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夺冠物理一轮(0003)公开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D=________ FCD=________ sCD=________ W2=________
第9页
(5)重新取计数点,反复环节(3)和(4),再验证一 次.
5.误差分析 (1)木块与桌面粗糙程度不固定导致试验误差. (2)运用打点计时器上打出纸带读位移或计算速度 时,测量不精确带来误差.
第10页
(3)每次试验得到纸带上点并不都是均匀,为了测量小 车获得速度,应选用纸带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4)下面是本试验数据登记表,请将第2次、第3次…… 试验中橡皮筋做功填写在对应位置;
第18页
• 橡皮 筋
• 做功
1
W
2
3
4
5
• 10个 间隔 距离 S(m)
0.200 0.280 0.340 0.400 0.450
第25页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功为__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 _______J.(g取9.8 m/s2,成果保留三位数字)
(3)试根据(2)下好本试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根据动能定理思想去填空;(2)中采用极限 思维法去计算速度,再结合以上公式计算,因小球直径对 计算影响很小,故没有考虑成果也对旳.(3)结论下成重力 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量成正比也可.
(6)若在试验中你做出图线与理论推测不完全一致, 你处理这种状况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页
答案:(1)刻度尺 (2)把木板末端垫起合适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3)点距均匀 (4)2W 3W 4W 5W (5)v2n 图象如下图所示:
(6)分析误差来源或改善试验方案或测量手段,重新进行试验
第21页
题型训练 2.在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试验中,如 下说法对旳是( )
A.通过变化橡皮筋条数变化拉力做功数值 B.通过变化橡皮筋长度变化拉力做功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最大速 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平均速 度
第22页
第24页
请在①②空格处填写物理量名称和对应符号;在③ ④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质量为0.50 kg; ②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直径为10.0 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距离为82.80 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通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通过光电 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通过光电门速度 为__________m/s.
必修2 第六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四单元 试验与探究
第6课时 试验:探究动能定理
第1页
第2页
基础回忆
1.猜测与假设 根据既有知识猜测,外力对物体做功也许________物体动能 变化量. 2.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 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拉力及长木板对它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 运动.在纸带记录物体运动匀加速阶段,合适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________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速度 vA、vB,
sB=____. vA=____, vB=____.
ΔtAB=______
aAB=________ FAB=________ sAB=________ W1=________
ΔEk1=
减速阶段 m=_______ sC=____,
sD=____. vC=____, vD=____.
ΔtCD=______
).
由以上数据可以鉴定W∝v2是对旳.
也可作Wv2图象,Wv2是过原点一条直线,因此W∝v2.
答案:能
第28页根据试验成果填好下表,看W与ΔEk与否相等.
第8页
• 物体质量(kg)
• 计数点附近位移(m)
• 各计数点处速度 (m/s)
• 两记数点间时间间 隔(s)
• 运动加速度(m/s2) • 木块受协力ma(N) • 计数点间位移(m) • 合外力功W(J)
加速阶段 m=_______ sA=____,
(2)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 加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它工作.放开木块,让它做 加速运动.当木块运动到木板中点时,用手托住砝码盘,让木 块在木板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当木块抵达定滑轮处(或 静止)时,断开电源.
第7页
(3)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反应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部 分点迹中较理想一段,如下图所示,分别各取两点(其间点迹数 不少于9点).量出sA、sB、sC、sD和sAB、sCD.由sA、sB、sC、 sD及对应时间间隔Δt(如0.08秒),算出vA、vB,运用vA、vB和 A、B间时间间隔ΔtAB求出A、B间木块运动加速度aAB;同法求 出aCD.则木块质量m与aAB、aCD乘积分别表达在AB段和CD段 木块受合力.
解析:由于条数增大到N条,当橡皮筋 被拉至同样长度时,做功也增大到NW;若填 成“长度”是错误,由于长度成倍增大,但 夹角变了,力不是成倍增大,故无法确定功; 速度也不能填“平均”速度,由于动能定理 中做功对应是动能瞬时值,针对其变化量变 化橡皮筋长度会变化两个拉力夹角,这样无 法确定后来拉力做功.
