告机器设备事故,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十二条机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对机器设备事故进行归因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机械安全操作一般规定
![机械安全操作一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496c7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1.png)
机械安全操作一般规定1.良好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应该有足够的空间,通风良好,干燥无潮湿,没有明火和易燃物品,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润滑油的添加和更换、部件的紧固等,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操作机械设备前,必须了解和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该经过相关培训,懂得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要点。
4.确保设备的稳定性:机械设备的基座要稳固,设备上的工作台面、夹具等应该固定可靠,以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或脱离的情况。
5.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手套等,以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6.禁止随意更改设备设置:除非经过授权,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机械设备的设置、参数,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或引发事故。
7.熟练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应该经过充分的训练,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技巧和操作流程,避免因疏忽或操作错误引发事故。
8.随时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异响、震动、异常热量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修。
9.禁止超负荷操作:机械设备的工作负荷要在其额定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过其承载能力,以免引发设备故障或严重事故。
10.正确停机和断电:操作人员在停机前应该先停止设备的运转,然后切断电源。
在更换工件或进行维修时也要进行同样的操作,以避免误触发设备导致安全事故。
11.安全警示标识:机械设备上应该明确标识重要的安全警示信息,如禁止触摸旋转部件、禁止将手臂伸入设备等,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12.严禁酗酒和疲劳操作:操作人员不得在饮酒过后或疲劳状态下操作机械设备,以免因反应迟缓或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机械安全操作一般规定是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机械安全操作的一般规定,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19《机械安全_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_第2部分:技术原则》GB
![19《机械安全_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_第2部分:技术原则》GB](https://img.taocdn.com/s3/m/7f18dfcb84254b35eefd3435.png)
GB/T15706.2-2007/ISO12100-2:2003 代替 GB/T15706.2-199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 2 部分:技术原则 Safety of machinery-Basic concept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2:Technical principles
4.6 稳定性规定 机器应设计成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得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可以安全地使用。为此,需考虑的因素包 括: ——底座的几何形状; ——包括载荷在内的重量分布; ——由于机器部件、机器本身或机器所夹持部分的运动而产生的可能使机器倾覆的力矩的动力; ——振动; ——重心的摆动; ——设备行走或安装于不同地点(例如地面条件,斜坡)处的支承面的特性; ——外力(例如风力、人力)。 对包括搬运、运输、安装、使用、停用和拆除在内的机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考虑机器的稳 定性问题。 与安全防护有关的其他稳定性的保护措施在 5.2.6 中给出。 4.7 可维护性规定 设计机器时,应考虑以下可维护性因素: ——可接近性,考虑环境和人体尺寸,包括工作服和所使用工具的尺寸; ——易于处理,考虑人的能力; ——专用工具和设备数目的限制。 4.8 遵循人类工效学的原则 4.8.1 机械设计中应注意人类工效学原则,以减轻操作者心理、生理压力和紧张程度。在基础设计 阶段,对操作者和机器进行功能分配(自动化程度)时,应考虑这些原则。 注:这样亦能改善操作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降低在机器使用的所有阶段内的出错概率。 应考虑预定使用机器人群的人体尺寸、力量和姿势、运动幅度、动作重复频率(见 GB/T 1524l 和 GB/T 15241.2)。 “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以及日期显示装置,都应设计得易于理解,使 操作者和机器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 (见 EN 614-1、GB/T 16251、EN 13861 和 GB 18209.1)。 设计者在设计机器时,尤其要注意 4.8.2~4.8.8 中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4.8.2 避免操作者在机器使用过程中的紧张姿势和动作(如提供适合于不同操作者的机器调整工 具)。 4.8.3 机器,尤其是手持和移动式机器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力的可及范围、控制机构的操动,以及 人的手、臂、腿等解剖学结构。 4.8.4 尽可能避免噪声、振动、热效应(如极端温度)。 4.8.5 避免将操作者的工作节奏与自动的连续循环连在一起。 4.8.6 当机器和(或)其防护装置的结构特征使得环境照明不足时,应在机器上或其内部提供对工作 区、调整设置区及日常维护区的局部照明。应避免会引起风险的光线的闪动、耀眼、阴影和频闪效应。若 光源的位置在使用中需进行调整,则其位置不应对调整者构成任何危险。 4.8.7 手动控制装置(致动机构)的选用、配置和标记应满足以下需求: ——必须清晰可见、可识别,必要处适当加标志(见 5.4);
机械安全知识常识
![机械安全知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66133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0.png)
机械安全知识常识机械安全是指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为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免受机械设备事故的伤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了解机械安全知识常识对于保障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机械安全的重要性、机械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机械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机械安全的重要性机械设备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措施,机械设备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了解机械安全知识常识对于预防事故、保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安全的基本原则1. 设备的安全设计:机械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的安全,采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计,如设备外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意外伤害。
2. 保护装置的应用:合理使用各类防护装置,如安全防护门、光幕、安全开关等,以防止人员误操作或接触危险区域。
3.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机械设备应具备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故障或失效导致事故的发生。
4. 操作规程的制定: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供给操作人员参考,降低操作风险。
5.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常见机械安全措施1. 安全防护门:在机械设备的危险区域设置安全防护门,以防止人员接触到危险部位。
安全防护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且能够自动关闭,确保人员的安全。
