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浅谈华为CDMA基站ABIS接口IP化
(完整版)Abis接口协议
![(完整版)Abis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b5a56d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4.png)
Abis 接口协议在 Abis 接口,涉及的协议不多,主要有链路层的LapD 协议和第三层协议(规范并没有专门为这一层协议其起名字,因此后面我们都称其为 Abis 层 3 协议)。
1.1 LapD 协议在 GSM 中, LapD (D 信道链路接入规程)是BTS 与 BSC 之间传送信令的数据链路规程,其目的是使用 D 信道通过用户—网络接口在第三层各实体间传送信息。
LapD 的规定考虑到开放系统互连(OSI)的参考模型和层服务规约。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的基本结构技术就是分层的技术。
基于这种思想的设计, CCITT 在建议 Q.920-Q.921 中对 LapD 作了详尽的描述,由于 GSM 08.56 在 Q.921 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所以实际使用的是一种变形协议,以下的阐述均基于 GSM 08.56。
根据 GSM 规范的定义, BSC 与 BTS 之间的信令接口应遵循 LapD 规程。
以下的三种信息种类可以被 LapD 支持:信令(包括短消息信息)、操作维护和层 2 管理信息。
对每种信息种类 BSC 可以由一条或者多条层 2 的链路到每一个 TRX 和 BCF。
在Abis 接口上的信令链路通过 Terminal Endpoint Identifiers (TEI)来寻址不同的是单元。
同样的单元通常有多个功能实体,在不同的功能实体之间的逻辑链路通过功能地址 Service Access Points Identifier (SAPI)来识别。
在 GSM 规范中,有无线信令链路 RSL (SAPI=0),操作维护链路 OML (SAPI=62)和层 2 管理链路 L2ML (SAPI=63)三种逻辑链路。
下图显示了不同层 2 链路的体系模型,一些逻辑链路可以在服用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样的层 2 逻辑链路不可以分布在一条以上的物理链路上。
1.1.1 帧结构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将要在信道上传送的信息构造成比单个比特大的单位,这种很小的单位将是所有链路层功能工作的基本结构。
Abis接口简介
![Abis接口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fb305adb8f67c1cfad6b898.png)
Radio Link Layer Management Procedures (11)
5. Transmission of a transparent L3Message in acknowledged mode
DATA REQuest message (8)
Radio Link Layer Management Procedures (11)
3. Link release indication
RELease INDication (5)
Radio Link Layer Management Procedures (11)
4. Link release request
RELease REQuest message (6) RELease CONFirm message (7)
MS POWER CONTROL message (15)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9.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BS POWER CONTROL message (16)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16. Round Trip Delay Report
ROUND TRIP DELAY REPORT (24) RTD(round trip delay),RTD触发方式可称之为环路传播时延触发,即系统根据基站设备到 移动终端无线信息的环路传播时延(以码片Chip为单位),得到移动终端与基站设备的实际 空间距离,将该时延值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设定的RTD门限值进行比较;当实际RTD值大于门 限设定值时,系统触发载波间硬切换。测量精度和测量间隔是RTD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由 于RTD门限值是根据该载波的可靠覆盖半径进行设定,所以RTD方式是基于扇区可靠服务半径 的硬切换,是一种基于纯软件的、低成本的硬切换机制。为保证成功率,目前RTD一般都是 首先切换到本站的目标载波,然后再软切换至对端基站。
Abis接口IP化浅析
![Abis接口IP化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9d7518a2161479171128a8.png)
A 信令 b
A 业 务 b
T1 S 6不传 送 信令 , C C。C P M3 C方式 : 户 无 R )C 0 用
可 用 时隙 为 3 0个 。 S  ̄T 1 , S 7 T 1 S 5 T 1  ̄T 3 。T 1 S1 S6
BT S
B S T
传送 信令 , C 有 RC。 ) C I d P M3 C方式 : 户可用 时 隙 用
21 0 0年 第 5期
孔 繁 俊 ,张 磊 ,丁 晓 光 ,刘 玉 卿
( 江苏省 邮 电规划设 计 院有 限责任公 司,江 苏省南 京市 2 0 0 ) 1 0 6
摘 要 随着通信 网络吞吐量的不断增加 , 传统的 A i接 口面临的压力越来越 大, bs 很有 可能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瓶颈 , 需要q找其他解决方法。 - 文章从 A i接 口的介绍入手 , bs 着
的信 息传 输 , D S U模 块通 常是 B C 的一部 分 。Abs S i
接 口的组 成如 图 1 示 。 所
A 业务 3
BS C B C S
A 信令 3
T 3 。T 1 送信 令 , C C。b P M3 方 式 : S 1 S 6传 无 R )C 1 用 户可 用 时隙为 3 1个 , S  ̄T 1 , S 7~T 3 。 T1 S 5T 1 S 1
种运 用 P M ( 码调 制 ) T M ( 分复 用 ) 术 传 C 脉 和 D 时 技
21 0 0年 第 5期
输 资 源 紧 缺 的时 候 可 以有 效 节 省 A i 接 口 占用 的 bs 带宽。
实 现 A i 接 口信 令 和 业 务 信 息 在 BS 与 BT bs C S之
Abis接口IP化方案及应用
![Abis接口IP化方案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d9789edd88d0d233d46a39.png)
本 ,节 省 投 紧 缺 的 时 候 可 以 有 效 节 省 Abi s
接 口 占 用 的 带 宽 。 传 统 的 面 向 连 接 的
和建网。
是 最 好 的 选 择 , 因 为 一 旦 传 输 条 件 具 备 , 基 站 可 以 仅 通 过 更 换 接 口 板 卡 和 软 件 升 级 到 纯 I 的 方 P
