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猎手》解说文案_狐狸猎手:怎样做好一个孤独的有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狸猎手》解说文案_狐狸猎手:怎样做好一个孤独的有钱人
美国传记/剧情/运动电影《狐狸猎手》,于2015年上映,由贝尼特·米勒导演,E·马克斯·弗莱丹·福特曼编剧,影片讲述了影片根据杜邦集团继承人约翰·杜邦真实生平改编而来,“狐狸捕手”是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创立的一个摔跤训练基地。
当时著名的奥运金牌摔跤手大卫·舒尔茨与马克·舒尔茨应征入队训练。
一直以来,大卫和杜邦都是好朋友,然而1996年大卫却被杜邦枪杀致死。
杜邦最终被专家判定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判服刑30年。
“狐狸猎手”与狐狸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一个场地的名字,类似于中国的“木兰围场”。
在承德,有一大块草原,在辽时就是帝王的专属狩猎基地,大清时期尤其在前清时期更是清帝举行“木兰秋狝”的场所,也即狩猎专属地。
相对于大清帝王,杜邦家族在美国的地位也赫赫有名,历史与美国一样长久。
作为财富帝国,美国独立战争甚至是靠杜邦家族生产的枪火才打胜了最终战争,为美国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大概在早期,杜邦家族的成员们曾经很喜欢打猎,划了一个地方专门用于猎狐狸,后来这块地慢慢被后代更换了用途,但“狐狸猎手”的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即便只是被用来称呼一个室内体育训练场的称呼。
其实,“狐狸猎手”这个名字没有被翻译的更雅致致一些,如果翻成“猎狐者”、“狩狐”、“获狸”之类,可能会更容易为中国文人接受一些,或者把“狐狸猎手”这个场地翻译成“猎狐堂”、“狩狐厅”、“获狸轩”,也更信达雅一些。
在中文中,像“听雨轩”、“观澜堂”之类,就被搞的有点儿做作的韵味感。
电影中的“狐狸猎手”场地,广义上包括室内与室外两大部分,室外是一个跑马场,主要使用者属于传主约翰·杜邦的母亲。
在老太太眼中,动物比人更宝贵,她的马,每一匹都是一等一的宝驹,一般人动弹不得。
而室内部分是一个体育训练场地,由于这一世的杜邦先生约翰·杜邦是一位摔跤爱好者,所以就被他改造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摔跤训练厅。
因为杜邦家族有钱,所以这个训练场比别的场地都更舒适更豪华一些,它不仅可以代表“狐狸猎手”队,也可以代表美国国家队。
《狐狸猎手》的故事就是围绕与摔跤有关的故事展开的。
《狐狸猎手》是一部传记片,真正的传主是马克·舒尔茨,他是1984年奥运会摔跤冠军,他与自己的哥哥戴夫·舒尔茨是摔跤场的传奇兄弟。
他们在自己的级别里各自拿下了参赛的每一个冠军,是不多见的大满贯得主,他们获得的奖牌包括:中学摔跤锦标赛、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摔跤锦标赛、奥林匹克自由式摔跤和世界摔跤锦标赛等冠军。
1987年,马克·舒尔茨受邀来到了约翰·杜邦的“狐狸猎手”场地,并成为这支团队的一份子,以备战1988年的奥运会。
随后,戴夫·舒尔茨也被邀请加入到了这个团队。
就此,约翰·杜邦、戴夫·舒尔茨、马克·舒尔茨三位传奇人物聚到了一起,他们三位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事。
作为电影的第一男主角,查宁·图塔姆饰演的马克·舒尔茨木讷内向、固执脆弱的形象,显得哀伤而动人,是图塔姆很好地施展演技的一角。
作为电影视角的POV,查宁·图塔姆做得不错。
但事实上,他的风头完全被另外两位主演夺去,殊为可惜。
不过历史上,真正打动人的当然戴夫·舒尔茨与约翰·杜邦之间悲伤的结局。
“绿巨人”马克·鲁法洛饰演的戴夫·舒尔茨
与史蒂夫·卡瑞尔饰演的约翰·杜邦也从历史现实走到影片之中,不自觉地成为了真正的核心,鲁法洛与卡瑞尔也以出色的演技,凭借各自饰演的形象,双双入围奥斯卡与金球奖的提名。
而且,史蒂夫·卡瑞尔还以一个原本的配角翻身变成了男主角。
这是查宁·图塔姆的不幸,却是史蒂夫·卡瑞尔的大幸,而且也是真个影片的大幸。
也正是史蒂夫·卡瑞尔颠覆性的演出,才使得约翰·杜邦这一角色跃然于荧幕之上,获得了远超POV马克·舒尔茨形象的关注度。
反客为主的约翰·杜邦,的确有太多值得受人关注的地方,尤其是他极富争议的杀人案动机,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1996年,约翰·杜邦几乎是毫无理由地枪杀了无辜的戴夫·舒尔茨,然后又愤然拘捕,在拥有大量枪支的宅邸里与警方对峙了两天才被骗出被捕。