2. 光幕:光幕是一种基于光电原理的安全装置,通过发射和接收光束来检测人员是否接近危险区域。
当有人员进入光束时,设备会及时停止工作,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安全开关:在机械设备的危险区域设置安全开关,当人员接触到安全开关时,设备会停止运行,保护人员的安全。
4. 警示标识:在机械设备上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警示标识应具备醒目、易识别、易理解的特点,确保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定。
5. 定期维护和检修: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磨损、故障等问题,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机械使用的安全规
![机械使用的安全规](https://img.taocdn.com/s3/m/3ca4cd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4.png)
机械使用的安全规
在机械使用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安全规范需要遵守,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使用安全规范:
1. 熟悉操作手册:在使用任何机械之前,应该详细阅读并熟悉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中包含了正确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潜在的危险。
2. 培训和资质:只有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才能操作机械。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
3.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机械的类型和工作环境,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4. 定期维护和检查:机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潜在的故障和事故。
5. 机械使用区域的布置:机械使用区域应清洁、整齐,并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以便正确操作和移动机械。
6.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只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避免使用损坏或不合适的工具。
7. 遵守操作规程和标识:在操作机械时,要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并遵循设备上的警告标识和安全指示。
8. 避免超负荷使用:不要超过机械的负荷限制,避免过度使用或在机械不适合的场合使用。
9. 防止意外启动:在操作机械之前,确保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并确保所有安全装置和紧急停止装置都正常工作。
10. 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如果需要与他人合作操作机械,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确保其他人员也了解相关的安全规范。
总之,机械使用的安全规范是为了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和伤害。
在使用机械时,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模版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2894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c.png)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1.为了保障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生产秩序,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
3.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和安全风险评估1.机器设备按照作用和性质进行分类,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2.安全风险评估应对机器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机器设备设计缺陷、操作不当、材料损坏等。
3.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1.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防护罩、安装安全开关、建立操作规程等。
3.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应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伤害风险。
四、机器设备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1.针对机器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等。
2.制定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监督和检查机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机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1.定期检查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2.制定机器设备的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3.维护保养记录应及时填写,确保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可追溯。
六、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1.制定机器设备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人。
2.针对机器设备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事故调查报告应及时提交,对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七、机器设备的使用管理1.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机器设备。
2.建立机器设备使用台账,记录机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操作人员。
3.加强机器设备的安全效应监控和采集数据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c533c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3.png)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是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措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机械操作的安全,是每个施工单位和工人应当重视和遵守的规则。
以下是建筑施工机械安全防护的一般规定。
一、建筑施工机械的选用和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机械设备使用的地点和环境要符合要求,建筑施工机械操作区域应设置明确的标识,用于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二、建筑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技能,并且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施工现场,要设立专门的机械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安全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建筑施工机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装置完好,并进行试运行。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要到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在施工现场,应按照机械设备的安全规定进行防护措施的设置,如安装固定护栏、安全警示标识等,确保工人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五、建筑施工机械的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要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严禁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擅自操作机械设备。
六、建筑施工机械的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维修规范进行操作,维修过程中应严禁安全装置的拆卸或调整。
维修人员要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
七、建筑施工机械的运输和搬运过程中,要确保机械设备和工人的安全。
