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一、1、的2、弈秋的教导;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
二、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或者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三、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答案:
1.⑴①为:是②动词:说、认为⑵①其:那②它
2.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1〕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4.〔1〕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2〕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3〕孔子不能决也
〔4〕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答案:
一,〔1〕比喻〔2〕拟人〔3〕反问
二,略
三,〔1〕:解释说明〔2〕列举
四,〔1〕体裁:散文朱自清围绕:匆匆刻画: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流逝的时间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又:对已逝的日子深深地留恋
答案:
一,1、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汲水生长的树苗会枯萎,
2、定时定量浇水会养成树苗的依靠心,根无法深入地下,假设停止浇水就会枯萎,幸存的树苗也会被暴风雨吹倒
答案
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的风俗习惯。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答案:
1,除夕真热闹。

2,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饭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半包围走之guàng 外出闲游
6,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7,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8,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答案:
1,心xuán ①⑤
2,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说明:老铺子的气派,景色的壮观。

3,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4,①林冲、宋江、武松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5,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答案:
1,提审时
2,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体会: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假设,是因为他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信心。

3,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案: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2,为了防止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防止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1〕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2〕工友阎甄三被抓〔3〕含糊答复我的问题
答案:
1,〔1〕本来〔2〕有的〔3〕比
人本来就要死,有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死比鸿毛还轻。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3,张思德的死是荣耀的,他的死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
答案:
1、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2、为人民而死
3、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4、道理论据,为人民而死,就有意义有价值,伤害人民,剥削人民,对人民没有好处的人死,就是微不足道的
5、一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1.围裙硬币
2.丿guāi 儿11画
3.“这些”指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

她注意的是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这是大年夜,自己却仍然饥寒交迫。

4.〔1〕①〔2〕①〔3〕②
5.可怜的小女孩和她身处的环境。

6.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什么用。

7略
8.〔1〕用了排比。

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梦想的美好生活,第二个“幸福”是小女孩摆脱了她痛苦的生活。

答案:
一、
〔1〕,环境描写,用特定的环境侧面衬托出小女孩的悲惨
〔2〕,外貌描写,正面刻画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外貌描写,正面刻画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4〕动作、外貌描写,正面刻画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5〕环境描写,侧面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
二、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悲惨女孩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侧面表现社会的冷酷
三、
〔1〕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侧面表现社会的冷酷。

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梦想上午美丽的生活。

第二个幸福指小女孩摆脱了痛苦悲惨的生活。

〔2〕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批判了社会的冷酷
答案:
1、爷爷守夜时的情况
2、略
3、爷爷守夜时的情况;与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比照,突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突出了旧社会的黑暗;比照和衬托。

4、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的眨着眼睛。

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5、天空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6、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们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啦,披着浓霜一身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环境描写,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乡村的宁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悲惨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答案:
1、写了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对凡卡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2、对乡村生活的渴望。

一想起伤心处,就忍不住叹气。

无奈,痛恨学徒生活。

3、动词:揪拖揍捞戳。

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社会的黑暗。

4、Z 弓
6、略
7、挨打、挨饿、睡不好觉,宁愿回乡村吃苦受累,也不愿过学徒生活
8、结结实实抽噎照应欺负
答案:
1、z 卜或十
2、新名词“放射线”,计量单位“居里”,科学定律,永远的里程碑。

3、形容玛丽奉献的:
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
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表示玛丽钻研: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纯洁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4、玛丽对人类做了多么大的奉献啊!
难道玛丽没有为人类做出奉献吗?
玛丽不可能没有为人类做出奉献。

5、“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射线,也就是她的成就。

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

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

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6、“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奉献,为人类作出奉献。

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答案: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 2、3 4、5
〔3〕c
〔4〕A
(5)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6)不能,它们二者是一个逻辑关系,先有发现才能够有创立。

〔7〕面对生活中的小事,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8〕见微知著
(9)产生的疑难问题;发现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