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otch滤波器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

合集下载

一种矢量阵近场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矢量阵近场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矢量阵近场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王永鹏;侯朋;王建文;夏春艳【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6(038)003【摘要】矢量传感器可以同步共点地获取声场的标量和矢量信息,具有较好的指向性、紧凑的结构及抑制各向同性噪声干扰等优点,同时应用多个矢量传感器组成矢量阵可以获得更高的测量增益,为低信噪比条件下舰船辐射噪声量级的准确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建立矢量阵近场信号模型,给出基于单个矢量传感器输出量处理和基于阵列同类输出分量相乘处理的波束形成方法,并针对恒定束宽波束形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Kaiser窗的近场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利用 Kaiser窗的特点,通过设定窗函数的步长随指数变化,使设计波束响应逐渐趋于理想波束响应,提高了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设计精度,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上述算法的性能。

【总页数】4页(P111-114)【作者】王永鹏;侯朋;王建文;夏春艳【作者单位】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13;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13;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13;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6【相关文献】1.声矢量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J], 杨俊;李钢虎;王红萍;陈晟2.时域矢量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的形成方法研究 [J], 苏文涛;邱宏安;权玺平;张宝宜3.基于Kaiser窗的矢量阵近场聚焦恒定束宽方法 [J], 王建文;夏春艳;王晓峰;李彪;刘宁4.一种螺旋双锥体积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J], 宋媚婷; 陈志强; 李利; 张长浩5.基于矢量水听器阵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原理与设计 [J], 王大成;郭丽华;丁士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及其性能比较

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及其性能比较

• 63•教学模式去教学,只有把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其中,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视频编辑课程的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视频编辑课程改革的策略4.1 互联网创新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在传统教学上的限制。

视频编辑课程的内容一般理论知识较少,并且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所以要真正把这门课程学透,对于学生跟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预习,并利用理论知识剪辑视频,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分析在视频编辑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并且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资源进行当天课堂内容的回顾与复习,提高视频编辑课程的质量。

4.2 完善学生评价和期末考核模式在过去的教学模式当中,期末测试对于学生的考核是非常重要,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考核方式明显是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虽然高职院校在测算学生最终成绩时,也会考虑到平时的课堂表现等,但所占比例很小,并没有全面表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适应互联网教学创新的需要,综合反映学生的素质,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成果,应该优化目前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跟教师的互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应该成为期末考核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考核一倾向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3 增加对数字化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创新意识要把互联网技术与视频编辑课程相结合,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在硬件上也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

因为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依托于设备的存在,一边让教师创新融合互联网技术到课堂中,一边不给资金投入,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

另外,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要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理念,不能千篇一律,要能够与时俱进,将热点时事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创新意识。

5 结束语虽然“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任然占据主流,学生课堂学习情绪低迷,教室设备利用不到位,教师的创新性意识不够这些原因都影响了课堂改革的发展进程,希望在视频编辑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些许建议,推进课堂改革的进程。

声纳实验三

声纳实验三

哈尔滨工程大学声纳技术实验报告实验3等间距线列阵的波束形成--姓名:庞博----班级:20100512学号:20100512172013年4月20日预习报告1.实验目的加深对波束形成技术的理解;掌握时延波束形成,相移波束形成等常用的波束形成方法。

2.基本原理所谓波束形成技术是指将按一定几何形状(直线,圆柱等)排列的多元基阵各阵元输出经过处理(例如加权、延时、求和等)形成空间指向性的方法。

或者更一般的说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时期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

因此,一个波束形成器可以等效为一个空间滤波器,可以滤去空间某些方位的信号,只让指定方位的信号通过。

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也可叙述为:对多元阵阵元接收信号进行时延或相移补偿,使对预定方向的入射信号形成同相相加。

常用的波束形成方法主要有时延波束形成法和频域波束形成法。

针对不同的阵形时的波束形成方法是指依赖于阵形的特殊性(如直线阵、圆阵、体积阵等)而得到的波束形成算法。

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也衍生出多种新型的波束形成算法。

当对不同的频率响应要求相同的波束宽度时有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法,当对波束的旁瓣级有要求时可采用切比雪夫加权波束形成法。

当要求对阵列误差具有宽容性响应时失配条件下的波束形成器[6,362-382]。

但不管是何种波束形成方法,其目的均是在干扰背景下获取某个方向的信号或估计信号的方位。

时延波束形成法:时延求和波束形成是将各基元信号进行适当组合,若波束形成器的时间延时与声波入射方向相匹配时,信号产生等相位相加,相对于噪声得到增强。

相移波束形成法:各阵元之间有一定的相移,只需对各基元补偿相位后相加即可得到竖直方向信号的同相相加的输出,在该方向上输出幅度最大。

对于频域波束形成法,可以采用傅立叶变换方法得到相应频率点的复数值。

3.实验内容(1)仿真等间距直线阵基元接收信号,对所接收信号进行延时波束形成,估计目标方位;分析波束形成性能。

一种恒定束宽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一种恒定束宽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I TJ’一 u 二十 常 J 卺 带 u 删 ’_ -
Ee to i c. T c . Jn . 5. 2 1 lcrnc S i& e h / u e 1 02

