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猴年马月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metimes, inexplicably bad mood, I don't want to talk to anyone, I just want to be alone in a daze.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猴年马月的来历
猴年马月的来历
20__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人们又将迎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
“猴年马月”就是指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十二年才有一次。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20__(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猴年马月的来历
“猴年马月”这个词语究竟最初是怎么来的,已不得而知。
一种说法是,这个词语中的“猴”,本应为“驴”。
据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驴年,遂也称“猴年马月”。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猴年马月”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借此期盼想实现的事早日到来。
对于20__年即将到来的“猴年马月”,有友就代表,感觉很多等了很久的事,就要有结果了。
中国人常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事情遥遥无期,不可能发生,“猴年马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其实“猴年马月”的周期也就只有12年,下一个“猴年马月”就在20__年6月5日至7月3日。
根据农历干支,每12年就必出现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例如20__(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我们通常所说的属相,即是以十二生肖纪年。
古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运用十二生肖纪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阴历正月,冰天雪地,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所以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阴历二月为“兔月”;三月叫“龙月”……以此类推,因此农历五月就是“马月”。
张成老师解释说,“猴年马月”这个词应该是来自民间的俚语。
据民俗专家介绍,“猴年马月”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
谐音的变体。
长期使用后就成了一个成语,现在的人使用得也很频繁。
“因为过去人的寿命相对短暂,好多人都活不到40岁,因此12年几乎占据一个人生命的三分之一,用这么长的时间干一件事,对于过去人而言就显得尤为漫长。
现在这个词的意思也指实现某件事或某个目标需要的时间十分长,或者就是难以实现。
”
“猴年马月”的来历
“猴年马月”的来历
“猴年马月”的来历
提到“猴年马月”,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这个词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
期内无法实现,必须得需要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用到这个词。
难道猴年马月的真正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吗?非也。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
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十二年一循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上面提到,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
所以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例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20__年6月5日~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__年6月5日~7月6日!
附录:24节气与农历干支纪月
子月(鼠月):介于“大雪”和“小寒”节气之间,始于“大雪”节气(处于农历十一月且含有“冬至”节气,公历12月)丑月(牛月):介于“小寒”和“立春”节气之间,始于“小寒”节气(处于农历十二月且含有“大寒”节气,公历1月)寅月(虎月):介于“立春”和“惊蛰”节气之间,始于“立春”节气(处于农历正月且含有“雨水”节气,公历2月)
卯月(兔月):介于“惊蛰”和“清明”节气之间,始于“惊蛰”节气(处于农历二月且含有“春分”节气,公历3月)辰月(龙月):介于“清明”和“立夏”节气之间,始于“清明”节气(处于农历三月且含有“谷雨”节气,公历4月)巳月(蛇月):介于“立夏”和“芒种”节气之间,始于“立夏”节气(处于农历四月且含有“小满”节气,公历5月)午月(马月):介于“芒种”和“小暑”节气之间,始于“芒种”节气(处于农历五月且含有“夏至”节气,公历6月)未月(羊月):介于“小暑”和“立秋”节气之间,始于“小暑”节气(处于农历六月且含有“大暑”节气,公历7月)申月(猴月):介于“立秋”和“白露”节气之间,始于“立秋”节气(处于农历七月且含有“处暑”节气,公历8月)酉月(鸡月):介与“白露”和“寒露”节气之间,始于“白露”节气(处于农历八月且含有“秋分”节气,公历9月)戌月(狗月):介于“寒露”和“立冬”节气之间,始于“寒露”节气(处于农历九月且含有“霜降”节气,公历10月)亥月(猪月):介于“立冬”和“大雪”节气之间,始于“立冬”节气(处于农历十月且含有“小雪”节气,公历11月)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每年的农历干支纪年是从‘立春’节气开始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春节”这个问题了。
所以几十年来我们看到的日历上所标的农历干支纪年从春节开始是错误的!
为什么近几十年日历上的农历干支纪年要从春节开始而不
是立春呢?主要原因有:
(一)现代日历不标农历干支纪月、纪日,只标干支纪年;
(二)中国几千年都使用皇帝年号,而没有像公元纪年一样有一个几千年来连续的纪年方式。
(三)辛亥革命胜利后,当时的革命党人曾使用过“黄帝”年号,这个年号很好的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连接起来,遗憾的是,这个年号只使用了三个月就被废弃了,后来也没有再使用过。
(四)现在日历中的农历,实际上是将农历纪年和农历干支纪年混合使用,使用农历纪年的月和日,使用农历干支纪年的年。
为了统一,只能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农历干支纪年的开始,而抛弃农历干支纪年的纪月和纪日不用。
由于立春位于农历正月初一前后,所以可以近似的认为农历干支纪年从正月初一开始。
如果黄帝纪年能从辛亥革命后连续使用下来,并作为有确切数字的农历纪年的话,而农历干支纪年或被彻底抛弃,或被完整保留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现在完整保留农
历干支纪年的话,那么“猴年马月”的真正含义就会被众人所熟知!例如:20__年9月12日所对应的农历纪年和农历干支纪年分别是:
(1)农历纪年:农历470年8月15日(中秋节)
(2)农历干支纪年:农历辛卯79年丁酉月
丁亥时之间)庚午日(介于丙子时~~
再例如:20__年1月25日(农历4709年1月3日,农历辛卯79年辛丑月乙酉日,介于丙子时~~丁亥时之间)
20__年2月6日(农历4709年1月15日,农历壬辰79年壬
寅月丁酉日,介于庚子时~~辛亥时之间)(元宵节)
综上所述,农历纪年是从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农历干支纪年是从每年的立春节气开始的,这是农历历法中两种不同的纪年方式!
终于把“猴年马月”等来了
终于把“猴年马月”等来了
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一个直击灵魂的死亡期限就这样来了!
刚刚翻了翻黄历,发现丙申年甲午月,也就是明年20__年6月5日到7月3日,就是传说中的:猴!年!马!月!既然说到这里,就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
那些常常把猴年马月挂在嘴边的人,嗯哼,一切都很快有个结果了。
虽然常说睡霍建华这件事要等到猴年马月,但是没关系,我愿意等!老板义正言辞的对我说涨工资这件事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但我掐指一算,好吧,我忍!
身边的人都嘲讽我说找对象这件事情猴年马月才能成功,我想了想,还是有点早!
昨天隔壁老王欠借走两万块钱,说是猴年马月还我。
唉,这小子也真是太体谅人了。
怎么说,感觉明年的六月正能量爆棚,简直就是顺风顺水,一切的愿
望都会实现。
小时候,大人总是说小家伙猴年马月才能懂事。
原来现在才知道,这不是一个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
不过也有人表示,出来混了这么多年,该来的还是来了。
其实,这个猴年马月也不是什么活久见的东西,不过就是12年的一个轮回而已。
说白了,猴年马月和兔年马月其实所代表的时间都是一样长,12年。
根据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例如20__(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5日开始直至7月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__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的甲午月。
那么马上就有人会问了,既然猴年马月和兔年马月都一样,为什么大家都不说兔年马月而要说猴年马月啊。
嗯,这个问题问得漂亮,刚好接到了坛子哥准备要讲的话。
早在多年前,天文专家算了一大堆数据,最后抬头冷漠的望向远方,
宣布对猴年马月来历无从考据。
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经过翻阅古籍后,他才发现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俚语,"猴年马月"就是天津话"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以讹传讹就成了"猴年马月"。
所以别一惊一乍的,只是个谐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