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深入讨论并分析在改善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中,心理护理的临床
实际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 年11 月~2014年10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
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心血管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
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
系统的治疗及护理,临床症状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BNP 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比较,观察组明显由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加入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
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值得借鉴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356-01
据已有的临床资料来看,慢性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脏病发展到末期的临床综合
征表现,据不权威部门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占同时期内心血管疾病
患者住院的20%以上,死亡率则超过40%[1]。
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因除了该
疾病病程迁延等原因,患者自身的负面情绪以及对治疗失去信心都是很重要的一
方面,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突破口,深入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
者心功能的恢复中,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11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慢性心理
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29 例,平均年龄为
(60.2±5.8)岁;本组80 例患者中扩张型性疾病3 例,风湿性心脏病19 例,高
血压性心脏病28 例,冠心病30 例,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心理衰竭的诊断标准并排
除精神疾病障碍患者以及肝肺等脏器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 例患
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
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并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入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需求、文化程度等深
层次的一般资料要进行全面的掌握;然后,具体的方法有(1)对患者进行心脏
病健康基础知识的教育,让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有一个比较基本和全面的认识,
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于该疾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2)及时追
踪患者的症状,经常跟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也参与到治疗和康复中来,对于治
疗的方法和效果也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从研究中来看,该种方法在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中效果非常好;(3)对患者的
家属进行教育,也让其对心力衰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患者来说这样可以
形成一种陪伴和监督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其心态的调整;(4)对于症状有所
改善的患者要进行鼓励和保证,这种方法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感受到医护人
员的存在,也方便医患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对于整个治疗过程来说都是
意义匪浅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以《心脏病学》充血性心理衰竭疗效标准为基础,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不同
的级别;(1)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心功能改善<I 级,临床症状改善不
明显或存在加重的情况;(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心功能改善>I 级,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显效,心功能达到I 级或者改善>II 级以上,临床症状
基本或完全消失[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
应用配对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5 个月的干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详细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LVEF 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5 个月的干预,LVEF 比较观察组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
参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 对比)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1。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理治疗和护理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通过
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护理其实是一种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它也能够最直接的
体现出“以人为本” [3],将患者置于治疗的中心位置,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健康心理
的建立来提高治疗效果。
从临床上来看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这不
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后者来说无
疑是致命的,这也是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结合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LVEF比较,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这也从侧面说明,被传统治疗模式忽略的心理护理,的确能够在改善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该
方法值得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J].中外医疗,2013,1(9):160-161.
[2]王淑懿.系统护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3):229-230.
[3]屈亚新,周作玲,唐立荣,刘欣苹,刘嘉.分阶段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11(8):343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