种 恒 定 束 宽 的 宽 带 自适 应 波束 形成 算 法
任 泽宇 ,罗 西 安 西 7 0o ) 1 1o
成 能有效 解 决期 望 方 向宽 带 信 号 接 收 所 面 临 的 问题 ,
传 统方 法 只能 单 一满 足 恒 定 柬 宽或 进 行 自适 应 , 为 提升 处理 性能 , 必 要 研 究 一 种具 有 恒 定 束 宽特 性 有 的宽带 自适 应波束 形 成算法 。基 于此 目的提 出一种 根
获得 自 适应参考 波束 图 , 定波束 图恒定 范围根据 最小二 乘算法求取其他频点权值 ,并进 行宽 带波 束形成。该方 法不 确
仅 能保证恒定柬 宽,而且 可 实现 自适应零 陷控制 。仿真 实验证 明 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宽带 自适 应波束形成 ;恒定束 宽;最小二 乘算法 中图分类号 T 97 5 N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0 7—72 (0 2 0 0 1 0 8 0 2 1 )6— 7 — 4
Absr c W i e a d b a fr n s ad f c l r be fr p a e ra a rdgtlsg a rc si g T e ta t d b n e m o mi gi if u tp o lm o h s d a ry rda ii in lp o e sn . h i a p ee twie a d b a fr i g meh d ny s tsyo ea v na eo o sa tb a wit ra a t e F rte rd r r s n d b n e m o n to so l aif n d a tg fc n tn e m dh o d p i . o a a m v h

关于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研究

关于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研究

关于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研究摘要:波束形成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处理理论方法。

波束形成最重要的目的是定向,当信号传播到各阵元时,由于声程差的缘故,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是有差异的。

本文主要总结了宽带信号波束形成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关键词:波束形成;恒定束宽1.前言早期的声纳系统大多处理的是窄带信号,窄带信号处理对硬件要求较低,分析方法也比较简单。

窄带波束形成器的处理过程,即对各个阵元的输出信号做复数加权,以调整各阵元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再求和,即可得到波束形成器的输出。

对于一个M阵元的间隔为d的线列阵,目标辐射信号为波长为的窄带信号,目标与线列阵法线方向成角度。

当基阵采用均匀加权时,基阵的归一化方向性函数为:从表达式2可看出,主瓣宽度是阵元数M、阵元间距d和波长的函数,因此在一定的频段范围内,要使波束宽度恒定,就必须满足:(3)显然,要满足上述条件,就要使Md(线列阵的总长度)随信号频率作相应变化,以保证是一个定值,这可以通过变化M或d来实现。

由此可见,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是采用某种方法使得不同信号频率分量所形成的波束图与频率无关,所以它能无失真的接收或发射宽带信号。

如果阵元足够密,且频带内信号频率是连续线性变化的,那么随频率增加逐渐增加阵列边缘的零权系数,使不参加工作的阵元数目随频率升高而增加,这样就能较近似地满足恒定束宽的要求。

若不改变阵元数目而改变阵元间距,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 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两种设计方法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可以通过改变基阵各阵元加权系数来实现,下面介绍基于这一原理的两种设计方法[4]:2.1 最小二乘法-随频率变化改变阵元加权系数若我们以带宽内某一频率的波束主瓣宽度为准,则带宽内的任一频率,原则上是可以设计一组随频率变化的加权系数,从而得到与基准频率相同的波束主瓣宽度。

对基准频率w0,若其方向性函数为:为了实现恒定束宽,应满足。

对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一组方程组,用最小二乘法[42]来解此方程组就可得到不同频率w下的加权系数。

用于水声通信的宽带波束形成结构

用于水声通信的宽带波束形成结构
束 与 期 望 值 间 的 最 大 误 差 小 于 0 3d . B.
关 键 词 :通 信技 术 ;恒定 束 宽 ;水 声通 信 ;有 限冲激 响应 滤 波器 ;波束形 成
中图分 类号 : N 2 T 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19 ( 0 ) 30 0 —4 1 0 —0 3 2 1 0 —3 50 1
第3 2卷 第 3期
20 1 1年 3月




