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2.“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3.“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
4.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5.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6.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8.《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9.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10.《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存天理,灭人欲
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12.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建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1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15.下面是约处于同一时期的中西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

他们的科技成就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说明的本质是
A.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B.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不同影响
C.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D.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在明朝已形成
16.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

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

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

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
B.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C.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17.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8.某同学拟开展主题为“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他应选择
①杂剧陶俑②《四书章句集注》③《三国志平话》④白鹿洞书院
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③
19. 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
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关于颜真卿字体(右图)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B.讲究法度与规范
C.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D.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2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京剧脸谱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23. 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
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

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
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24. 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 I).知识水平
25.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6.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
27.据史料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这表明当时
A.市坊制度已被打破B.新经济市镇逐渐兴起
C.对外贸易胜过前代D.经济中心南移
28.《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29.(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四月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30.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

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兴旺发达的诉求 B.放眼世界的胸怀
C.诚实守信的理念 D.和气生财的寓意
31. 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

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

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32.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开放对外贸易),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

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

这说明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明政府始终坚持“海禁”政策
33.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34.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人,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35.“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

”(《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36.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7.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僻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屈尊判服罪。

”以下最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38.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

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
39.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40.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人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

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4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早在1945年4月,中国就派代表团参加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共内战导致新中国丧失了联合国席位
B.中国能否进入联合国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C.第三世界的崛起使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
D.国际局势的变动是这场外交胜利的根本原因
42.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主要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4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44.“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

下列关于这个“幽灵”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幽灵”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B.“幽灵”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幽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举命使“幽灵”变成现实,是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45.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46.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

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
47.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48.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49.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过程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50.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斡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
A.正逐步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B.靠拢俄罗斯,疏远美国
C.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D.成为政治军事化组织
5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5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D.国庆三十周年53.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4.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
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5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56.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
C.城市化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57.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58.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59.《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0.“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是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他的理论提出及被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一定效果
D.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61题16分,62题12分,63题12分,共计40分)
61.(16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据此,新中国采取了怎么样的外交策略?(4分)
材料二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1978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