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温响村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8期
[摘要] 总结性地阐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同时总结学校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具体介绍了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008-02
在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并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6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此背景下,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成立相应课题组,以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为试点,开展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企”平台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学徒制概念起源于1993年的英国,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全球广大国家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国内关晶、赵志群、赵鹏飞等专家学者就现代学徒制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生双重身份、双师培养等特征方面形成了一致认识:产教一体、校企互动;校企各司其职、共同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导师既有学校的老师,又有企业的师傅。

二、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从2016年6月开始,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就着手开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引企入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经过调研发现,开展现代学徒制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企业很“现实”,缺乏参与的动力;为了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做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校企共赢,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必选项之一。

那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呢?我们的做法是:(1)提供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场所等资源供企业使用,为企业降低运行成本;(2)利用学校各项资源为企业分担人才培训任务;(3)利用福建省鞋服职教集团平台宣传企业,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制定了合作企业的遴选标准:(1)企业立足本地,运行良好;(2)企业管理规范、制度完善;(3)能提供岗位供学生学习。

最终学校选择了福州朗浩实业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产教融合项目合作协议,企业出资,学校提供场地,共建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管理的校中企、经营实体、生产性实训基地——二轻朗浩校企合作中心,该中心于201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平台。

(二)建章立制,为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组
为了保障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产教融合项目顺利开展,由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及企业管理人员、带徒师傅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组。

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不定期地召开专题研讨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决议,并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后期跟进处理。

2.建立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管理: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学校出台了《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办法(试行)》,内容主要包括:(1)双导师的职责、遴选标准、聘任资格与程序等,建立了双导师互评互培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教师与师傅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特别是有效保证了学校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始终能跟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2)双导师日常管理、培养考核与待遇等,建立了双导师激励机制,提高了双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学校充分利用福建省有关兼职教师的政策红利,聘请合作企业的师傅为校外兼职教师,相关课酬经费从福建省兼职教师专项经费中列支,以此提高企业师傅的经济收益。

日常教学管理:为了规范现代学徒制日常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如我校出台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重点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形式、教学文件、学生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具
体的规定。

比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毕业标准以及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等。

(三)学徒与师傅配对、举行拜师仪式
校企合作中心的企业功能定位于鞋类产品研发、销售样品小规模生产,其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比较多,合乎要求的企业师傅数量也比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就需开展岗位轮训、学徒与师傅配对。

首先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班会主题教育等形式进行现代学徒制宣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到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学习新的知识,企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有哪些类型等,接着组织学生报名,然后教学部根据学生报名情况,会同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代表等对报名学生进行岗位和师傅配对。

为了弘扬现代学徒制理念及传统拜师文化,宣传尊师重教的理念及意义,扩大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还组织举办了庄重的拜师仪式,现场邀请了主流新闻媒体到场开展新闻采编,还邀请了福建鞋类行业协会、福建鞋服职教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到会参加,同时相关师生与家长观摩本次仪式。

通过本次拜师仪式,让家长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高的认识,并对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校企双主体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理实一体化+岗位实训”的授课模式,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整个课程体系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模块。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现代学徒制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项目(案例或模块)。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在校参加由合作企业专家、带徒师傅参与的理实一体课程模块的学习,到企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实训;第六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双方参考岗位实际,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来制定,现已开展《鞋类结构设计》《制鞋工艺》等专业课程内容的调整工作。

比如制鞋工艺课程,课前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协商工艺制作模块的教学内容;并将上课地点安排在校企合作中心,课堂上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课后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课上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五)校企双主体开展考核评价
考核分为过程性岗位考核和期末综合性考核,考核主要由企业师傅、学校专业教师来完成,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并根据皮革制品造型设计
专业面向岗位多、工种杂等特点,合理分配学徒(学生)工作态度、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和理论知识成绩等各方面的比重,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目的。

三、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促共赢
在满足校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出了一套保护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性的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完善实训基地;实现了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师傅与教师的“三融合”;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对立转向统一、将专业建设与实体建设从对立转向统一、从职业教育与企业分开干转变为合一协作的“三个转变”。

(二)有效解决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问题
把来自企业、直面市场需求的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放置在一个开放、持续的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中,实现教师与师傅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有效保证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始终跟上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一种真实的工作任务情境下教与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学生做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真实的沟通与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的学生愿意学了,技能传授、职业素养养成等一切都容易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心学习,绝大部分都是跟岗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必须是合格的,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样鞋流水线操作过程中,各工种之间衔接紧密,这就要求学生需注重团队协作;在手工编制昂贵的精美装饰件时,要求学生不能“顺手牵羊”,应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与反思
(一)政策实施层面难于突破
由于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未满18周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学生需到一定年龄方可到企业实践的相关规定,同时合作企业从安全责任考虑出发,也不愿意接纳未满16周岁的中职学生,这为在中职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桎梏。

(二)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存在困难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也面临诸多困难,如企业抽调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就减少了技术人员的产出,同时企业还有技术泄密的顾虑,部分关键的如样鞋设计岗位就不太愿意接纳学生学习,这也要求企业和学校在后期合作过程中,从规范管理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以解决这些难题。

参考文献:
[1]吴晶.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广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