机械设备的搬运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严禁超载和超速搬运。
运输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安全可靠。
八、在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同时要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九、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确保工人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十、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形成常态化,作为施工单位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落实。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规定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5ef13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9.png)
第一篇: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规定1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保养、维修等管理职责、程序和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
2 职责2.1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组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大修、改造。
2.2 安全环境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3 安全保卫主管部门负责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的配置、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4 各设备设施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3 管理内容和方法3.1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备3.1.1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在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按标准规定的“三同时”原则,配备必要的除尘、通风、隔热、降温、降噪、减振、消防以及防护栏、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3.1.2 安全环境管理主管部门、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安全保卫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重大隐患整改计划时,应根据需要增设、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3.1.3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在确定、配置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时,应考虑安全技术方案,考虑本公司的财务、运行和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员工和相关方的意见,确保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消除或者减少职业危害的作用,以及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
3.1.4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在采购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时,应选择有相应资格的供货单位,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产品应有供货厂家的合格证书。
3.1.5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监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安装过程,确保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相关验收准则的要求,避免或者减少安装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机械安全知识
![机械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85e41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3.png)
机械安全知识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机械安全知识涉及到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和操作,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机械安全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发生意外伤害,机械设备通常都会配备安全保护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安全防护罩、安全门、急停按钮等。
安全防护罩用于遮挡机械运动部件,防止工作人员接触到危险区域;安全门用于限制工作人员进入机械设备的工作区域,只有在安全门关闭的情况下,机械设备才能运行;急停按钮用于紧急情况下立即停止机械设备的运行。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确保这些安全保护装置的完好,并正确使用。
二、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守相关的使用规范。
首先,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使用机械设备的相应技能;其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维修;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增强个人安全防护能力。
三、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的维护保养是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磨损、松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润滑部件的润滑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要确保使用的润滑油、润滑脂等保养材料符合要求,并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更换。
四、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以下原则:1. 在操作前,要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装置是否完好;2. 在操作中,要集中注意力,不得分心或随意操作;3. 在操作时,要保持机械设备周围的工作环境整洁,避免杂物和障碍物影响操作;4. 在操作后,要及时关闭机械设备,清理工作区域,并按规定归还工作工具和材料。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1d45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c.png)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目的是防止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操作人员的接触伤害。
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是从人的安全需要出发,在各个生产要素处于动态作用的情况下,针对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事故和职业危害,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以及事故频繁发生的部位,对机械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空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械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特殊防护等。
要确保安全,设备的可动零部件都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接触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对于运动过程中可能超出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若可动零部件所具有的动载荷或势能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
根据GB/T8196—2003的规定,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器、带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1.安全防护装置的分类与基本要求(1)安全防护装置的分类安全防护常常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及其他安全措施。
