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 月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免费提供]
贵阳市2016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2016年2月
1.C【解析】“重点保护”错,原文是“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有同等的审美价值,应该加以相同的保护,而不是“重点保护”。
2.B【解析】“也是一种进步”错误,原文无此信息。
根据原文,作者认为,肯定美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不能算是一种进步。
3.D【解析】表述绝对化。
原文中“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是作者提出的参考建议,而非必要条件。
4.A
5.A【解析】“六艺”有两种说法。
一是选项中“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书写文字的识字教育;一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选项中提到的“五经”是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6.B【解析】是张汤任命儿宽为奏谳掾,不是皇上的任命。
7.(1)(儿宽)回到廷尉府,(1分)上交畜牧登记册,(1分)正巧碰上廷尉府当时有疑难奏折,(1分)已被(皇上)退回两次了,(1分)没有哪个掾史知道该怎么办(1分)。
(2)百姓听说(儿宽)要被免官,都担心失去他,(1分)富裕的大户用牛车装载,(1分)贫民小户或挑或背,(1分)前来交纳租税的人络绎不绝,(1分)(儿宽的)考核改为课最(或“排在最前头”)(1分)。
8.(1)对杨中丞的不舍之情。
(1分)(2)对朋友远行艰难的担忧和关心。
(1分)(3)对往昔边关安宁、汉藏和谐的怀念,对如今边关发生战事的担心忧愁。
(2分)(4)对汉藏团结友好的祝愿、期盼。
(1分)
9.虚写。
(2分)郎诗通过对飞鸟、雪岭、汉垒等边关景物的想象、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出使边关的不舍、担忧和祝愿;(2分)薛诗“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意为“谁说我们相离千里之远呢?关塞有多长,我的梦就有多长”,诗句通过梦境表达了对友人魂牵梦萦、始终不离的深情(2分)。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分。
一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11.(1)B E 【解析】E3分,B2分,D1分,A、C不得分。
A项“让政府所有部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错,文中是说周书记任市长期间“让L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项错,上访的群众少了,敲门声少了,这并不是群众怕“影响周书记的工作和休息”,而是各部门工作不推诿、不拦堵,百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D项不准确,周书记“吃碗拉面”起因是他“累了,饿了”,但这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他心系百姓、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给1分。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周书记,也使读者急于想找到答案。
②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段话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使下面周书记走进群众的行动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③突出人物形象。
这句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突出周书记亲民爱民的强烈责任感,表明他把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
(6分,每点2分)
(3)①“敲门”是全文的中心事件和线索。
小说从开头周书记盼望百姓来访的敲门声,到结尾他主动去敲响百姓的家门,这一切都是围绕“敲门”来写的。
②“敲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周书记盼望百姓来访的敲门声甚至发生了幻听,于是他走上街头放松自己,这为他走进百姓,敲响百姓之门做了铺垫。
③“敲门”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
小说从盼望敲门声到主动去敲门的情节陡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亲民为民、放低身段、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形象。
④“敲门”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敲门”在作品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干群联系、互通信息的平台和方式的象征,作品通过群众敲干部之门、干部敲群众之门的情节展现,歌颂了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精神。
(6分。
答出第①、第②点各给1分,答出第③、第④点各给2分。
)
(4)①这一结尾既紧扣作品“敲门”这一中心和题目,结构严谨,又构思巧妙,周书记原来被动等待敲门,现在主动敲响百姓之门,这一变化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②小说在周书记“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处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间。
③从开头开辟畅通的百姓进言通道,到篇末主动走入寻常百姓家去体察民情,这一结尾使作品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凸显了这位政府官员极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人生境界。
④结尾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敲门”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从群众敲响党员干部之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到党员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群众疾苦,这一转变表明党风之变、风气之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8分,一点2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1)BC【解析】C3分,B2分,A1分,D、E不得分。
A项不准确,原文是“凭着优秀的学习成绩、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走进了航校”,并没有写出她在考航校时展现出“顽强的毅力”。
D项错,“这样的试飞由她首创”表达有误,原文是她“受命为飞船返回舱模型进行高空空投试飞。
这种试飞在国内没有先例”。
E项错,本文并没有用典型的事件表现领导的重用赏识和团队的精诚合作这两点。