时 需 要 支 持 以 太 网 上 的 Q 机 0S 制 , 支 持 VLA N 的 划 分 以 及 优 先 级 设 置 ( 循 I E8 21 P) 遵 EE 0 .Q/ ,并 按 vLAN 优 先 级 转 发 报 文 。 运 营 商 可 以 根 据 业 务 类 型 进 行 L2 到 L3 的 Q0 映 射 配 置 。 S 由于 I 网络具 有 流量突 发性 P 特 点 , 为 了 在 网 络 流 量 突 然 增 大 时 保 证 Qo S,Ab s 口 还 应 支 持 呼 i接 叫 接 纳 与 拥 塞 控 制 。 由 于 CS业 务 对 Oo s有 较 高 的 要 求 , 对 带 宽 的 需
信 令 及 OAM 管 理 消 息 均 通 过 I P协 议 栈 封 装 为 I 数 据 包 进 行 传 输 。 基 站 控 制 器 为 P 每 个 基站 分 配 一 个 独 立 的 业 务 I 地址 , P 基 站 / 站 控 制 器 应 支 持 I 4和 I 6双 基 Pv Pv 栈 。 根 据 实 际 应 用 场 景 的 需 要 , Ab s 口 i接 I 化 具 体 实 现 的 方 式 有 4种 。 P (1 )FE 接 口 (N a i I ) t ve P
abis接口详细介绍
![abis接口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8422c748e9951e79b892736.png)
目录BIE组网及15:1复用4第一章BSS组网介绍51.1BSS组网的概念51.2BSS的组网方式51.2.1星型连接61.2.2链型连接61.2.3树型连接6第二章BIE组网方式及其原理72.1按照复用方式分类72.1.110:172.1.212:182.1.215:192.2按照逻辑分类102.2.1新32BIE(GM32BIE1)102.2.2旧32BIE(GM32BIE0)14第三章专题介绍143.1半永久性连接143.1.1实现原理153.1.2实现方法153.1.3实例163.2时隙整合183.3星型级联193.3.1实现原理193.3.2实例213.4不同类型基站级联233.5900M与1800M混合组网233.6树型组网233.6.1实现原理243.6.2实例243.7BTS3X的TMU可以扩展到8个端口293.8卫星传输303.8.1卫星传输带来的影响及对策303.8.2卫星传输功能的数据配置303.8.3BSS对卫星传输功能的软、硬件支持情况31BIE组网及15:1复用概要说明在GSM组网中,无线部分(BSS)的组网方式非常灵活,ABIS口提供各种灵活的组网方式,主要是根据覆盖区传输组网的特点,配合ABIS口上的复用方式,尽量节省在建网中传输上的开支,同时,在网络规划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户量预测、扩容前景等情况,从而设计相应的组网方式。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BSS组网介绍。
介绍了基本的概念和组网方式。
第二章:BIE组网介绍。
融合产品知识,介绍ABIS口的组网方式、复用方式,32BIE的逻辑分类等。
第三章:专题介绍。
在专题介绍中,介绍了9种经常遇到的ABIS口问题,有些做了详细的描述、实例说明等,在开局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Keywords组网复用时隙星型树型链型卫星传输15:1第一章BSS组网介绍1.1BSS组网的概念如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BSS系统,BSS系统分为两部分:BSC和BTS,操作维护中心(OMC)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系统维护BSS,也可以同时维护NSS。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题参考答案欧阳歌谷创编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题参考答案欧阳歌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77161ca59eef8c75fbfb3ec.png)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欧阳歌谷(2021.02.01)2.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2)移动台受到的干扰严重(3)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4)对移动设备的要求高(5)系统复杂3.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
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
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4.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LAN等5.移动通信系统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操作管理子系统(OMS)和基站子系统(BSS)(通常包括移动台(MS)),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
无线接口的主要功能如下:(1)用户与移动网之间的接口(Sm接口),即人机接口。
(2)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接口)。
(3)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A接口)。
(4)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机(BTS)之间的接口(Abis接口)。
(5)移动交换中心(MSC)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 (B接口)。
(6)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 (C接口)。
(7)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 (D接口)。
(8)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接口)。
(9)移动交换中心(MSC)与设备标志寄存器(EIR)之间的接口(F接口)。
Abis接口简介
![Abis接口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76ff2e3169a4517723a32a.png)
13. Talker detection
TALKER DETection message (21)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14. Listener detection
LISTENER DETection message (22)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Radio Link Layer Management Procedures (11)
9. Link error indication
ERROR INDication message (4)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1. Channel activation
Abis口的协议结构如图:
每层的含义