安全装置是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械的某种危险或限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
是指用于消除或减少机械伤害风险的单一装置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保护装置。
常见的有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自动停机装置、限位装置等。
防护装置是指通过设置物体障碍方式将人与危险隔离的专门安全防护的装置。
常见的防护装置有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的防护网,常用于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移动范围内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或用于坠落风险的高处临边作业的防护等。
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范文
![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2a279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3.png)
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范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机械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机械安全是指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
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并保护操作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重点论述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要求1. 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获得合格的安全认证。
2. 设备必须具备完善的操作说明和安全警示标识,并且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
3. 设备必须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并经过合理的固定和调试,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或倾倒。
4. 设备必须安装可靠的防护装置,用于防止操作者接触到运动部件或能够保护操作者的关键部位。
5. 设备必须配备安全联锁装置,以确保在设备操作过程中不会误操作或发生危险动作。
6. 设备必须配备有效的急停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并停止设备的运行。
三、机械设备的安装安全要求1. 设备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安装,并遵循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和规范。
2. 设备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周围环境清洁,避免积尘和腐蚀。
3. 设备必须正确接地,以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漏电或触电事故。
4. 设备的管道和电线必须正确连接,并保证连接牢固可靠,避免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泄漏或短路问题。
5. 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专业的安装调试,包括设备的水平校正、轴线对齐、润滑油添加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四、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要求1. 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和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记录。
2.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应该定期参加培训以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 设备的运行状态必须经常监测和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的故障隐患。
4. 设备的润滑和冷却系统必须保持正常运行,确保设备在工作时温度适宜,并防止设备因摩擦或磨损导致过热或故障。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47f5585acfa1c7aa00cc34.png)
7
1.5、风险评价的步骤及内容
(1)风险分析:研究机械和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面临或处于一种 或几种危险因素的状态或环境。 包括: 1)机械限制的确定 机械的寿命、使用范围、使用者的训练水平 2 )危险识别 机械类危险:各种伤害如挤压,缠绕等。 非机械类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危险、振动等。 3)风险评估 考虑在机械危险状态下,造成人员伤害的几率和伤害程度 伤害的严重度
5
机械设计的风险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机器的各种限制因素; 机器的各寿命阶段的技术要求; 机器的设计图样和说明机器特性的其他资料; 动力来源的有关信息; 可能得到的事故历史及案例资料; 其他任何有损人体健康的信息;
6
1.4、机械风险评价:
机械风险评价是指以机械或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式 分析机器使用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一切可能的危险状态,以 及在危险状态下可能发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危险事件,并对危险事 件的概率和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系列逻辑步骤和选代过程。 与机械的特定状态或技术过程有关的风险由以下两个要素组合 得出: (1)发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概率。这种概率与人员暴露于危险 中的频次和面临危险的持续时间有关,与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有关。 (2)损伤或危害健康的可预见的最严重程度。这种严重程度有 一定的随机性,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有关,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和怎样作用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难以预见。
16
风险评价时注意:
(1)掌握足够信息,并进行仔细研究、分析; (2)系统的高危险性并不意味着事故的必然性;
17
二 、优先采用本质安全措施
1、尽量采用各种有效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消除 危险的存在; 2、使机器具有自动防止误操作的能力;
2020年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测试卷(第97套)
![2020年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测试卷(第97套)](https://img.taocdn.com/s3/m/3abeeed125c52cc58ad6be79.png)
2020年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测试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0题)1.下列灭火器中,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酸碱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2.某些气体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
下列气体中,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是( )。
A.一氧化碳B.乙烯C.氢气D.氨气3.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这个安全距离称作( )。
A.内部安全距离B.外部安全距离C.扩展安全距离D.适当安全距离4.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是( )。
A.储存压力容器B.分离压力容器C.反应压力容器D.换热压力容器5.铸造作业不同工序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下列工序中,有爆炸危险的是( )。
A.浇铸B.砂处理C.振动落砂D.热处理6.机体回转挤伤事故往往是由于起重机回转时配重部分将吊装、指挥和其他作业人员撞伤的事故。
机体回转挤伤事故多发生在( )类起重机作业中。
A.塔式起重机B.门式起重机C.门座式起重机D.汽车起重机7.根据锻造加工时( )所处温度状态的不同,锻造可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A.锻造工具B.熔炉C.金属材料D.炼造车间8.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 )的危险性。
A.物质B.环境C.气候D.管理9.Ⅱ类设备是带有双重绝缘结构和加强绝缘结构的设备。
