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讲练测)人教新课标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第18课慈母情深
开心回顾
1.趣味故事:
孝心
一个16岁的女孩子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
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是者不吃。
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沉很沉了。
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来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
她就是女孩的母亲。
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女孩的双眼。
于是,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它让母亲尝尝啊!
一天一天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着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这个……”
其实,月饼早已经发霉了……小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口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口不口世上有愚昧的人口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口
(1)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把加横线的词换成其它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2自然段中小女孩由月饼产生联想的句子。
(4)第3自然段中,小女孩说的话在朗读时应读出()(急切喜悦热爱)的语气。
你在朗读时还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小女孩是什么态度?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①艰苦②谨小慎微
(3)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来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
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
(4)喜悦
我喜欢读第2自然段。
因为小女孩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5)作者对小女孩是喜爱、同情、赞赏的态度。
从“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可以看出来。
【解析】(1)对标点符号正确运用能力的考查。
叹号:标点符号的一种。
一般出现在感叹句中。
①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②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④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⑤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⑥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
问号: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2)对词语理解能力及近义词掌握情况的考查。
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找到恰当的近义词。
艰辛:意思指人已经很努力,但仍然无法过上较好的生活。
艰苦:指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谨小慎微: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的事。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3)对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
联想,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在本文中就是指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
认真阅读,不难找到答案。
(4)对文本内容理解及中心思想体会能力的考查。
联系上下文,“……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着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不难得出答案,用“喜悦”的语气来读小女孩说的话。
(5)对文章中心思想理解能力的考查。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前就是为了表达其对小女孩是喜爱、同情、赞赏的态度。
2.用动物的名称填空。
像()般咆哮,像()般叽喳;
像()般狡猾,像()般勤劳;
像()般笨拙,像()般温顺;
像()般胆怯,像()般凶恶。
【答案】像(狮子)般咆哮,像(麻雀)般叽喳;
像(狐狸)般狡猾,像(蜜蜂)般勤劳。
像(狗熊)般笨拙,像(绵羊)般温顺;
像(老鼠)般胆怯,像(老鹰)般凶恶。
【解析】对动物名称及其特点掌握情况的考查。
了解动物们的一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文章中准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课前导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
课文通过写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交代了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4-28节,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的心为之揪紧了。
第三部分29-35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词语的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
形容声音很大。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3.句子的解析: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
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 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作业设计
1.多音字组词。
数shǔ()缝féng()龟guī()
shù()fèng()jūn()
角jiǎo()觉jiào()
jué()jué()
【答案】
shǔ(数星星)fénɡ(缝补)guī(乌龟)
shù(数学)fènɡ(缝隙)jūn(龟裂)
jiǎo(三角形)jiào(睡觉)
jué(角色)jué(感觉)
【解析】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正确理解字义是正确组词运用的基础。
数:
[ shù ]
①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
~量。
~词。
②几,几个:~人。
~日。
③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④命运,天命:天~。
气~。
[ shǔ ]
①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
~九。
②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③责备,列举过错:~落。
④谈论,述说:~说。
缝:
[ féng ]
用针线连缀:~纫。
~缀。
~制。
~补。
~连。
裁~。
[ fèng ]
①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子。
~隙。
裂~。
见~插针。
②缝合的地方:天衣无~。
龟:
[ guī ]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
~甲[ jūn ]
同“皲”,指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裂。
角:
[ jiǎo ]
①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
鹿~。
犄~。
~质。
②形状像角的:菱~。
皂~。
③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
~度。
~钢。
~尺。
④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落。
⑤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
号~。
⑥中国货币单位。
⑦量词。
[ jué ]
①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色。
名~。
②较量,竞争:~力。
~斗。
~逐。
觉:
[ jué ]
①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
知~。
触~。
视~。
~察。
②醒悟:~悟。
~醒。
“~今是而昨非”。
[ jiào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
睡了一大~。
2.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龟.裂(guījūn)数.落(shǔ shù)缝.隙(féng fèng)
乐曲.(qūqǔ)角.色(juéjiǎo)转.身(zhuǎn zhuàn)
【答案】jūn shǔfèng qǔ jué zhuǎn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字音的选择。
转:
[ zhuǎn ]
①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②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
~达。
~发。
~运。
周~。
③改换方向:~弯。
向左~。
④改变位置:~移。
⑤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
天气~睛。
病情好~。
[ zhuàn ]
①旋转:车轮飞~。
②使旋转:~动地球仪。
③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④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3.比一比,再组词。
噪()聋()耽()备()淘()
澡()袭()忱()惫()掏()