协议分层结构 L1(也称物理层) 这是接口的最低层、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的物理链路(例如无 线链路)、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逻辑信道,包括业务信 道和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有它自己的服务接入点。 L2 主要目的是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建立可靠的专用数据链路,L2 协议基于ISDN的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在UM测作 了更动,因而在Um接口的L2协议称之为LAP-Dm)。 L3 这是实际负责控制和管理的协议层,把用户和系统控制过程中 的特定信息按一定的协议分组安排在指定的逻辑信道上。
Dedicat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cedures (31)
17. Pre-handover Warning
PRE-HANDOVER NOTIFICATION (25) TFO
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
![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7afa957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e.png)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Q/CT 2032-2022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rface&Protocol in cdma2000 Core Network ofChina Telecom-SIP-I(V1.0)2008-07-14发布2008-07-14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mùlù)前言 (4)1范围(FÀNWÉI) (1)2引用(YǏNYÒNG)标准 (1)3术语(SHÙYǓ)说明 (2)4ZZ接口涉及(SHÈJÍ)的网元及协议说明 (3)5通用要求 (3)6MSCE对SIP/SDP协议能力集的适配要求 (4)7音资源适配要求 (4)7.1总则要求 (4)7.2SIP消息对音资源行为的适配 (5)7.3提供E ALRY M EDIA实体的行为要求 (6)7.4接收E ARL Y MEDIA实体的行为要求 (6)基本信令适配 (6)特殊约定说明 (7)8编码协商说明 (7)9LMSD网络对SIP协议重叠发码的要求 (7)10会话建立后的周期更新(呼叫心跳) (8)11MSCE基本信令行为说明 (8)11.1主叫侧MSC E (8)11.2被叫侧网络MSC E (9)12切换行为说明 (10)12.1总体说明 (10)12.2定时器描述 (10)目标局 (10)主控局 (11)12.3切换过程实体行为说明 (11)主控局 (11)目标局 (11)13LMSD网络中的路由心跳功能 (12)13.1概述 (12)13.2设备状态 (12)State 1状态 (13)State 2状态 (13)13.3消息格式 (13)14其他 (14)14.1二次拨号(BŌ HÀO)信息传送 (14)14.2SDP中P TIME参数(CĀNSHÙ)约定说明 (14)附录(FÙLÙ) A:SIP几个(JǏɡÈ)主要METHOD及参数要求(YĀOQIÚ)(规范性附录) (15)A.1INVITE消息 (15)A.2ACK (15)A.3BYE (16)A.4CANCEL (16)A.5OPTIONS (16)A.6INFO (17)A.7PRACK (17)附录B RFC 3261: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规范性附录) (18)附录C RFC 3262 :RELIABILITY OF PROVISIONAL RESPONSES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规范性附录) (29)附录D RFC3264: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RFC3264](规范性附录) (30)附录E RFC 2976:THE SIP INFO METHOD(规范性附录) (32)附录F RFC3311 THE SESSION INITIA TION PROTOCOL (SIP) UPDATE METHOD (33)附录G LMSD 网络中SIP重叠发码程序技术实现(资料性附录) (34)附录H 信令流程示例(规范性附录) (35)H.1 基本呼叫 (35)成功呼叫建立 (35)正常呼叫释放 (41)失败呼叫 (42)H.2 补充业务 (45)呼叫前转(无条件前转) (45)呼叫前转(无应答前转) (46)呼叫前转(寻呼无响应前转) (46)呼叫前转(遇忙前转) (47)主叫号码显示 (48)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49)H.3 切换流程 (50)H.4 会话建立后,呼叫周期更新 (51)H.5 定时器 (52)消息定时器 (52)200消息的定时器(等待ACK消息) (53)前言本标准(biāozhǔn)是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接口协议(xiéyì)系列(xìliè)技术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biāozhǔn)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héxīn)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1x A接口协议规范(2)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移动应用部分(MAP)(3)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分组域协议(4)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规范(5)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NPI接口协议规范(6)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SPI接口协议规范(7)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8)中国电信cdma2000 HRPD Rev.A设备总体技术规范—A接口技术分册本标准是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的第4部分,主要定义了cdma2000 LMSD网络ZZ接口上各SIP实体的基本行为及通用规则。
基站综维C级-GSM华为部分-判断题
![基站综维C级-GSM华为部分-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32d06b27d3240c8447ef53.png)
