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音乐的阴柔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音乐的阴柔之美
一提起中国西部,一提起西部音乐,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蹦出“阳刚”两个字,也许是联想到雪山、戈壁、大漠、草原,也许是联想到通俗歌曲“西北风”那高亢、激昂的音调与粗犷、硬朗的演唱。
然而,中国西部及西部音乐难道是“阳刚”一词就可以概括的吗?
我们所说的西部并非西部大开发的西部,我们所说的西部是由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一种文明形态的统称,与地理意义上的西部呈内涵上的交叉,主要是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两省为主体的西部,这是一个文化西部的概念。
中国西部是民歌的海洋,是歌唱的世界,歌唱几乎是西部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往来都伴随着歌唱,歌声总是渗透在放牧、婚恋、思乡以及与动物的情感交流中。
在西部音乐中,苍凉、粗犷、浑厚、辽阔、悲怆、坚韧、雄壮固然是它的主色调,但是在牧歌中、在情歌中、在婚嫁曲中、在思乡曲中、在奶羔歌中、在摇篮曲中,难道就没有柔婉的情愫,没有甜蜜的倾诉,没有揪心的相思,没有沁人心脾的母爱的暖流?
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歌曲《草原之夜》,就是在新疆民歌的基础上写成的,那柔美、深情的音调、那草原之夜迷人的氛围、那被时间空间阻不断的绵绵情思,感性地体现出西部音乐的阴柔之美。
被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终其一生所采集、改编的西部民歌大多是具有阴柔之美的歌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
河州花儿《下四川》伴随着那总体上下行的曲调,将妻子对脚户哥牵肠挂肚的念想在一溜儿山、两溜儿山、三溜儿山之间、在望不到头的大路上绵延……在西部广为流传的秦腔、陇剧中,也并非阳刚之美一统天下,在它们的板腔体系中有花音和苦音之分,苦音板腔的慢板擅长抒发角色的内心情感,集中体现了秦腔、陇剧音乐的阴柔之美。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民歌集成工作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民歌是属于阴柔类的民歌。
从西域传入我国中原的弹拨乐器琵琶,它的曲目中武曲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首,绝大
部分的是文曲,而文曲则集中体现了阴柔之美。
同样属于阴柔之美,西部的阴柔之美就不同于江南。
江南的阴柔之美是小桥流水式的美,而西部的阴柔之美是雕塑《黄河母亲》式的深厚的柔美。
这其中有地理地貌对音乐的影响,有地方语言对音乐构成的影响,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此外,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绝非壁垒分明、互不侵犯,而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并因此呈现出独特的阴阳和合之美,比如藏族民歌《拉伊》,这是一首情歌,更确切地说是属于阴柔类的民歌,但是《拉伊》的起腔高亢嘹亮,整体音调华丽优美,正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阴阳和合之美。
蒙古族的长调、甘青宁的花儿都有这样一种既非阳刚亦非阴柔的阴阳和合之美。
西部音乐之美是丰富的、多元的、绚丽的,简单的划分与分类在鲜活的音乐形态面前总是苍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