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2期
87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罗竹芬
要想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因材施教,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

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

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

“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
量。

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二、以教材为主,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能照本宣科。

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

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狭窄甚至过时。

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

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伊拉克战争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

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在小学阶段,对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

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他文字或音像资料。

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不去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鼓励学生大谈苹果、梨子比花生好,又好吃、又好看……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
源要适当。

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抓住课堂45分钟,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

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

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

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

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四、丰富课外阅读,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

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

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镇中心学校永华完小)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