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
![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3f1a3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7.png)
施工机械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模版施工机械是在建筑或其他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设备。
然而,由于施工机械的特殊性质和高风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施工机械安全防护的一般规定,并提供一个模版,用于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
一、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1. 所有施工机械在操作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具备必要的安全装置。
2.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证书,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操作人员在操作施工机械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分心或进行其他不相关的活动。
4. 施工机械的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不能擅自改变设备的工作模式或参数。
5. 在操作施工机械时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6.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上下机械设备,不得采取危险行为或站在不稳定的物体上。
7. 施工机械的操作必须与其他人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特别是在设备运行时。
二、施工机械安全维护规定1. 施工机械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必须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护手册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2. 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不能由未经培训的人员进行。
3. 施工机械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并定期检查设备的传动部分、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4. 施工机械的润滑工作必须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 施工机械设备的磨损部件必须及时更换,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6. 施工机械设备在停机状态下必须进行防护,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或意外伤害。
三、施工机械安全防护设施规定1.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牌,以提醒人员注意施工机械的存在和危险性。
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或围挡,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施工机械作业区域。
3.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应急停机装置和紧急停车按钮,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知识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cad37d2ee06eff9aff80755.png)
10
二、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
2、碰撞和撞击 这种伤害有两种主要形式:
(1)是比较重的往复运动部件撞人,伤害程度与运动部件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即 部件的动量有关。如人受到前进方向刨床床面的碰撞。
• 由于发生 断裂、松动、 脱落等机械 能释放,失 控物件飞出。
• 螺栓、皮 带轮、链轮、 泵等部件; 现场维修作 业敲击等。
• 高处物体 由于松动 等原因坠 落打击。
• 登高作业 设施的失效, 如脚手架、 爬梯等;
• 雨雪天气 滑跌等
• 区域狭窄, 设备紧凑 造成剐蹭;
• 机械结构 上的悬挂、 凸出部分
• 手持工具: 手电钻、 切割机等
• 刀具 • 机械设备
的棱角、 锐边等。
• ……
由于机械设备特性容易引发的危害
18
三、安全防护装置概述
(一)安全防护装置的定义 安全防护装置是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
备安全的装置。
19
三、安全防护装置概述
(二)安全防护的原则
※ 消除危险 ※ 远离危险 ※ 隔离危险 ※ 危险预警
(4)卡住或缠住:具有卡住作用的部位是指静止设备表面或运动部 件上的尖角或凸出物。这些凸出物能绊住、缠住人宽松的衣服,甚至 皮肤。当卡住后,有引向另一种危险,特别是运动部件上的凸出物、 皮带接头、车床的转轴、加工件都能将人的手套、衣袖、头发、辫子 甚至工作服口袋中擦机器用的绵纱缠住而使人造成严重伤害。
(1)封闭式防护装置
(2)距离防护装置
鼻出血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鼻出血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d4a52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c.png)
鼻出血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李铁刚;李晓瑜;闽中云;魏宏权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8(015)007
【摘要】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症,可单纯由鼻部疾病引起,亦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
现简要介绍本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李铁刚;李晓瑜;闽中云;魏宏权
【作者单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东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鞍山,114002;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东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鞍山,114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鼻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6
【相关文献】
1.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 [J], 王元军
2.鼻出血的治疗原则 [J], 王玎;殷显光;郑吉南
3.排除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J], 杨春
4.浅析计算机硬件维护遵循的原则及常用方法 [J], 仇宇婕
5.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常用方法及原则 [J], 刘子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三篇)
![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d8df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2.png)
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就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人们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一些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我们进行决策与选择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1、消除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从系统中彻底排除某种危险因素,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一般可通过改革工艺等手段来实现。
2、降低危险因素值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3、引导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就是把某些危险因素引导到工作环境以外,避免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如用电设备的电焊机保护性接地,就建筑物、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处避雷装置等等。
4、隔离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是将工作人员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因素离开,使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危险部分,从而避免和减轻危害,如机械转动中部分设置防护罩,尘毒环境中的隔离操作室等。
