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最后冲刺复习 电解质溶液(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化学最后冲刺复习电解质溶液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最后冲刺复习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最后冲刺复习电解质溶液的全部内容。
电解质溶液
命题趋向
电解质溶液部分内容与旧大纲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删除了“了解非电解质的概念",增加了“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降低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要求层次,对pH、盐的水解的知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将原化学计算中的“pH的简单计算"放在这部分的要求之中。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等知识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简答题。
题目的考查点基于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并与其他部分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
【知识归纳】
(一)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导电的物质不是其本身;③难溶的盐(BaSO4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1)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根据电解质浓度计算出来。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如25℃时0。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
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3)多元弱酸如H 2CO 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
H 2CO 3H ++HCO 3—;HCO 3—H ++CO 32-
.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特征:①动:υ(电离)=υ(结合)≠0的动态平衡;②定:条件一定,分子和离子浓度一定;③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
(2)影响因素(以CH 3COOH CH 3COO -+ H +为例)
①浓度: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n(H +)增大,c (H +)减小②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因为
电离过程是吸热的)③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CH 3COONa 能抑制电离,加入盐酸也抑制电离,加入碱能促进电离,仍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4.电离平衡常数(K )-——-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相对大小一种参数
(1)计算方法:
对于一元弱酸 HA
H ++A -,平衡时,)()()(HA c A c H c K -+⋅= 对于一元弱碱 MOH M ++OH —,平衡时,)
()()(MOH c OH c M c K -+⋅= (2)电离平衡常数的化学含义: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性(或碱性)越强.
(3)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K 值只随温度变化。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1.水的离子积
(1)定义
H 2O = H ++OH — ;△H >0,K W =c (H +)·c (OH -
)
(2)性质
①在稀溶液中,K w 只受温度影响,而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浓度大小无关。
②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K W增大,反之则减小。
③溶液中H2O电离产生的c(H+)=c(OH—)
④在溶液中,K w中的c(OH—)、c(H+)指溶液中总的离子浓度。
酸溶液中c(H+)= c(H+)(酸)+c(H+)(水)≈c(H+)(酸),c(H+)(水)=c(OH—);
碱溶液中c(OH—)=c(OH-)(碱)+ c(OH-)(水) ≈c(OH—)(碱),c(OH—)(水)=c(H+);
盐溶液显中性时c(H+)=c(OH-)=c(H+)(水)=c(OH—)(水),水解显酸性时c(H+)=c(H+)(水)= c(OH-)(水)>c(OH-),水解显碱性时c(OH-)=c(OH-)(水)=c(H+)(水)>c(H+)。
2.溶液的pH
(1)定义
pH=-lg[H+],广泛pH的范围为0~14。
注意:当溶液中[H+]或[OH—]大于1mol/L时,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pH、c(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有关pH的计算
①酸溶液中,K w=c(H+)·c(OH—)≈c(H+)(酸)·c(OH—)(水) =c(H+)(酸)·c(H+)(水);
碱溶液中,K w=c(H+)·c(OH—)≈c(OH—)(碱)·c(H+)(水)=c(OH-)(碱)·c(OH—)(水)。
②强酸、强碱溶液稀释的计算
强酸溶液,pH(稀释)=pH(原来)+lg n(n为稀释的倍数)
强碱溶液,pH(稀释)=pH(原来)-lg n(n为稀释的倍数)
酸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小于7;碱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时,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大于7。
pH值相同的强酸(碱)溶液与弱酸(碱)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碱)溶液pH值的变化比弱酸(碱)溶液pH值的变化幅度大.