最后,又在巧舌如簧的律师的辩论下,约翰·杜邦被认定患有妄想狂精神分裂症,最后被判13-30年的刑期,并在2010年去世于监狱之中。
因为枪杀案真正的主角戴夫·舒尔茨与约翰·杜邦都已经去世,只剩下马克·舒尔茨作为见证人依然活着。
但自1988年奥运会卫冕冠军的野心失败之后,他就只能混迹于低端的赛事中,靠出卖肌肉与体力来赚钱养活自己了。
年龄渐长的马克·舒尔茨后来写了一本自传,记录下了自己如何走近约翰·杜邦,并见证了戴夫·舒尔茨与约翰·杜邦交往的最后岁月。
这本自传就构成了我们所谈的电影《狐狸猎手》的底本,也因此马克·舒尔茨才构成了影片中的POV。
但无论如何,约翰·杜邦都更引人关注一些。
这个富二代及家族持有者,他的脑子究竟是如何构成的,他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杀人,都是大家关注的。
电影《狐狸猎手》并没有完全给出答案,只是隐隐透露出了一些倾
向。
约翰·杜邦阴暗性格的构成,电影中给出了不太清晰的暗示,大致指向于母亲的威压。
作为一名美国第一商业家族的皇太后,老杜邦太太对于家族及儿子的控制,呈现出异常强大的气场。
尽管镜头不多,但老杜邦太太对于约翰·杜邦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儿子,约翰·杜邦对新加入“狐狸猎手”的马克·舒尔茨特别提醒,老太太的马是绝对不能碰的,就是碍于她的威压。
在严母的管教之下,现实中的约翰·杜邦直到45岁时才有关一段只维持了90天的婚姻,其他的人生里都一直是一名孤独的单身汉。
母亲凌驾于他之上,似乎他一生都是在为了寻求母亲的认可。
他一直都很努力,他是一名鸟类学家,是一位集邮者,还是一位慈善家。
他雄心勃勃,成立摔跤俱乐部,也是他认为可以通过这个,做到为国争光的荣誉,可以起到振奋国家里年轻人的作用。
但是,他所有的努力,在老太太那里都只是小儿科,要么低俗野蛮,要么幼稚可笑。
当约翰·杜邦以教练的身份在培训摔跤手的时候,老太太悄悄来到了场边,约翰·杜邦赶紧想努力表现一下,以展示下自己有多么的牛逼,结果老太太只是摇了下头就走开了。
无论约翰·杜邦怎么努力,在老太太的眼中,都等而下之。
作为富二代长大的约翰·杜邦似乎一辈子都无法成长,一辈子都无法得到家族应有的认可。
而更悲剧的是,他小时候自认为最为信赖玩得最好的小伙伴,最后却发现只是被母亲雇来的托而已。
还有,为了满足虚荣,他在摔跤台上买来一个冠军,还兴冲冲地跑去给母亲看,结果老太太也是一眼就洞穿是花了钱买来的毫无意义的玩意,并淡然地相对,让约翰·杜邦很无语。
一直想要得到认可,想要抓住点什么东西的约翰·杜邦,直到自己50多岁,母亲去世,依然空落落孤独地生活着。
他养着马克·舒尔茨他们,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私产,自己是他们
的再造父母,可以任意地驱动他们,但马克·舒尔茨却渐渐不再想听他的话,几欲离他而去。
而戴夫·舒尔茨又以自己的理性,与约翰·杜邦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作为美国最大的商业家族的继承者,看似想拥有什么就拥有什么,却并能拥有一个简单的幸福生活,而戴夫·舒尔茨不过是一个因奥运冠军而翻身的小屌丝而已,他却拥有着完美的家庭,在队员之间还拥有着足够的权威与智慧,凭什么他可以拥有,而我却孤独无依。
看起来,约翰·杜邦想要的,总是得不到。
得不到认可,得不到信任,得不到成就感,于是最终终于发疯,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突然出手,三枪之下,杀害了无辜的戴夫·舒尔茨。
作为一名有钱任性的富豪,作为一名生活在家族阴影下的怪胎,约翰·杜邦的人格与性格的分裂,使得这一荧幕影响显得格外动人起来。
风头完全压制住POV马克·舒尔茨,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约翰·杜邦这样的人,就像中国的王思聪,我们无法想象他那么有钱,为何还要去京东上去买一个价值仅仅200块的电脑桌,也无法想象他为何要痛骂自家投资的《一步之遥》。
对于他们那种的有钱人,我们只知道他们有钱还任性,却不知道他们也有孤独而绝望的时刻,也无法想象在极端的时候,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极端事件来。
《狐狸猎手》将一个谜团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没有给出终极答案,但告诉我们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有钱还是没钱。
孤独总是存在的,而派遣孤独,则需要去狩猎一些猎物,但究竟该怎样去捕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