Vo J 2 l 3 No. 3 Ma . r 2O1 1
ACTA ARM AM ENTARI I
用 于水 声 通 信 的 宽 带 波 束 形 成 结 构
苏为 , 恩 ,袁 飞 , 海信 程 孙
( 门大 学 水 声 通 信 与 海 洋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窒 ,福 建 厦 门 3 1 0 厦 6 0 0)
Fis , t e c m p e n eo e ft e e v d sg la ec l u ae y u i g  ̄e u n ys f eh d. T e rt h o lx e v l p so her c ie ina r ac l td b sn q e c hi m t o t h n, t e r i h e y FI d gt lfle swih c mp e o f ce t. T e c e c e t ft e e f tr r b— h y a e weg t d b R i i itr t o l x c e i n s a i h o f in s o h s i e s a e o i l ti e y usng s c n r e p i z to t o an d b i e o d o d ro tmiai n me h d. Th i l t n r s ls s o t a , i h o mu i a e smu a i e u t h w h t n t e c m o nc — to a d,t e m a i in b n h x mum i e e c t e h d b n e m so ti e y t e p o o e e m  ̄ r i d f r n e bewe n t e wi e a d b a b an d b h r p s d b a f m ng sr cur n h x e t d v l e i e s t a .3 d tu t e a d t e e p ce a u s l s h n 0 B whe h ai fc mmun c to a d t h a re n t e r to o o ia in b n o t e c ri r

一种实现均匀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方法

一种实现均匀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方法

一种实现均匀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方法
吕丹丹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对抗》
【年(卷),期】2024(47)2
【摘要】当基阵接收信号为宽带时,若采用常规宽带波束形成,不同频率上波束图不同,频率越高,波束宽度越窄。

当信号从波束主瓣内非主轴方向入射时,输出波形会发生失真,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一系列功能,如系统估计波形、识别目标特性等。

该问题
的基本解决方法是,设计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使基阵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具
有相似的波束图。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均匀线列阵的恒定束宽控制方法——空间重
采样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带宽内,系统能够实现恒定束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此外,仿真实现了空间重采样恒定束控算法在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系统中的应用。

在频域宽带波束形成时,利用重叠保留法,解决了数据块之间相位不连续的问题。


于系统频带范围外的频点,采用置极小数处理的方法,抑制带外干扰,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

【总页数】6页(P93-97)
【作者】吕丹丹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
【相关文献】
1.线列组合阵超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法
2.基于虚拟成阵技术的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波束形成
3.基于插值虚拟阵元的均匀线列阵近场恒定束宽设计
4.线列阵甚宽频带恒定束宽的数字实现方法
5.线列阵多倍频程宽频带恒定束宽的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型阵列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仿真研究

小型阵列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仿真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2)
摘要 : 关 于 优 化 宽 带 恒定 束 宽波 束 形 成 , 是 阵 列 小 型 化 和 对 低 频 宽 带 信 号 探 测 的 核 心 问 题 。为 了研 究 阵 元 间 距 小 于 四分 之

波长的线列 阵的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 , 提出 了 F I R滤波器的适用于小型传感器 阵列的时域恒定束 宽波束形成方
法, 分析了频域和时域宽带波束形成的特点 , 进行了时域宽带恒定 束宽波束形成器 的设计 。根据最小均方准则 , 求 出 了频域 子带波束形成加权 向量 , 使工作频带内各子带波束主瓣趋 近于期 望波束 , 同时控制工作频带 内波束旁瓣响应 幅度, 波束图主 瓣 形状设计 与期 望频率 响应 F I R滤波器 的设计问题都转化为二阶锥规划方法 , 从而实现工作频带 内的恒定 主瓣 束宽。通过 仿 真证 明 , 改进方法可使密排阵列在 2 0 0 0 H z ~ 4 0 0 0 H z 工作频段范 围内具有恒定束宽的方向特性 。 关键词 : 密排线列阵 ; 方 向性图 ; 恒定束宽 ; 波束形成
t h a n a q u a  ̄ e r w a v e l e n g t h . A m e t h o d o f b r o a d b a n d c o n s t a n t b e a m w i d t h b e a m f o r mi n g( B C B B )b a s e d o n f i n i t e i m p u l s e r e s p o n s e( F I R)f i l t e r s w a s p r e s e n t e d .T h e e x i s t i n g D F T d o m a i n b e a m f o r m i n g m e t h o d s w e r e r e v i e w, a n d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

窄带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

窄带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

窄带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
陷波滤波器指的是可以将某⼀频率迅速衰减的滤波器。

在伺服控制领域⽐较常⽤来抑制控制系统的共振点,通过对共振点精确的频率陷波,既消除了振动⼜不影响控制效果。

在衡量⼀个陷波器对伺服系统的影响时,重点关注的参数⼀般有三个:
(1)陷波频率(单位HZ)
(2)陷波深度(单位dB)
(3)陷波宽度(单位HZ)
窄带陷波滤波器相对普通陷波器⽽⾔,陷波宽度很⼩,形象的⽐喻就是针对共振点精确抑制。