③强酸、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
酸过量→c(H+)→pH
恰好完全反应,pH=7
碱过量→c(OH-)→c(H+)→pH
(三)盐类水解
1.概念:盐类水解(如F—+H2O HF+OH—)实质上可看成是两个电离平衡移动的综合结果:①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2O H++OH—),②另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F F—+H+).也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2.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1)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如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2)通常弱酸根或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程度都很小,如0.1mol/LNaAc溶液中Ac-离子的水解百分率不足1%。
(3)同一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水解时,若水解显同性,则相互抑制,各离子的水解程度都比同等条件下单一离子的水解程度小,如0.1mol/LNa2CO3和0。
1mol/LNaAc混合溶液中CO32—、Ac-的水解程度都要比0。
1mol/L Na2CO3溶液,0。
1mol/LNaAc溶液中CO32-、Ac—的水解程度小;若水解显不同性,则相互促进,各离子的水解程度都比同等条件下单一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如0.1mol/L NH4Cl和0.1mol/LNaAc混合溶液中NH4+、Ac-的水解程度都要比0。
1mol/L NH4Cl溶液,0。
1mol/LNaAc溶液中NH4+、Ac—的水解程度大。
3.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共存
(1)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如:NaHSO3、NaH2PO4、NaHS、NaHCO3、Na2HPO4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2)弱酸(碱)及弱酸(碱)对应盐的混合溶液,如;HAC与NaAc的混合溶液,NH3H2O与NH4Cl的混合溶液,一般等浓度时,弱酸(碱)的电离要比对应盐的水解强。
4.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3)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四)沉淀溶解平衡
1.溶度积的概念
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A n B m(s)n A m+(aq)+ m B n—(aq)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它的平衡常数表达为:
K sp=[A m+]n[B n-]m
K sp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1)K sp的数值在稀溶液中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只取决与温度。
温度升高,多数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增大。
但K sp受温度影响不大,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常温下的数据。
(2)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对于同种类型基本不水解的难溶强电解质,溶度积越大,溶解度也越大;对于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就不能简单用K sp大小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把溶度积换算程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对于难溶电解质A m B n,可以通过比较任意状态时的浓度商Qc与溶度积K sp的大小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注意浓度商Qc是任意状态下离子浓度指数的乘积,因此Qc值不固定)。
Qc<K sp时,若溶液中有固体存在,则沉淀量减少,直至沉积与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Qc= K sp时,沉积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K sp时,此时有沉淀析出,直至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利用该规则既可判断体系中有无沉淀生成,也可通过控制离子浓度,使产生沉淀、沉淀溶解或沉淀发生转化。
(1)沉淀的溶解—-创造条件使溶液中Qc<K sp。
如:
酸碱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等。
(2)难溶电解质的转化-—生成更难溶的电解质.如:
沉淀溶解和转化的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
3.综合应用
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
“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
【考点例析】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B .难溶于水的物质肯定不是强电解质。
C .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D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解析:解答本题需弄清两点:一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二是弄清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的大小,以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答案:C
例2.已知室温下,Al (OH )3的K sp 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 )3.向浓度均为0。
1 mol ·L —1的Fe(NO 3)3和Al (NO 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 (OH )3的
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
解析:因K sp [Al (OH)3]>>K sp [Fe (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 (OH)3沉淀,当Fe3+ 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 (OH )3沉淀,继续滴加NaOH 溶液,则Al(OH )3+OH -
= AlO -2+2H 2O ,故B 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B
例3.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32-和OH —
B .NaHCO 3溶液中:c (H +)+c (H 2CO 3)=c (OH —)
C .10 mL0.10mol ·L -1CH 3CO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 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
D .中和体积与pH 都相同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所消耗的NaOH 物质的量相同 n [A l (O H )n [A l n [A l n [A l (O H )30 0 0 0
解析: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会发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错;
电荷守恒: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c(CO32—)+c(H2CO3)
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错误。
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和HAc,因为HAc 为弱酸,所以HAc的物质的量浓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
答案:C
例4.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 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
2-),称为溶度积常数.
K sp=c(Ba2+)·c(SO
4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 sp大于c点对应的K sp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K sp及图像中点、线的含义,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做出正确的解答。
a点、c点达平衡状态,对应c(Ba2+)和c(SO42—)的乘积等于K sp,它只受温度影响,与c(Ba2+)或c(SO42—)的变化无关,因此,A选项中随着Na2SO4的加入a点应沿曲线下移,D选项中a点、c点对应的K sp相等。
b点、d点均未达平衡状态,由于d点对应c(Ba2+)和c (SO42-)的乘积小于的K sp,故无BaSO4沉淀生成,但蒸发溶液时,c(Ba2+)和c(SO42-)同时增大,d点不可能垂直到达c点。
综合以上分析,答案为C。
答案:C
例5.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填
“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原因是______ 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
于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
化剂,能同倍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对反应热也无影响.因
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E1和E2同时降低.
答案:(1)放热。
(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4)减小、减小.