5、坚固防护原则:这一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建筑物、工器具等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也即提高安全系数,如起重机用钢绳不允许载荷要大大小于钢绳的实际破断拉力。
6、薄弱环节原则:这一原则是利用薄弱元件人为设置薄弱环节,当设备、设施的负荷超过额定限度,或系统中有爆炸、火灾等危险时,由于这些薄弱元件的机械强度较差或易熔化等特性,使危险因素的发展在薄弱环节被切断,从而保护系统的整体安全,如电气系统中的保险丝、断路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防爆装置等。
7、闭锁原则:这一原则是在系统中以某种方式(机械、电气)保证某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制约,以达到安全的目的,如超负荷超重时吊车自动断电不能提升、电梯门不关就不能升降等。
8、取代操作原则:这一原则是当系统中某些危险因素无法消除而又必须在这种条件下操作时,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可采用自动化手段来代替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如用机械手给冲压机床续料,用机器人拿放射性物质等。
机械安全技术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
![机械安全技术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e600fa83d049649a665872.png)
Page 32
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
LOGO
第一,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 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
第二,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 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传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 处的下方,应设置防护。
第三,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置 防护。
3.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LOGO
(1)固定防护装置应该用永久固定(通过焊接等)方 式或借助紧固件(螺钉、螺栓、螺母等)固定方式,将其 固定在所需的地方,若不用工具就不能使其移动或打开。
(2)进出料的开口部分尽可能地小,应满足安全距离 的要求,使人不可能从开口处接触危险。
(3)活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的活动体打开时,尽可 能与防护的机械借助铰链或导链保持连接,防止挪开的防 护装置或活动体丢失或难以复原。
三、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
LOGO
设计安全装置的考虑因素
在无法使用设计来做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要 使用安全装置。设置安全装置,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 (1)、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例如固体的安全装置有可能 使机器过热。 (3)、可视性(从操作及安全的角度来看,有可能需要机器 的危险部位有良好的可见性)、。 (4)、对其他危险的控制,例如选择特殊的材料来控制噪 声的总量。
属板结构的防护罩
Page 7
防护罩
LOGO
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1)、只要操作工可能触及到的活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 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工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 部件。 (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问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 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4)、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 时必须使用工具。 (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 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就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人们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一些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我们进行决策与选择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1.消除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从系统中彻底排除某种危险因素,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一般可通过改革工艺等手段来实现。
2.降低危险因素值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3.引导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就是把某些危险因素引导到工作环境以外,避免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如用电设备的电焊机保护性接地,就建筑物、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处避雷装置等等。
4.隔离危险因素原则:这一原则是将工作人员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因素离开,使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危险部分,从而避免和减轻危害,如机械转动中部分设置防护罩,尘毒环境中的隔离操作室等。
5.坚固防护原则:这一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建筑物、工器具等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也即提高安全系数,如起重机用钢绳不允许载荷要大大小于钢绳的实际破断拉力。
6.薄弱环节原则:这一原则是利用薄弱元件人为设置薄弱环节,当设备、设施的负荷超过额定限度,或系统中有爆炸、火灾等危险时,由于这些薄弱元件的机械强度较差或易熔化等特性,使危险因素的发展在薄弱环节被切断,从而保护系统的整体安全,如电气系统中的保险丝、断路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防爆装置等。
7.闭锁原则:这一原则是在系统中以某种方式(机械、电气)保证某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制约,以达到安全的目的,如超负荷超重时吊车自动断电不能提升、电梯门不关就不能升降等。
8.取代操作原则:这一原则是当系统中某些危险因素无法消除而又必须在这种条件下操作时,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可采用自动化手段来代替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如用机械手给冲压机床续料,用机器人拿放射性物质等。
9.距离防护原则:系统中危害或有害因素的作用往往与距离有关,有的因距离增大而成倍减弱,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有效防护,如起吊物件时增大与吊臂的作业距离或爆破作业时要远离爆破区,从而避免或减轻危害等。
10.时间防护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缩短作业人员接触有害因素的实际时间,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如按国家相关规定缩短工作人员在强噪声中或高粉尘中的实际工作时间。
11.刺激感官原则:这一原则是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场合,利用声、光、色、形等信息、信号、标志、仪表等刺激人的感官,提醒人们注意保障安全生产,如施工现场临水、临空及机械设备的警示牌等。
二、安全防护技术常用方法:1.改革施工生产工艺:改革施工生产工艺,主要是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及改革施工用原材料等,这是安全防护的根本措施,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真正彻底的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2.增设安全装置与标志,有四种类型:①防护装置:这是一种用屏蔽或隔离等方法使人体与系统中的危险部分隔离开的装置,如机械转动部分的防护罩,电气设施的防护栅栏等。
②保险装置:这是可以自动消除设备发生故障时引起人员伤害危险的装置,如起重设备的超载限止器、电气线路中的保险等。
③信号装置:这是用各种信号警告和提醒人们预防危险的装置。
④危险牌示与识别标志:在危险场所设置各种禁止性、警告性、提示性、指令性的标识牌,提醒人们注意和遵守安全规定,是安全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措施。