同时能最⼤程度减⼩对伺服控制的影响。

较为理想的陷波器应该具有较⼤的陷波深度,宽度较窄,同时相位偏移影响尽量⼩等。

⼀、60Hz带阻滤波器设计
⼆、窄带陷波滤波器BODE
为了实际应⽤考虑,配置可变参数使得陷波频率在1Khz~20Khz连续可调。

当然,陷波器的可调范围应该覆盖伺服系统可能的共振点,否者应
该通过修改陷波器参数使其可调。

三、PCBA(Notch filter and High frequence damping inside)。

一种用于声学成像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用于声学成像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种 用 于 声 学 成 像 的稳 健 宽 带恒 定 束 宽 波 束 形 成 方 法
王 娟 , 冯 青 , 吴 仁 彪 , 苏 志 刚
( 国 民航 大 学 智 能 信 号 处理 与 图像 处 理 天 津 市 重 点 实 验 室 , 中 天津 3 0 0 ) 0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基 于 聚 焦 变 换 思 想 的 波 束 形 成 是 一种 有 效 的 恒定 柬宽 波 束形 成 方 法. 而 , 信 号 的 方 向 信 息 存 然 当 在 误 差 时 , 焦 变换 波 束 形 成 方 法 的 稳 健 性 会 急 剧 下 降 , 了克 服 这 种 缺 点 , 稳 健 C p n波 束 形 成 聚 为 将 ao
To o e c me t e s o t o i g a n v l r b s r a b n e mf r n t o a e n t e f c sn v r o h h r c m n , o e o u t b o d a d b a o mi g meh d b s d o h o u i g a p o c s p e e t d i h s p p r t c iv o s a tb a p r a h i r s n e n t i a e O a h e e a c n t n e mwi t o c u t ma i g d h f r a o s i i gn .Th r p s d c ep o o e me h d ma n y a p i st e ie f b s p n Be m f r n ( t o i l p l h d a o e Ro u tCa o a o mi g RCB)t h o u i g a p o c o g tt e O t e f c sn p r a h t e h

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实验研究

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实验研究

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宽带信号传输速率越来越高。

宽带信号以波束宽度来表示,称之为束宽。

随着束宽的增加,实验研究发现波束能够形成一种恒定的宽度,这就是所谓的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

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的形成,是基于电磁波的发射特性而实现的。

当电磁波穿过气体和液体时,它会受到影响,其对电磁波的影响是改变波的频率和波的宽度。

波的频率取决于气体的属性,而波的宽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电磁波的本质,另一是气体的性质。

可以通过设置和调整圆阵,使波束宽度得到恒定,而束宽也是由圆阵的参数决定的。

此外,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效果,以及提高设备间通信的能力,使得数据收发更加高效。

因此,很多实验室都在研究如何有效地形成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探索方法是如何通过调节参数来有效地产生这样的波束。

首先,在研究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用信号源发射机对多种参数进行调节,以确定信号发射状态,这里参数包括信号频率、调制参数、调制方式等等。

而信号发射状态的调节又可以使得电磁波的波形保持一定的宽度和形状,从而达到恒定的束宽。

其次,可以通过圆阵的结构和参数来调整波束宽度,以达到恒定束宽的目的。

通常来说,圆阵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支撑布局、芯片布局和拉线布局,它们的参数分别是圆阵形状、尺寸、材料等,从而可以改变波束宽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模拟出不同的宽度,从而得到最佳的宽度和束宽。

最后,在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实验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比较复杂的发射机结构,比如用多种类型的电磁波发射机,以达到收发信号的最优状态,同时可以改善波束的宽度和信号传输的效率。

综上所述,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宽带信号传输的效果,提高设备间通信的能力,以及提高发射机结构的复杂程度,为宽带信号传输提供重要的基础。

未来,宽带信号传输技术将有很大的发展,而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的实验研究将有助于这方面的技术发展。