答案:AC
第23页
题型三 运用自由落体探究动能定理
物体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 正功,物体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 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定量关系”, 我们提供了如图所示试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右图 设计一种本试验情景命题:
如图如示,质量为m小球在重力 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 发生__①__,通过光电门时__②__,试 探究重力做功__③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 __④__定量关系.
答案:(1)位移s 瞬时速度v mgs
(2)⑥4.0 ⑦
4.01 4.00 (3)在误差容许范围内,重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
变化量
第26页
题型训练
3.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 变化关系试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 示试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 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地 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 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 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纸带如图乙 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第1个点, 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取 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 B、C三点速度分别为vA=0.12 m/s, vB=0.17 m/s,vC=0.21 m/s.
第3页
再数出A、B两点时间间隔Δt,根据a=________算出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F合=ma算出F,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即可 算出合外力做功(W=________).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量为ΔEk= __________.通过比较W和ΔEk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第5页
根据a=
算出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算出F合,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
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功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量为 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通过比较W和ΔEk值,
在木块运动到长木板中间位置时,用手托住砝码盘,砝 码盘不再对木块有拉力.木块将在长木板摩擦力作用下做匀 减速运动,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同样,我们在纸带记录物体 运动匀减速阶段取两个有一定间隔点C、D,测出各自速度 vC、vD,
第6页
根据
求出加速度a,进而求出合外力F合,并算出外力所做功W,另一方
面,物体动能变化为
比较W和ΔEk值,寻找两者关系.
3.试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 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试验环节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质量.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固定 在木块中间方孔内.
第27页
解析:设由O到A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功为W,那么O
到B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功为2W,由O到C过程中,重力对
重物所做功为3W.由计算可知:v2A=1.44×10-2 m2/s2,v2B=
2.89×10-2 m2/s2,v2C=4.41×10-2 m2/s2,即有:v2B≈2v2A,
v2C≈3v2A(或
第11页
题型一
试验原理探究
在“探究动能定理”试验中,某同学按如下环节进行: ①把试验器材按下图安装好.
第12页
②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加砝 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其正常工作后放开木块,让它做 匀加速运动.当木块运动到木板长1/2左右时,用手托住砝码盘, 让木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当木块抵达定滑轮处(或 静止)时,断开电源. ③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反应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部分点 迹中较理想一段,分别各取两点(其间点迹数不少于9点),如图 所示.
答案:1.等于2.平均速度
第4页
要点深化
1.试验目旳 (1)通过试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2)理解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原理. 2.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 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拉力及长木板对它摩擦力作用下做 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物体运动匀加速阶段,合适间隔地 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两点各自速度vA、vB,再数出A、B两点时间间隔Δt,
• 10个 间隔 时间 T(s)
0.2 0.2 0.2 0.2 0.2
• 小车 取得 速度
vn(m/ s)
• 小车 速度 平方
v(m/s) 2
第19页
(5)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关系 应是Wn∝_______. 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数据在下图所示 坐标系中作出对应图象验证理论对旳性;
第17页
(1)除了图中已给出试验器材外,还需要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用 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页
题型二 运用橡皮筋做功探究动能定理 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
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试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 出,沿木板滑行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 当我 们用2条、3条……完全相似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 次……试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每次 试验中获得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测出.
第14页
答案:(1)需要
点评:试验原理探究,就是选择题给装置探究物理关系 或运用题给设备科学分析测量物理量也许根据原理,同步进 行试验设计试题.本题一定要掌握本试验来龙去脉,才能对 上述规定进行填空.
第15页
题型训练 1.上例中,假设在减速阶段也符合动能定理,试由纸带上 信息写出计算木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 答案:
④采集数据,运用纸带上提供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第13页
问题:(1)试验中需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木块质量m详细数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纸带上提供信息进行分析时,①若以A点为中间 时刻,量出包括A点一小段时间Δt(如0.08s)内位移为SA,则 vA=______,同理可确定vB=______.②设从A至B时间为 ΔtAB,在木块加速过程中,加速度aAB=________.木块所受 合外力为FAB=__________.③测量A、B间位移SAB,试写出 木块加速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也许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页
(5)重新取计数点,反复环节(3)和(4),再验证一 次.
