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
更融洽
叔本华曾经讲过一个“刺猬哲学”: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又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至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
根据叔本华这一比喻的延伸,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
“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所谓“私人空间”,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
无论在拥挤的车厢还是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
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的不快感;但是挤满了人无法改变时,你只好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所以看上去神态木然。
在车站、公园供人休息的长凳上,通常坐两端的人多,一旦两端位置都有人占据,几乎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坐中间的位置。
我们通常能够看到这种现象,最多能坐4个人的一排长凳,先来的人坐在凳子的正中,后来的人会坐在长凳的一边,而正中的人则会挪到长凳的另一端。
于是,原本可以坐4人的长凳,两个人就“客满”,难怪现在公园、车站都已改为长排单只座位。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的关系相称。
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于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
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恋人或亲子之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
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办公室距离
办公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哲学”:把握4种交往距离,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认识和把握人际交往的区域距离,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融洽,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