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江苏两岸“唤”出碧水蓝天--江苏防治船舶污染在行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染江苏两岸
“唤”出碧水蓝天
“畅行于碧水蓝天之间,不闻噪音、不见黑烟……”描绘起自己向往的水上生活,张,开心地笑着。

治理非法码头、船舶垃圾全接收……近年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举目已是晴空碧,宜趁东风扬帆起”,老张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

重拳出击 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江苏,地处江淮下游、黄海之滨,境内水网密布,是全国内河水运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每年在江苏内河水域从事营运的船舶约5.9万艘,船舶数量、船舶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均居全国前列,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显著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川流不息的船舶、数十万以水为家的船民、密集的港口码头所产生的粉尘、油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客观上也对江苏辖区生态环境、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江苏防治船舶污染在行动
陈 锴,庞 博
2018年,江苏交通吹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

9月2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攻坚办、住建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用更加严格的举措切实加强船舶水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实施九项有针对性举措,按照“应收尽收、应建尽建、应管尽管、应免尽免”的要求,重点针对当前江苏省船舶水污染防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足,采取果断措施、非常手段集中进行船港综合治理。

一年来,长江江苏段117个非法码头已经全部完成整治,基本完成生态复绿或恢复自然岸坡,恢复长江自然岸线13.3公里;江苏省籍3万余艘运输船舶已全部配备了生
“Green”dye both sides of Jiangsu, “call out”green water and blue sky
69
中国海事海事在线Maritime Online
活垃圾收集设施、含油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近日,记者赴淮安、徐州、苏州等地探访,见证了江苏水上交通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从“污染隐患”到“绿色岸线”
江水潺潺,夕阳斜照,堤坝两岸一排排小树沿河边延绵数公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住在淮安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湖大堤附近的老王告诉记者,这里一年前可不是这个景象,在宁连一级公路上游2公里范围内,就有2个非法码头,黄砂堆场一个连着一个,岸上尘土飞扬,河面黑色漫延,“脏乱差”现象严重。

“从2018年开始,海事部门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通过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实时监管等多种举措,全面整治辖区非法码头。

经过一年多的专项治理,辖区范围内的非法码头已基本拆除。

”洪泽区地方海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防止整治后反弹,非法码头拆除之后,海事部门立即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码头货场清理和复垦绿化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计清理货场42处,复垦绿化40处,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从根本上消灭了非法码头死灰复燃的空间。

扬尘没有了,环境变好了,两边的绿化也非常漂亮,现在每次巡航经过这片水域,有着说不出的满足和欣喜。


洪泽区非法码头治理工作只是江苏省全面整治非法码头的一个缩影。

江苏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省对非法码头整治严格按照“吊机清理到位、物料清运到位、场地复绿到位、整治建档到位、长效管理到位”五项标准予以执行。

截至2019年12月,长江江苏段117个非法码头已经全部完成整治,恢复长江自然岸线13.3公里,“长江有绿水,沿岸有绿景”的绿色生态走廊得以再现!
防控配套 船舶垃圾实现全接收
“我们这艘‘苏无锡货01816’轮,是江苏第一艘400总吨以下安装‘船舶污水回收设备控制与监测系统’的船舶,以前船上处理油污水、生活用水十分为难,现在有了这个‘智慧柜子’,方便多了。

”船老大周明说道。

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生活污水柜全部由地方政府提供补贴安装,其安装在机舱内,每一个柜的贮存容量为0.25立方米,船上厨房、卫生间的出水口全部接入污水柜,一般可以存放3-4天的污水量。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进行监管,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还通过加装传感器以及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依托江苏籍船舶已安装的VITS船载终端,准确掌握船舶的身份信息、生活污水送交地点、送交时间及送交量,实现江苏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及收集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除了在船上安装船舶污水回收设备之外,打造多功能船舶垃圾回收船也是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治理船舶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徐州为例,其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从中穿流而过,以前,徐州辖区船舶普遍存在靠岸送交污染物不方便、船员积极性不高、岸基防污染接收设施使用率低等特点,船上垃圾污水往往直倾入河。

“如今,随着7艘多功能船舶垃圾回收船的建成,徐州市地方海事局率先提出了以‘船—船—岸’模式为主,‘船—岸’模式为辅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模式。

每日,7艘多功能船舶垃圾回收船穿梭于181公里京杭大运河徐州段之间,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这些回收船都在河面上流动,提供‘上门’接收污染物服务。

”徐州市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徐州辖区船舶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船舶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提升,有效维护了辖区生态环保安全,维护了南水北调净水走廊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是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

为了这抹绿色,未来,江苏交通部门仍将坚定不移地履行“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的光荣使命,让绿色发展永续留存,惠及更多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70
2020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