传声器阵列恒定束宽波束形成

传声器阵列恒定束宽波束形成
可以看成一个空间滤波器 , 滤掉 某些方位 的信 号 , 只让
研 究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热 点。 但在 国内, 有关传 声器 阵 列 的波束形成 以及定位技术 的理论分析还不够深入 。 当传声器距离声源较远 ,并存在 反射声和混 响干 扰 的情况下 , 拾取 到的声音信号 的信噪 比严重下降 。 为 了解决单 传声器 拾音 的这种局限性 ,可 以采用传 声器 阵列的方 法进行处 理。 较之单传声器 , 传声器 阵列 系统 可拾取多路信号 , 通过波束形成 , 形成 一定的空 问指 向
2 世纪 9 0 0年代起 , 国际上基于传 声器 阵列的处理算法
相应的仿真结果。
2 常规 相 移一 延 波 束 形 成 时
所谓 波束 形成技术是指将一定几何 形状 ( 直线 、 圆 柱等) 排列 的多元基 阵各 阵元输 出经过 处理 ( 加权 、 延 时、 求和等 ) 形成空间指 向性 的方法同 一个波束形成器 。
维普资讯
扬声 嚣 与传 声器 r = )
@凹
@囿 @0 囿响 ,
呦 6 0 晌⑨响 @, ⑨
文 章 编 号 :0 2 8 8 (0 6)9 0 2 — 3 1 0 — 6 4 2 0 0 - 0 3 0
传声器 阵列恒 定束宽波 束形 成
Co s t Be mwi t a f r n s d o i r p o e Ar a nt a an d h Be m o mi g Ba e n M c o h n r y
Q a IN
(o C mmuia o cut sL b rt yi o u i t n U i ri fC ia e ig 10 2 ,C ia nct n A os c a oa r n C mm nc i nv sy o hn ,B in 0 0 4 hn ) i i o ao e t j

