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教育随笔: 数字时代“泛在 + 智能”形态下的教育范式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随笔:数字时代“泛在+ 智能”形态下的教育范
式变革
数字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正在进入新形态。
这一新形态缘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人们的三维视觉世界里叠加进去了一个有着智能交互功能的数字空间。
我们直接看不到这个空间,但可以用机器接收、使用、转换和呈现,这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维度大为扩展。
这是人类历史再一次的“升维”发展,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那种跃迁等量齐观。
在经历过第一、二轮科技革命之后,人类从农业时代来到工业时代;而在经历完第三、四轮科技革命之后,人类将由工业时代跨入数字时代。
信息化没有构成为一个独立的时代,而是一个演变过程,是伴随着工业化升级不断融入的过程。
信息处理的二进位制“与非门”本身即数字,但不能算作数字化,因为尚未发生颠覆性变革。
只有在完成了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整体改造,经由量变引发质变,形成以数字为基础的形态要素,社会才真正跨越到崭新的数字时代。
届时,百姓的生存状态、社会的运行形态都与过去明显不同。
数字时代的教育变化也首先反映在形态上,进而影响到模式。
教育形态是呈现出的状态,教育模式是形式中的内涵,模式的意义大于形态但又以形态为前提条件。
时代的典型特征模式构成范式。
模式发展是渐进和平行的,可以保持不同模式的共存、相融和交互;而范式变革是总体性的,以特征性跃迁带动本质的改变。
农业时代教育的基本范式是因材施教,工业时代是班级教学,数字时代是规模化教学下的泛在资源供给和个性化学习。
我国应对数字时代到来的教育变革,首先也发生在可见的形态上,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立起的智慧教育平台等。
其次是活跃的模式探索,如慕课的开发利用、“课堂+ 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
最终将推动实现范式变革,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方向应该明确。
面向未来的教育数字化发展,形态是基础、模式是应用、技术是能力、范式是根本,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的工作。
第一,继续开展教育数字化改造,重点仍是建立完善泛在学习场景和实施混合式教学。
泛在学习是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的底色,需要建立多层多元互通的学习平台、有效内容和便捷接口,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开发特色学习资源。
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时代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础,着力方向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不同优势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加强智能技术在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应用,全面带动教育形态和模式变革。
泛在场景、人机互动、智能推送会
促成教育新形态,智能技术的深度开发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实现教学意图。
目前,可以想象出的教育新形态是“课堂+ 泛在+ 智能”,需要推动的教育模式改革是“混合式教学+ 智能技术应用”。
思想指导前行,应用推动发展,有效的技术最终保障实现。
智能自适应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发重点。
第三,致力建立数字时代新形态下的教育新范式,培养创新人才和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面临着一场范式意义上的变革,在课堂组织、人机交互、泛在学习、智能反应形态下实现规模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即规模化的因材施教。
这一教育范式的整体形成将有助于人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更多元化地培养出创新人才。
我们要主动应变,以形态构建、模式探索为基础,深入教育本质内涵,推动产生范式跃迁,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