(2)①少有远志;②意志顽强;③严谨认真;④刻苦好学;⑤胆识过人;⑥敢于接受挑战。
(6分,每点1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3)文章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1分)主标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主标题以“万里长空绘彩虹”比喻岳喜翠在航天事业上留下的光辉灿烂的业绩,形象生动,韵味悠长。
(2分)副标题交代了岳喜翠的身份,且以“第一”突出了她的功绩。
(2分)(4)①她是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将军,也是女飞行员中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一位。
②她带领团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降雪、人工消雨,填补了我国航空气象史上的空白。
③她带领团队为“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模型进行高空空投试飞,这在国内没有先例。
(每点2分,共6分)
岳喜翠的经历告诉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功绩显著、敢为人先、有所突破,这样的人物就称得上是英雄。
(2分,意近即可)
13.C【解析】“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强调“不容推辞”,多跟“任务”“义务”“责任”“职责”“工作”等名词搭配,并充当它们的定语。
“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强调“不能推卸”。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去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强调“敢于承担,积极主动”。
14.C【解析】A项搭配不当,首先是主宾搭配不当,“考试”不能搭配“时候”,其次是动宾搭配不当,“考验”不能和“学习效果”搭配。
B项偷换主语,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话剧《如梦之梦》”,后两句分句的主语应该是“观众”。
D语序不当,“首次”不能做定语修饰“生命”,而只能做状语修饰“出现”。
15.D【解析】整段的话题是“读书”,⑥句起头的“它”字将前后密切联系起来,放在最先;④是说“读书认识生活,认识自己”,⑤是说“改造生活,改造自己”,④⑤在内容上是层进关系,因此排在一起,且④在⑤前;②对④⑤进行总结,置于其后;①③谈读书的趣味,要放在一起,其逻辑关系是从“历史趣味”到“现实趣味”,故③在①前。
关注标点,可排除B。
16.【参考示例】①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②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③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每句2分,意近即可)
17.【参考示例】“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1分)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的,(1分)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的,(1分)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1分)一种测试形式(1分)。
(不是单句扣1分)18.60分。
参见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1.寻求宁静,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2.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3.如果不摆脱物质的束缚,精神的自由无从谈起;“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4.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5.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6.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7.“逃离”(逃避)并非疗救浮躁与空虚的心灵良药。
8.美常存于“高处”,登高方能见美。
9.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10.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4 页
【参考译文】
儿(ní)宽,是千乘人。
研读《尚书》,师事欧阳大师。
因郡国选送博士,又师事孔安国,接受学业。
家贫无钱,曾为同门弟子们做饭。
有时出去做短工,带着儒经锄草,一休息就诵读,他专心学习到这种境界。
儿宽靠参加射策担任掌故,按功绩依次补任廷尉府文学卒史。
儿宽为人温和善良,用廉洁智谋保护自己,擅长写文章,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辞。
当时张汤担任廷尉,廷尉府全用懂得文史、法律的官吏,儿宽以儒生身份夹在里面,被认为不熟悉事务,没有被委任职务,后被任命为从史,到北地(为廷尉府)管了几年畜牧。
儿宽回到廷尉府,上交畜牧登记册,正巧碰上廷尉府当时有疑难奏折,已被皇上退回两次了,没有哪个掾史知道该怎么办。
儿宽向他们说了其中的用意,掾史因此让他起草奏折,奏折写成,读过奏折的人都很信服,就把这事告知廷尉张汤。
张汤大惊,召来儿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让他当了掾史。
张汤呈上儿宽写的奏折,马上就得到皇上的认可。
有一日,张汤见皇上。
皇上问道:“上次的奏折,不是一般文吏比得上的,谁写的呢?”张汤说是儿宽。
皇上说:“我听说他的名字本来已经很久了。
”张汤从此后重视学问,以儿宽为奏谳掾,很看重儿宽。
等到张汤当了御史大夫,任命儿宽为掾史,又推举他为侍御史。
儿宽见到皇上,谈论经学。
皇上很喜欢,向他请教《尚书》中的一篇。
儿宽被提拔为中大夫,又升为左内史。
儿宽治理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放宽刑罚,整顿诉讼案件,礼贤下士,努力获取人心;选用仁厚的士人,体恤民情,不求虚名,官吏百姓很依赖爱戴他。
儿宽上表奏请开凿六辅渠,制定用水法令,扩大田地灌溉面积。
征收租税时,经常区分(百姓的)贫富,借贷(粮食)给贫民,所以租税多收不上来。
后来征发部队(需军粮),他因欠交租税,考核排在最后,应当免官。
百姓听说儿宽要被免官,都担心失去他,富裕的大户用牛车装载,贫民小户或挑或背,前来交纳租税的人络绎不绝,考核改为排在最前头。
皇上因此更加认为儿宽是奇才。
后来(皇上与大家)商议打算仿效古圣王巡狩封禅之事,参加对策的五十多位儒生,没有能够定下来。
皇上询问儿宽,儿宽回答说:“陛下发扬圣德,祭礼天地百神,精诚所向,天地并呈符瑞。
封泰山,禅梁父,是帝王最盛大的典礼。
现在要举行大事,犹豫几年,假使让群臣每人都发表意见,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请陛下顺从天意,垂万世基业。
”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任命儿宽为御史大夫,跟随皇上东行,封祭泰山。
儿宽担任御史大夫,因为他很称职,令皇上满意,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向皇上进谏,担任御史大夫九年,在任职期间去世。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