一种基于多通道notch滤波器的通信方法

一种基于多通道notch滤波器的通信方法
总第 305 期 2019 年第 11 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舰Ele船ctr电onic子En工gin程eering
Vol. 39 No. 11 217
一 种 基 于 多 通 道 Notch 滤 波 器 的 通 信 方 法 ∗
朱峰苏军
(91388 部队 湛江 524022)
摘 要 为实现通过 Notch 滤波器处理水声通信指令,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 Notch 滤波器的通信方法,给出了理 论推导,建立仿真模型。仿真表明,在接收信噪比大于 3dB 条件下,接收误码率小于 5%,在接收信噪比大于 5dB 条件下,接 收误码率接近为 0。
表示为
μ=
2πB A2 fs
H(k)为滤波器输出信号包络可表示为
H (k) = A Wc(k)2 + Ws(k)2 2.2 多通道 Notch 滤波器
多通道 Notch 滤波器建立在单通道 Notch 滤波 器的基础上,残差输出为各通道加和与输入信号差 值,其原理图如图 3 所示。
ì ï
y(k
)
=
wci
(k
)rci
N
(k
)
+
w
si
(k
)r
si
(k
)
å ïe(k) = x(k
í
îïïwwcsii
(k (k
+ +
1) 1)
) - yi
i=1
= wci(k)
= wsi(k)
(k ) ;
+ μe(k)rci(k) + μe(k)rsi(k)
各通道输出包络 Hi(k) 信号包络可表示为
Hi(k) = A Wci(k)2 + Wsi(k)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40卷总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40卷总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40卷总目次第一期基于MZ干涉结构的光子模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池灏,张秋林,杨淑娜"#)基于混沌BPSO的多目标优化频谱切换算法....................................................朱家晟,赵知劲"8)基于NOMA的无人机轨迹与功率联合优化.............................................崔方宇,蔡云龙,赵民建(#4)观测器高度未知的纯方位目标定位算法.................................................宋良生,骆吉安,彭冬亮"21)狭缝基光栅-微环谐振器可调类电磁感应透明谱.................................................陈秡宇,赵超樱"26)窄宽带数模混合情况下调制方式识别....................................................周盼,沈雷,赵永宽(.1)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股票收益率预测研究方昕,陈玲玲,曹海燕"35基于双目视觉的大尺度矩形工件定位方法苏少辉,张东阳,汪益停,陈昌,陈国金"41多通道溶解氧传感器校准自动控制系统唐国栋,张军,蔡文郁"47基于非单调Lyapunov函数的区间二型控制器设计张君,周绍生"52基于事件触发的量化跟踪控制器设计章淳,石厅,李严鹏"58配电网故障恢复决策模型研究苑嘉航,刘春来,李",李存斌"64基于充电车能量利用率的充电优化策略祝镱雯,程宗毛"69地质甲烷微渗漏对环境的影响唐俊红,朱振振,王国建,施明才,高忆平"74石墨烯、硅烯纳米器件量子输运性质研究进展李源,郑文琦,丁冠云,白怡静"79)一类结构张量方程解集的非空紧性侯印,凌晨(88)四企业定价的量子博弈建晶晶,洪世煌,陈吉(94)Hayman猜测的一个简单证明邓琴(99)视觉显著性检测综述一款53〜99GHz硅基毫米波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基于U形可调耦合环的全可调带通滤波器观测站误差下外辐射源雷达TS-WLS定位算法大斜视高分辨SAR双频域NLCS成像性能分析基于权值选择的多雷达多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一种面向结构化文本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改进Loop细分的二维图像矢量化方法区间二型时滞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基于改进LDA特征抽取的重大事件趋势预测热解炭表面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J积分二维M0S2/石墨烯异质结对圆偏振光的光电响应一类长方形张量变分不等式解集的非空紧性一类时标模糊微分方程的可解性第二期温洪发,周晓飞,任小元,颜成钢"刘贤栋,苏国东,孙玲玲"刘周夏磊,左叶宗奇,刘静,韦花文号,陈112威,张忠海"燕,蒋陶然"博,钟华(霄,薛安克"刘柯,周雪芳,周豫(唐三立,程战战,钮毅,雷鸣(邓重阳,熊玉丹,郑乐豪,曹晨妤,朱明超"李静静,周绍生"彭博远,彭冬亮,谷雨,彭俊利"阮叶鹏,孙振国,张建辉"吴小虎,彭英姿,郑奇烨,李源(刘亚珍,凌晨(梅倩倩,洪世煌,丁方莉"1723293440455256616874808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R3上轮换点右保控线性映射.....................................................................邓志颖,朱军〈89)一类具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吕国栋,章春国〈92)(!,g)-Szdsz-Mirakyan-Kan.torovich算子的逼近.................................................查星星,程一元"97)第三期基于特征提取的通信信号识别算法仇梓鑫,赵知劲,占锦敏(1基于PSP-SOPBSIM-IMG和HiSI!