例6.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 mol SO2(g)和0.030 mol O2(g)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
+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
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
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SO 2尾气用饱和Na 2SO 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 3O 4溶于H 2SO 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 4。
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可逆性、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的了解;考查学生对盐类的水解、常见非金属元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对环境质量影响的了解;考查学生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化学平衡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知识迁移能力。
答案:(1)解: 2SO 2(g) + O 2(g )
2SO 3(g ) 起始浓度/ mol·L -1 0。
050 0。
030 0
平衡浓度/ mol·L -1 (0。
050-0。
040) (0。
030-0.040/2) 0。
040
= 0。
010 = 0.010
所以,K =)(O )}(SO {)}SO ({2222
3c c c ⋅= 12121L mol 0.010 )L mol (0.010)L mol 040.0(---⋅⨯⋅⋅= 1。
6×103 mol·L -1。
SO 2的平衡转化率 =11
L mol 050.0L mol )010.0050.0(--⋅⋅-×100% = 80% .
(2)B 、C 。
(3)SO 2+H 2O +Na 2SO 3=2NaHSO 3。
(4)抑制Fe 2+、Fe 3+的水解,防止Fe 2+被氧化成Fe 3+。
例7.工业上制备BaCl 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重晶石矿高温焙烧炭
溶解
盐酸气体吸收过滤结晶滤液产物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 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查表得
BaSO 4(s) + 4C (s)
4CO(g ) + BaS (s ) △H 1 = 571.2 kJ ·mol —1
① BaSO 4(s) + 2C(s )2CO 2(g) + BaS(s) △H 2= 226。
2 kJ ·mol —1 ② (1)气体用过量NaOH 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 2S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向BaCl 2溶液中加入AgNO 3和KBr ,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c (Br -)c (Cl -)= 。
[K sp (AgBr )=5。
4×10-13,K sp (AgCl)=2.0×10
—10] (3)反应C(s) + CO 2(g)2CO(g)的△H 2= kJ ·mol —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
解析:(1)S 2- + H 2O
HS - +OH -;HS — + H 2O H 2S +OH -
(可不写); (2)2。
7×10—3;
(3)172。
5;(4)使BaSO 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 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浓度均为0.1000 mol·L -1的三种酸HX 、HY 、HZ ,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 a(HY)≈10-5
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
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错误!+c(Z-)+c(OH-)
解析:根据中和滴定曲线先判断HX、HY和HZ的酸性强弱,再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由图像可知,当V(NaOH)=0(即未滴加NaOH)时,等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HX >HY>HZ,则酸性强弱顺序为HX<HY<HZ,相同条件下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为HX<HY <HZ,A项错。
当V(NaOH)=10 mL时,HY溶液中c(H+)=10-5mol·L-1,c(OH-)=10-9mol·L
-1,c(Na+)=1
3
×0.1000 mol·L-1,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Y-),即10
-5mol·L-1+错误!×0.1000 mol·L-1=10-9mol·L-1+c(Y-),则有c(Y-)≈错误!×0。
1000 mol·L-1,c(HY)=错误!×0。
1000 mol·L-1-错误!×0。
1000 mol·L-1=错误!×0.1000 mol·L
-1,那么K
a
(HY)=[c(Y-)·c(H+)]/c(HY)=(错误!×0.1000 mol·L-1×10-5mol·L-1)/(错误!×0。
1000 mol·L-1)=10-5,B项正确。
HX的酸性比HY的弱,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HY也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X和NaY,X-的水解程度比Y-的水解程度大,则
有c(Y-)>c(X-),C项错。
HY和HZ混合,达到平衡时,据电荷守恒有c(H+)=c(Y-)+c(Z -)+c(OH-);对于弱酸HY来说,K
(HY)=[c(H+)·c(Y-)]/c(HY),则有c(Y-)=
a
[K a(HY)·c(HY)]/c(H+),故c(H+)=[K a(HY)·c(HY)]/c(H+)+c(Z-)+c(OH-),D项错。
答案:B
点拨:知识:酸碱中和滴定,酸性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能力: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试题难度:较大。
2.室温下,对于0。
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错误!)·c(OH-)变大
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的pH=13
解析:A.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
B.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错误!+OH-,加水稀释,促进氨水的电离,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铵根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故二者的乘积减小。
C.用硝酸完全中和氨水,生成硝酸铵,溶液应呈酸性。
D。
氨水的电离是不完全的,0.10 m ol·L-1的氨水其pH应小于13。
答案:C
点拨: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
能力: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3.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L-1)反应后溶液
c(HA)c(KOH)的pH
①0。
10。
19
②x0。
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错误!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
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解析:根据酸碱反应情况判断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根据溶液pH判断酸的强弱。
实验①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KA,KA溶液的pH为9,说明该盐发生水解反应,应为强碱弱酸盐,HA为弱酸,实验②中溶液pH=7时,溶液呈中性,则酸稍过量。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为KA溶液,由于A-的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则有c(OH-)〉c(H+),据电荷守恒推知,c(K +)>c(A-)。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H+)-c (A-).C.实验②中,弱酸HA与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HA应稍过量,则有x〉0.2 mol/L,那么等体积混合后c(A-)+c(HA)〉0。
1 mol/L。
D.根据实验②反应后溶液的pH=7可知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该项正确.