BBU采用盒式结构,所有对外接口均位于盒体的前面板上。 正确 2 GTMU占用在5、6槽。 正确 2 GTMU提供6路与射频模块通信的CPRI接口,支持双模应用时双模信号汇聚功能 。 正确 2 UPEU单板是BBU3900的电源单板,用于实现-48V DC或+24V DC输入电源转换为+12V直流电压 正确 。 2 UPEU有两种单板类型,分别为UPEA和UPEB,UPEA单板是将-48V DC输入电源转换为+12V直流电源;UPEB单板是将+24V 正确 2 D UBFA模块为BBU3900的风扇盒模块,主要用于风扇的转速控制及风扇板的温度检测;UBFA模块不支持热插拔。 错误 2 操作维护子系统实现操作维护功能需要操作维护程序的支持。 正确 1 UEIU单板为选配单板,当环境接口不够用时配置该单板。 正确 2 UELP单板为BBU E1/T1防雷单元,每块单板实现4路E1/T1信号的防雷。 正确 2 DRFU模块主要完成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处理、合分路等功能。 正确 2 塔顶放大器可用于补偿电缆损耗、改善接收增益、其增益为2dB~12dB(可调) 正确 1 电力线引入宜采用直埋方式(穿管或采用铠装电缆),钢管或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正确 1 在登高作业过程中,安全带所系位置必须高于人体自身,以防万一滑落时造成冲击伤害 正确 1 基站高度不够时,会造成越站干扰,引起掉话、串话和有较大杂音等现象 错误 1 APM是通用电源环境接口单元类型A。 错误 2 BTS3X基站机柜中的单板TEU具有内置式传输系统,对外支持利用光纤传输的155M SDH光接口、PON光接口、内置xDSL接 正确 1 BTS3012机柜中,DSAC与DMLC&DELC 的槽位可以混插 错误 1 BBU支持2路RS485总线即BUS0和BUS1。其中,风扇和PMU连接到BUS0,EMU连接到BUS1 正确 1 UPEU(Universal Power and Environment Interface Unit)单板是BBU3900的电源单板,用于实现-48V 正确 1 DC或+24V DC DBS3900中,射频信号的处理是由室外射频远拉单元RRU来完成 正确 1 BTS3900中,在允许DRFU内部一次合路的情况下,S4及以下最少使用单副双极化天线,S5~S8最少使用两副双极化天线 正确 1 UBFA模块处理背板输入的双路12V电压,供电给风扇单元。 正确 2 BTS3900是华为公司开发的第四代室内宏基站,相对于以往传统基站,其容量更大但体积更小、性能更好且运维成本更 正确 1 BTS3900A是BTS3900的室外型基站,而BTS3900是室内型基站 正确 1 DRFU模块不支持S11分扇区使用、支持3模块S33应用,每个S1需要独占一个DRFU模块,不能与其它小区共用DRFU模块。 正确 2 使用基站近端维护台时,执行任何改写性质(如软件加载、激活等)的操作命令前首先获取站点管理权,再对基站进行 正确 1 电源电缆与敏感信号电缆、模拟信号电缆与数字信号电缆应尽量敷设在机柜两侧,避免 正确 平行、靠近、长距离走线 1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欧姆 正确 1 基站维护中使用的频率测试设备包括频率源、频谱分析仪,以及各种连接器、电缆。 正确 1 小区的管理状态有两种:关闭状态和激活状态 正确 1 站点的分级复位共分四级。三级复位和四级复位会影响当前的呼叫故需谨慎操作。 正确 1 在M900/M1800 BTS近端维护条件下, BTS 维护终端同BTS TMU(OMU) 板的连接方式有两种:通过网口连接和通过串口 正确 1 告警级别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告警、重要告警、次要告警、警告告警。 正确 1 BTS3012是新一代GSM 室外型宏基站,支持单密度载频。 错误 1 BTS3012最多支持32路干节点告警输入,4路干节点告警输出,6路模拟量输入。 错误 1 BTS3012机柜中,DDPU可将来自DTRU模块发信机的多路射频发射信号通过双工器发送给天线。 正确 1 BTS3012机柜中,DDPU可通过双工器将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放大和一分四后送给DTRU模块接收机。 正确 1 BTS3012机柜中,DCOM配置在DAFU插框中,可以与DDPU混插。 正确 1 DTRU支持发分集,4接收分集等控制功能。 正确 1 DTRU支持发射合路、同频同相功率合成PBT功能。 正确 1 BTS3012机柜的风扇框配置1个风扇盒,内有4个风扇和一块风扇监控板。 正确 1 BTS3012机柜中的DTMU满配置为4块,最小配置为1块。 错误 1 天线&塔放控制板(DATU)是BTS3012机柜的内置选配模块,满配置为2块。 正确 1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元(DTMU)是BTS3012的基本传输及控制功能实体。 正确 1 E1信号防雷卡(DELC)用于实现E1信号的防雷功能。 正确 1 同步小区的载波数大于16小于31时BTS3012用并柜实现小区配置。 错误 1 华为BTS312机柜可以接受的供电方式有24V、-48V、220V。 正确 1 DCDU-01模块(10路)为直流配电单元,提供10路-48V DC输出。 正确 和传输接口功能。其中包含操作维护单元板IOMU、SDH传输单元板IASU、防雷单元板ILPU和加热板。 正确 1 BTS3006C单机柜满配置支持8载波,BTS3012单机柜满配置支持14载波。 错误 1 华为BTS3002C可分为五个子系统:电源子系统、主控子系统、收发信机子系统、天馈线子系统、加热子系统。 正确 1 BTS3012支持:800M、850M、900M、1800M、1900M频段。 正确 1
109--浅谈华为CDMA基站ABIS接口IP化
![109--浅谈华为CDMA基站ABIS接口IP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eaa23a580216fc700afd69.png)
浅谈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万逢申1中国联通百色分公司建设维护部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的问题,叙述了IP 化传输方式下的组网方式和协议,并对如何实现了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CDMA 、ABIS 、接口、IP 化1.概述Abis 接口IP 化传输是指在传输时使用目前广泛使用TCP/IP 协议簇,替代原来的ATM 传输方式,中继传输网络不再局限于现在的SDH 网络,可以通过公共陆地数据网即IP 网络进行传输。
2.ABIS 接口的两种组网方式的比较Abis 接口在CDMA2000系统中的位置Abis 接口在CDMA2000 1x/EVDO 系统中处于BSC 和BTS 之间,用于承载两者之间的信令和业务。
1万逢申,男,本科学历,现为中国联通百色分公司建设维护部网优中心主任。
2.1 Abis 接口的ATM 传输方式对于现阶段的CDMA 网络,Abis 接口的传输协议采用的都是ATM 协议,并根据传输的信令和业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协议栈2.2 Abis 接口IP 化传输的组网方式 2.2.1 Abis 接口IP 化传输的组网方式1CBSC 和CBTS 都直接提供E1或T1接口,直接在SDH 传输网络上传输Abis 信令面协议栈Abis 业务面协议栈2.2.2 Abis接口IP化传输的组网方式2BTS和BSC都提供FE接口,使用IP网络传输3.ABIS接口IP化传输的相关协议E1/T1接口下的控制面协议栈FE接口下控制面协议栈FE接口下用户面协议栈4.ABIS接口IP化需求新的硬件支持BSC侧硬件配置-CBPE板CBPE,Abis接口IP化传输E1/T1接口板,配置在BSC侧,替代原来ATM传输时的CBIE板。