-SOTB的DG SOI建模与仿真汪国芳,刘军,吴钰鑫,罗琳(7基于迁移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胎心率分类方法叶明珠,赵治栋"14基于改进匈牙利算法的导频分配孙文胜,胡青红"19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李鹏宇,王圣元,陈秡宇,赵超樱"26多项式实根线性复杂度的9阶收敛计算方法贺炯臻,李籦昕,陈小雕"32基于Tent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及其实验研究李付鹏,刘敬彪,王康泰"38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带噪暗图增强改进模型研究郑雪峰,周彦均,马学条,王永慧"44基于Multi Focal损失函数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曹泽炎,郑静(51一类时变时滞系统改进的稳定性准则唐亮,姜偕富,尹宗明,刘丽丽"57具有死区输入时滞大系统的实际跟踪问题赵子恒,贾祥磊,周绍生"62电磁循迹式越野智能车的协调控制余善恩,丁禹心,冯小龙,黄继业"68有限温量子自旋-玻色模型的动力学研究胡王军,孙科伟"73非线性模糊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解析解马逸民,洪世煌"79矩阵对数公式及其应用李婉,张林(84一类带特殊序约束的三台机流水作业排序问题陈占文,张安,陈永,陈光亭"88基于节点相异性指标的网络社团检测算法刘亚东,覃森(92具有三物种的反应扩散模型稳定性研究高培,王阳(98基于功率谱几何平均的频谱感知算法基于特征多项式的负群时延滤波器设计方法基于相位内插的小数分频器基于差分麦克风阵列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研究一种42〜46GHz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基于单张彩色图输入的平面提取综述扫频OCT系统#域相位数值补偿方法研究任意多边形上基于ADMM的最小二乘坐标一种基于小波域的样本块彩色图像修复算法面向高速实时数据处理的无锁内存分配算法隶属度函数相关的T-S模糊时滞系统稳定性准则基于双幂次趋近律的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重度抑郁症睡眠脑电的时空动力学研究单颗过氧化氢液滴的荷电特性研究一类奇摄动Kdv-Burgers方程与孤波解顶点赋权图中的连通子图划分问题极大Schrodinger算子的一个加权不等式具有耦合项的反应扩散模型动力学研究第四期谢起楠,赵知劲,唐陈道名,游言(彬(李璇,周明珠"张敏,潘翔(杜鹏搏,默立冬,苏国东,蔡树军"朱尊杰,徐浙峰,任小元,侯佳,孙篧棋,颜成钢"陈浩,彭世昌,王玲(范侠丽,王伟娜,邓重阳,李亚娟(张越,唐向宏,肖涛(李文浩,方景龙(郭娜娜,姜偕富,尹宗明,唐亮(耿新,孙忠廷,尚文武,柏建军(杨勇,侯娜,吴莉(陆奕彬,黄雪峰,李盛姬,徐江荣(李瑞翔,包立平,吴立群"李彤,陈永,张安,陈光亭(蔡吟,张纯洁(胡胜男,王阳(1613202531394551576370768287919598第40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40卷总目次第五期基于随机森林的通信信号识别算法....................基于用户选择的大规模MIMO能效联合优化算法……FinFET器件在极低温下特性研究.....................基于级联SVM和全数字接收机的复合调制识别..... 一种基于Kaczmarz算法的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方法基于麦克风线阵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 二维调制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种基于递归分析的宫缩信号强度分类方法.........单比特自适应参数估计算法............................ 基于设计参数的太阳能-热泵系统优化匹配........... 基于SVM-MultiCNN模型的视觉感知跌倒检测算法•…一种高精度的亚像素级图像配准算法..................................占锦敏,赵知劲,王李军"1)智应娟,曹海燕,马智尧,许方敏,方昕"7).......吴钰鑫,刘军,汪国芳,罗琳(13).......赵永宽,沈雷,王希琳,张铭宏(18).........................蒋晔,孙文胜"25).........................朱训谕,潘翔(30).........................余文慧,高仕龙"34).......刘志康,张烨菲,邵李焕,张钰(39)................余昕宸,刘兆霆,李子愚(46)................徐天硕,王剑,金佳煜(52).......蔡文郁,郑雪晨,郭嘉豪,阮智祥(59)................周玫君,赵辽英,厉小润(67)分块高斯-塞德尔迭代的曲线曲面拟合常清俊,邓重阳"73)外加弱引力场对复杂等离子体的动力学影响4-正则图上的最小连通顶点覆盖问题……不确定性合作竞争网络中的二分一致性研究................................管苗,汪友梅,王健,刘忠茂,陈志东(78)许梦宇,张安,陈永,陈光亭(83).............................................何月,梁锦,胡鸿翔"88)Hardy型算子的一些端点估计杨会会,高贵连"94)未知参数下新KBK系统的修正函数投影同步....................................................王峰,管俊彪"98)第六期融合LPCC和MFCC的支持向量机OSAHS鼾声识别沈侃文,李文钧,岳克强"1)一种基于双工器的谐波有源负载牵引测试系统郭庭铭,苏江涛,刘军,王飞(6)基于改进飞蛾扑火算法的微带天线设计优化基于雷达字建模的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秦天,项铁铭,李蓓蓓"13)#洁,孙闽红,官友廉"19)高分辨宽测绘带SAR频域NLCS成像算法陈国瑾,刘静,章坚武,钟华(26)基于GLBP约束的非局部均值滤波指静脉图像去噪..............................蒋寒琼,沈雷,何晶,何必锋"32)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配准方法综述黄鹏,郭春生,陈华华,张宏宽"37)基于BCI-VR技术的新型上肢康复系统徐森威,曾虹,孔万增"45)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文本情感分析李秋伶,郑静(50)分布式网络化运动控制系统协同调度方法研究张东方,薛凌云,饶欢乐,徐平(56)基于SVM的BLDCM直接转矩和磁链控制研究李泽宇,王家军"63)具有随机时滞的区间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刘丽丽,姜偕富,尹宗明,郭娜娜"70)热解炭涂层-II复合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孙振国,刘刚,张建辉"75)绿锈在调控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孙超男,张栋,赵红挺(81)协正张量互补问题的例外族和解的存在性........................................................金珂,凌晨(90)一个经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的推广有名辉(95)。