答案:B
点拨:知识:酸碱中和、盐类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能力: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特别考查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式。
试题难度:中等.
4.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
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解析:结合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pOH、pH的定义及题给图像,分析各选项并得出合理答案。
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那么c(CH3COO-)=c(Na+),N点溶液呈碱性,c(OH-)>c(H+),那么c(CH3COO-)〈c(Na+),B错。
结合图像可知,M点溶液中含有CH3COOH和CH3COONa,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则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比Q点弱,A错。
M点pOH=b,N点pH=b,说明M点c(OH-)与N点c(H+)相等,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因此M点和N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对.若消耗N aOH溶液与醋酸溶液的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Q点溶液呈中性,显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D错。
答案:C
点拨:知识: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溶液的导电能力,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等。
能力:考查考生对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迁移应用能力。
试题难度:较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只与温度有关,但外加酸、碱、盐一定会影响水的电离程度
B.K 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还与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
C.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溶液的pH减小,c (NH错误!)/c(NH3·H2O)的值增大
D.室温下,CH3COOH的K W=1。
7×10-5,NH3·H2O的K b=1.7×10-5,CH3COOH溶液中的c(H+)与NH3·H2O中的c(OH-)相等
解析:A项,加强酸强碱盐(如NaCl)不影响水的电离;B项,溶度积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只受温度的影响;C项,加入NH4Cl,NH3·H2O NH错误!+O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pH减小,但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NH错误!)/c(NH3·H2O)的值增大;D项,只知道平衡常数,但不知溶液的浓度,故c(H+)、c(OH-)无法计算。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电离平衡,考查考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情况。
难度中等.
6.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
实验编号c(HA)/mol·L-1c(NaOH)/mol·L-1混合溶液的pH
甲0。
10。
1pH=a
乙0。
20.2pH=9
丙c10.2pH=7
丁0.20.1pH<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9
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
C.c1<0.2
D.丁组混合液:c(Na+)>c(A-)>c(H+)>c(OH-)
解析:A项,从表格中甲、乙两组数据可知,两组中酸和碱都是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得
到NaA溶液,溶液呈碱性,NaA为强碱弱酸盐,HA是一元弱酸,且甲中所得NaA溶液浓度小于
乙中NaA溶液的浓度,故甲中NaA溶液的碱性弱于乙中,即a〈9;B项,由乙组实验数据pH=9
可知混合液中c(H+)=10-9 mol/L,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10-14,故混
合液中c(OH-)=10-5 mol/L,在强碱弱酸盐中OH-全部由水电离得到;C项,要使弱酸和强碱
混合时溶液呈中性,酸必须过量,故c1>0。
2 mol/L;D项,溶液pH〈7,呈酸性,溶液中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H+)+c(Na+)=c(A-)+c(OH-),故c(A-)>c(Na+),
综合得c(A-)>c(Na+)〉c(H+)〉c (OH-)。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考查考生知识运用、读图能力。
难度中等。
7.人体血液里存在如下平衡:CO2+H2O H2CO3错误!HCO错误!使人体内血液pH保持在7。
35~7.45
之间,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
其pH随c(HCO错误!):c(H2CO3)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HCO错误!)c(H
CO3) 1.017。
820.022。
4
2
pH 6.107.357.407.45
A.正常人体血液中,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B.人体发生酸中毒时,可饮用碳酸饮料缓解
C.pH=7。
00的血液中,c(H2CO3)=c(HCO错误!)
