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渗透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渗透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摘要: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合格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最主要场所是学校,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主力军是教师。

教师通过教书,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目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关键词:语文优势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培养造就
语文课既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知识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初中语文课教学在实施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恪守文道,统一原则,在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发挥其思想内容,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技能,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为此,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寻找最佳的思想素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搞教条化、抽象化和公式化及概念化。

既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或“文学课”、“语言课”,也不能生硬地“联系实践”,更不能千篇一律地按固定的模式讲析字、词、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而必须是根据课文固定的思想内容,有取舍和重点地进行教育。

要求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善于在教材中寻找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找好了,教育目标随之明确,辅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就爱听,也容易接受,育人的目标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在记叙了朱德的母亲勤劳的一生之后,文中“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及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热情赞美,这是文章主题的深化,感情的升华。

这就是本文育人内容的切入点,教师抓住这个切入点,并结合《母亲架设的桥》一文进行比较,明确二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进而明确这与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生发开去,启发诱导学生回忆《荔枝蜜》中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情讴歌。

重温《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所说的四句朴实话语,以及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刻画所体现的怜爱儿子的深情的品味,从而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父母,自觉养成孝敬老人的习惯,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德,要先人后己、先国后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戒骄戒躁、勤俭节约,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用艰苦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二、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体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的内容,可谓异彩纷呈。

它从多角度,以多种体裁,多种形式体现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内涵。

教师只要联系学生实际和当前形势,努力去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容,对学生因势利导,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就会落到实处。

例如:《沁园春·雪》通过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历史风云人物的评价,既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又歌颂了历代风云人物,更褒扬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反而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谁是最可爱的人》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联系到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英雄,学生会自然而然得出人民战士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最可爱的人,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

再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留芳;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言感人泪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自述,给人深刻的启示;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等正面的精神食粮,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并引导得法,学生定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而促使学生从对自己家乡、山水、风土人情的朴素的爱,升华到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深沉的爱。

进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三、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

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理论的说服,只有伴随榜样的示范,才容易产生好的效果。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合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

”这说明授课教师必须有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才容易被接受。

“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佳话,欧阳修写“环滁皆山也”的经历,这些历史文化的闪光点,大家都有口皆碑。

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更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他讲授骨学时“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

”可见他对课堂教学准备得何等充分。

至于讲解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在研究室,“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骨头中间,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杂志上发表出来。

”叙述了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可见先生批改作业是何等的及时和认真,一位忠于职守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使人肃然起敬。

学生在这样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以及治学求实的老师熏陶下,定会得到良好的启迪和感染。

如果授课教师设计课程不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过程不紧凑,语言枯燥、板书凌乱、作业批改草率、批评学生高声喻斥简单粗暴,怎能启齿对学生进行尊师内容的教育,怎能培养学生求实而严谨的科学精神。

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言行中受到感染、熏陶,积量变为质变。

四、把作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既要使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

为此,作文教学首先要注意命题,题目要具体,力争思想性。

在指导学生选材立意时,通过社会调查、采访、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各种
社会现象,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授中,恪守文道统一原则,辅以言传身教的途径,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成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