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一)诸论
1.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2.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3.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
状态。

5.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
种调节方式。

6.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7.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
反应。

8.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9.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0.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1.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
1.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
位,称为跨膜电位。

2.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5.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6.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
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7.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
流。

8.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9.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0.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1.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2.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3.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14.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15.等张收缩:收缩时,肌肉只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16.单收缩:当骨骼肌复制一次短促刺激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
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7.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低,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这个
过程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18.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高,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这个过
程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19.调定点: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
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三)血液
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2.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
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四)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3.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简称心输出量。

5.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
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
能,称为工作细胞。

6.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到系统,这类细
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称为自律细胞。

7.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的快慢及其不同产生机
制,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前者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后者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

8.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
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9.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0.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

11.中央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

12.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3.有效率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五)呼吸生理
1.外呼吸: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肺牵张反射:即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4.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称为呼吸中枢。

5.氧容量:在1000ml血液中,Hb所能接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 氧容量,即血氧容量。

6.氧含量:在10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即血氧含量。

7.血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即血饱和度。

8.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9.比顺应性:单位肺容量的顺应顺。

10.V/O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

11.P50: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

(六)消化和吸收
1.基本关节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节律性的缓慢的除极电位。

2.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
3.胃粘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对胃黏膜
起保护作用的屏障。

4.胃排空: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