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65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 分“主户”与“客户”。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先试做] _背__景__:__商__品__经__济__发__展__;__宋__代__“__不__抑__兼__并__”__,__允___ __许__产__权__自__由__流__动__;__赋__税__制__度__的__变__革__;__政__府__灵__活__调__整__户__籍__政____ __策__。______________
(3) 措施 ① 汉朝:建立_常__平__仓_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② 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4) 意义: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 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2.优抚政策
(1) 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__鸠__杖___, 以示尊重。
(2) 唐朝及以后: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 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 明清的养济院。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3) 宋朝以后:_宗__族__内__部___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 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
(4) 明清时期:__慈__善__组__织___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 等慈善机构。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3.特点
(1) 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_救__灾__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 (2) 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__赈__济____。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3) 具有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 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 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
(4) 具有社会治安职能。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 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 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 要措施。
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 3.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认识到 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后宗族、慈善组 织的作用逐渐增大。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2.秦朝:实行__分__类__登__记___制度,包括一般百姓的户籍,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概念阐释]
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 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 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时,适当提 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时,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 售。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 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2.社会治理
(1) 秦汉时期:__什__伍____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 家为里,互相监督。
(2) 唐朝:__邻__保____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 间相互监督。
(3) 北宋:王安石实施__保__甲__制__。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7.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___职__业___分为军户、民户、
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 不得变动。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8.明朝
(1) 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 __匠__籍____等。
(2)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__里__甲__制___为基础,每里一 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
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社会治理
1.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2. 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3. 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 要措施。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从历史 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2) 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 设里正、坊正、村正。
(3) 明朝:实行_里__甲__制__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 设甲首、里长。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误区警示] 里甲制与保甲制的区别
① 里甲制与赋役制度紧密带负责的方 式提供赋税和徭役。
② 保甲制是乡里治安制度,保甲组织就是通过对一定地区 范围内定居人口的编查与约束,来维护地方上的统治秩序。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巩固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 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 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
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C )
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 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3.汉朝:__丞__相__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
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 后成了封建国家的“___编__户__齐__民___”。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 定期进行__人__口__调__查___。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 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概念阐释]
①“大索貌阅”:隋唐时期管理户口的措施。隋初,农民隐 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 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 开皇五年(585年)实行“大索貌阅”,政府下令州县官吏按户籍 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并规定, 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通过检 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研习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合作讨论]
材料 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 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 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 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 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_十__家__牌__法___,要求十家 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 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5) 清初:实行__里__甲__制___,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从城市到农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 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__乡__里__制__ 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_保__甲__制___合一。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② 主客户制:即宋代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的制度。主户指 拥有土地和资产,承担租税服役的人户,亦称税户。客户指无 土地和资产的人户。客户不作为地主的“私属”,是国家的正 式编户,需交纳人身丁税,承担劳役,受朝廷的剥削。宋代主 户、客户的划分是社会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和表现。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③ 赈贷:包括无偿的赈济和无息有偿的借贷。 ④ 以工代赈:主要是兴修农田水利及其他公共工程,计工 给值。 ⑤ 平粜:丰年谷贱,朝廷则增价籴(买入),以免谷贱伤农; 荒年谷贵则减价粜(卖出),以周贫民之急。此外,还进行移民 就粟,或调粟就民。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⑥ 施粥:古人认为救饥如救溺,施粥为最便捷、最有效的 应急办法,历代多采用。
⑦居养:即为救贫设置的收容机构。宋代设有福田院、安济 坊、居养院,金朝有普济院,元、明两代有养济院、众济院, 清代有栖流所、养济院、习艺所。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1) 具有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 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2) 具有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 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 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 拥有的户籍,是主体户种,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解析:材料显示政府利用户籍等加强对百姓赋税、户口、 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管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开始, 材料没有提及户籍制度是否由此开始,排除A、D两项;户籍 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但材料还涉及其他方面,排除B项。C项 符合题意。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社会救济
(1) 背景:古代社会__生__产__力__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 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 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__政__府____,民间组织处于辅助 地位。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拓展延伸] 古代赈济的种类
① 抚恤鳏寡孤独:汉代刘邦、唐代李世民、宋代赵匡胤、 明代朱元璋得天下后,都曾采用遣使巡行四方等方式,赈济 鳏、寡、孤、独和穷民。
② 假民田苑:将公有山林、陂池或荒地分给贫苦劳动人民 耕种、渔猎,并减免租赋,有时还贷种贷食。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9.清朝
(1) 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 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 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_摊__丁__入__亩____后,户籍的 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 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___县____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
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1) 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__三__老____,掌教化;设
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__里__正____。乡、 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4.隋朝:命州县官“_大__索__貌__阅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
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6.宋朝:户籍分为___主__户___与___客__户___。主户指拥有土地、
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