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
7.A B 项,能将I -氧化成I 2的物质都能使润湿的淀粉KI 试纸变蓝,如Cl 2、O 3、NO 2、Fe 3+等;C 项,CCl 4层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2而不是I -;D 项,溶液中还可能含有SO 42-、SO 32-
等离子。
8.B A 中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C 中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中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9.D 常温常压下22.4 L Cl 2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故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不是2N A 。
10.D 试题要求回答分子式为C 5H 12O 的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可先写出C 5H 12的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再用—OH 分别取代上述3种烷烃分子中的1个H 原子,分别可得到3种、4种和1种醇,故符合题意的醇共有8种。
评析 本题考查醇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考查的知识点较单一,难度不大。
11.C A 项,只有当HA 为强酸、BOH 为强碱,或HA 的电离常数K a 与BOH 的电离常数K b 相等时,溶液才呈中性;B 项,只有当温度T=298 K 时pH=7的溶液才呈中性;D 项为电荷守恒关系式,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均成立;C 项,因c(H +
)·c(OH -)=K W ,中性溶液中c(H +
)=c(OH -),故c(H +
)= K W mol ·L -1
,正确。
12.C 仔细分析表中各项不难发现如下规律:(1)每4种物质为1组;(2)每组中4种物质的分子式通式依次为C n H 2n 、C n H 2n+2、C n H 2n+2O 、C n H 2n O 2(n ≥2)。
故第26项应该是第7组的第2种物质,其分子式为C 8H 18。
评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审题,准确提取题中有用信息,总结归纳排布规律,再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得出最终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13.C 依据题意,不难确定W 、X 、Y 、Z 四种元素依次为氢(H)、碳(C)、氮(N)或氧(O)、氖(Ne)。
A 项,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Z>X>Y>W;B 项,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为18或19;C 项,H 2O 2或N 2H 4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D 项,W 与X 组成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的烃类,故沸点不一定比H 2O 或NH 3低。
评析 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知识,难度中等。
准确推断出相关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因思维定式只考虑到W 与X 组成的化合物为CH 4,易错选D 。
26.答案 (14分)(1)n(Cl)=0.025 0 L ×0.40 mol ·L -1=0.010 mol 0.54 g-0.010 mol ×35.5 g ·mol -1=0.19 g n(Fe)=0.19 g/56 g ·mol -1=0.003 4 mol n(Fe)∶n(Cl)=0.003 4∶0.010≈1∶3,x=3 (2)0.10 盐酸 氯气 (3)2Fe 3++2I - 2Fe 2++I 2(或2Fe 3++3I - 2Fe 2++I 3-
)
(4)2Fe(OH)3+3ClO -+4OH - 2FeO 42-
+5H 2O+3Cl -
FeO 42-
+3e -+4H 2O Fe(OH)3+5OH -
2FeO 42-+8H 2O+3Zn
2Fe(OH)3+3Zn(OH)2+4OH -
注:Fe(OH)3、Zn(OH)2写成氧化物等其他形式且正确也可给分
解析 (1)依题意:n(Cl -)=n(OH -)=0.40 mol ·L -1×25.0×10-3 L=1.0×10-2
mol,n(Fe)∶n(Cl)=1∶x=
0.54 g-1.0×10-2mol ×35.5 g ·mol -1
56 g ·mol -1
∶(1.0×10-2 mol),x ≈3。
(2)设FeCl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由题意得3x+2(1-x)=2.1,x=0.10。
据Fe+2HCl
FeCl 2+H 2↑、Fe+2FeCl 3
3FeCl 2、Fe+3Cl 2
2FeCl 3可知,FeCl 2可用铁粉与FeCl 3
或盐酸反应制备,FeCl 3可用铁粉与Cl 2反应制备。
(3)生成的棕色物质为I 2,故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 3++2I - 2Fe 2++I 2。
(4)解答此问要紧扣题给信息,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
评析 本题考查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及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多个知识点,试题综合程度高。
前三问较易,第四问有一定难度。
学生若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则易失分。
27.答案 (15分)(1)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2)5.52×103 kJ
(3)CHCl 3+H 2O 2 HCl+H 2O+COCl 2 (4)①0.234 mol ·L -1 ②<
③ 0.031
④v(5— 6)>v(2—3)=v(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解析 (1)实验室常用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 2。
(2)依题意有: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①,CO(g)+1
2O 2(g)
CO 2(g) ΔH=-283.0 kJ ·mol -1 ②,H 2(g)+1
2O 2(g)
H 2O(l)
ΔH=-285.8 kJ ·mol -1 ③,①式-②式×2-③式×2得:CH 4(g)+CO 2(g)
2CO(g)+2H 2(g) ΔH=+247.3 kJ ·mol -1,故生成1 m 3(标准状况)CO 所需的热量为
1 00022.4
×247.3
2
kJ=5.52×103 kJ 。
(3)依据题给信息不难写出方程式为CHCl 3+H 2O 2
COCl 2+H 2O+HCl 。
(4)①K=c (CO)·c (Cl 2)c (COCl 2)=0.085mol ·L -1×0.11 mol ·L -10.04mol ·L -1
=0.234 mol ·L -1。
②观察图
像知第4 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第8 min 时达到新的平衡,故T(2)<T(8)。
③由
K=c (CO)·c (Cl 2)c (COCl 2)得:c(COCl 2)=c (CO)·c (Cl 2)K =0.06mol ·L -1×0.12 mol ·L -1
0.234mol ·L
-1=0.031 mol ·L -1。
④根据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因CO 在2—3 min 、12—13 min 时的浓度变化量Δc=0,故v(2—3)=v(12—13)=0;5— 6 min 时CO 浓度增加,故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