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列四幅图中(图12),不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四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小圆表示极圈),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参考答案:
C
3. 有关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历来就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B.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加强了人类地域联系,减少了人口迁移数量
D.文化教育越落后,人口自发迁移量越多
参考答案:
B
4. 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和西岸40°N~60°N之间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参考答案:
B
5. 下图示意与铝相关生产部门及其流程图,我国的铝材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

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生产部门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
A. 信息联系
B. 商贸联系
C. 科技联系
D. 生产协作联系
28. 影响我国铝材加工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原料
B. 市场
C. 科技
D. 动力
参考答案:
27. D 28. B
27.图示铝工业中上一部门的产品是下一部门的原料,属于典型的生产协作联系,D项正确。

28.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铝材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吸引了众多铝材加工企业的集中布局,故B项正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

日本氢气球借助的风力是
A. 东南信风
B. 西风
C. 极地东风
D. 西南季风
参考答案:
B
【详解】盛行西风是由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南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右偏为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为西北风。

日本、美国部位于北
半球中纬度,且日本位于西边,氢气球能够借助盛行西风到达美国上空,故本题选B。

7.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1-6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 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
B.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C.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垒
D. 该地区位于西北地区,主要风向由③吹向②
27. 下列地貌中,成因与图中沙丘类似的是
A. 雅丹地貌
B. 火山地貌
C. 冲积扇
D. 戈壁
参考答案:
26. B 27. C
26.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B正确。

该地区沙丘广布,判断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A错误;③处同一岩层位置偏低,为地堑,C错误;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较陡,因此风由③吹向④,D错误。

27.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所形成的,雅丹地貌、火山地貌、冲积扇、戈壁分别是风力侵蚀、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作用所形成的,C正确。

【点睛】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其形态能反映出区域的盛行风向。

从俯视图上看,新月形沙丘的月心一侧为背风坡;从侧视图看,沙丘较陡一坡为背风坡。

8. 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迁移
C.城市规模缩小 D.工厂呈分散分布
参考答案:
A
9.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形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 大气的旋涡运动
B. 热力环流
C. 大气垂直运动
D. 大气水平运动
29. 关于左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处气流上升
②b处气流下沉
③乙处高空为高压
④甲处近地面低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 白天
B. 夜间
C. 夏季
D. 秋季
参考答案:
28. B 29. D 30. B
28.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构成热力环流,B正确,CD错误。

大气的漩涡运动,多数形成热带气旋或龙卷风,是大气运动的较复杂的形式,A错误。

29.根据图示得知,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乙处和丙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

甲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相对高压,④正确。

乙处和丙处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相对低压,③错误。

ab气流垂直下沉,①错误②正确,故选D。

30.图示海洋气流垂直上升,陆地气流下沉,说明此时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气
压。

从昼夜看,此时为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B正确。

从季节看,陆地气流收缩下沉,说明陆地气温较海洋低,为冬季,CD错误。

10. 国庆节,小明和朋友一起去野餐。

能反映小明野餐是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篝火堆处气温高,气流上升。

周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烟气随着下沉。

完成环流。

【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篝火堆处气温高,气流上升。

周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烟气随着下沉。

根据图示箭头方向,能反映小明野餐是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图B,B对。

图A、图C、图D的篝火处箭头都应上升,A、C、D错。

11.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运营,GRH380型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将达到380公里/小时。

结合“我国已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决定我国高速铁路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25.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许多路段均采用“以桥代路”
方式,其主要原因分别是①沿线多沼泽湿地②沿
线地形复杂③沿线河湖众多④沿线耕地面积广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A B
12. 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C.③东南信风带 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14、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 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
参考答案:
13-14CB
13. 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

据此回答9-10题。

9.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
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
10.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40分钟
B.12小时
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
参考答案:
9.D 10.A 14. 下左图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下右图为美国硅谷工业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条件有
A.劳动力廉价 B.海运便利 C.政策支持 D.水源充足15.关于两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工业部门为微电子工业
B. 企业间协作联系不紧密
C. 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
D. 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参考答案:
14.C
15.D
15. 读“世界某地农业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问题。

1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6.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
A.商品率高
B.以种植业为主
C.科技水平低
D.生产规模小
参考答案:
15.B 16.A
15.从图中信息可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因此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B项正确;水稻种植业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低,A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C项错误;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D项错误。

16.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很高,A项正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相当,B项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其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C和D项都错误。

16. 农业物联网是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农业中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农学等若干学科和领域,加上物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方法、技术还不成熟。

下图为农业物联网概念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 农业物联网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A. 市场
B. 气候
C. 劳动力
D. 技术
16.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对小麦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及时防治病虫害,提升农产品质量
③防灾减灾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
D C
17. 我国两个大型钢铁公司——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铁和燃料煤,而宝钢没有
D.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不够丰富
参考答案:
C
18. 邢台的李明同学用天文望远镜于9月27日晚上23:00在天空中观测到一颗恒星,
若望远镜的角度
保持不变,则28日李明同学再次在相同位置看到这颗恒星的时间为( )
A.28日23:00
B.28日23:30
C.28日22:56′04″ D28日22:58′03″
参考答案:
C
19. 读地质物质循环图,完成39--40题。

39、图示a 、b 、c 、d 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 40、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参考答案: 39.D 40.B
20.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水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矿产资源
D .生物资源
参考答案:
C
21.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A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B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 .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D .风向先垂直,后平行于等压线 参考答案: C
22. 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泥沙淤浅和风暴潮洪水均会对它产生不利影响(风暴潮洪水主要是由大风和潮水共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当风暴潮受到陆地洪水顶托时,多酿成重大灾害)。