主要完成MLMC PPP、PPPMux、IP头压缩、IP协议处理、路由转发功能和UDP 协议处理。
每块CBPE板提供32路E1/T1接口。
华为ip语音解决方案
![华为ip语音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9ee23227d3240c8547ef47.png)
华为ip语音解决方案篇一:华为VoIP解决方案华为VoIP解决方案华为公司提供基于、基于IP接入网和基于NGN的系列VoIP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构建不同容量、规模和业务需求的VoIP网络。
1、基于的VoIP解决方案华为公司提供从路由器、小容量VG到大中容量A8010 Expert全系列的语音网关,支持E1、E&M、FXO、FXS等多种中继和用户接口,并提供系列化网守设备,为用户提供VoIP 语音网关全网解决方案.。
建网成本较低,利用IP网络传输话音,可与数据网共享带宽,带宽利用率高。
主要解决跨区域长途VoIP接入,提供基本的话音业务,新业务提供能力不够丰富。
适合局点数量较少、各局点用户相对集中的应用;当局点数量多、用户分散时,网络规划配置较复杂、管理维护不便。
2、基于IP接入网的VoIP解决方案华为IP接入网具有接入业务丰富、系统安全可靠、QOS 质量保证,终端兼容能力强、易维护管理等特点,能有效地利用已有的IP及PSTN网络资源迅速开展业务,并具备向NGN网络平滑演进的能力。
兼顾话音质量与建网成本,管理方便灵活。
并可在NGN 网络应用时,作为NGN中的接入层标准部件使用,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
话音业务丰富,不仅可提供国标规定的各项基本语音业务和补充业务,配合华为程控交换机还可支持一些特色业务。
不支持多媒体业务;需要配合程控交换机应用,且需要支持V5接口。
3、基于NGN的VoIP解决方案NGN是一种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使得包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中丰富的业务功能,同时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华为提供全面完善的NGN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构建基于NGN的VoIP网络,实现网络与业务融合:真正融合、开放的网络架构,同时支持话音、数据、多媒体等丰富业务,支持、MGCP、、SIP等多种协议,并支持LAN、xDSL、HFC等各种接入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完整版)Abis接口协议
![(完整版)Abis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a1a54c7eaef8941ea66e052f.png)
Abis接口协议在Abis接口,涉及的协议不多,主要有链路层的LapD协议和第三层协议(规范并没有专门为这一层协议其起名字,因此后面我们都称其为Abis层3协议)。
1.1 LapD协议在GSM中,LapD(D信道链路接入规程)是BTS与BSC之间传送信令的数据链路规程,其目的是使用D信道通过用户—网络接口在第三层各实体间传送信息。
LapD的规定考虑到开放系统互连(OSI)的参考模型和层服务规约。
在OSI 参考模型中的基本结构技术就是分层的技术。
基于这种思想的设计,CCITT在建议Q.920-Q.921中对LapD作了详尽的描述,由于GSM 08.56在Q.921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所以实际使用的是一种变形协议,以下的阐述均基于GSM 08.56。
根据GSM规范的定义,BSC与BTS之间的信令接口应遵循LapD规程。
以下的三种信息种类可以被LapD支持:信令(包括短消息信息)、操作维护和层2管理信息。
对每种信息种类BSC可以由一条或多条层2的链路到每个TRX和BCF。
在Abis 接口上的信令链路通过Terminal Endpoint Identifiers (TEI)来寻址不同的是单元。
同样的单元通常有多个功能实体,在不同的功能实体之间的逻辑链路通过功能地址Service Access Points Identifier (SAPI)来识别。
在GSM规范中,有无线信令链路RSL(SAPI=0),操作维护链路OML(SAPI=62)和层2管理链路L2ML(SAPI=63)三种逻辑链路。
下图显示了不同层2链路的体系模型,一些逻辑链路可以在服用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样的层2逻辑链路不可以分布在一条以上的物理链路上。
1.1.1 帧结构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将要在信道上传送的信息构造成比单个比特大的单位,这种很小的单位将是所有链路层功能工作的基本结构。
在信令世界中,这样的一个单位称为一帧。
整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比特流中包含足够的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找到每一帧的开头和结尾。
CDMA知识点总结
![CDMA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0aabec0975f46527d3e1a5.png)
Um接口:MS与BTS间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Abis接口:BSC与BTS间的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A1接口:承载MSC-BSC间信令A2接口:承载MSC-BSC间业务A3/A7接口:源BSC和目标BSC之间的信令业务接口A8接口:承载BSC-PCF间的业务A9接口:承载BSC-PCF间的信令A10接口:承载PCF-PDSN间的业务A11接口:承载PCF-PDSN间的信令MS:移动台BTS:基站BSC:基站控制器MSC: 移动交换中心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VLR:拜访位置寄存器PCF:分组数据控制功能PDSN:分组数据控制节点HA: 家乡代理FA: 外地代理SCP: 业务控制点Radius: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业务PSDN的功能:用来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网关,为移动Internet/Intranet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
除了使点到点协议(PPP)封装的IP包能在无线网络和IP网络间正确传输外,PDSN还与其他各种接入服务商的IP分组网络连接,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WAP应用等多种业务。
PCF的功能:主要负责与BSC、MSC配合将分组数据户接入到分组交换核心网PDSN上。
核心网的功能实体包括PDSN、HA、FA、RADIUS(AAA)服务器等功能实体。
AAA服务器的功能:用户注册信息的认证,即通过验证一些预先登记的信息进行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业务的授权,即决定是否授权移动用户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计费信息的处理,即搜集资源使用信息,进行计费、审计、成本分配或趋势分析等。