5.误差分析 (1)木块与桌面粗糙程度不固定导致试验误差. (2)运用打点计时器上打出纸带读位移或计算速度 时,测量不精确带来误差.
第10页
(3)每次试验得到纸带上点并不都是均匀,为了测量小 车获得速度,应选用纸带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4)下面是本试验数据登记表,请将第2次、第3次…… 试验中橡皮筋做功填写在对应位置;
第18页
• 橡皮 筋
• 做功
1
W
2
3
4
5
• 10个 间隔 距离 S(m)
0.200 0.280 0.340 0.400 0.450
第25页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功为__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 _______J.(g取9.8 m/s2,成果保留三位数字)
(3)试根据(2)下好本试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根据动能定理思想去填空;(2)中采用极限 思维法去计算速度,再结合以上公式计算,因小球直径对 计算影响很小,故没有考虑成果也对旳.(3)结论下成重力 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量成正比也可.
(6)若在试验中你做出图线与理论推测不完全一致, 你处理这种状况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页
答案:(1)刻度尺 (2)把木板末端垫起合适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3)点距均匀 (4)2W 3W 4W 5W (5)v2n 图象如下图所示:
(6)分析误差来源或改善试验方案或测量手段,重新进行试验
第21页
题型训练 2.在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试验中,如 下说法对旳是( )
A.通过变化橡皮筋条数变化拉力做功数值 B.通过变化橡皮筋长度变化拉力做功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最大速 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平均速 度
第22页
第24页
请在①②空格处填写物理量名称和对应符号;在③ ④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质量为0.50 kg; ②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直径为10.0 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距离为82.80 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通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通过光电 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通过光电门速度 为__________m/s.
必修2 第六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四单元 试验与探究
第6课时 试验:探究动能定理
第1页
第2页
基础回忆
1.猜测与假设 根据既有知识猜测,外力对物体做功也许________物体动能 变化量. 2.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 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拉力及长木板对它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 运动.在纸带记录物体运动匀加速阶段,合适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________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速度 vA、vB,
sB=____. vA=____, vB=____.
ΔtAB=______
aAB=________ FAB=________ sAB=________ W1=________
ΔEk1=
减速阶段 m=_______ sC=____,
sD=____. vC=____, vD=____.
ΔtCD=______
).
由以上数据可以鉴定W∝v2是对旳.
也可作Wv2图象,Wv2是过原点一条直线,因此W∝v2.
答案:能
第28页根据试验成果填好下表,看W与ΔEk与否相等.
第8页
• 物体质量(kg)
• 计数点附近位移(m)
• 各计数点处速度 (m/s)
• 两记数点间时间间 隔(s)
• 运动加速度(m/s2) • 木块受协力ma(N) • 计数点间位移(m) • 合外力功W(J)
加速阶段 m=_______ sA=____,
(2)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 加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它工作.放开木块,让它做 加速运动.当木块运动到木板中点时,用手托住砝码盘,让木 块在木板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当木块抵达定滑轮处(或 静止)时,断开电源.
第7页
(3)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反应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部 分点迹中较理想一段,如下图所示,分别各取两点(其间点迹数 不少于9点).量出sA、sB、sC、sD和sAB、sCD.由sA、sB、sC、 sD及对应时间间隔Δt(如0.08秒),算出vA、vB,运用vA、vB和 A、B间时间间隔ΔtAB求出A、B间木块运动加速度aAB;同法求 出aCD.则木块质量m与aAB、aCD乘积分别表达在AB段和CD段 木块受合力.
解析:由于条数增大到N条,当橡皮筋 被拉至同样长度时,做功也增大到NW;若填 成“长度”是错误,由于长度成倍增大,但 夹角变了,力不是成倍增大,故无法确定功; 速度也不能填“平均”速度,由于动能定理 中做功对应是动能瞬时值,针对其变化量变 化橡皮筋长度会变化两个拉力夹角,这样无 法确定后来拉力做功.
