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此实验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的相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组别
生长素类似物的量
大豆芽长度
组别
乙烯利的量
大豆芽长度
A
-
16mm
a
-
16mm
B
+
24mm
b
+
14mm
C
++
33mm
c
++
12mm
D
+++
23mm
d
+++
10mm
从实验一的_____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解析】根据题意,能量传递效率为10%。题干所示的食物链是:植物→人,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人,植物→羊→人。
【详解】A、根据题干所示食物链,人增加1kg体重,将这1kg体重分出1/2(0.5kg)是靠食用绿色植物增加的,按10%的传递效率,人的体重增加0.5kg需要食用植物5kg;同理人的体重还有1/4(0.25kg)是靠食用小型肉食动物增加的,人的体重增加0.25kg需要使用小型肉食动物2.5kg,这2.5kg小型肉食动物需要食用小型植食性动物25kg,则25kg的植食性动物需要食用绿色植物250kg;同理人的体重增加1/4(0.25kg)是靠食用羊来增加的,羊损失的体重为2.5kg,绿色植物损失25kg;故一共消耗植物:5kg+250kg+25kg=280kg,A错误;
(1)图1中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能量。
(2)图2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执行图1过程②⑤ 模块是____________,它需要模块____________为其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突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9.(10分)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三碳化合物在不同的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相关装置及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B、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0kg,B错误;
C、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10kg,C错误;
D、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短时间内甲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原因是该系统不能发生图1中的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
10.(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1.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③⑤
2.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设能量传递效率是10%,请分析,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A.28kgB.10kgC.110kgD.280kg
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
4.《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描述的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寄生D.共生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
【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
【详解】A、甘蔗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A错误;
B、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错误;
C、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这是发生了次生演替,C正确;
D、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分析题图:前两天因碘被吸收利用合成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故血液中放射性下降;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第四天注射不同物质,曲线发生变化,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曲线下降;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加快,曲线上升;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它具有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
11.(15分)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能存活
故选B。
5、C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4)乙图结构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8.(10分)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
(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C、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中放射量增加,C正确;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现象与b相同,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①.吞噬细胞②.淋巴因子③.增殖分化④.神经-体液调节⑤.由负变正⑥.a-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结合受体,从而阻碍兴奋的传递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血液中放射性降低,曲线下降,A正确;
B、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B正确;
C.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D.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DNA是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的,其中磷酸含有磷元素,即32P标记的是DNA分子中的磷酸,对应图中的①;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S元素应该存在于R基上,即35S标记的是图中的④,故选C。
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C.发生了次生演替D.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6.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狗分为三组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 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技条绘制出图乙。
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原料,以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试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A。
4、B
【解析】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此实验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的相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组别
生长素类似物的量
大豆芽长度
组别
乙烯利的量
大豆芽长度
A
-
16mm
a
-
16mm
B
+
24mm
b
+
14mm
C
++
33mm
c
++
12mm
D
+++
23mm
d
+++
10mm
从实验一的_____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解析】根据题意,能量传递效率为10%。题干所示的食物链是:植物→人,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人,植物→羊→人。
【详解】A、根据题干所示食物链,人增加1kg体重,将这1kg体重分出1/2(0.5kg)是靠食用绿色植物增加的,按10%的传递效率,人的体重增加0.5kg需要食用植物5kg;同理人的体重还有1/4(0.25kg)是靠食用小型肉食动物增加的,人的体重增加0.25kg需要使用小型肉食动物2.5kg,这2.5kg小型肉食动物需要食用小型植食性动物25kg,则25kg的植食性动物需要食用绿色植物250kg;同理人的体重增加1/4(0.25kg)是靠食用羊来增加的,羊损失的体重为2.5kg,绿色植物损失25kg;故一共消耗植物:5kg+250kg+25kg=280kg,A错误;
(1)图1中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能量。
(2)图2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执行图1过程②⑤ 模块是____________,它需要模块____________为其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突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9.(10分)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三碳化合物在不同的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相关装置及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B、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0kg,B错误;
C、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10kg,C错误;
D、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短时间内甲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原因是该系统不能发生图1中的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
10.(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1.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③⑤
2.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设能量传递效率是10%,请分析,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A.28kgB.10kgC.110kgD.280kg
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
4.《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描述的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寄生D.共生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
【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
【详解】A、甘蔗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A错误;
B、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错误;
C、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这是发生了次生演替,C正确;
D、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分析题图:前两天因碘被吸收利用合成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故血液中放射性下降;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第四天注射不同物质,曲线发生变化,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曲线下降;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加快,曲线上升;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它具有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
11.(15分)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能存活
故选B。
5、C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4)乙图结构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8.(10分)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
(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C、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中放射量增加,C正确;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现象与b相同,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①.吞噬细胞②.淋巴因子③.增殖分化④.神经-体液调节⑤.由负变正⑥.a-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结合受体,从而阻碍兴奋的传递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血液中放射性降低,曲线下降,A正确;
B、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B正确;
C.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D.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DNA是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的,其中磷酸含有磷元素,即32P标记的是DNA分子中的磷酸,对应图中的①;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S元素应该存在于R基上,即35S标记的是图中的④,故选C。
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C.发生了次生演替D.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6.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狗分为三组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 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技条绘制出图乙。
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原料,以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试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A。
4、B
【解析】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