【答案】噪音聋子耽误准备淘气
洗澡袭击热忱疲惫掏出
【解析】对形近字掌握情况的考查。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
根据偏旁来组词,中国汉字都很形象,偏旁往往就代表字的含义。
如“噪”指声音
杂乱;许多人大喊大叫,喧哗,鼓动,所以是“口”字旁的字。
而“澡”则指沐浴全身,跟水有关系。
“淘”指用水洗去杂质,跟水有关。
“掏”指挖,跟手有关。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瘦弱——()连续——()疲惫——()
反义词:立刻——()弯曲——()瘦弱——()
【答案】瘦小持续疲乏
迟缓笔直强壮
【解析】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掌握情况。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正确理解已有词语的意思,就能正确地从文中找到其近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
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
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如:春——秋,黑——白,高山——平地。
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
5.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脊背()的眼睛()的手指
()地扫视()地望着
【答案】瘦弱疲惫龟裂呆呆吃惊
【解析】对词语搭配掌握情况的考查。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恰当词语搭配的积累,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进行词语搭配的方法:①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
②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
③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
④要注意修辞的因素。
本题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地”字后面跟动词,“的”字后面跟名词。
6.指出下列句子省略号或破折号的作用。
A.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 表示省略;
C. 表示列举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
(1)“我……要钱……”()
(2)母亲又陷入了忙碌……()
(3)我国的生肖属相有:鼠、牛、虎、兔、龙、蛇……12种动物。
()
A.递进; B. 解释说明。
(4)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5)“妈——”“妈——”()
【答案】(1)A (2) B (3)C (4)B(5)A
【解析】对省略号和破折号掌握情况的考查。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
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①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②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③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④表示静默或思考。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破折号的用法: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语音的延长;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插说;⑤加强重点;⑥分行举例;
⑦用在副标题前;⑧标明作者;⑨补充说明;⑩引出下文;⑪表示意思的递进;⑫表示总结上文;⑬表示话未说完。
7.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完成了任务。
(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的恩情不能忘。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2)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3)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4)父母的恩情怎么能忘呢?
(5)妈妈说,她明天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
【解析】对句式转换及修改病句掌握情况的考查。
(1)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本句扩充成分可以是:他们“怎样的”完成了“什么样的任务”。
一般情况选择句中的两处进行扩句即可。
(2)本句属于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把原句进行缩句后变成“人是行为。
”,明显不对。
去掉“的人”即可。
(3)反问句改为改为陈述句首先把问号改为句号;其次删掉疑问词“怎么能”;最后,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②在句中加上恰当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③在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5)直述句,把要说的话以第一人称直接表述出来。
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家境十分贫寒,有关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2)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3)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解析】对课文内容理解掌握情况的考查。
平时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背诵积累,有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心思想的把握。
本题答案并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9.快乐阅读,我能行: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连续三次“我的母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鼻子一酸”,是因为什么?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慈母情深》。
(2)震耳欲聋--文中指母亲工作的地方声音嘈杂,耳朵都快被缝纫机声震聋了。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体会到母亲为养家争分夺秒地工作,十分辛劳、忙碌;“我”对母亲心疼、敬爱。
(4)连续三次“我的母亲”说明“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5)“我鼻子一酸”,是因为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而内心激动。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省略了“我”跑出去后的情景。
(6)因为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两次给“我”钱买书,满足“我”读书的愿望。
如果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的慈爱之情。
所以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解析】(1)考查课内文章的积累。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课文题目要加上书名号。
(2)对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能力的考查。
第一,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第二,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
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
解词语。
第四,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3)对排比句掌握情况及对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母亲“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争分夺秒地工作,十分辛劳、忙碌。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4)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及对作者表达情感把握能力的考查。
“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三次,起到了很明显的强调突出的作用。
所谓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的作用:①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②.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在我们的文章中,也值得借鉴。
(5)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联系上文,当我看到母亲为养家争分夺秒地工作,十分辛劳、十分忙碌时,我却还在伸手向母亲要钱而感到十分内疚。
母亲辛辛苦苦地工作,在得知我是要钱买书的时候,却又毫不犹豫,我被母亲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6)对文本重点句段理解能力及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能力的考查。
通过句子中的关建词语,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有几层,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那钱”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钱的来之不易,如果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的慈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