此外,它还须实现与PDSN、HA及其它AAA服务器的交互功能,向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
本地代理HA的功能:只有使用“移动IP”时才需要HA。
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单元,HA用来完成对移动IP和代理移动IP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HA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来定位移动用户,同时把分组数据转发到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
GSM无线网Abis接口IP化改造分析
![GSM无线网Abis接口IP化改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88d9bf9b89680203d8256c.png)
GSM无线网Abis接口IP化改造分析作者:王龙村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GSM网BSS系统Abis接口IP化的实现技术以及组网时需注意问题的分析,结合厂家设备的支持能力以及GSM网络的设备使用情况,提出了Abis接口IP化改造方案。
关键词:Abis 全IP网络 PWE3 Native IP QoS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8-0019-021、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信运营环境的日趋复杂,移动网络运营商面临着互联网语音业务快速发展、业务同质化、全球化竞争、投资市场多元化、增量不增收、新业务兴起、网络融合等诸多挑战。
面对挑战,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全IP化是移动运营商应对上述危机的“金钥匙”,IP化之路是移动网络运营商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移动网络的全IP化改造才能促进业务的快速提供、收入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
首先,移动网络在实现IP化之后,带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在PC终端上提供的传统业务可以平稳过渡到手机终端,满足了用户对业务移动性的需求。
新业务的出现也将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使运营商彻底摆脱目前电信行业“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其次,基于IP的业务平台和IMS网络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开发和实施能力,更好地适应本地市场要求,只要移动网络IP化能够简化网络结构,节约各项开支,可降低50%左右的运营性支出(OPEX)。
最后,全IP化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多网络、多终端和多业务必将由同一张网络承载以降低各项成本同时高可靠性的IP技术能够为核心网提供更高的QoS,为业务网提供强大的业务融合和管理能力,为接入网提供灵活多样、高带宽的服务能力。
随着移动承载网和核心网IP化改造的逐步完成,庞大的无线接入网BBS的IP化成为了向全IP网络演进的关键。
BSS系统IP化的难点主要在于各种接口的IP化标准的制定,这里主要涉及Gb、A(Ater)、Abis等接口,目前Gb口的IP化已在R4中定义,A口IP化的企标中国移动也正在制订当中,由于Abis接口是私有协议,其IP化由设备厂商自行完成,GSM移动基站设备种类繁多,站点数量庞大,工作量巨大,因此Abis接口的改造工作难度较大。
浅谈核心网IP化改造
![浅谈核心网IP化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8ab2bd1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4.png)
浅谈核心网IP化改造全网IP化是网络发展的趋势,通过全IP方式实现网络扁平化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简化网络架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另外,3G网络的建设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核心网IP化进程。
本文以汕头IP化改造为背景,将改造过程对系统指标的影响及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据及实例呈现出来。
一、IP化改造简介核心网IP化的目标是实现各本地网内基于TDM方式疏通话务的设备逐步退网,所有话务均为IP方式进行疏通,其中本地网端局之间的话音媒体流(包括本地和长途)经IP承载网直接疏通、本地网端局设备之间的控制信令(BICC)通过IP 承载网直接疏通或通过CMN疏通,仅在本地网关口局上配置部分TDM端口,用于与其他运营商间的话务互通。
按照计划汕头公司于2009年4月至8月实施了华为核心网网元的IP化改造项目。
改造流程图如下:二、IP化改造过程对现网的影响IP化改造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其中媒体接入需要增加设备硬件及改变物理线路拓扑;SCTP多归属改造需要删除MSCSERVER与MGW间的单归属链路并重建多归属链路;M3UA改造需要删除原来的M2UA链路增加M3UA链路;MSCID改造需要对设备进行下电重启,相邻网元需要配合修改切换数据;BICC业务对接则需要修改话务路由,将话务切换至IP承载。
每个改造步骤对网元系统指标均可能产生影响。
汕头IP化改造共涉及4个MSCSERVER,提取改造网元BICC业务对接前后的数据(改造前2天至改造后一周)进行分析比较,如下图所示:从改造前后各项系统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IP化改造对各网络指标没有较大影响,用户并不会有明显感知。
三、IP化改造中典型案例分析IP化改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本节简要分析一个由单平面传输质量导致IP媒体双平面丢包的案例。
IP化改造后媒体是由一对前插的主备HRB板负责报文处理,主用的HRB板同时控制一对负荷分担的后插G1O板,这对G1O板分别连接CE对,构成媒体承载双平面。
核心网A接口IP化
![核心网A接口IP化](https://img.taocdn.com/s3/m/ec1ab02f4b35eefdc8d333d0.png)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核心网A接口IP化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机电学院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专业自动化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2年5 月22 日核心网A接口IP化摘要随着IP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向全IP网络发展,基于3G构架的软交换设备在中国移动网络中己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信令和语音的IP承载也在逐步推进,以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核心网己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首选。
