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丽源自于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美丽源自于心
【摘要】“人和为魂,和谐育人”为核心的“人和教育”特色的研究,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用新形势的和谐思想丰润教育。

在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促进“人和教育”的重要环节。

师生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教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人和课堂”更是师生相处相融共进取的主阵地,教师应有意识地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享受人和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人和教育;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
“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面孔对待生活,那你天天都有值得生气地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魏书生老师的这段话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个真谛。

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它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参加教育活动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师生感情双向的交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教师。

所以究竟形成何种师生关系,教师有更大的责任,起更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于教师的命令,这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当前的教育理论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所以,良好的师
生关系不仅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还是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

我做教师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虽然我从不体罚学生,从不粗言恶语骂学生,但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严格,语气生硬,表情严肃,没有笑容。

不会去想学生会不会接受我的批评,也不懂得思考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直到有一次和学生聊天,讲得很开心的时候,有个女孩子说出了平时不敢说的话:老师,我很怕你,你好凶。

这句不轻不重的话,就象一个大捶子狠狠的砸在了我的心里,感觉很疼很疼。

从那时我才开始反思自己,才逐渐明白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逐步改变对学生的生硬的态度,也逐渐理解了“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道理。

那么,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慢慢摸索,慢慢反思,渐渐地,体会到了一些与学生相处之道……由此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常挂笑容,拉近师生距离
“微笑面对学生”这句话,如果搁在自己满怀激情、初踏讲台的当年来理解,只会从肤浅处去做文章,将“笑”仅限于一种表情的流露,很难从心底真正地解读它。

当将“微笑面对学生”这句话放在现在,虽亲切如昔,但这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感悟却是当年所不能及的。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渴望得到周边人特别是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

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
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温和的语调、友善的微笑,对他们来说,都是安慰和鼓舞。

我曾经带过这样班级,刚进校的学生学习沉闷,上课胆小不敢发言,但学习踏实认真。

记得一次数学课,孩子因为没有积极举手发言而引发了我的怒火,随后就是一大箩筐的教育。

原以为孩子们明白了老师生气的原因,也已经领悟到了这其中的道理。

第二天,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几个小朋友依然围在身边问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只是今天的问题确实让我难以作答!“老师,你昨天为什么生气呢?”我哭笑不得,这就是孩子!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你生气的原因,也不知道你在气些什么?甚至还吓到了他们!于是,针对“发言事件”,我又做了特别处理。

首先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昨天的事件进行了沟通,讲明了原由。

说明了不发言对我们的学习的不利影响。

接着,我和学生们各自对对方提出了建议,我希望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阳光的小朋友,他们希望我每天保持微笑,做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我愿意也乐意时刻“微笑面对学生”。

因为,微笑,不仅融洽了师生感情,更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他们会遇到麻烦,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用微笑给他们增加信心和勇气;他们也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学生改正了缺点和错误时,用微笑给予他们最好的奖赏;他们也会有学习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用微笑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将压力变动力,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样,不仅体现“人和教育”的特色,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能将其作为课堂的重要资源发扬光大。

2.常带关怀,融洽师生感情
美国学者卡顿指出,学生在一种“奇特的关系”存在时学习效果最佳。

这种“奇特的关系”便是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理解、信任中产生的关系。

不少有关师生关系的研究证实:良好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学习进步。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学生,学生性格的差异,他们的行为也会各式各样。

有的孩子听话,老师很省事;有一些学生调皮捣蛋,天天有问题,当然严厉的批评也就不再奏效。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是比较天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呢?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甜药也能治好病,忠言不逆耳也能行的话,那何乐而不为呢?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轩逸,他是我带的住读班的一名学生,小小年纪被父母送到住读班,对于轩逸来说那是一万个不愿意。

刚见到他,他长长的刘海下那双“贼溜溜”的眼睛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办公室的几分钟里,他的手和脚一直没停过,老是晃来晃去,站也站不直。

在校期间,更是用打人、捣乱、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待任何问题简单粗暴的形式反抗爸妈,抵触老师。

对于其他家长和学生而言,他的身上没有任何优点,就是一个坏孩子。

可对于老师而言,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面对家长与学生的双重压力,我每天努力发现轩逸的一个优点,“肯定他”;也指出他的一个缺点,“请他改正”。

每次提醒他时,我总是在尊重他的前提下,表达自己对他的关心,希望他能严格要求自己。

效果当然
是反反复复,但一学期的坚持,多次善意的提醒,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我们的距离也渐渐近了。

一天,轩逸拉着我的手问:老师,我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我蹲下身子,很认真的告诉他:以前,你的缺点确实比优点多,但通过你的努力,你已经让优点超过缺点了!他点点头,我相信他听懂了!如今,轩逸也渐渐适应了住读班的生活,他爱学习,懂礼貌,在集体中也交上了好朋友。

我们老师都懂得面对学生的错误,任何简单粗暴的责骂、鄙视和讽刺只会让学生在错误的悬崖上更进一步;相反,如果学生体味到你的批评中蕴含着对他由衷的爱和殷切的希望时,那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批评。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中,我们更是要努力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更多的还是要通过爱护,指正,逐步感化问题学生。

3.互做朋友,倾听心底的声音
教育专家周弘老师曾说过:与学生做朋友,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什么样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会让学生反感?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

调查表明,在小学生眼中,老师讲课精彩,趣味性强,知识渊博、乐观、宽容、公正,课下学生们能和老师畅所欲言,豪不避嫌地告诉老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这样的老师最受欢迎。

而那些总板着一幅严厉的面孔呵斥学生,容不得学生有半点错误,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抱有偏见,和学生无话可说的老师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感。

可见,要做一个教师,有两点非常重要:一点是业务方面的—
—要精通所教科目并具有广博的知识,同时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技巧,能把课上得精彩,妙趣横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另一点是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富有爱心,成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在课堂上要创设师生、生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对话平台;在生活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不能把学生当成“下级”来管理。

学生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对待,他们最欢迎“良师益友”般的教师。

这就是“人和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提升,帮助学生愉快获得知识、提高与发展能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爱的力量能改变一切,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温暖。

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作为老师,我们要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作为教师,更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用新形势的和谐思想丰润教育,来实现自己“享受人和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

每个学生都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他们就会竞相开放。

参考文献
[1] 刘万伦,沃建中.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01)
[2] 王耘,王晓华.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
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03)
[3] 王晓华,张红川. 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03)
[4] 邹泓.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03)
[5] 叶子,庞丽娟.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4)
[6] 张晓,陈会昌. 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02)
[7] 朱琦. 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教育探索. 2003(05)
收稿日期:2013-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