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资料】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川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 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B.我国的人均可耕地和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不算富余
C.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在16亿左右,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尚不突出
D.尽管我国不断开发宜农荒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增长缓慢3.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
4.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B.通常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越多
C.经济发达程度越低,人口增长越慢
D.通常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越少5.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国家有
A.德国、匈牙利
B.美国、加拿大
C.英国、比利时
D.韩国、新西兰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
据此完成5~6题。
6. 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
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
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 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7.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
图1
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图2示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置及断层分布,读图完成8~11题。
8.关于①、②两地地理事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自然带均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两地均位于小麦和林牧业区
C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 D. 两地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9.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季节 A .适宜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B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C .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
D .北京5:30左右日出
10. 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是 A .南水北调 B .北水南调 C .东水西调
D. 西水东调
11.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突出自然特征是 A. 温和多雨 B .干旱少雨 C .寒冷干燥
D. 终年湿润
1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用地 13.以下国家中,有比较典型的地中海式农业分布的是
A.荷兰
B.英国
C.法国
D.丹麦 14.产业集聚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A.经济效益较好
B.环境效益较好
C.生态效益较好
D.社会效益较好 15. 因旅游而兴起的城市是
A.南京市
B.兰州市
C.拉萨市
D.桂林市
16.下列工业部门与所属类型用直线相连,正确的是
①甘蔗制糖厂②精密仪表厂③普通服装厂④精铜冶炼厂⑤家具制造厂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 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34°N
图2
e.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A. ①—c ②—b ③—a ④—e ⑤—d
B. ①—d ②—c ③—e ④—a ⑤—b
C. 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D. ①—d ②—a ③—e ④—c ⑤—b
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起点是新疆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三次跨越黄河。
据此回答17~20题。
17. 该工程跨越的气候类型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8. 该工程对天然气输入地的环保意义是 A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 .增加就业岗位
C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D .增加经济收入
19. 该工程对天然气输出地的影响主要是
A .提高了该地的城市化水平
B .加速了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C .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 .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 20. 该工程输出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的作用
B .冰川的作用
C .海浪的作用
D .风力的作用 读图3,完成21~22题。
21.图3中,山脉②是 A .南岭
B .秦岭
C .阴山
D .天山
22.关于各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谷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 .②山脉年降水量约为400mm
C .③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堑
D .④ 高原雪山连绵
23.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跨四个温度带 B .都跨四类干湿地区 C .都跨内外流区域
D .都跨地势三级阶梯
24. 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应该是
①工业社会阶段 ②农业社会阶段 ③采集、狩猎阶段 ④后工业化阶段 A.① ② ③ ④
B.④ ① ② ③
图3 中国沿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
2000 3000 (米)
沿109°E 的一段地形剖面
C.① ② ③ ④
D.③ ② ① ④
25. 以下一组省区中,全部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 .陕甘宁青新 B .湘赣鄂豫皖
C .京津冀鲁沪
D .黑吉辽闽粤
26. 导致产业转移的因素
A.农业不断发展
B.工资水平变化
C.重大科技发现
D.商业网点增加 27. 产业转移对移入区的有利影响有
A.环境质量改善
B.廉价劳力增加
C.就业机会增加
D.失业人口增加 28.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最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工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造船厂 图4为“四个国家在某年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29~30
题。
29.最可能是水稻种植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0.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是
A .印度
B .尼日利亚
C .蒙古
D .美国
图5为安徽黄山附近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读图完成31~33题。
31. 此时段黄山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 .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 .持续的高温天气 C .连续的霜冻天气 D .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32. 在此季节,黄山的农民一般会给 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 见到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
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33. 我国北方的蔬菜大棚的棚顶一般都是 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这主要是为了
A. 提高及控制棚内温度
B.增加棚内水分
C. 提高棚内CO ₂浓度
D.增加棚内光照 34.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环境文明时期
35.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机械的选择
B.对农业劳动力的选择
C.对农业生态环境的选择
D.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6.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市场
D.土壤 37.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38.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地形
D .水源
39. 西藏的主要农业区是
A .湟水谷地
B .澜沧江谷地
C .雅鲁藏布江谷地
D .额尔齐斯河谷地
40.读图6,从保护环境方面考虑, 图中工厂布局合理的是
A .钢铁厂
B .火电厂
C .印染厂
D .炼油厂
二、综合题(40分)
41.读下面的“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城区 铁路 河流流向
图6 华北平原某城镇工业布局示意
⑴ 图中ABCD 四个位置中,最有可能成为中心商务区的是 ___ _(填字母)。
B 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是 。
(2分) ⑵ 如果将一化工厂布局在D 处,是否合理:___ _ ,主要原因是 。
(2分) ⑶ 简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5分) ⑷ 简述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分)
42.图14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图中B 处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因为该处 地处 (两种农业)过渡地带的位置, 图中B 处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分) (2)B 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是:(8分)
地形方面 土壤方面 气候方面 植被方面
43.图11是一个岛国。
该岛国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 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
于是, 该国政府选派农业专家到中国,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 师学艺。
读图11,完成以下问题。
(8分) (1)该国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2分)
( )
A .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 .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 .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 .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图10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
图9 某城市布局示意
(2)该岛屿属于 洲。
该岛屿东侧②处的气候类型 是 。
⑴②两处中,降水相对较多的 是 处,主要原因是位于 。
(4分)
(3)该岛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2分)
44.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 10分)
材料1.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眉山市、雅安市、泸定、康定、波密等,最终抵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开行至拉萨的动车组列车仅需13个小时。
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里五条铁路之一,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川藏铁路包括成康铁路(成都至康定又包括成雅铁路和雅康铁路)、康林铁路(康定-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三大路段。
川藏铁路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
材料2.川藏铁路线路示意图
(1)川藏铁路跨越了我国地势的哪几级阶梯: 。
其中拉林铁路主要是
图12 川藏铁路示意图
(2)修建川藏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3分)
(3)简述修建川藏铁路的意义。
(3分)
三、选作题
以下为选作题(每做对1个可以加1分,做错不扣分,但满分为100分。
)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13,回答45~43题。
45.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 .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 .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 .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46.若a 为12℃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 可能是
A .6℃
B .8℃
C .9℃
D .10℃ 47.若m 、p 两条纬线相距55千米,则甲、 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图8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少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3
48.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49.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A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小题1.5分。
)
B A D D A A D A
C B B A C A
D D B A C D
B C C D B B C D C A B D A C D C B A C A
二、综合题(40分)
41.(12分)(1)A 位于过境干道附近,交通运输便利,利于商品集散
(2)不合理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易污染城市空气
(3)影响自然景观,使自然景观变成了城市景观影响城市气候,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温、风影响地表水下渗影响生物多样性
影响大气成分
(4)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42.(10分)
(1)农牧水土流失(2)地形方面: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土壤方面:土质疏松有直立性气候方面: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方面:植被覆盖率低
43. (8分)(1)B (2分)(2)非热带雨林②位于迎风坡(4分)
(3)热量充足降水较多(2分)
44. (10分)(1)一与二雅鲁藏布江大小(2)高寒、缺氧、冻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穿越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
三、选做题 45.C 46.B 47.D 48.C 4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