在实现IP承载的过程,网络可靠性和业务的多样性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网络结构、协议信令等几方面展开讨论,得出了无线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向IP承载移动升级的解决方案。
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详细分析了移动网络IP化核心网。
其次,讨论了网络承载方式对于服务性能的影响,比较了A接口TDM组网与IP组网的特点,并基于目前的网络状况给出了网络承载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部分向全1P网络的发展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为移动通信网络继续发展和向前演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借鉴。
关键词:IP 化,核心网,A接口TURNING A INTERFACE OF CORE NETWORK INTO IPSTYLE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P technology,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gradually involving IP technology into the entire network. The soft-switch equipment based on 3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s mobile network, network traffics are migrating for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network to IP step by step. Based on the soft-switch technology and the IP technology, the core network make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opera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P technology in core network and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and the variety of the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important.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with IP bearer network, discussing the connectivity network, signaling and making design of mobile core network upgrade method.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ree parts: Firstly, detail analyses on the mobile network of the core network IP. Secondly, it analyzes TDM and IP of A core connectivity’s influence to QOS of mobile network, and gives the solution of connectivity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the current network and present condition. Finally, we make analys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P network to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fering reference to mobile network development in high speed environment.Key words: IP networking,core network,A interface目录1. 绪论 (1)2. 核心网技术信息 (1)2.1 核心网概念及演进 (1)2.2 核心网接口及协议 (2)2.3 核心网所包含基本功能实体 (3)3. 核心网A接口IP化 (4)3.1 核心网A接口IP化概况及价值分析 (4)3.2 A接口IP化实现原理 (5)4. A接口IP化配臵设备 (7)4.1 MSOFTX3000 (7)4.1.1 MSOFTX3000机柜 (7)4.1.2 插框 (8)4.1.3 机框总线 (8)4.1.4 硬件逻辑结构 (8)4.2 UMG8900 (9)4.2.1 UMG8900机框 (9)4.2.2 插框 (10)4.2.3 UMG8900子系统 (10)4.2.4 机框总线 (10)5. A接口IP化相关数据配臵 (11)5.1 华为本地维护终端 (11)5.2 MSC测数据配臵 (11)5.3 UMG8900测数据配臵 (16)总结和展望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1. 绪论移动通信网络有着自己的演进方式。
基站技术发展历程及趋势
![基站技术发展历程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2a9ef1bb7360b4c2e3f6465.png)
统 " 终 端 应 用 及 服 务 器 方 面 的 优 势 !促 进商业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 &苗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历程
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 ! 随着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 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 #!"#$%&!’$$ 的应用 ! 到目前被第二代窄带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
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出现 ! 第二阶段基站通过 部分硬件更换和软件升级的方式 ! 发展到第三阶段 基站 ! 具备了支持 (#4$56)(6 ’ 半速率 ’ 小区定位等 功能 ! 同时设备向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大的容量发展 " 借鉴窄带系统的基站发展历程 ! 宽带系统基站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