3.预防性试验:就是对某种设备、工具、用品等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定期进行机械强度或绝缘性能等试验,避免“带病”运行,如电气设备与用具的绝缘试验等。
4.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的磨损或意外伤损等,往往可导致设备事故,还可能是人员受到伤害,特别是一些危险性大的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还会危及附近的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等。
所以,机械设备的经常性维护保养及有计划检修不仅是维持生产的需要,也是保障安全的需要。
5.合理组织作业:一是合理组织作业点避免相互干扰,如车间或施工现场内各设备位置要注意方向和间距,上下多层作业时,下放作业点要尽可能安排在危险距离之外;二是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即人员的数量、工种搭配、技术等级要合理安排,并充分注意职业禁忌症的问题;三是作业程序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危险交叉作业;四是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加班加点等。
6.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作为一种辅助防护措施,必须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作业条件的需要发放,并要有科学依据。
三、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1.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
学员应在专业人指导下进行作业。
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内。
3.操作人员应遵守机械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做好各级保养工作,经常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
4.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带戴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5.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的因素。
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的照明。
(下转第页)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王元军(中国水电十五局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就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防护技术;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6101(上接第16页)6.机械进入机械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7.机械设备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和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8.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如刹车或转向失灵等。
9.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0.凡违反操作规程的作业命令,操作人员应先说明理由后拒绝执行。
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1.新机、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机械,必须按出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范》进行测试和试运转,并应符合机械设备磨合期使用的相关规定。
12.机械设备在寒冷季节使用,应符合寒冷季节使用的相关规定,做好防冻、预热、防渗等准备工作。
3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应有转人看管,并应设置消防器材及工具;大型内燃机械应配备灭火器、机房、操作室及机械四周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14.变配电所、乙炔站、氧气站、空气压缩机房、发电机房、锅炉房等易于发生危险的场所,应在危险区域界限处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挖掘机、起重机、打桩机等重要作业区域,应设备警告标志及争取现场安全措施。
15.在机械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液体、尘埃、渣滓、放射性射线、振动、噪声等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安全保护设备和三废处理装置;在隧道、沿井基础施工中,应争取措施,使有害物限在规定的限度内。
16.使用机械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安全要求。
17.停用1个月以上或封存的机械,应认真做好使用或分存前的保养工作,并争取与防风沙、雨淋、水泡、锈蚀等措施。
18.机械使用的润滑油(脂),应符合出厂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种类和牌号,并应按时、按季、按质更换。
19.机械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各级领导必须及时上报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落实及完善安全措施,并按事故性质严肃处理。
20.汽车及自行轮胎式机械在进入城市交通或公路时,必须遵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责任编辑张艳芳]●济无序、散落现状和生存发展要求,必须树立宜春民营企业的整体文化形象;通过企业领导的表率和员工的模范人物,推动适应新形势的民营企业行为准则的形成;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具有创新的、适合本行业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主要领导人素质、决策力;构建企业文化要体现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简单的企业文化,培育适合企业发展趋势,形成推动宜春民营企业全面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3.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老板一面,因此企业文化与老板个人素质、阅历及个性息息相关,具有老板个人的局限性,民营企业要想有大的作为,必须培育以下几个企业精神:(1)是以主人翁意识识为核心的人本精神。
(2)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3)是以艰苦奋斗传统为核心的创业精神。
(4)是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升华,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态。
民营企业必须加大培育企业精神的力量,其途径主要是在员工中培育一种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维护企业,达到企业管理的自动效果。
民营企业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思想教育,培育员工集体精神,使企业和谐合作,同舟共济;民营企业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让员工感到自己与企业的紧密联系,真正意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上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形成“以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情;民营企业要加强团队建设,在员工中培养团队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团队精神,就不会有企业中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使员工致力于共同宗旨,共同责任,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以增强企业的柔性。
4.构建诚实守信的企业道德体系对于企业,不诚信会给其带来致命的危机。
会使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感到紧张、忧虑,必然促使他们不顾自己行为的合理性。
会导致企业内部不公平现象大增,会加重员工的敌对、挑衅行为。
而且这种不诚信的环境还会不断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反之,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众多好处。
例如,会增强员工责任感,促使其按企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一方面,会赢得外界企业的良好评价,增加企业的正商誉,这是一种无形资产的积累,会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
民营企业必须建诚信体系,把诚信思想覆盖到个体员工和企业内部行为之中,尤其民营企业领导者要树认诚信守法意识,以自己的人品、操守、道德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