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回眸作文8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回眸作文800字
高三回眸作文800字1
霞色温柔,小巷幽长。
粉墙黛瓦镌刻了回忆,淹没在旧时光里。
这曾经是一方缱绻的江南倒影,如今却随着钢筋水泥渐渐远去。
静默中,我仿佛眼见她的一抹回眸,那温婉的目光里沉淀着她百年的过去,倒映着冰冷的未来。
我自小便生活在江南水乡,看惯的是小桥流水,听的是吴侬软语。
“江南”二字听着就让人想着温柔明丽的流水,厚重古朴的石板桥和斑驳的青瓦。
小时的我沿着青石板追远去的夕阳,在沉沉落下的余晖里。
青瓦镀光,暖洋洋,金灿灿,编织出一幅瑰丽精致的江南温柔。
当时的我望着一排排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瓦房,笑得很灿烂。
一切又是何时悄悄地变了?童年的江南太美好,太灿烂。
可一切的温暖又似乎随着时光的风,飘散如烟。
推土机的声音轰鸣作响。
“拆”字在一众小家碧玉的平房上显得尤为突兀和醒目。
时光像是一个冰冷的魔法师,不知不觉地堆砌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一时间,我的江南似乎也变了模样,冰冷的钢筋水泥拔地面起,朴素的白房前高挂着花花绿绿的彩旗,扑面而来的是喧杂的叫卖声,眼前的一切,精致却再不复从前的成熟拙朴。
如今的我漫步在这条偏僻的小巷,风中飘散的是淡淡的紫茉莉香,一如曾经的缱绻,曾经的温柔。
时光留给我们的不多,却在流年里带走了一片又一片珍贵的记忆。
闭上眼,我似乎又看见了她一如继往的轻柔温婉,却又增了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狼狈。
她缓缓地,缓缓地望了一眼那轻丽的过去,眼中满是留恋与不舍。
任凭那一声叹息消散在风中。
我沉默了,因为我窥得了她的'回眸。
那是一次过去与未来的回眸,激越出的是一曲传统的赞歌,那是一次平衡与选择的回眸,徐徐道来我心中的不舍。
突然间,我想沿着这条长长的巷子继续走下去,墙上斑驳的青色在流年里沉淀着,静默着。
高三回眸作文800字2
只是一次偶然,却带给我温暖的一瞬,她真切的笑容,我不会忘记。
胡老师是包钢三中的一名政治老师,上个星期,因为我们班的政治老师有事未能给我们上
课,并让胡老师给我们代课,虽然只是几节课的相处,但却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魅力。
她拿着一本书,踏着轻盈的步伐走来,相貌平平,唯有一双眼睛在闪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嘴角时不时上扬,露出会心的微笑,她有一头长长的秀发,披在肩上,柔和中带有一丝神秘,她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便要求我们翻开课本与笔记,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宝贵的复习时间,等了一会儿,胡老师开口说:“樊老师带你们复习到哪儿啦?第五单元,好的,那你们再把重点题温习一下。
我在黑板上罗列出来,你们对照着复习,不懂就赶紧问我啊。
”
全班就开始了大声的朗读,声音此起彼伏,我也不例外,我翻开笔记,开始一遍遍的回顾所学的内容,然而下一秒,我抬头与她四目相对,原来想避开,但她却给了我一个微笑,让我不再有丝毫的胆怯。
过了十几分钟,胡老师便带着我们一起回归课本,生怕我们有什么遗漏,她结合课本上的例子将要背诵的句子反复强化。
原本乏味的政治术语,从她嘴里吐出来的时候也颇有生机,夹杂着诙谐幽默,让我们轻松的就理解了,她偶尔用手扶一下眼镜,意味深长地看我们一眼。
那琢磨不透的眼神若隐若现,让我们感受到了胡老师的可亲可敬。
课下,她忙着找寻资料,完善总结,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花了更多的精力为我们代课,从来都是笑容堆在脸上,像我永远都读不厌倦的诗,就好像永远方当韶龄,一如纤水,当有同学去感谢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强调没关系,这就是胡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亲切,感动。
教学楼里那个背影,那个回眸,是如此分温暖人心,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铭记在她披肩秀发的发梢,她明媚的笑颜,她温暖的话语!
高三回眸作文800字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每次读李白的《古风》,我总会感叹那个风云激荡,豪杰辈出的时代,总会联想到那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缕缕阳光铺洒在大道上,两旁的落叶伴着秋风像蝴蝶一般地四处飘飞,漫长的水泥路上映着我前行的影子。
有幸来到沛县博物馆,一路追随导游的脚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
在一睹镇馆之宝――西汉四鱼纹彩绘陶盘的真容之后,一番赞叹感慨,便又漫无目的地浏览。
忽然,眼前一亮,是秦俑?曾在我梦中无数次摩挲过的,竟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它,本以为是高大威猛的陶俑、陶马,却是巴掌大小的汉代陶俑。
虽有一丝失望,细细观察,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听导游说汉代俑像主要以陶俑为主。
西汉时期的俑像,多是兵、马俑,略显呆板,但用整齐的阵列向人们展示为死者守卫的森严军阵;东汉的俑像多是侍仆舞乐俑,轮廓线条优
美,较之西汉,略显生动。
资料显示,东汉陶俑注重人物的动态,以体现民间和谐的气氛;西汉陶俑是在秦俑的基础上,结合了楚文化浪漫的情感表达,以艺术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两者一同创造了汉陶俑的辉煌。
仔细观察,还真是这样。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人俑,他们以军人的面貌出现:面目清晰,神态栩栩如生,连铠甲上的细纹都清晰可见。
凝视他们,我仿佛穿越历史的隧道,置身于这严阵以待的军队之中。
我看到了战士们眼中的坚毅,衔枚行军,鸦雀无声,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必胜的信心;我触摸到了战马飞扬的鬃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扬我民族自信,光我大国雄风。
当我从梦境中苏醒,从那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时,已近黄昏。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挥别了博物馆。
虽然战马的嘶鸣戛然而止,但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
我知道,有着几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等着我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