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著名户外装备品牌创办于1966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为户外运动员的每一次严酷探险提供专业装备。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该品牌已经从小众户外市场走向大众潮流市场。

下图为该公司发展历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968年起该公司独立生产装备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证产品品质②降低生产成本③避开贸易壁垒④创立自主品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与欧洲市场相比,亚洲市场需要更多投入用于()
A. 培养消费习惯
B. 支付劳动报酬
C. 租用商铺土地
D. 配建基础设施
3. 该品牌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生产规模的扩大
B. 产品价格低
C. 营销手段完善
D. 响应客户需求
【答案】1. B 2. A 3. D
【1题详解】
由图可知,1968年之前,该企业主要以代理营销欧洲和国内生产的滑雪板、背包等户外装备为主,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对市场需求、产品性能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为1968年的独立生产装备提供了信息方面的积累,以保障产品品质,①正确;1968年开始独立生产登山夹克并获得成功,生产的产品与之前的代理营销产品并不相同,故该企业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④正确,排除A、C;此时的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③错误,排除D,选择B。

【2题详解】
亚洲市场的开拓是在1997年开始,此时亚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有了户外运动的经济基础。

而此前亚洲长期经济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多,对户外运动了解不多,故亚洲市场需要更多投人用于培养消费习惯,A正确;亚洲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排除B;土地价格低,商铺租金不高,排除C;亚洲地区能够参与户外运动的通常是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且为吸引外资,已经配备了必要的基础设施,不需要该企业配建,排除D。

故选A。

【3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品牌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而不是扩大生产规模,排除A;为获得设计灵感,装备总监亲自参与登山活动,故该品牌产品的投入较多,产品价格较高,排除B;该品牌大力增加广告投入,与其他品牌的营销手段相似,排除C;该品牌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让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选择D。

【点睛】该题考查了工业和商业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台湾关仔岭拥有独特的景观——“水火同源”,即在一处涌泉上方喷出天然气火焰(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水火同源”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向斜槽部
B. 背斜顶部
C. 地垒
D. 地堑
5. 为“火”出露提供动力的是()
A. 岩浆活动
B. 变质作用
C. 板块挤压
D. 板块张裂
【答案】4. B 5. C
【4题详解】
注意材料关键词“天然气火焰”,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背斜是天然的储气构造,其岩层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天然气和水同时从裂隙冒涌出来,形成“水火同源”景观,B正确;向斜槽部、地垒、地堑均不是天然的储气构造。

故选B。

【5题详解】
为“火”出露提供动力即是为“天然气”的出露提供动力,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台湾,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受挤压(而不是板块张裂),岩石裂隙发育,岩层下部的天然气在压力的作用下沿裂隙涌出,C正确,D错;岩浆活动是指岩浆顺地壳薄弱地带侵入上部或沿构造裂隙喷出地表的过程;变质作用是岩石受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均不是为“天然气”的出露提供动力,AB错。

故选C。

【点睛】该题难度较难,重在加强对材料关键词的获取与解读,一般而言,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呈天然拱形,是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天然的储水构造。

牙克石市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北部的伊图里河镇冬季最低气温可
达-50℃,号称“中国最冷地区”。

下图为牙克石市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牙克石市的森林主要为()
A. 季雨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7. 伊图里河镇冬季成为“中国最冷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高,冬季太阳辐射弱②冬季有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低
③距冬季风源地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若该地冬季积雪过厚,将()
A. 抑制森林的生长
B. 使开春旱情加重
C. 有利于森林动物过冬
D. 使植被提前返青
【答案】6. B 7. C 8. A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牙克石市位于50°N附近,属中温带地区,其森林应为温带森林,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别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排除A、C;温带森林以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其中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纬度偏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而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温带纬度偏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读图可知,牙克石纬度偏高,属中温带地区,其森林主要为针阔叶混交林,B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伊图里河镇纬度超过50°N,纬度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弱,因此冬季气温低,①符合题意;该镇冬季气温低,降雪很难融化,形成较厚的积雪,冬季有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因此冬季气温低,②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镇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距冬季风源地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因此冬季气温低,③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镇海拔在800~900米左右,地势较高,气温较低,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8题详解】
若该地冬季积雪过厚,大量森林被积雪压断,或压倒,从而抑制森林的生长,A正确;若该地冬季积雪过厚,使开春积雪融水多,有利于缓解旱情,B错误;若该地冬季积雪过厚,森林动物的食物被积雪掩埋,不利于森林动物过冬,C错误;若该地冬季积雪过厚,春季融雪时间长,升温慢,使植被推后返青,D错误。

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和季节)、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下垫面的性质(包括反射率、热容量和海陆因素、地形和地势、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地面性质)。

城市群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两个及以上大都市区为核心,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是国家或区域经济的重心和增长极。