答案:AC
第23页
题型三 运用自由落体探究动能定理
物体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 正功,物体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 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定量关系”, 我们提供了如图所示试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右图 设计一种本试验情景命题:
如图如示,质量为m小球在重力 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 发生__①__,通过光电门时__②__,试 探究重力做功__③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 __④__定量关系.
答案:(1)位移s 瞬时速度v mgs
(2)⑥4.0 ⑦
4.01 4.00 (3)在误差容许范围内,重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
变化量
第26页
题型训练
3.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 变化关系试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 示试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 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地 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 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 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纸带如图乙 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第1个点, 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取 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 B、C三点速度分别为vA=0.12 m/s, vB=0.17 m/s,vC=0.21 m/s.
第3页
再数出A、B两点时间间隔Δt,根据a=________算出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F合=ma算出F,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即可 算出合外力做功(W=________).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量为ΔEk= __________.通过比较W和ΔEk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第5页
根据a=
算出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算出F合,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
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功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量为 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通过比较W和ΔEk值,
在木块运动到长木板中间位置时,用手托住砝码盘,砝 码盘不再对木块有拉力.木块将在长木板摩擦力作用下做匀 减速运动,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同样,我们在纸带记录物体 运动匀减速阶段取两个有一定间隔点C、D,测出各自速度 vC、vD,
第6页
根据
求出加速度a,进而求出合外力F合,并算出外力所做功W,另一方
面,物体动能变化为
比较W和ΔEk值,寻找两者关系.
3.试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 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试验环节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质量.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固定 在木块中间方孔内.
第27页
解析:设由O到A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功为W,那么O
到B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功为2W,由O到C过程中,重力对
重物所做功为3W.由计算可知:v2A=1.44×10-2 m2/s2,v2B=
2.89×10-2 m2/s2,v2C=4.41×10-2 m2/s2,即有:v2B≈2v2A,
v2C≈3v2A(或
第11页
题型一
试验原理探究
在“探究动能定理”试验中,某同学按如下环节进行: ①把试验器材按下图安装好.
第12页
②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加砝 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其正常工作后放开木块,让它做 匀加速运动.当木块运动到木板长1/2左右时,用手托住砝码盘, 让木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当木块抵达定滑轮处(或 静止)时,断开电源. ③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反应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部分点 迹中较理想一段,分别各取两点(其间点迹数不少于9点),如图 所示.
答案:1.等于2.平均速度
第4页
要点深化
1.试验目旳 (1)通过试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2)理解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原理. 2.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 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拉力及长木板对它摩擦力作用下做 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物体运动匀加速阶段,合适间隔地 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两点各自速度vA、vB,再数出A、B两点时间间隔Δt,
• 10个 间隔 时间 T(s)
0.2 0.2 0.2 0.2 0.2
• 小车 取得 速度
vn(m/ s)
• 小车 速度 平方
v(m/s) 2
第19页
(5)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关系 应是Wn∝_______. 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数据在下图所示 坐标系中作出对应图象验证理论对旳性;
第17页
(1)除了图中已给出试验器材外,还需要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用 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页
题型二 运用橡皮筋做功探究动能定理 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
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试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 出,沿木板滑行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 当我 们用2条、3条……完全相似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 次……试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每次 试验中获得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测出.
第14页
答案:(1)需要
点评:试验原理探究,就是选择题给装置探究物理关系 或运用题给设备科学分析测量物理量也许根据原理,同步进 行试验设计试题.本题一定要掌握本试验来龙去脉,才能对 上述规定进行填空.
第15页
题型训练 1.上例中,假设在减速阶段也符合动能定理,试由纸带上 信息写出计算木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 答案:
④采集数据,运用纸带上提供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第13页
问题:(1)试验中需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木块质量m详细数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纸带上提供信息进行分析时,①若以A点为中间 时刻,量出包括A点一小段时间Δt(如0.08s)内位移为SA,则 vA=______,同理可确定vB=______.②设从A至B时间为 ΔtAB,在木块加速过程中,加速度aAB=________.木块所受 合外力为FAB=__________.③测量A、B间位移SAB,试写出 木块加速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也许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