一种用时变FIR滤波器实现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

一种用时变FIR滤波器实现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

一种用时变FIR滤波器实现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邱宏安;闫雷;罗超
【期刊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3)006
【摘要】提出了一种获得宽频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并针对该方法的特点,设计了独立的硬件结构和相应的数据输入结构.用具有时变脉冲响应的FIR滤波器完成对多路信号的不同滤波;用环形联接的移位寄存器完成对滤波结果的求和运算.简单而高效地实现了多个滤波器输出的累加和分批滤波处理结果的批间衔接.并针对该法进行了性能分析,给出了实现实例.
【总页数】4页(P768-771)
【作者】邱宏安;闫雷;罗超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2.202
【相关文献】
1.线列组合阵超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法 [J], 李琴;苑秉成;林伟;张文娟
2.一种用于声学成像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J], 王娟;冯青;吴仁彪;苏志刚
3.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高速数据采集方案及实现 [J], 张忠兵;鄢社锋;马远良;
张翼鹏
4.多波束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DSP实现 [J], 王英哲;杨益新;张忠兵
5.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J], 张保嵩;马远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综述

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综述

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综述叶中付;徐东阳;曹圣红;徐旭【期刊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年(卷),期】2014(29)3【摘要】在回信号的假设条件下,传统的线性波束形成技术仅仅利用了天线阵列观测矢量的协方差矩阵.然而,现代通信领域中的很多人工调制信号具有非圆特性,观测矢量不仅存在协方差矩阵,还存在伪协方差矩阵.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是针对非回信号环境提出的一类新技术,该类技术通过构造一个包含天线阵列观测矢量及其共轭的扩展观测矢量,建立有利于特定方向信号接收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推导出相应的扩展权重矢量.同传统线性波束形成技术相比,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对非回信号的接收性能有了明显提升.本文介绍了回信号和非回信号定义,给出了阵列模型并介绍了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波束形成,对各种宽线性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宽线性波束形成技术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总页数】8页(P333-340)【作者】叶中付;徐东阳;曹圣红;徐旭【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23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相关文献】1.基于虚拟成阵技术的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波束形成 [J], 陶林伟;王英民;王成2.四元数域对合增广宽线性自适应波束形成 [J], 刘志文;王荔;徐友根3.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宽线性波束形成算法 [J], 刘江波;沈仁强;谭世川4.基于稀疏重构的稳健宽线性波束形成算法 [J], 刘江波5.一种基于Notch滤波器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 [J], 付彦;刘劲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l i ne s p e c t r u m o f d i f e r e n t re f q ue nc i e s e x i s t i n g n i a wi d e b a nd s i g n a l , t h e c o n s t a n t b e a mwi d t h b e a m- f o r mi n g c a n s t r e n g t h e n t he s i g n a 1 . Ba s e d o n t h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a n a d a p t i v e No t c h il f t e r n i ra t c k i n g re f q u e n c y a nd e s t i — ma t i n g p h a s e , a n e w t e c h n i q u e o f c o n s t a n t b e a mwi d t h b e a mf o r mi ng i s p r o p o s e d . F o r he t s i g n a l r e c e i v e d b y a n a r r a y , t he No t c h lt i f e r f o r ms a s e t o f i n p u t s i g n a l s t h r o u g h p h a s e d e l a y s b e t we e n d i f e r e n t u n i t s e n s o r s . I n b e a mf or mi n g , t h e a d a p — t i v e No t c h i f l t e r c ha ng e s t h e“ s l o w— v a r y ng i p h a s e nf i o r ma t i o n n i l o w re f q u e n c i e s ”i n t o t he“ f a s t — v a r y i n g p ha s e i n f o r ma — t i o n i n h i g h re f q u e n c i e s ”f o r t h e o u t p u t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s i g n a l s b y c o mp e n s a t i n g p h a s e d e l a y s . Th i s p r o c e s s c a n b e d o n e i n
摘要 :对于存在不 同线谱成分 的宽带信号而言 ,提取这些线谱成分进行恒定束 宽波束形成 ,可 以达到增强信号 的 目 的。自适应 陷波器( No t c h滤波器1 具有频率跟踪和相位估计的特性 , 基于此提 出了一种 自适应恒 定束 宽波束形成技术 。 对于基阵接收到的信号,以其各 阵元之间的相位差为媒 介,在 No t c h滤波器 离线 重构相移波束形成 中提取“ 低频 慢变 化” 的相位信 息,对其进行补偿 ,使输 出的重构信号具有“ 高频快变化” 的相位信息 ,以此将不 同频段的信号进行恒 定 束宽波束形成 。以舰船辐射 噪声 为例 ,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方法 的有效性 。 关键词: 自适 应陷波器 ;恒定束 宽;波束形成 中图分类号:T N9 1 1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3 6 3 0 ( 2 0 1 3 ) 一 O 1 . 0 0 5 0 . 0 4
D OI 编码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l 0 0 0 — 3 6 3 0 . 2 0 1 3 . 0 1 . 0 1 2
Co n s t a n t b e a m wi d t h b e a mf o r mi n g b a s e d O n a d a p t i v e i f l t e r
第3 2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0 2月




VO 1 . 3 2,l Ac o u s t i c s
F e b. . 2 01 2

种基于 No t c h滤波器 的恒 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
付 彦 ,刘劲军
( 1 .北京 长城 电子装 备有 限责 任公 司 ,北京 1 0 0 0 8 2 ;2 . 解 放军 某代表 室 ,北京 1 0 0 0 8 2 )
F U Y a n . L I U J i n - i u n
( 1 . B e i j i n gG r e a t Wa l l E l e c t r o n i c E q u i p me n t C o . L t d . , B e i n g1 0 0 0 8 2 , C h i n a ; 2 . 用 R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i f c e , B e i j i n g1 0 0 0 8 2 , C h i n a )
d i fe r e n t re f q u e n c y b a n d s i n o r d e r t O r e li a z e t h e c o n s t a n t b e a mwi d t h b e a mf o r mi n g . I n hi t s p a p e r , he t s h i p n o i s e i s t a k e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