下图示意我国13个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群竞争力从经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际化、科技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13个城市群中()
A. 关中城市群与京津唐城市群人口密度最接近
B. 辽中南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最相似
C. 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最接近
D. 哈大齐城市群与长吉城市群的自然环境最相似
10. 下列城市对其所属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贡献最大的是()
A. 郑州—中原城市群
B. 株洲—长株潭城市群
C. 深圳—闽东南城市群
D. 咸阳—关中城市群
【答案】9. D 10. A
【9题详解】
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关中城市群位于我发过西北地区,京津唐城市群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于关中城市群,A错误;辽中南城市群以重工业第二产业为主,成渝城市群以第三产业为主,B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上长三角城市群更低,C错误;哈大齐城市群与长吉城市群都位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最相似,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下列四组城市中,郑州属于省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
中等级最高的城市,功能最多,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最大,因此对城市群发展的贡献最大,而株洲、深圳及咸阳所在的城市群中不是等级最高的城市,因此贡献不是最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点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实质考查区域发展与区域联系。

“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1)、“下田弃畎(沟)”(图2)的方式,我国某地区经常交替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区最可能为()
A. 华北平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12. 与图1的耕作方式相比,图2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是()
A. 灌溉更便利
B. 光照更充足
C. 受风沙危害更小
D. 昼夜温差更小
【答案】11. A 12. B
【11题详解】
图1中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2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据此进行分析,该地可能会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最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BC错;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吠亩法是在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为丰富,且结合我国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缺水问题较大等背景知识可知,该地区最有可能为华北平原,A正确,D错。

故选A。

【12题详解】
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与图1的耕作方式相比,垄地耕作的好处在于土层较厚,通风采光较好,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更大,B正确,D 错;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叫做“上田弃亩”(如图1),由于垄地阻挡,降低风力,减少了风沙危害。

同时,农作物种在沟里,灌溉更便利,与图1相比,图2在农作物灌溉以及受风沙危害的影响等方面并不占据优势,AC错。

故选B。

【点睛】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墒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

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

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城多山地,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1700mm,降水集中在6—10月。

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对水资源的控制,印度政府提出河流连接计划,连迺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该连通渠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治
B. 地形
C. 城市
D. 技术
14. 该连通渠的引流会使孟加拉国( )
A. 雨季洪水加重
B. 旱季盐碱化加重
C. 旱季河流污染减少
D. 雨季水资源短缺
15. 该连通渠冬季调水的水量主要来自( )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地下水【答案】13. A 14. B 15. D
【1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对水资源的控制,印度政府提出河流连接计划,图
中显示,该连通渠线路形态明显是为了避免穿过孟加拉国的国界线,由此判断,影响该连通渠走向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A符合题意;图示连通渠所在区域都为平原地形,如果主要考虑地形,连通渠可以更平直,从而减少工程量,排除B;图中没有信息表明,该连通渠主要是为了连接城市,排除C;图示区域以平原为主,修建渠道对技术要求不高,排除D。

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连通渠从孟加拉国的河流上游河段引水,会使得进入孟加拉国的河水水量减少。

该连通渠的引流会使进入孟加拉国河水水量减少,从而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孟加拉国的雨季洪水危害,A错误;旱季时,该连通渠的引流会使进入孟加拉国河水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水位下降,海水有可能倒灌进入河道,从而加重孟加拉国的盐碱化,B正确;旱季该连通渠的引流会使进入孟加拉国河水水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有可能导致河流污染加重,C错误;雨季时,当地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因此该连通渠的引流对孟加拉国不会造成水资源短缺,D 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该连通渠连接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这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雨水、高山高原区的冰川融水、高山山坡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

冬季时,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流域受来自陆地气流的影响,雨水稀少,雨水补给量少,因此调水的水量主要不是来自大气降水,排除A;冬季时,高山和青藏高原气温低,冰川、积雪封冻,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少,因此调水的水量主要不是来自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排除B、C;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冬季时,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的河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因此因此调水的水量主要来自地下水,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

最终的来源是降水。

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北临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交错带具有过渡性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生态异常脆弱。

数百年来,来自塞外的风沙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右玉县推进。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右玉人坚持植树造林,把这片绿化率不足0.3%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化率为54%的生态绿洲。

林业工人在流动沙丘上把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上面,然后在沙丘顶部密植造林,先固风沙,后造林带。

下图为右玉县地理要素示意图。

(1)简述右玉县生态异常脆弱的自然原因。

(2)说明将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表面的直接目的。

(3)分析右玉县植树造林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植被稀少。

(2)增强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拦截近地面大气水分、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利于植被存活。