5$ 第 三 代 分 布 式 基 站 由 ..2 和 各 种 系 列 的 112 组 成 ! 适 用 于 各 种 场 景 的 各 种 大 & 中 & 小 功 率 112 还可以通过 1&2. 灵活组网 ! 满足各种应用的
需求 %
6$ 更大功率的分布式基站 ! 解决广覆盖和大容
量问题 !具备替代宏基站的能力 %
#"+ 开放式模块化发展
未来的宏基站将朝着全模块化 #更高集成度 # 更 高性能方向发展 ! 全模块化结构 # 使得基站配置以 &搭积木 ’ 方式进行 # 扩容升级异常方便 #同时可以快 速响应运营商的需求 # 推出满足某一特定需求的新 形态基站 # 模块化结构使得运营商维护设备的种类 大大减少 #降低了运维难度 #节省运维成本 ! 而微基 站向更小的方向发展 ( 分布式基站将向更加灵活方 向发展 # 将成为各种复杂无线环境的主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
万逢申1
中国联通百色分公司建设维护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的问题,叙述了IP 化传输方式下的组网方式和协议,并对如何实现了华为CDMA 基站ABIS 接口IP 化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CDMA 、ABIS 、接口、IP 化
1.概述
Abis 接口IP 化传输是指在传输时使用目前广泛使用TCP/IP 协议簇,替代原来的ATM 传输方式,中继传输网络不再局限于现在的SDH 网络,可以通过公共陆地数据网即IP 网络进行传输。
2.ABIS 接口的两种组网方式的比较
Abis 接口在CDMA2000系统中的位置
Abis 接口在CDMA2000 1x/EVDO 系统中处于BSC 和BTS 之间,用于承载两者之间的信令和业务。
1
万逢申,男,本科学历,现为中国联通百色分公司建设维护部网优中心主任。
2.1 Abis 接口的ATM 传输方式
对于现阶段的CDMA 网络,Abis 接口的传输协议采用的都是ATM 协议,并根据传输的信令和业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协议栈
2.2 Abis 接口IP 化传输的组网方式 2.2.1 Abis 接口IP 化传输的组网方式1
CBSC 和CBTS 都直接提供E1或T1接口,直接在SDH 传输网络上传输
Abis 信令面协议栈
Abis 业务面协议栈
2.2.2 Abis接口IP化传输的组网方式2
BTS和BSC都提供FE接口,使用IP网络传输
3.ABIS接口IP化传输的相关协议E1/T1接口下的控制面协议栈
FE接口下控制面协议栈
FE接口下用户面协议栈
4.ABIS接口IP化需求新的硬件支持
BSC侧硬件配置-CBPE板
CBPE,Abis接口IP化传输E1/T1接口板,配置在BSC侧,替代原来ATM传输时的CBIE板。
主要完成MLMC PPP、PPPMux、IP头压缩、IP协议处理、路由转发功能和UDP 协议处理。
每块CBPE板提供32路E1/T1接口。
BSC侧硬件配置-CBPF板
CBPF,Abis接口IP化传输FE 接口板,用来代替ATM传输时CBIE单板。
主要完成Ethernet MAC处理、IP协议处理、路由转发功能和UDP协议处理。
每块CBPF板提供4路FE接口。
BTS侧硬件配置-BCIM板
Abis接口IP传输时,基站侧仍然用BICIM板,但是单板类型应为QC54BCIM
5.相关的数据配置说明
5.1 IP传输数据配置概述
E1接口的IP传输,需要在BSC和BTS之间建立PPP/MLPPP链路,对该链路要设置链路两端的IP地址,即BSC端和BTS端。
同时还要设置CBPE板和BCIM两块单板的IP地址,用于OML链路的建立。
FE接口的IP传输,需要建立FELNK,因此需要配置CBPF和BCIM板上FE端口的IP地址,两个地址可以不在同一个网段,但是要与所接的边缘路由器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
同时仍要配置CBPF和BCIM板的IP地址。
5.2 PPPLNK下的数据配置范例
配置CBPE单板IP地址
ADD BRD: FN=5, SN=0, BTP=CBPE, BPEIP="168.5.1.1";
配置PPP/MLPPP链路
ADD PPPLNK: FN=5, SN=SN0, LNK=0, E1T1NO=0, E1T1MODE=E1, E1TSBITMAP=TS_1&TS_2&TS_3&TS_4, LIPADDR="172.5.0.1", PIPADDR="172.5.0.2", PFC=YES, ACFC=YES, FCS=FCS16, HCMP=YES, PPPMUXEN=ON;
配置基站基本信息
ADD BSCBTSINF: BTSTP=IBSC, MN=0, IBTSID=0, OMIP="129.8.10.4", SIGIP="80.21.130.116", LM=IP;
配置操作维护链路和BCIM板IP地址
ADD BTSOMLNK: BTSID=0, FN=5, SN=SN0, LM=PPP, PPPLNK=0, BTPFLG="4-50", LNKBW=BW110K, BCIMIP="168.5.1.2";
配置信令链路
ADD BTSSIGLNK: BTSID=0, FN=5, SN=SN0, LM=PPP, PPPLNK=0, LNKBW=BW110K, BCIMIP=“168.5.1.2”; /*同ATM方式下相比,需要配置BCIM的IP地址*/
配置业务链路
ADD BTSTRFLNK: BTSID=0, LNKTYP=CDMA1X, FN=5, SN=SN0, LM=PPP, PPPLNK=0, TRFLNKLST=“1-250-1", LNKBW1X=BW1.6M, BCIMIP="168.5.1.2"; /*同ATM方式下相比,需要配置BCIM的IP地址*/
配置基站链路 (基站侧配置)
ADD CBTSLNKGRP: BTSID=0, BRDID=0, LNKGRPTP=PPP, LNKGRPID=0;
ADD CBTSLNK: BTSID=0, BRDID=0, LNKGRPID=0, LNKID=0;
增加基站地面信令链路 (基站侧配置)
ADD CBTSTERSIGLNK: BTSID=0, ABISLNKTP=CDMADO, IPVER=IPV4, BSCIP=“80.21.130.0”, BTSIP=“80.21.130.116”, BRDID=0, BEARERTP=IP, PEERIP=“168.5.1.1”; /*同ATM方式下相比,需要配置对端CBPE板的IP地址*/
增加基站地面业务链路 (基站侧配置)
ADD CBTSTERTRFLNK: BTSID=0, CPMID=0, BCIMID=0, BEARERTP=IP, PEERIP="168.5.1.1", BSCVCI=250, BTSVCI=250, PVCIDX=1;
6.总结
随着3G脚步的日益临近,3G网络对承载其业务的传输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
虽然目前3G无线接入采用的是ATM技术,但其发展方向则是全IP化。
从表面上看,目前采用ATM技术比较合适,但是由于ATM交换机的高成本、难以统一管理,并且不能适应3G未来全IP 化的要求。
而ABIS接口IP化提供了多种的网络组网方式,它可以通过SDH网络或IP网络传输,选择方式灵活;采用FE方式传输时可以通过边缘路由器灵活接入网络;传输带宽增大,可以满足未来数据业务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