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单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血小板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58例为单采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患者35例为手工组,于输注前、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斷输注效果。
结果:输注有效率、输血不良反应率、输注后24h CCl和PP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及手采血小板均能取得有效的输注效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制剂的效果更好,但整体而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输注无效情况;选择单采血或手工血小板输注方式,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标签:手工血小板;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输注效果
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是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
血小板的常用制品主要有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简称单采血)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简称手工)。
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合理应用血小板制剂、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笔者对我院治疗性输注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进行了观察评价,旨在为血小板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93例,男55例,女38例;年龄14-91岁,平均54.1岁;内科患者39例,血液科患者54例。
患者按输入血小板品种进行分组:分为单采组58例与手工组35例。
1.2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有血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鼻出血、牙跟出血,体表有紫癜、瘀斑和(或)PLT4.5×109/L,PPR>20%为输注有效[1]。
1.4统计学处理
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单采组输注有效率为70.7%(40例/58例),手工组输注有效率为45.7%(16例/3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率比较:单采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
3.4%(2例/58例),手工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1.4%(4例/3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
2.3两种血小板输注后24h的CCI、PPR比较:见表1。
表1 单采与手工血小板输注后24h CCI,PPR比较(×109/L,均值±标准差)*
分组n 输注前PLT 输注后24h PLT 输注后24h CCI 输注后24h PPR
单采组 58 11.33±5.98 21.73±12.12 6.01±3.95 15.57±9.96
手工组 35 10.89±5.31 18.97±1.02 4.91±3.18 12.71±8.17
*:两组比较,24h CCI t=3.12,P<0.01;24h PPR t=4.2,P<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单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而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始终占血小板用量的大多数[2]。
对于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孰优孰劣,众说纷纭[3]。
不同的实验结果可能与不同地区血站所制作的血小板质量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有关。
虽然机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供者单一的优点,但是由于与一次性塑料血小板分离管道剪切循环,机采血小板体外激活程度高于手工血小板。
而手工血小板体外激活程度较低,故输入体内后能发挥更好的功能[4]。
在输血反应方面,输注手工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稍高于机采血小板,可能是因为手工血小板每治疗量来源于多个供者,因而患者接触异型血浆蛋白及白细胞抗原的机会增加,因而增加了输血反应发生率。
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或既往大量输血患者,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须慎重考虑其输注疗效,选择输注哪种血小板,即血小板供者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2方面。
非免疫因素有发热、脾亢、感染、DIC等病理状态;免疫因素主要是由HLA抗体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引起[5]。
总的来看,不论是机采血小板还是手工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已达到29%以上。
血小板输注是一项昂贵的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将发生巨大的花费。
因此,不论从生物医学还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都将意义重大,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我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传喜,田兆篙.血小板输注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80
[2]Andreu G,Vasse J,Sandid I,e of random versus apheresis platelet concentrates[J].Transfus Clin Biol,2007,14(6):514-521
[3]杨社霞,邢颜超,李兴华,等.2种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6):444-445
[4]卢发强,赵士刚,刘景汉.混合手工与机采血小板聚集反应和体外激活程度的研究.北京医学,2008,30(2):117-119
[5]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