D.常温下将pH=7。
40的血液稀释至pH=7.35,c(H+)·c(OH-)一定不变
解析:A项,正常血液显碱性,故HCO错误!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B项,如果人体发生酸
中毒,应该降低酸性,不能饮用碳酸饮料,可以喝苏打水;C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当
c(H
CO3)=c(HCO-3)时,血液的pH=6.10;D项,由于温度不变,故c(OH-)·c(H+)即K W不2
变。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盐的水解,考查考生应用水解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
8.硼酸(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B(OH)4]-(aq)+H+(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式电离常数(298 K)
H3BO3K=5.7×10-10
H2CO3K
1
=4。
4×10-7
K
2
=4。
7×10-11
CH3COOH K=1.75×10-5
A。
将一滴碳酸钠溶液滴入硼酸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将一滴醋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解析:A项,由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碳酸的酸性强于硼酸,则碳酸钠与硼酸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钠,不能得到CO2气体,错误;B项,醋酸少量时,与足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钠和醋酸钠,不能产生气体,错误;C项,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前者的c(H+)大,pH较小,错误;D项,相同条件下,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根据越弱越水解规律可知,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根离子,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醋酸钠溶液,正确。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电离平衡,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9.25℃时,浓度均为1 mol/L的AX、BX、AY、BY四种正盐溶液,AX溶液的pH=7且溶液中c(X -)=1 mol/L,BX溶液的pH=4,BY溶液的p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Y溶液的pH小于7
B.AY溶液的pH小于BY溶液的pH
C.稀释相同倍数,BX溶液的pH变化小于BY溶液
D.电离平衡常数K(BOH)小于K(HY)
解析:A项,根据AX、BX、BY溶液的pH,则AX为强酸强碱盐,BX为强酸弱碱盐,BY为弱酸弱碱盐,则AY为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7;B项,AY溶液的pH〉7而BY溶液的pH=6;C项,稀释相同倍数,BX、BY溶液的pH均增大,BX溶液的pH变化大于BY溶液;D项,根据BY溶液的pH=6,BOH的碱性小于HY的酸性,因此电离平衡常数K(BOH)小于K(HY).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考查考生对平衡理论的理解能力。
难度较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Mg+CO2=====,△
2MgO+C ΔH<0从熵变角度看,可以自发进行
B.在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113.0 kJ/mol,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ΔH变小
C.已知:K sp(AgCl)=1。
8×10-10,K sp(Ag2CrO4)=2.0×10-12,将等体积的浓度为1。
0×10-
4mol/L的AgNO
3
溶液滴入到浓度均为1。
0×10-4mol/L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产生两种不同沉淀,且Ag2CrO4沉淀先产生
D.根据HClO的K a=3。
0×10-8,H2CO3的K a1=4。
3×10-7,Ka2=5.6×10-11,可推测相同状况下,等浓度的NaClO与Na2CO3溶液中,pH前者小于后者
解析:A项,该反应为熵减反应,因此从熵的角度分析反应不可自发进行,只有利用复合判据才能进行判断;B项,反应的焓变与平衡移动无关,因此新平衡时ΔH不变;C项,由K sp可知产生AgCl沉淀时c(Ag+)=K sp(AgCl)/c(Cl-)=1.8×10-6mol/L、产生Ag2CrO4沉淀时c(Ag+)=错误!=1。
4×10-4mol/L,可知先生成AgCl沉淀;D项,由K a数值知CO错误!水解程度大于ClO
-,因此相同状况下,等浓度的NaClO与Na
CO3溶液中,pH前者小于后者。
2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考查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
11.许多硫的含氧酸盐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1)重晶石(BaSO4)常做胃肠道造影剂。
已知:常温下,K sp(BaSO4)=1。
1×10-10。
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硫酸,当溶液的pH=2时,溶液中c(Ba2+)=________.
(2)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常做分析剂。
①检验晶体中含有NH错误!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稀溶液:
a.(NH4)2Fe(SO4)2
b.NH4HSO4
c.(NH4)2SO4
d.(NH4)2SO3,
其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选项字母).
(3)过二硫酸钾(K2S2O8)常做强氧化剂,Na2S2O3常做还原剂。
①K2S2O8溶液与酸性MnSO4溶液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观察到溶液变为紫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用铂做电极,电解H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可以制备K2S2O8,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产品中K2S2O8的含量可用碘量法测定。
操作步骤为称取0.3000 g产品于碘量瓶中,加50 mL 水溶解;加入4。
000 g KI固体(稍过量),振荡使其充分反应;加入适量醋酸溶液酸化,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