下图为世界某海湾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14~17世纪意大利先后修建人工运河,将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其目的是 A. 减弱陆地洪水 B. 减少泥沙淤积 C. 降低潟湖盐度
D. 增加陆地面积
12. 下列时间段中,威尼斯受风暴潮洪水威胁最大的可能是 A. 4~5月
B. 6~7月
C. 8~9月
D. 11~12月
13. 图中甲溶洞宽阔,全长27km ,游客需要乘坐电动列车进行游览,其中“音乐厅”景色为最佳,洞内音响效果极好,经常在此举行岩洞音乐会。

导致该溶洞宽阔而高大的原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沉积作用 C.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海浪的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11. B 12. D 13. A
本组试题以世界某海湾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知识。

【11题详解】
材料:“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可知,由于河流泥沙流入威尼斯潟湖,会使潟湖淤积变浅,降低军事防御功能,故将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其目的是减少泥沙淤积。

故选B。

【12题详解】
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强烈,降水量大,容易形成陆地洪水,根据材料中风暴潮洪水的解释:风暴潮受到陆地洪水顶托时,多酿成重大灾害,可以判断威尼斯风暴潮洪水威胁最大的可能是11~12月。

故选D。

【13题详解】
溶洞的形成是流水的侵蚀作用,这属于基础知识,故该溶洞宽阔而高大的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故选A。

23.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4回答13~14题。

13.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 ( )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14.从X地沿最短距离到P地,经过 ( )
A.东、西两半球 B.35°W
C.35°E D.国际日期变更线
参考答案:13.D 14.A
24. 图中间直线代表赤道,A至B从C至D表示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2. 从A至B,从C至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
A. A至B向东偏、C至D向西偏
B. A至B向西偏、C至D向东偏
C. 都向东偏
D. 都向西偏
13. 若A至B为河流及流向,只考虑地转偏向影响,则河流剖面图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12. C 13. B
【12题详解】
图中A、B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从A至B向右偏为向东偏;图中C、D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顺物体运动方面看,从C至D向左偏为向东偏,C正确。

【13题详解】
图中A、B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从A至B河流自南向北流,向右偏为向东岸偏,向哪一岸偏哪一岸受侵蚀,水较深,东岸较深,B正确。

【点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

25.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图例1、2、3
依次表示迁出量由多到少
的排列顺序。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省级“农民工现象”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出量最多的是四川、广西、安徽三个省区
B.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工矿区或者沿海城市
C.图中各省区的人口迁移以自发流动为主
D.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
4.影响图示区域“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耕地减少 D.经济发展水平
5.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地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较少,其原因是
A.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业人口
B.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已通过省内人口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
C.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已通过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加以解决
D.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已通过就地实施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人口转化
参考答案:
3.A 4.D 5.B
本题组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方式和主要目的,由图可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三省是四川、湖南和安徽。

所以A项叙述有误,其他选项叙述正确,故选A项。

第4题,目前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外迁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与耕地减少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但这都分劳动力也可能就地转化。

如果本省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不了,就会大量向外省流动。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故选D项。

第5题,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均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村人口比重低,大部分就地转化为城市人口,故选B项。

2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问题。

14.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15.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16.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参考答案:
14. B 15. A 16. D
【14题详解】
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15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16题详解】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双选题)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可以
A. 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
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均衡
C. 不断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
D. 促使北半球水平运动的水流向右偏转
参考答案:
AC
试题分析:水循环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在它可以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

28.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A.生产活动 B.生活活动 C.商业往来 D.交通运输
参考答案:
CD

29.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参考答案:
AD
30.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参考答案:
AC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处;
(2)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主导作用是(选择填空)。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3)若该地区发现有石油和地下水,则在甲处能开采出。

(4)图中的水循环类型是。

若此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自然带属于。

参考答案:
(1)乙处;
(2) B 。

(3)石油。

(4)海陆间循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2. 读“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9分
)
材料: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能源资源西多东少。

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对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实行跨区域调配,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1)在图中①~⑤工程中,属于西气东输的是;属于西电东送的
是和;属于南水北调的
是和。

(填代码)
(2)②③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的问题;④⑤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华北地区的问题。

(3)线路①的起点属于经济地带,终点属于经济地带(东部、中部或西部)。

参考答案:
(1)① (1分)②;③(二者可对调,各1分) (2分)④;⑤(二者可对调,各1分) (2分) (2)能源不足 (1分) 水资源不足 (1分)(3)西部 (1分)东部 (1分)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怀柔区积极探索“鱼菜共生”农业模式。

“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种植加养殖的新型农业模式,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

下图为“鱼菜共生示意图”。

(1)说出怀柔区发展“鱼菜共生”农业模式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选择“鱼菜共生”模式产品从怀柔到城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具体分析“鱼菜共生”农业模式的效益。

参考答案:
(1)技术水平较高;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2)公路运输怀柔到城区距离短,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

(3)生态:节省土地资源、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区位因素、运输方式的选择及生态农业的效益。

【详解】(1)怀柔区靠近北京,技术水平较高;怀柔区靠近北京,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十八大以来,北京市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这是政策支持。

(2)从怀柔到城区距离较近,属于短途运输,公路运输最适合短途运输,运输方式灵活。

(3)“鱼菜共生”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混合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效益一般是从生态、经济、社会三面回答。

生态效益是:节省土地资源、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二者相互促进。

经济效益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提高来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

3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某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时,先是向偏,后又向偏,这是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果。

(2)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前后花费了小时,叫一
个日。

(3)A的线速度比B的线速度。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