(3)改善局地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昼夜温差,增加降水量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或河流水量更加稳定,使含沙量减小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促进土壤的发育(或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动物营造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出任意三点,合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以及治理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右玉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半年多大风天气;读图可知,右玉县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地处农牧交错带附近,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气候较干旱;其次,根据材料“数百年来,来自塞外的风沙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右玉县推进”以及“绿化率不足0.3%的不毛之地”可知,该地大风日数多,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2)分析材料可知,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上面,直接目的是“在沙丘顶部密植造林,先固风沙,后造林带”。

右玉县降水少,受来自塞外的风沙影响强烈,植物不易存活。

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表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提高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同时,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表面,白天可降低地温,进而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拦截近地面大气水分,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从而有利于植被存活。

(3)该题分析植树造林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可从气候、河流、土壤、生物等角
度分析说明。

首先,该地通过植树造林,人工绿化,使得该地绿化率达54%,成为生态绿洲,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改善局地小气候;其次,该地数百年来受风沙的危害较大,植被覆盖率的提高,防风固沙能力大大增强;再次,该地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不稳定,河流流量不稳定,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量趋于稳定,河流含沙量减小;最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枯枝落叶增多,有利于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谷”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别称,成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

“光谷”紧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

2006年,“光谷”诞生了武汉新芯,是中部地区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近年来,以国家存储器基地为战略牵引,多家芯片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始向“光谷”集结,一座“芯片小镇”正在崛起。

“芯片小镇”围绕芯片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积极引进显示屏、终端产品等配套企业。

2020年5月,“芯片小镇”的主力企业芯片设计工具巨头某科技企业在“光谷”投资的武汉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入驻办公。

该科技企业在武汉的在册员工有300多人,90%以上为研发工程师,其武汉研发团队预计将增加至500多人。

下图示意“光谷”的区位。

(1)简述近年来“芯片小镇”崛起的主要条件。

(2)分析“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的意义。

(3)说明该科技企业落户“芯片小镇”对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答案】(1)高技术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技术人才云集,创新研发水平先进;政府政策大力扶持芯片产业发展。

(2)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芯片小镇”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要素集聚能力;降低芯片产业链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同环节的企业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获得规模效应;
(3)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集聚众多小微企业,提高芯片产业发展水平;输入大量高技术人才,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存量;营造市场竞争和创新氛围,激励各类研发主体提高创新水平。

本大题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产业集聚的好处、引进企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近年来“芯片小镇”崛起的主要条件应基础、协作条件、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198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2006年诞生了武汉新芯,表明当地高技术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材料信息表明,“光谷”紧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当地技术人才云集,创新研发水平先进;为了我国高科技产业少受制于人,坚持自主创新,芯片产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力度大,有利于“芯片小镇”崛起。

(2)“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的意义应从交流协作、影响力、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可以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创新能力,不同环节的企业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加强协作;“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可以提高“芯片小镇”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便于这些企业间产品交易,降低芯片产业链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芯片小镇”引进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可以加大小镇产业规模,获得规模效应。

(3)该科技企业落户“芯片小镇”对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应从带动作用、人才引入、激励作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材料信息表明,入驻的该科技企业在武汉的在册员工有300多人,90%以上为研发工程师,其武汉研发团队预计将增加至500多人。

因此该龙头企业落户该镇,可以带动行业发展,集聚众多小微企业,提高芯片产业发展水平;随着该科技企业落户,输入了大量高技术人才,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存量,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该科技企业的入驻落户,可以营造市场竞争和创新氛围,激励各类研发主体提高创新水平。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組成,坎儿井水流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是滋养绿洲的生命(下图)。

春夏季节天山山峰有大量积雪融水和
雨水流出山谷,水分下渗形成地下水,经地下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涝坝)。

灌溉水温较低影响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以至于影响农作物茎叶、枝节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趋势,随着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

机井是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的水井,可汲取更深的地下水,且机并修建成本较低。

(1)指出传统坎儿井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析明渠与涝坝对农作物生长的积极作用。

(3)与坎儿井相比,说明机井的突出优势。

【答案】(1)坎儿井的径流量无法得到控制,非灌溉季节除生活用水外,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溉季节,春夏季节农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不能增加出水量,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不能高效利用水资源。

(2)坎儿井为地下水,春夏水温较低(提到水温较低也可给分),明渠可以获增太阳辐射,提高水温(水温升高或增加水温);涝坝可以蓄水(或调节灌溉),又可晒水,提高表层水温,表层水温进入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其他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3)机井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维修费用低;机井深度大,出水量充足且稳定,灌溉面积较大。

本题以新疆坎儿井为背景,考查坎儿井工作的原理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坎儿井的水源来自春夏天山山峰有大量积雪融水和雨水,水分下渗后形成的地下水,水量相对稳定。

但与生产用水的季节变化存在供需矛盾,例如春夏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季节,但由于其水量稳定,可能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