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
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
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
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无留心则必辞焉。
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
公主怒而轻君。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
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同“嘱”,嘱托,托付。
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尚:尊崇。
C.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捐:弃置。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妾不知其死所矣小人所腓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试延以公主既替余以蕙纕兮
D.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了李克的建议,任用吴起为将,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士卒的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勇往直前,就死在了敌人手里。
C.吴起在魏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入楚。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没有善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2)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出一种主要手法即可)
三、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诗经·氓》)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在童年时,每天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却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
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像中,它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
但有时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的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
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手腕上跳舞。
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
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
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
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
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
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
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
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童年时,我对墙上的挂钟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在我的想象中,它只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B.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总是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因此手表里的时间在我眼里便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C.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也就多了。
时间像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D.梳头时的一根白发,刺痛了我的眼睛。
这根银发的头发让“我”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惊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凋零。
E.时间是永恒的,永续向前,无论你知与不知、愿与不愿。
人类的生命在时间长河里是有限的,我们总是以一种感伤的心绪接受生命的流逝。
【2】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我”对时间的感受也在发生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我”对墙上的挂钟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4】“时间怎样地行走”作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五、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班鸠(jiǖ)船舷(xián)方枘(nà)渐(jiān)车帷裳
B.箜篌(hóu)攒(cuán)射青苔(tái)陨(yǔn)身不恤
C.不遑(huǎng)靡盬(gǔ)象弭(mǐ)载(zài)歌载舞
D.惩(chéng)创骨髓(suǐ)遒劲(jìng)飞来横(hèng)祸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难关。
B.起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各种类型的企业在其强大的漩涡之下岌岌可危,倒闭的不在少数。
C.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D.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掉了网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表示,吃肉对健康有益,人们可以限制吃肉的量,但还没有数据显示每天吃多少肉目前是安全的。
B.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C.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雅”主要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颂”主要是宗庙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B.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
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
“六书”中象形字和会意字是独体字,指事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全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D.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形容受命从政惶恐焦灼。
后也指清苦廉洁。
六、语言表达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有关新春和清明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目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雨洗杏花踪不定芳洲拾翠红欲注
秀野踏青绿将浮日烘杨柳影无移
【新春】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
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
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
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
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
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无留心则必辞焉。
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
公主怒而轻君。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
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同“嘱”,嘱托,托付。
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尚:尊崇。
C.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捐:弃置。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犯……罪
【答案】B
【解析】尚:匹配。
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此题“尚”解释为“尊崇”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等,此题穿插考核文化常识,注意积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妾不知其死所矣小人所腓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试延以公主既替余以蕙纕兮
D.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答案】D
【解析】D都为动词,到,往。
A.名词,处所/助词,所字结构。
B.表判断,是/副词,才。
C.介词,用/介词,因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如此题B项“乃”译为“才”,把“才”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为是“是”的意思,表判断。
可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了李克的建议,任用吴起为将,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士卒的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勇往直前,就死在了敌人手里。
C.吴起在魏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入楚。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没有善终。
【答案】C
【解析】“公主当面斥责吴起”不正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选项C“公主当面斥责吴起”不正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2)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答案】(1)吴起在此时想要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是不亲附齐国的。
(2)有人说:“你儿子是
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吸吮他的毒疮,还哭什么呢?”
【解析】重点词语:“于是”“”成就“与”““而”“自”。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于是”“”成就“与”““而”“自”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
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
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
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
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
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
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
如田文。
:Z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
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
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
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就会说:‘那可怎
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
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
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
”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
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
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士。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
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
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