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作业2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随堂检测]
1.李贽认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 )
A.是对君主权威发出的公开挑战
B.明确指出孔子论断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是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反映
D.是对理学传统观点的全面否定和抛弃
解析:选C。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以得出并不是对君主权威发出的挑战,故A项错误;李贽的观点表明其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判断标准,故B项错误;“……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故C项正确;李贽的观点是对理学传统观点的批判和继承并不是全面否定,故D项错误。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个观点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君主立宪制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设计三权分立
D.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选B。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纵然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

由此可以推断出黄宗羲意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解析:选C。

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选择C项。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
C.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选C。

唐甄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但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可根据三则材料的关键信息“有私”“自私”等归纳其共同点。

第(2)问要结合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

第(3)问主要从积极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明朝末年,李贽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人辛苦勤劳、甘愿承担风险,问“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他肯定商人的权利欲,并宣扬功利主义,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私心,而私心是符合道德的。

这一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 )
A.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B.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C.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
D.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
解析:选B。

物质决定意识。

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2.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 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李贽认为人都有私心,穿衣吃饭是人的基本需求。

所以李贽主张尊重人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3.《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
A.王夫之B.徐光启
C.李贽D.黄宗羲
解析:选D。

考查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理解。

材料中所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与此针锋相对的是“工商皆本”思想,其提出者为黄宗羲。

故D项正确。

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解析:选B。

民主的含义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某人或集团。

根据这个定义,黄宗羲的观点中“天下为主,君为客”最能体现“民主性”。

5.顾炎武针对明代八股取士,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主张( )
A.把土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税则来征收赋税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工商皆本”的学说
D.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解析:选D。

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项针对的是土地兼并,B项针对的是政治腐败,C项针对的是重农抑商,D项针对的是八股取士。

6.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解析:选B。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意思是说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全体人民的。

从这一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把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

7.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最相似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B.黄宗羲
C.王夫之D.魏源
解析:选B。

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甄与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有相似之处。

8.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中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解析:选A。

从材料中“先天不足”“时代性的缺陷”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时代局限性,即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9.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

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伦理和自然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儒学自身以及外来文化影响角度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明末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的信息来概括要点;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从儒学适应时代发展角度概括作答。

答案:(1)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

(3)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

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